乱世宏图(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280

  “封狼居胥,封狼居胥!”刘知远喃喃地重复,三兄弟比肩而战的岁月,一下子在记忆里变得无比清晰。勇悍且冲动的自己,多谋且敏锐的常思,冷静且谨慎的郭威,三兄弟互相扶持,彼此支撑,从都头一步步爬上指挥使;从指挥使一步步爬上节度使,枢密使、汉王;从河北、河东、一直到旗指汴梁……
  眼皮渐渐泛起微红,此刻的大汉天子,从高高在上的神龙,彻底变成了人类,“克功现在还好?你们两个最近可有书信往来?朕,朕有时候,也觉得,前一段时间对他过于严苛了!”
  “暂时去地方上任职,未必不是克功心中所愿。至少,可以让他觉得不再亏欠石家!”郭威终于成功地把话头引到了常思身上,想了想,很是认真地回应。“他那个人你也知道,表面上看去好似心黑手狠,事实上最为重情重义。石家小儿没被鬼使神差被送到他面前还好,他还能装作什么都没看见。既然已经送到他面前了,他就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小东西去死。所以,陛下将他赶出朝堂也好,故意冷落他也罢,他都甘之如饴!”
  “这混账东西!”刘知远咬牙切齿,低声唾骂,“他想保那小东西的命,直说就是!何必弄出这么多花样来?朕,朕又不是不通人情,朕,朕……”
  说着,说着,他声音就又开始变低,最后几不可闻。现在已经把皇帝位置坐稳了,他当然觉得前朝二皇子的死活都无所谓。而当初,大军尚未成功进入汴梁,他又怎么可能放着一颗有利的棋子不去掌握,放着一个巨大的隐患不去清除?
  “此番除去赵延寿,克功在其中居功甚伟。末将的细作,是藏在常家的商队出的塞。他的心腹谋士,几个月来一直冒死藏在上京,与末将麾下的细作同生共死。而打点契丹权贵,替韩家兄弟谋取南枢密使官爵的钱,也是克功所出。”看看火候已经合适,郭威终于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
  老兄弟常思精明强干,有他在朝堂上,便可以替自己和杨邠等人分担许多麻烦。而没有他在,无论杨邠、王章还是自己,遇到苏逢吉、白再荣、郭允明和众多国舅们,每每都觉得力不从心。
  此番常思立下了大功,又恰逢刘知远也念起了旧情,正是将其重新拉回朝堂的最佳时机。所以郭威一整晚上费尽心思,始终在将话头往此人身上引。始终在试图让刘知远明白,常思对大汉没有任何二心,将他弃置于泽潞那偏僻贫寒之地,绝对是大汉朝廷的损失!
  正如他心中所愿,刘知远果然被说得意动,手捋胡须,低声沉吟,“嗯,怪不得能如愿除掉了赵延寿。常家富可敌国,克功多年来又周旋于虎狼之间。有他出手,自然事倍功半!不过……”
  轻轻皱了一下眉头,已经到嘴边的话,又被他吞回了肚子当中。有自己在,自然能压得住常思,压得住郭威和史弘肇,而万一哪天自己不在了,以承佑的年青与冲动,怎么可能斗得过一群老狐狸?
  况且常思为了报答石重贵当年的善待之恩,居然连自己都敢骗。将来等承佑做了天子,以他的老谋深算,再加上他与郭威、史弘肇等人的交情,怎么可能会把承佑放在眼里?
  “陛下连杜重威这种军中老将都能放过,又何必在乎一个手无寸铁的黄口小儿?”隐隐地感觉到了刘知远又开始犹豫,却不知道具体原因。郭威斟酌了一下,低声劝谏。“况且克功所求,只不过是让那石家小儿不死。将其接回来,高官厚禄养在汴梁,总好过流落民间,让某些人天天惦记着。”
  “嗯,汝言甚是!”刘知远看了一眼郭威,敲打着桌案缓缓坐下。心中兄弟情义,迅速让位于帝王权谋。常思如果重归朝堂的话,苏逢吉、李业等人肯定不是对手,自己刚刚费尽心思建立起来的新老平衡就会再度被打破。所以,就必须在众多老臣当中,再挪走一个人,以免老臣子们的势力尾大不掉!
  正冥思苦想,该把哪个老臣与常思调换一个位置的时候,忽然间,外边又传来了一阵凌乱的脚步声。紧跟着,国舅李业惨白着脸,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不待刘知远发火,噗通趴倒于地,大声哭嚎:“陛下,陛下,不好了。太子,太子他,他薨了!”
  “你,你说什么?”刘知远腾地一下从帅案后蹦起,双目圆睁,手指李业,身体来回摇晃。
  “二皇子派人送来急报,太子,太子承训,薨,薨了!”国舅李业双手扶地,眼泪鼻涕滚滚而下。
  “老天——!”刘知远仰面大吼,声音悲愤而又凄凉。短短一个下午,经历了失望、恼怒、大喜和大悲,他的心脏再也支撑不住。猛然间嗓子眼儿一甜,鲜红色的血液顺着嘴巴喷涌而出。
  “陛下节哀!”大将郭威见势不妙,赶紧一个纵身跳过帅案,双手将刘知远紧紧搂住。哪里还来得及?只见大汉天子刘知远双目紧闭,面如死灰,身体如剔除了筋骨的烂肉般,缓缓瘫软。
  “姐夫——!”国舅李业也大声悲鸣,连滚带爬凑上前,双手搬住刘知远的肩膀左右摇晃。还没等用上力,已经被郭威一脚踢出了半丈远。
  “来人,包围中军帐,不准走漏任何消息!有敢动摇军心者,诛族!”枢密副使郭威,此刻终于露出了几分悍将模样。瞪着通红的眼睛,厉声喝令。
  “郭将军?是!”听到动静冲进中军帐的亲兵们先是一愣,旋即齐声答应。
  “不要都去,留下几个人听令。火速去请太医,国舅积劳成疾,吐血晕倒,让他们赶紧过来救治!”郭威双手将刘知远横抱在胸前,绕过帅案,用脚狠狠踩住国舅李业,“让杨相,王相,还有三品以上文武,速速来中军议事。就说赵延寿死了,我军需要立刻改换战术!”
  “苏逢吉,你莫走。去安排个可靠的人,入城劝杜重威投降。就说赵延寿已经被辽国卸磨杀驴,他若是不信,尽管派人去北方打听。皇上给他五天时间,如果五天之内,他肯献城投降,只夺兵权,不杀一人。他的官爵也可如旧,子孙亲朋皆不受任何牵连!”
第八章
麋鹿(一)
  北风卷地白草折。
  太行山区虽然不属于胡地,冬天的滋味一样不好受。呼啸的朔风夹着雪粒子,从遥远的塞外长驱直入,吹断树干,压垮房屋,将身体不够强壮的野兽冻成一具具硬邦邦的尸体。
  这种鬼天气,绝不是赶路的好时候。当地的山民早在半个月之前就躲进了土坯屋或者窑洞中,用钉了厚厚一层稻草的木板封死门窗,然后在房间里点上一个偌大的火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肯露头。
  然而,在通往陵川城的山路上,却有万余名壮年男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蹒跚而行。山路上的积雪被人脚踩得又硬又滑,稍不小心,就会直接滚到路边的深渊里去,摔个粉身碎骨。北风则冷得就像万根钢针,稍有懈怠,在山路旁的野树下歇上一歇,就有可能被活活冻成一具僵尸!
  “老天爷啊,你没良心咧!”
  “狗日的老天,狗日的契丹人,狗日的郭家雀,狗日的慕容野驴……”
  “该死,全都该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侥幸暂时还未摔死或者冻死的汉子们,将脖子缩进短褐里头,骂骂咧咧的继续向前走。他们身上的短褐大多数都是葛布所做,沾上雪水之后,再被风一吹,很快就变得又冷又硬。而更多的雪粒子,则层层叠叠的黏在短褐表面,将整个人装饰得银光闪闪,就像一具具可以移动的土偶木梗。
  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冰雪的铠甲下苦苦挣命,队伍正中央,就有十几个身穿锦袍,头戴狐狸皮帽子的家伙,个个看上去生龙活虎。他们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无论江湖辈分还是行军打仗经验,都比其余的人超出甚多。所以其余的人可以冻死,饿死或者掉下山谷摔成肉泥,他们却连寒毛都不能少一根。
  “老三,老五,给我传下令去,都他娘的闭嘴!万一引起了雪崩,大家伙今天全都得埋在这儿,谁都逃不了!”策马走在队伍正中央,衣着最光鲜的一名汉子,忽然扭过头,冲着身边距离自己最近的两名穿锦袍者吩咐。
  “是!”被点了将的两个头目立刻拨转坐骑,在各自铁杆心腹的保护下,向队伍前后两个方向快步急行。一边走,一边挥动皮鞭,将周围弟兄们身上的短褐,抽得叮当做响,“闭嘴,不想死的都给老子闭嘴。万一引发了雪崩,大伙全都得埋在这儿!”
  “闭嘴,都给老子闭嘴,谁再哭天跄地,老子先扒光了他的衣服,让他活活冻死。冷什么冷,走快点儿就不冷了。等出了山,酒随便喝,肉随便吃,女人随便抢!”
  “真的?那敢情好!”
  “三爷,三爷,您说咱们还得走多远才能见到人烟?”
  “河东那边,河东那边女人长啥样?是不是个个都是薄嘴唇儿,大屁股?”
  “谢五爷,咱们要是能抢到女人,屁股最大的肯定给您送过去!”
  ……
  冻得半死不活的汉子们,瞬间又恢复了几分精神。一边幻想着出山后肆意抢掠的生活,一边低声拍三当家谢智勇和五当家彭莲峰的马屁。
  “闭嘴,都闭上嘴。想活着睡河东女人,就全都闭上嘴巴!”
  “闭嘴,想睡女人,也得有命才行!一旦被雪给埋在这儿,就只能睡一辈子石头了!”
  三当家谢智勇和五当家彭莲峰听着心里头舒坦,手中的鞭子放低了些,继续连声吩咐。这个节骨眼儿上,不能太心慈手软,也不能太不近人情。太心慈手软了,就会让底下人失去敬畏之心,发出的命令就难以被严格执行。太不近人情了,则容易让底下人失去归属感,等出了山,队伍就有可能一哄而散。
  在他们两个的齐心协力之下,队伍中的咒骂声渐渐变低。一张张满是冻疮的脸上,也重新涌起几分生命的光泽。
  酒水、肉块、女人,想想就让人心里头热乎。而有酒水、肉块和女人的日子,其实距离现在并不遥远,三个月?或者两个月?甚至四十几天?倒霉就倒霉在大当家史洪杰运气实在太差,居然在大汉和大辽之间站错了队,押宝押错了地方。
  想起前一段时间的风光日子,众人就又忍不住叹息着摇头。唉,时也,势也,运也。谁能料到,明明能一路打进汴梁的契丹铁骑,居然硬生生被刘知远那厮给挤出中原呢?谁能想到,新上任的辽国皇帝耶律阮卸磨杀驴,居然直接灭了南枢密使赵延寿的满门呢?谁又能想到,杜重威居然如此孬种?明明手头还有上万兵马,军粮辎重无数,却忽然开城投了降?
  他杜重威投降了其实也不打紧,只要提前派人跟四下里的州县知会一声儿。大不了,弟兄们也跟着一道归汉呗。反正邺都周围,十个节度使、刺史里头,至少有六个是绿林好汉自封的。只要有人给官做,是扛着大辽的旗号还是打起大汉的旗号,根本无所谓。
  可缺德就缺德在,杜重威悄没声的自己投降了,却未曾派人给周围的同行们送信儿!这下就惨了,成功夺取了邺都之后,汉军立刻关闭了继续招降的大门。随即挥槊横扫,将洺州、武安、邯郸、魏洲等地,所有没及时改换门庭的地方豪杰,杀了个尸横遍野。直杀得滹沱水南岸,再也没有辽国一兵一卒,才施施然奏凯而归。
  直到此刻,侥幸及时逃入山中的“乱世豪杰”们,才终于听说,大汉天子刘知远已经中风多日,良久不能视事了。最近这半个多月来,军中诸事,全是大将军郭威一手操控。杨邠、王章、苏逢吉三个,则“为虎作伥”,硬生生封锁了刘知远病入膏肓的消息。只可怜那杜重威,明明再多坚持半个月,就能鱼跃龙门,却硬生生给郭威骗得解甲束手,从此生死再也不由他自己掌控。
  “唉!命,这都是命!”非但喽啰们心中感慨万千,大当家史洪杰自己,想想最近一年多来的遭遇,也不断摇头。
  他本是林虑山中一条好汉,原本已经被官军给剿得无处立足了,忽然有一天,官军却不战而溃。派人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杜重威带领十万大军临阵投了敌,将半个河北拱手出让。契丹人在降将张彦泽的带领下,直扑汴梁。沿途州县的文武官员,要么投降,要么各自逃命,竟无一人敢挡在契丹人的马前。
  林虑山下不远处就是林县,既然县令弃官潜逃了,史洪杰就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客气。带领麾下的残兵败将追着官军的马尾巴,直接冲进了县城。然后随便抓了个读书人当师爷,写了封效忠信送到了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伙契丹人军营。再往后,则不管对方答应不答应,就给自己封了个天义军节度使官职,开始发号施令。
  紧跟着一年多兵荒马乱,谁也顾不上林县。史洪杰这个自封的天义军节度使,就成了地方上的土皇帝。招兵买马,集草存粮,麾下队伍从几十号,迅速膨胀到两万余。期间又跟别的豪杰来了两次火并,侥幸大获全胜。于是乎,再也没人敢小瞧他,连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都专门派人来表达了拉拢之意。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风向就渐渐混乱了起来。汉王刘知远忽然竖起了驱逐契丹的大旗,河北大地上,很多群雄起兵响应。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东征西讨,忙得脚不沾地。契丹人也因为被打个措手不及,而损失惨重。
  当时有人劝史洪杰也赶紧顺应时势,然而,他却不太看好刘知远的汉军,不认为天下还有谁能挡得住契丹人的铁骑。所以高行周北上平叛之时,他果断站在了杜重威这边。虽然没有派兵去助战,却也没忘记替大辽摇旗呐喊。
  凭着这份耿耿忠心,他成功打动了辽国南院枢密使赵延寿。成功将自封的天义军节度使,换成了辽国皇帝钦封,并且被赐予了知枢密院事的虚职,风光一时无两。
  这个有名无实的职位,给他和他手下的弟兄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杜重威献城投降之后,汉军迅速接管了邺都。为了避免班师之后,地方上再生动荡,郭威、慕容彦超、高行周等人,毫不犹豫地朝周围兀自打着辽国旗号的州县举起了屠刀。一众来不及改换门庭的“英雄豪杰”,要么被汉军捉获斩首,要么丢弃了老巢,带着手下弟兄逃入深山老林苟延残喘。
  过惯了舒心日子的人,乍以回到山中,谁都无法习惯。很快,史洪杰麾下的弟兄,就从两万出头缩减了一万上下。如果再不想办法寻找出路,恐怕等不到春暖花开,他就要彻底被打回原型,再度变成原来那个人人喊打的小蟊贼,从此永无出头之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猛地咬了咬牙,史洪杰拉住坐骑,回头用力挥动胳膊。他不敢喊得太大声,却努力让周围身穿锦袍的心腹们人人都听清楚,“杀人放火受招安!咱们这回利落些,拿下陵川之后,立刻请求招安。泽州那地方,向来是官匪一家。只要咱们表现出足够的实力,就不愁官府不来上赶着拉拢咱们!”
第八章
麋鹿(二)
  “杀人放火受招安!”“杀人放火受招安!”众喽啰像发了癔症般,嘟嘟囔囔,一刻不停地的重复。不敢声音太高,以免引发雪崩。但每个人的精神头,都瞬间提高了数倍。
  富贵莫过于当官!对于这句话,整个队伍,特别是队伍中那些身穿锦袍的大小头目们,个个深有体会。短暂的“大辽天义军”生涯,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当官的甜头。当土匪抢劫时要偷偷摸摸,当官儿,就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火执仗;当土匪会被家乡父老戳脊梁骨,死后入不得祖坟。当官儿,则有无数乡绅富户赶上门来拍马屁,族谱里会专门留出几页纸来将他做过的事情大书特书。当土匪打死了人,会被列榜通缉,官军追杀。当官儿打死了人,随便给死者安上一个罪名,哪怕是破绽百出,也能将自己洗得干干净净……
  “出山之后,沿途尽量不要杀太多的人!”见麾下士气可用,大当家史洪杰压低嗓子,跟周围的头目们强调,“泽州那边原来就是匪窝子,没人会在乎咱们的过往。只要咱们多少做得比别人好看一些,很容易就闯出‘侠盗’的名头。到时候再出点钱儿买通几个读书人帮忙吹嘘一下,不愁官府不主动上门!”
  “大帅说得极是!”众头目们顶着冻得通红的鼻子头儿,七嘴八舌地响应,“咱们比那尼姑的儿子,又差到了哪去?凭什么他能高官得做,咱们却要被郭家雀赶进山里头?”
  “咱们也就是倒霉站错了队,可当初,谁能想到杜重威如此软蛋?”
  “可不是么,那尼姑的儿子孙方谏,不也反复了好几次,最终才修成了正果?”
  “招安,咱们一定要招安!如果官府不肯答应,咱们就一座城池接一座城池地打。打到官府答应了为止!”
  “说咱们投靠契丹出卖祖宗,我呸!那符彦卿、李守贞、高行周,哪个没受过大辽的封?”
  “就是,就是,前朝的开国皇帝,还是契丹人的干儿子呢……”
  有石敬瑭这儿皇帝珠玉在前,“天义军”上下任何人,都不觉得自己打起辽国的旗号祸害地方的行为是助纣为虐。况且这年头,曾经投靠过契丹人的豪杰又不是“天义军”一家、符家军、高家军、李家军,都整体像辽国表示过效忠。跟大伙的情况更相近一点儿,还有某个尼姑的干儿子,义武军节度使孙房谏最为典型。当初那孙某人不过是个画符烧纸的神棍,趁着契丹人入寇占据了一座土堡,就敢自封为节度使。然后一会儿投靠辽国,一会投靠刘汉,反复数次,最终官位越升越高,兄弟儿孙皆穿上了紫衣。(注1)
  在升官发财的美梦鼓励下,这支队伍日夜兼程地穿过了太行。虽然沿途中,不断有人摔得粉身碎骨,不断有人被活活冻毙,但其中九成半以上,却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
  脚下的路渐渐变宽,变平。远处的天空也一点点变亮,变大。峭壁逐渐向南北两侧后退,怪石嶙峋的山坡,也在大伙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空旷荒凉的田野。
  依旧有朔风从北方呼啸而来,但是吹在人脸上,已经不再像刀割。卷在风中的雪粒子统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股冰冷湿润的水气,琼浆玉露般,滋润着人的鼻孔。
  “弟兄们加把劲儿!顺着河沿走,用不了多远就是陵川!”大当家史洪杰精神猛地一振,在马背上回过头,放声高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