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315

  除非。
  历史能够拉他一把。
  让他安然渡过这一关,让自己逆而夺取的道路别开一番洞天。
  可是,这历史,还是自己熟知的历史么?东学党起事已经被他无情的镇压,那甲午,还会是他知道的甲午么?
  思绪电转,徐一凡脸上笑容不减,可是背心都已经是一层层的冷汗。这些人物抵达平壤,就是自己为了甲午做的准备。可是事情真的到了面前,他才意识到自己一直避免去想的问题。他已经毫无退路!而且一旦事情不如他所料,那么他真的是不知死所了!
  现在赶紧退下来,抱着杜鹃和洛施享享清福,当当徐世仁徐霸天之类的如何?徐一凡甚至偷偷转起了这个心思。
  软弱的念头不过一闪而过,转眼之间,徐一凡眼前浮动的却是那夜马贼大至的火把,塞外的深夜,京师的笑对赫德,挥袖而去的豪气。还有南洋的明媚阳光,黑压压的土著人群,抖动的炮口。到了最后却是朝鲜的血火,堆积如山的尸首,还有似乎匍匐在他脚下的景福宫!
  走上这条逆而夺取的道路,他本来就没给自己留后路呢……
  在众人的目光下,徐一凡哈哈一笑,说不出的倜傥,大咧咧的举杯站起来:“还是为禁卫军贺,为咱们这个团体贺吧!”
  ※※※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
  在后花园内,这里同样是一副餐会的场面。不过比起徐一凡在他公署里面的接风宴,这富贵景象,就不知道超过了多少倍了。
  整个花园,都开辟成了餐会的场所。到处都是冷餐台,穿着整齐,戴着白帽子的大臣衙门的中西餐厨师们毕恭毕敬的守在餐台之后,等待客人取用食物。穿着白色大褂的仆役们举着托盘游走期间,大辫子拖在白色大褂后面,倒是分外的醒目。托盘上面,除了各色洋酒,还有荷兰水,艾罗水一应俱全。
  客人也大是不同凡响,北洋头面人物袍褂俱全,翎顶辉煌的恭陪不说。还有天津各个领事馆的洋人领事参赞秘书,从北京东交民巷赶来的各国公使更是主宾。男女杂陈,笑吟吟的一边浅酌,一边低声谈笑。北洋官儿当中,通洋务的还知道和洋人们拉几句话,不通洋务的就只是在那里满脸媚笑,偷偷儿再打量几眼金发碧眼的洋婆子。
  花园一角还有一个乐队,在那里奏着小夜曲。乐队旁边散放着沙发椅,椅子旁边是一排排的土耳其烟枪,软软的皮管垂着,各色中西上好烟草都已经齐备。很有几个洋人在那里懒洋洋的吸烟。享受着这天津的秋日天气。
  在穿梭的人群当中,一个高大洋人被几个记者模样儿的人围住,低声的发问。那洋人戴着大清的宝星,神色岸然。正是和徐一凡有一面之缘的大清海关税务总司赫德,他身边站着杨士骧,也是神色俨然。似乎在等着那些洋记者找他发问,结果来来去去,始终是赫德在那儿说话。
  “赫德先生,听说这次中日谈判,是您以私人身份担保周旋其中,并极力主张东亚应该稳定和平,所以这次谈判才会如此顺利?”
  “作为清国政府的公务员,我很愿意以我的外交经验帮助李鸿章阁下。中日会商的场所,是借用我海关天津办事场所,我努力的为中日谈判维持着一个友好坦诚的气氛……对于东亚事务的判断,我是超然的。”
  “赫德先生,这次中日谈判,背后有没有大英帝国的意志?大英帝国,是不是担心中日发生纠纷,反而会导致俄罗斯帝国在远东的扩张?”
  “请记住,鄙人是清国政府雇佣的公务人员,所有行事,都是按照清国的利益行事。我作为一个英国人的身份,并不影响这次会谈。清国政府渴望朝鲜王国的和平,这也是鄙人的想法……上帝保佑,这次会谈非常顺利。东亚的天气,仍然风和日丽,不是么?”
  “赫德先生,李鸿章阁下主导了对日谈判,他是倾向于缓和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他在体制上,对现在正在北朝鲜的徐将军没有约束能力。清国和日本追求的目的是朝鲜的非武装化,最后要逐步全面撤军,徐将军的部队,也会撤出朝鲜么?”
  听到徐一凡的名字,赫德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似乎还记得徐一凡在他宴会上面拂袖而去的场景。那一次,可是大大扫了这位自视清国保护者,代理人的苏格兰老头儿的面子。他勉强一笑:“这个,可以由杨先生来回答,毕竟,我不是北洋的。”
  他低声在杨士骧耳边说了几句中文,杨士骧淡淡一笑,扫视了那几个记者一眼,微笑道:“徐一凡也是我大清臣子,李中堂对他有着绝对的约束能力。诸位请细观,平壤将不会是一个麻烦,最终将是和北洋同进退!”
  记者们嗡嗡的低声议论一阵,还想发问。就听见乐队突然换了曲调,坐着的人纷纷站起,站着的人也纷纷面向花园入口。
  乐队声中,就见李鸿章和一个矮小的日本人并肩大步走了出来,两人背后,都是一大群随员。李鸿章穿着传统公服,那日本中年却是一身燕尾服,白色的硬领僵硬的绷在颈下。李鸿章笑吟吟的,显然心情极好。看着他出现,满花园的洋人都脱帽示意,那些北洋大小官吏打马蹄袖行参礼的声音更是噼里啪啦一片。
  两人在入口站定,李鸿章瞧了那日本中年一眼,那日本人极端恭谨的朝李鸿章一个四十五度鞠躬,微笑者朝后退了半步。李鸿章也自傲的一笑,扬手示意一下,乐队声音立止。
  “各位先生女士朋友,今天餐会,不过是两国之间严肃的谈判中的插曲。咱们中国人讲究交朋友,咱们不能整天绷着脸谈判啊!所以和日本国全权交涉代表飞鸟公使……”
  那日本人赶紧又是恭谨的半鞠躬。
  “才联合设了这个餐会邀请各位关心东亚局势的朋友,刚才老头子和飞鸟公使又做了一个非正式的会谈,内容嘛……保密。不过可以告诉各位朋友们的就是,中日此次交涉,即将圆满达成!东亚天空,将重新阳光遍布!”
  李鸿章说得中气十足,在中国人中显得高大的身板更是笔直。中法战事之后的怨气,似乎一消殆尽。他身后半步飞鸟公使首先满脸堆笑的拍掌,底下洋人们更是鼓掌声响成一片。李鸿章享受了一会儿,再一扬手,乐队再次奏起悠扬欢快的乐曲。老头子换了满脸亲和的笑容,走入场中和洋人们拉手叙话儿了。满脸得色,真是掩也掩不住。
  好容易他老头子才得了一个空闲,杨士骧悄悄的凑了过来:“中堂,大局底定了?”
  李鸿章摸摸胡子,冷冷的哼了一声:“小日本,论交涉,还早着呢!我大兵调去,他还不就我范围?咱们是麻秸秆打狼——两怕……”
  “那条件……”
  “不赔款,不割地,一年撤兵干净。朝鲜王室不变,和我大清宗藩关系不变!让那些清流说嘴去!就这么一条,当事人去日本走一遭,为因为误会殁于汉城变乱的日本人,向日本政府道个歉就算完……”
  “那人选……”
  “还不就是徐一凡?他离开朝鲜,调淮军挤垮他的那支禁卫军!一年就要撤离朝鲜,不能让这家伙捣乱搅了朝鲜和局。这是老头子我的晚节事业,不能让他给败坏了!”
第三章
参谋
  禁卫军右协的大操场上,整齐的脚步激起漫天尘土。一队队的士兵成连横队,先以便步,然后以正步整齐的在一群视察的人当前通过。每名士兵都是全副装具,新军服,新背包,新军靴军毯,扛着上了刺刀的八八式德造步枪,目不斜视,只是全神贯注军官的口令声音。
  这些北洋南洋不同出身的军官,都站在队伍排头。每个连(队)横队前面,都有正副队官,和三个哨官。军容无可挑剔,按着指挥刀走得比士兵还要标准。
  右协是李云纵带的部队,这个深沉人基本就是个训练魔鬼。对于徐一凡刻意要求的绝对严格的纪律,和用纪律和疯狂的训练进行军人养成是绝对的赞同。整个右协在禁卫军当中,军容风帽是最拿得出手的。徐一凡安排这次检阅,就是希望别人能看见这个。他成军不过数月,干部缺乏,孤处异地,中间还经历了暴乱。谈什么部队战术,军事素养是谈不上的,要给人看,也只能看这个军人作风素质的养成情况。
  就是为了告诉别人,他的禁卫军,不管成立时间多么短,不管有多么大的缺陷,但的的确确,是一支近代化的,令行禁止的军队!
  不过他的能力就到此为止了。束军成伍,尤其是一支近代化的军队。站着说话儿的时候可以不腰疼。但是真面临到头上,亲手从无到有的操办。身临其境才知道到底是多么艰难!
  人才怎样选育调配,编制怎样额定,弹药怎么样调配储拨。纪律怎样建立怎样执行,统帅机构如何成立,军令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传达,军政该怎样管理……既然是作为可以野战的战斗部队建立的,还有额外的工作,兵要地志如何建立,需要怎样的资料库,部队的平时编制和战时编制如何,怎样的火力配备才最适合现在的情况,采取怎样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手段,战时动员计划,他掌握的地盘的资源调动配合计划,种种渠道要建立起来,要有预案,要有手段……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最终都指向一个名词:近代参谋制度。
  近代军事发展得已经差不多是一门需要精密计算的科学了。而徐一凡明显不具备这方面素养,他也没那么多精力来统管具体建军的事情。他手下的北洋学官,已经是军事素养最好的了,但是当初还都是作为带兵官培养的,当初的军事课程也有部分相当陈旧。南洋学官就更不用说,和他们指挥的士兵的资格差不多是大哥二哥,谁也别笑话谁。
  当初从北洋辗转聘请的一些洋人教官,对军人素质养成还有点经验,但是大军统帅,大军参谋,也还是摇头比较快。他们这些流浪东方的,了不起当初是个下级军官。协助队列训练,熟悉武器,射击训练还是可以,更上一层次就不行了。
  这八个月的建军工作,徐一凡和他的心腹手下就是四个字,瞎摸瞎撞。建立了一些临时条例和管理制度,并且也经历了一场较低烈度的反暴乱战事,得到了一点锻练,部队也淬过了血火。更多的还是靠各级年轻得出奇,正是满腔子热血的青年军官们以身作则,事事做在前面,再加上严酷到了让士兵们养成了条件反射习惯的军事纪律,才把部队捏合成这个样子。
  在徐一凡心目当中,一直有甲午两个字悬在那里,不时的提醒着他,鞭策着他。也让他明白,现在的禁卫军还是不足用!李大雄辗转招募而来的德意志帝国陆军总参谋部的前中校孔茨和他的一些随行人员,就是他渴求的人才之一了。
  这些天,孔茨他们由禁卫军高级军官作陪,做了一个正式的接风,安排了最好的住处。徐一凡也一时没有找他们谈话,甚至也没有找李大雄谭嗣同他们深谈,只是安排人陪同他们在这个大同江畔的基地四下转转,一边消消旅途之乏,一边让他们自己观察一下。他也悄没声儿的派自己戈什哈,混在他们的陪同队伍当中,听不懂他们的德语,也能看看他们的态度反应嘛……他要的是真正能帮助他建军的引进人才,而不是大薪水请来的洋食客!
  这些日子,他也仔细研究了这位孔茨中校不多的材料。孔茨出生在东普鲁士的小地主家庭,不是容克,不是军事贵族。祖先据说是日耳曼骑士团的一个骑士,家族有和波兰裔通婚的历史。性格耿直孤介,很早就追随了老毛奇,在改革普鲁士军事体制的过程当中,树敌无数。加上他又不是贵族血统,没有其他贵族军官那样厚重的靠山。很多时候干脆被当了总参谋部的挡箭牌……据说他还倡导总参谋部的变革应该是从始至终的,而不是认为德意志帝国的军事制度已经尽善尽美,已臻于极致了。结果在总参谋部内也得罪了一大批人——至于怎么提出什么样的变革方法,李大雄不谙军事,材料上面也根本没提。
  这些还不算致命,偏偏这位孔茨中校是俾斯麦首相的战略思想的忠实信徒。认为德国因为天生的内线战略劣势,应该缓慢谋求德意志帝国的欧洲霸主地位。而不应该骤然挑战海洋强权。德意志现在在中欧的地位,是建立在各方面平衡的基础上,自己不应该贸然打破这个平衡————三年前德国的老船长俾斯麦下台,德皇威廉二世的亲信军官大批入主总参谋部,五十二岁的老中校也很不光彩的给赶出了现役,谁乐意整天听一个倔老头子在那边叫唤啊。拿了一点退职金回柯尼斯堡当起了乡绅。老头子霉运连连,他的田产几年都是欠收,手里一点股票国债也因为摩洛哥危机跌了个血本无归。唯一的女儿要嫁人需要大量的嫁妆,逼得老头子都快揭不开锅了。
  对于老中校的经济状况分析,李大雄倒是做得非常完美。让徐一凡都忍不住要为老头子鞠一捧同情之泪。
  种种桩桩加在一块儿,今年五十五岁的前德意志帝国陆军中校孔茨-弗莱舍尔,在李大雄开出的月薪二千四百关平银两,折合当时美元一千二百元,四百英镑的超高薪水诱惑下。孔茨中校忽然心有所感,搜罗了一点当初跟着自己一起倒霉的旧部,萧然离欧,赶赴了这海东天涯之地朝鲜。
  士兵们脚步激起的尘土,在视察的人群周围飘动。徐一凡穿着一身同样崭新的军装,武装带勒得紧紧的,按着指挥刀不时的偷眼打量孔茨和他身边的那些穿着旧式普鲁士军服前德国参谋部精英们。
  李云纵站在他的身边,面沉如水,只是死死的盯着他的队伍。关注着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每当有一点步伐略微错乱,肩枪行礼的姿势不到位,他的面色就又沉了一分。看也懒得看孔茨他们一眼。
  孔茨已经是五十五岁的老家伙了,腰板仍然笔直。头发已经大半花白,神态古板的戴着普鲁士式的单片眼镜,脸上目无表情,深陷的眼窝里眼睛是蓝色的,看着军队一队队的从面前经过,每经过一列,听到那震天的口号声,他眼中的光芒就明亮一分。腰也更挺直一分,他身后那些曾经追随他的旧部,不少人虽然穿着旧式军服,但是已经是一副乡绅的模样了。看到眼前整齐如铁流一般经过的队列,一个个神色都是有些感慨,偶尔对视一下,又转开眼神。
  没想到在一个听都没有听过的遥远国度,那些据说孱弱,留着辫子,吸大烟的黄种人,居然也练出了这么整齐,士气这样高昂的一支军队!
  口令声中,徐一凡突然回头,开口居然是德语:“孔茨先生,感想如何?对于这支需要您来进一步完善建立的军队?”
  在孔茨听来,徐一凡的德语有些语法很奇怪,但是发音相当标准。他意外的看了这个年轻得过分的清朝大臣一眼,按照他的官衔,聘请他的李大雄介绍说,相当于德国陆军第二或者第三大臣。(大清兵部侍郎和德国陆军第二大臣的区别,两国官制职权的不同,李大雄不懂,徐一凡也懒得解释。)
  他居然会说德语!
  孔茨扶了一下眼镜,冷淡的看了徐一凡一眼。标准的总参谋部军官不轻易动感情的模样:“阁下的军队的养成已经相当不错——按照东亚水准。装备甚至可以称得上优秀,德国原厂生产的毛瑟八八式步枪,我也看到了有马克沁机关枪的装备。码头上面卸载的是阿姆斯特朗新式三寸速射炮,当我们德国陆军有的步兵团队还在使用青铜架退野战炮的时候,你已经装备了最新式的管退野战炮……除了这些,最重要的,我看到的是一支军队!明显可以看出士兵们对纪律的敬畏和服从,他们能够接收大量而严酷的训练……”
  说到训练这个单词的时候,孔茨平板的语调微微上挑,似乎有点嘲讽。
  “……军官年轻而有活力,有着对他们军官身份的认同,有着对军官尊严的自觉理解。虽然我不知道阁下是怎么做到的,但是,恭喜您。”
  孔茨说话的时候,李云纵微微歪头低声询问了一直跟着这些德国人的南洋通译,原原本本的听完了他的翻译。李云纵仍然不动声色,英挺的脸仍然绷得死紧,好像在和这些德国人比谁更酷一些似的。
  徐一凡一笑,正想说点谦虚的话。他这一个镇,是倾富可敌国的南洋财团,半个朝鲜的资源,还有大量其他想尽办法搜刮来的财源支撑起来的。装备能不好么?及时良好的供应,有尊严的收入,还有平定一国的功绩骄傲支撑起的军官团的自尊。当然也少不了他自己的洗脑蛊惑……一手踢打出这么一支新军,有时候他也觉得自己实在是相当之有本事。
  德国老军人话锋突然一转:“……只是这还远远称不上是一支完善的,可以经历各种考验,能够有效作战的军队!没有一个完善的军令系统,谁指挥这支军队?您只需要指挥官为您负责!军政管理系统也粗劣不堪。军官们都是凭着他们的热情,在想当然的管理着军队。我们已经观察几天了,你的各级管理指挥体系当中,没有报表,缺少往来的书面文件,没有一个可遵循的制度管理条例。所谓的参谋军官,只是部队长的随员,不能支撑起这么一个管理体系……”
  徐一凡将这自视极高的老中校晾了几天,看来怨气还真不少。不过老头子仍然不动声色,甚至不动感情,只是冰冷平板的一样样说下去。
  “……军队,除了完善的管理,就是要做好作战的准备。要有效的作战,必须要有有效的使用这支军队的计划。动员计划,后勤计划,参谋计划……我没有看到哪一级指挥部有完善的地图,而现代参谋制度,完全是从地图测绘,兵要地理掌握上发展起来的。参谋们对于你们所处的地方兵要地理完全是心中无数,甚至不具备掌握这些兵要地理的技能!更不用说更高层次上面的动员和后勤补给配合计划了……
  除了计划,还有长期而辛苦的训练,这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来源。但是我所看到的,只是日复一日的体能训练,简单的射击训练,行军训练。一支军队,要有完善的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我没有看到任何的周训练,月训练,季度训练的计划和报表!士兵们需要懂得行军,射击,通讯,警戒,和炮兵配合,筑城,侦察,搜索……需要懂得连和连的配合,团和团的配合。军官们同样要掌握连指挥,营指挥,团指挥,甚至作战兵团的指挥的内容!这些都建立在完善而循序渐进的训练大纲与计划上面。而我现在所看到的,只有士兵在不断的进行荒谬的,而且过分的各种折磨人的训练……这对于士兵的服从性也许有好处,但绝对不是对一支可以有效作战的军队训练方法!
  还有……”
  孔茨汩汩滔滔的一直说了下去,最了不起的是他还能维持着语调丝毫没有起伏。总结到最后,就是认为,现在徐一凡所有的军官都是不合格的,至少是不完善的。军队的体制粗陋到了极点,需要一整套严密的体系,从军令到军政。军官,尤其是参谋军官,需要回炉重造。士兵,也需要彻底的训练!
  李云纵已经脸色铁青,他的右协纵横北朝鲜,被视为天兵。这支见过血的部队,他相信就算拉出去,也能和久练的淮军劲旅一决高下。左协平定汉城,一举击溃日本公使馆卫队就不用提了。他承认部队还需要提高,但是没想到却被说得如此不堪!
  但是情绪的激动现于脸上,对于李云纵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转眼间他就平静下来。不动声色的继续旁观。
  徐一凡可没有李云纵这点心结,李云纵是这个时代的人,即使做比较,也是拿最熟悉的淮军比较。徐一凡可知道真正的近现代军队是什么模样儿。当下也只是一笑:“孔茨先生,您见得很明白,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聘请阁下和各位到来这个地方的原因,阁下……愿意帮我练出一支近代化的强军出来么?”
  在这一刻,徐一凡的笑意简直诚恳到了十二万分。
  这些前德国参谋精英果然不是盖的,几天的观察,就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还如此体系化的清楚阐述了出来,说不定私下都已经开过小会了。虽然他们的神色冷淡挑剔到了极处,徐一凡硬是一点都不在意。
  孔茨静静的看着徐一凡,他身边的那些前军官们都转过了头去。孔茨轻轻摘下镜片,慢慢的从前胸口袋里面取出一块丝绸手帕擦着镜片。半晌他才慢慢开口,语调冰冷:“阁下,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你?按照我的理解,阁下的军队在自己的国度,甚至在亚洲大陆,已经足可以称为精锐了。装备那么多步枪火炮,排列着放,也可以打死许多人了。您……您为什么需要一支超越亚洲水平的近代化陆军兵团?我们的到来,不是为了卷入任何的政治漩涡当中,也不是让我们的名字蒙上野心家的耻辱的。”
  你大爷的,你老头子是为了家里揭不开锅,是为了二千四百两的薪水,加上你麾下那群被赶到预备役的宝贝,一个月要开销老子一万两关平银两才到了这里的!
  徐一凡差点忍不住就要翻脸骂出来了,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什么东西。欧洲人骨子里对亚洲人的歧视,加上老军人的死板和虚荣才造成他们这个态度。这些老家伙,还非要给他们找一个理由出来他们才肯放心拿钱似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