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315

  “收成还好么?大人?”
  “不赖,够再成立一个镇的。”
  “那就果断放手吧,大人,咱们的目标,毕竟不只是一个小小朝鲜。”
  徐一凡瞧瞧楚万里,他神色淡然,嘴角还是那习惯性的笑意。看着徐一凡目光投过来,他就若无其事的看向脚下,似乎对脚底下的小蚂蚁很有兴趣。
  这死狐狸……
  徐一凡摆摆手:“回去,和那姓朴的说,咱们马上给朝廷正式去电!这朝鲜,还是让他们自己玩儿吧。咱们就只管好好练兵!我就不信了,换了个人,还能夺我徐一凡的权?”
  他皱眉想想,有点心有不甘:“他妈的!还要再敲点好处!这八百里,老子白跑了?”
  ※※※
  徐一凡想再问朴泳孝要点好处,可是还没等他发话。朴泳孝就恭谨的又奉上了一份礼物。这让徐一凡都忍不住觉得,只要他这么一直把持下去,朴泳孝的袖子里面,会层出不穷的拿出一份又一份的礼单出来,跟变魔术似的,就差穿燕尾服戴礼帽了。
  “大人,近日来大人为敝国操劳,实在是宵衣盱食,敝国上下无不感戴在心。大人的身体康健,就是敝国的福分所在了。没有大人,谈得到什么敝国?闵妃亲自挑选了一对使唤的人,虽然不入上国大人法眼,可是侍候点起居,还是勉强办得到的。这也是敝国的一点虔心,还望大人笑纳。”
  朴泳孝十分认真的说了这么老长一撅。眼观鼻鼻观心的退了一步,拍拍手向守在外面的他的随员招呼一声。就看见他的随员扶着帽子就向徐一凡所居的内院之外奔。通传的声音由远及外,又由外及内的慢慢传了回来。就看见两个苗条身影,环佩叮当的小心翼翼的在几个朝鲜随员的扶持下轻盈走了进来。
  徐一凡和楚万里对望一眼,都有些发呆。再没想到朴泳孝来了这一手。
  两个苗条身形盈盈走了进来,插烛也似的拜了下来。正是一对朝鲜双胞胎姐妹花!两个小丫头十六颇不足,十五甚有余。肤色莹白如玉,细长的丹凤眼。比起秀宁格格的那对双胞的天然柔媚虽有点差距,也是极出色的一等一的小美人。两人都穿着朝鲜民族肤色,眼神怯生生的,那点天真未凿的神态,很是能勾起男人的某方面欲望。
  其他倒也罢了,最难得的还是这对小丫头的皮肤,白净细腻得如同牛乳一般,娇嫩得似乎都不胜衣。真不知捻在手上,是什么感觉!
  “大人,敝国有句俗语,南男北女,这对小女,是闵妃殿下从全罗道亲选的北女。养育宫中已经有年,侍奉洒扫,还算来得。闵妃殿下交代,请大人务必赏面,让她们能照顾一下大人的身子骨儿……”
  只怕越照顾越虚吧!徐一凡心里嘀咕,要拒绝也真说不出口。心里突然一动,想着李璇曾经问他要这么一对姐妹花儿。秀宁格格的那对现在是不敢想了,这对让她开开心也不错。
  想到女孩子,他心忽然就是一软。本来还想继续敲点竹杠的话儿也就懒得说了。摆摆手道:“替我多谢两位殿下,给朝廷的电文,我今日就将发出。请转禀两位殿下,朝鲜地位,安如泰山。”
  看着朴泳孝一脸欢喜的离去,徐一凡又看看还跪着的那对朝鲜双胞胎,再看看也直着眼睛的楚万里。心里长叹,自己双胞萝莉控的名声,果然还是传到朝鲜来了!
  楚万里突然噗哧一声笑出声来,徐一凡恶狠狠的瞅着他。就看见楚万里笑道:“大人,真是好名声,以后谁求大人办事儿,就是这么一出,将来大人府上,可真是蔚为壮观!”
  徐一凡劈脸将那份用了朝鲜国王宝的折本扔了过去:“滚蛋!去电报房,把这玩意儿给老子发回去!”
  ※※※
  光绪十九年,西历一八九三年七月二十九。徐一凡终和朝鲜国王,王妃,联衔电奏清廷。当然,徐一凡的衔名很恭谨的在李王和闵妃的后面。
  “……弥日以来,海东孤臣诚丧乱已极!
  东学匪党肇乱于北,甲申开化党余孽作乱于腹心之地。叫嚣隳突,生灵板荡。无非相集而起事,妄图割高丽之地而委东邻,乱臣贼子,其心可胜天诛!
  乱起之前,东邻之青使居间联络,纷繁扰攘之态,概可见之。更有中将曰川上者,居中坐镇指挥。海东小国,俯仰呼吸,无非上国雨露。天津条约,更载上国扶危定难之责。种种桩桩,由侧身乱臣之间朴府君尽报之孤臣,小国即尽报以上国钦使荣大人讳禄。料想上国雷霆,当耀东邻而安孤臣!
  敝国君臣正弹冠之际,谁料乱仍如约而起。由北而南,倾尽河山!上国钦使,弃之不顾,脱身而走。敝国上下,束手而待尽三百年上国抚育之臣节。泣血之情,可表天日!
  闭目之际,天兵忽降!上国钦差副使徐大人讳一凡,提一旅之兵,先荡北而后扫南。孤军千里,五日夜内,已抵汉城矣!
  枪声环宫而作,上国天兵先以弹交,继之以白刃,再继之以血肉。数百东邻暴卒,纷纷溃散而去,天兵临之,如汤之沃雪!敝国上下,幸而得安。钦使徐大人逐暴卒,护孤臣,安汉城。
  现日人守于馆舍之内,汉城稍安,政府稍立。合当联衔谨奏,种种善后事宜,伏讫上国速派大员坐镇,以安小国之心,速了交涉事宜。敝国则可世世代代,谨为上国屏藩而不替……
  臣朝鲜国主李熙,臣骊兴府夫人闵氏。
  臣已革钦差练兵大臣,钦差南洋宣慰大臣,布政使衔徐一凡。”
第三十四章
新敌
  夏蝉嗡嗡而鸣,似乎没有断绝的时候儿。隆宗门内的军机衙门里面,炕上椅上,都坐的是人。屋角放了几盆冰块,还是减不了这里面的燥热之气。一个个红顶花翎的大员们端坐在那里,挥扇扯领子,一杯又一杯的茶水灌了下去,却都坑坑哈哈的不说话儿。
  在这些大员们议事的屋子外面儿,帘子已经放了下来。达拉密小章京们一会儿过去在门口绕个圈儿,一会儿又去绕一下,竖着耳朵想听听里面冒出来的只言片语。里面一个算是生面孔的二品大员听得外面响动,耐不住了,猛的站起,掀开帘子喝了一声:“去去去!蜇什么壁角?仔细打断你们的腿!”
  章京苏拉们一哄而散,最近他们这些拟稿办事儿的人腰里都揣足了好处。到处都有人伸长脖子打听这里的消息,朝廷对朝鲜,到底是怎么个意思?荣禄看来是坏了,空了位置出来,不少人就已经惦记。更别说要是在朝鲜准备备战,那一兴军,银子可就要花扯了,这种机会不去争取一下,还当官儿干什么?
  新来的大人把他们朝外赶,他们倒也不在意。反正就这么一个三间房的军机处,消息还怕跑得了?
  那板着脸叱喝人的二品大员五十左右的年纪,扎束得整整齐齐的。把人赶走,就好像办了多大一件事情一样,一脸怡然的表情坐了下来。轻轻咳嗽了一声。
  满屋子的人都看着他,只有老得不像话儿的额勒和布头都不抬的继续养神。坐在正炕上面儿的世铎捧着茶碗,瞅了他一眼,轻声道:“子良,你是老佛爷点名进军机的,咱们都有些束手,你可以说说,这事儿到底怎么办才好?园子里和宫里,都等着咱们这里回话儿呢。”
  被叫做子良的人是从江苏巡抚任上,直接以候补侍郎资格被老佛爷钦点进的军机行走。官讳叫刚毅,子良是他的字。他也算是简在老佛爷心里面的人物。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子,就是在他手里了结的。坏了浙江和京师不知道多少官儿的顶子。然后就一直放外任,有老佛爷照应着,走到哪儿都是一路官声鹊起。自从醇老王爷去了,军机一直没添人,老佛爷懿旨一下,居然从江苏将他拔进了军机!
  这人物,最是老佛爷心腹的人。虽然说是行走,可是从一开始,他的气焰就和老军机差不了多少。
  刚才大家不说话儿,他还拿捏着有点儿矜持。听世铎轻声发问,当即就朗声道:“这个事儿只能硬,不能软!东洋小鬼子还欺负到了咱们头上来了?我瞧着这次徐大人没给咱们大清丢脸!交涉要办,也准备开兵!一手硬一手软,他们还不就我们的范围?徐大人有八千兵,直隶咱们还有四万,山东东北,这个军那个军的也不少了。拿过去十万天兵还不足?兵不够,咱们还有义民!老佛爷万寿就在眼前,还能让小鬼子给老佛爷心上添堵?这次,咱们可得硬起来了!”
  翁同禾当即轻哼了一声,低头就看他手中的茶盏。刚毅微微色变,世铎就叹了一口气:“子良啊,咱们这次谁也没说要向日本人低头。可是在朝鲜,还是要有一个人主持这事儿不是?该硬该软,也该有个挑头的人不是?荣禄坏了,眼看就要离开朝鲜回来,到时候咱们再和他打官司。朝鲜那边,难道就让徐一凡挑大梁?”
  刚毅连连摇手:“谁也没说能让徐一凡挑大梁不是?他资历浅,才当官几年?不能让洋鬼子嘲笑咱们天朝无人……”
  他话还没说完,翁同禾就轻声道:“徐一凡怎么不成?皇上也有旨意了,让咱们议议徐一凡该怎么封赏才是。野战的功绩,定国的功绩……他两个差使不用说都是开复了。就是本衔,原来是布政使,现在也该升兵部侍郎。两个钦差加上兵部侍郎,资格满够了。而且也有威望,把小鬼子打怕了的。一边整兵戒备,一边和小鬼子交涉,犯不着再找其他人。寒了功臣的心。”
  世铎轻哼一声,翁老头和皇上的心思,再明白没有。从一开始就想拉拢徐一凡,当皇上的助力。老佛爷早就明白,只是不挑明了。他们这些人可不能犯傻,再有一层,翁老头儿一辈子都和李鸿章不对付。论起来这善后交涉,还有主持朝鲜整兵戒备的事情,放眼整个大清,谁还能比李鸿章有资格?好容易从李鸿章手里分了朝鲜的权,翁老头儿打死了,也不能让这权再回到他手里。
  想想世铎就有些犯愁,老佛爷对徐一凡的心思,从派荣禄当正使就能明白。掌兵汉员,都是控制着用。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荣禄这么快就垮台!徐一凡现在势头一时无两。满朝那么多满员,真想不出有谁能在朝鲜但起责任来能制服住他的。当然,要是放他在京师,怎么也玩儿死了他这个二百五。这次难得他韬晦了一次,立了大功还自请派员去主持朝鲜大局,官儿大了好像知道收敛一点儿了。正因为如此,朝廷才更难收拾他!
  对这些掌重兵而立大功,又是汉员的人。朝廷上下,谁不忌惮?更别说窜起如此之快,打破朝局平衡的了。更是出头鸟遭殃。偏偏现在朝鲜又离不得他!谁能比他更了解朝鲜情事?他上面一定要架一个人,也要派兵进朝鲜去,监视他的动向,牵制着他。这不是疑心他造反什么的,徐一凡还没那个本事,只不过是驭下的祖制。但是从哪儿找这么一个人!
  李鸿章资格本事足够,可是才把朝鲜的权分了,皇上和老翁又有点不待见他。主动遣他的将,拉不下脸来。其实只要李鸿章上个表章,自请一下,谁还能不成全他?北洋对徐一凡,正好大小相制。
  他也是真想将担子交给李鸿章,朝鲜的事儿太烦。日本一天几个照会,要大清赶紧勘定责任,赔偿损失,提出道歉。各国也整天上门儿,关心这个,询问那个。光是查以前和日本订的天津条约条款,就将世铎搞得头大!和洋鬼子打交道,不管大鼻子小鼻子,李鸿章拿手。再说了,就算徐一凡兵力还不足震慑东洋小鬼子,加上北洋的兵,还不够?洋鬼子欺负咱们惯了也就忍了,小鬼子还想登鼻子上脸?
  可是这李鸿章啊,还是猫着不肯表态。其实按照老佛爷的意思,就是他们这些军机出面,议决了的事儿,皇上还能不点头?让皇上去调李鸿章吧。老佛爷就不用拉下这个脸啦。偏偏老翁还在这里顶着!
  想到这里,世铎又是长叹一声,看看身边低眉垂眼打定主意闭目养神的老额勒和布,都忍不住有些羡慕起他来了。
  徐一凡啊徐一凡,怎么你走到哪儿都是惹麻烦的主儿!
  ※※※
  军机们相对无言,各怀心思的时候儿。在恭亲王府里面,也有清谈一场。
  花厅内,香茶两盏。秀宁格格淡扫峨眉,轻轻鼓琴。那对已经大清闻名的小双胞胎侍立在她的身后。
  座上两个穿着便装的老头子,捧着清茶,静静的在听秀宁的琴声。
  一曲既罢,秀宁套着指甲的纤手一划,铮铮声中,琴声戛然而止。就见和有气无力坐在凉椅当中的恭王爷对面的那须发皆白,可是身形高大,腰板笔直的老头子,轻轻鼓掌。
  “好!好!好久没听这样的琴声,简直都让人忘了身边炎炎暑日,世事沸腾!”
  秀宁一笑:“中堂,这次六爷爷信至你就从津门兼程赶来,秀宁无以为谢,只有鼓琴吹笙,以感盛情了。”
  这老头子,自然就是大清的中流砥柱。最后一名咸同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了。闻肇鼓而思良将,每当大清和列国有什么交涉纠纷的时候,大家嘴上不说,想着的也只是李鸿章!
  此次朝鲜世事激荡,虽然窜起了一个徐一凡。成了口口相传的英雄,他南洋的事迹,大家也还都没望。但是眼见要和日本开衅的关头,大家想起来能主持大局的,还是李鸿章!
  中法战事之后,李鸿章过得很有些灰溜溜的。作为主持中法和战大计的他给骂得那叫一个惨。朝廷也不时敲打他一下,对他一手经营起来的淮系北洋势力加倍提防。还扶植其他势力在分他的权,牵制他的影响。徐一凡和荣禄入朝鲜收庆军无非是一脉而来的。
  但是又到了和外国剑拔弩张的时候,大家想来想去,还是少不了他李鸿章!
  他今儿出现在恭亲王府,也当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奇事。悄然进京,居然瞒过了所有人。更别说李鸿章之老于官场,自从慈禧将鬼子六赶出军机,不再大用的时候。李鸿章几乎就和他避嫌的断了来往,鬼子六也绝不招揽联络这些在外掌兵的重臣。可是现在,他却因为鬼子六一封信召,来了京师恭亲王府邸!
  这消息传出去,也够让京城官场猜测议论一阵子的了。
  听到秀宁的话儿,李鸿章一笑。指着恭亲王道:“别人的面子不给,王爷的面子我还能不给?小格格,尽管放心,老李已经在园子里递了牌子,明儿老佛爷就传见。老李自告奋勇,接下朝鲜这个差使!你这忧心国事的宗室才女,该放心了吧?”
  秀宁只是抿嘴而笑,恭亲王也是淡笑,轻轻道:“我也不过是给这位四嫂子再出最后一把子气力。她拉不下脸来,我写信给你告帮倒也没什么。秀宁居中传话儿,也辛苦得很。”
  话儿说到这里也已经分明,此次朝鲜之事。满朝看来看去,只有李鸿章能了结这个事情。徐一凡什么的,根本不在高层考虑范围之内。他来电请派重臣坐镇朝鲜,只不过是应该的恭顺,不这样做,就有得苦头吃了。
  可是李鸿章拿架子,光绪在翁同禾鼓动下不愿召他,倒是有点继续扶植徐一凡的兴趣。慈禧拉不下脸来,这个时候她点李鸿章的名儿,不是就表示,她老佛爷平日里一贯敲打老李,关键时候还得求他么?想来想去,只好让一直奔走宫禁的秀宁居中传话,请恭亲王写信给李鸿章,让他赶紧自告奋勇,大家也就好顺水推舟来着。
  说起来,李鸿章他们幕府议事,已经决定了立即介入朝鲜。第一是不能看着徐一凡继续坐大,第二是朝鲜引发的中日局势继续恶化下去,除了徐一凡,还不是北洋首当其冲。再说了,这外交事务,本来就是李鸿章的禁脔,还能让给别人?猫一段时间,也不过就是拿个架子,发发这些年一直被敲打的小小怨气,也不想显得太热衷罢了。
  此次危局,已经让徐一凡坐享大名。但是真正能了此事,整个大清,除我李鸿章外又有何人?
  架子拿够了,恭亲王信一到,李鸿章自然就奔赴京城。
  恭亲王整个身子都缩在了椅子里面,炎炎夏日,他也穿着夹衣夹裤。看着李鸿章同样须发皆白,但仍然腰板笔直,忍不住就有一丝羡慕嫉妒。转眼心里就是自失的一笑,老李还是场中人,自己却早已下场,还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王爷眼神幽远,只是看了一眼同样娴雅无言的秀宁。女孩子的眉毛,仍然修长漆黑。
  放不下的,也只有这么一个陪着他一路走过了最寂寞日子的小女孩儿啊。谁又知道,她的归宿在哪里?
  恭王爷咳嗽一声,轻声问道:“老李,咱们也不说什么虚的。我也不说什么感谢的话儿了,就问一句,这次朝鲜的事情,你怎么了?”
  李鸿章摸摸胡子,在鬼子六面前,他倒是有一说一:“调叶志超和聂士亭两军入朝,给他们添点儿兵,也有七八千,都是我淮系劲旅。不瞒王爷,凑足八千,也是为了和徐一凡的八千人分庭抗礼。我也不指望叶志超能节制徐一凡的禁卫军,朝廷也不想看着我吞了徐一凡禁卫军。大家敌体就是。对外,加起来一万六千军队,战兵一万,足足防守朝鲜了。东洋人性子畏威而不怀德,有重兵在朝我好说话。对内,八千我的北洋陆师也在朝鲜有足够的威权了,徐一凡耍不了什么小动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