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315

  这几十年来,大清虽然勉强还能维持下去,还在以其惯性僵滞的转动着。可是大家不是不知道,这维持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必须得变,也必须要变。可是天下之大,又有谁知道该怎么变,朝哪里变呢?
  徐一凡的强势,让人似乎就看到了一条出路。现下以他的声望,朝廷主动去收拾他,既没借口,又无能力。如果他在两江经营,能创造出他在朝鲜经营两年的奇迹,未来如何,真难说得很。
  北洋自从李鸿章去后,各色人等就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时候,在观望之后,似乎终于看清。这个团体要维系下来,只有抱徐一凡的粗腿,才不会给朝廷连汤带水的吃掉。
  听完门房念完名单,唐绍仪和张佩纶对望一眼,都是大笑。
  张佩纶笑着摆手:“来的人都回帖子,今儿挡驾。就说我和少川,会回拜他们……咱们又不是收破烂的,谁都能要?当初早干什么去了?”
  唐绍仪擦擦汗,徐一凡胜利消息传来,他就一直处于这种浑身火热的状态:“大帅……大帅真的是天人!谁能想到,他一口气能把小鬼子打得来投降?谁都以为他会敷衍自保,结果大帅却以此惊天大胜昭告天下!如此胸襟,如此气度,如此本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放在往日,唐绍仪绝不可能说出这种话,这个时候心情激荡,拍着桌子就喊了起来。张佩纶谨慎一点,摆手让门房退下。
  “大帅本事,已经天下皆见了。难得的是这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如无此种担当,大帅将来,不过又是中堂爷而已。而现在……”
  他一笑收口,唐绍仪却接着他的话道:“我泱泱华夏,沉沦末世,岂能无人奋起!这不死不活的日子,也该结束了……应天景命,这是大帅一手一脚拼出来的!有眼睛的,都会看!”
  张佩纶摆摆手:“少川,路还长着呢……一场大胜,固然震动人心,但是真的要撬动天下,却还早着呢……既然同在一条船上面,我们就只有卖力一块儿划下去了。”
  两人正在闲谈着这些有点大逆不道的话,门房又匆匆忙忙的回来回报:“大人,盛大人求见……”
  盛宣怀在两位大人心目当中如何地位,门房最清楚,别的人来拜都是先上号簿,或者接见或者挡架。只有盛宣怀来,从来都是直入中堂的,不知道今儿怎么了,盛宣怀乘一顶小轿而来,却拒绝了门房请他直入中堂,在二门外面恭候。
  听到回报,两人再对望一眼,不约而同的跳了起来。大步的就朝二门外面走去。一到门口,就看见盛宣怀青衣小帽,独立中庭。看见二人出来,一笑之下,就深深一揖到地。
  张佩纶一把挽住他的胳膊:“杏荪,你何来之迟!”
  “气运鼎革,焉能不盘桓瞻顾?”盛宣怀笑着回答。
  唐绍仪也抓住了他另外一只胳膊:“杏荪兄,此时还有什么话说?”
  “话是虚的,北洋家底,还有数百得力人才才是实的。做生意嘛,货最要紧……少川,幼樵,这条船,是不是给兄弟我腾个位置出来?”
  ※※※
  “打赢了?这就打赢了?”
  玉澜堂内,一片死寂。光绪捏着折子,呆呆的反问。他坐在那儿,瘦弱的身子似乎支不住脑袋了,深深的垂了下来。
  徐一凡,再无人能制。一切打算,都成了泡影。
  辽南大胜,日本求和的消息传来。和京城百姓们的热闹癫狂相比,颐和园内,却成了灵堂一般。慈禧已经没来由的打死了两个太监,戏也不瞧了,也不遛弯了,只是在乐寿堂里面转来转去,连李莲英都不大敢过去沾边。
  光绪却彻底没了主意,跟个木头人一样,一发呆就是半天,不吃也不睡觉。
  历史书上面写得明明白白,大臣到了徐一凡这种地步,已经是功盖天下,功高震主了。要不是朝廷收拾了他,要不就是他成了曹操。指望他能当郭子仪或者曾国藩,那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
  “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光绪只是喃喃的自问。
  “皇上,咱们得变法了!祖宗成法,已经不能因应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徐一凡有实力,我们还有天下士人之心!只要皇上努力振作,刷新政治,徐一凡也只能缩在两江,只求自保富贵!”
  跪在光绪面前的文廷式砰砰的碰头,大声回话。
  “道希,你上次也是这么有把握……”光绪低声嘟囔一句,还是六神无主的模样儿。
  “皇上,您再信臣一次,君臣这一道坎,徐贼没那么容易跨过,他根基薄弱,要让这根基和他现在声望功绩配得上,少说也要苦心经营个三五年。这三五年,就是我们最后的机会!祖宗成法,已经靠不住了。徐一凡靠什么赢得的功绩人心,咱们也可以这样做!皇上,此时是人心思变的时候,只要咱们主动变,这天下人心,还是在皇上这边!咱们不能再落在徐贼后面了!”
  “变法?怎么变?朝哪儿变?谁来变?”光绪的脑袋,始终还是抬不起来。
  “翁老师力保的谭嗣同!此子忠义血性无双,更曾是徐一凡谋主身份,徐一凡的伎俩本事,此子尽知。更有在野清流之望,以此子行变法之事,收天下士子之心,正是国朝存亡断续之机!”
  “能成?”光绪颤着声音问。
  “如何不能!”文廷式声音一声比一声大,这个时候,再不能流露出半点软弱。
  “皇上,内去奸蠹,外慑徐贼,圣君正位,中兴天下,只有这唯一一个机会了!难道皇上想如甲申年间崇祯故事,只怕到了那个时候,却没有了煤山!皇上,即使李莲英也向臣吐露了太后的意思,说现在老佛爷是全力支持皇上的,再没什么意气可以闹了。大家在一条船上……不信,皇上可以亲问太后!”
  听到慈禧支持,光绪一下有了点勇气。站了起来挺挺眉毛,却又迟疑的问:“真的?”
  门口突然响起了慈禧的声音:“怎么不是真的?”
  老太婆在颐和园内行走,从来都是前呼后拥,煊赫得了不得。今天这个时候,慈禧却是只带了寥寥三两个太监宫女,亲步来到了玉澜堂!
  慈禧眉毛皱得紧紧的,满脸慈祥的看着光绪。光绪早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亲爸爸,儿臣不孝,这国事竟然……”
  慈禧走过去,自然有太监抢上前将光绪扶起:“傻孩子,咱们毕竟还是一家人……现在我不指着你,还指着谁?事儿,你尽管做。文廷式呢,我瞧着说的还是实在话儿……变吧,那就变吧……还能怎么着?咱们娘俩,不能将来一块儿去煤山上吊啊!你放手去干,我不管!”
  慈禧积威之下,光绪说话仍然有点颤抖:“那就让那谭嗣同来试试?赏他一个四品京卿的衔,先试试才具……”
  “咱们这是在和徐一凡争人心!马骨头还要千金买呢!要给,就给部,挂侍郎的衔头,军机也能学习行走!这对日和谈,正好可以练练手儿,世老三挑头,谭嗣同参赞,这功不能再让给徐一凡了……”慈禧挑挑眉毛,开的价码更高:“皇上,我是老了,就指着荣养了,千万不能让咱们娘俩闹一个没下场啊……”
  说到后来,老太婆已经是语调凄切。
  慈禧如此做派,已经给了光绪最大的支持。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光绪仍然觉得神不守舍,迟疑四顾,只觉得这玉澜堂内一切都是那么灰暗,仿佛这堂皇宫室,就成了棺柩,直到将所有人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第八十七章
出发·祭奠
  上海,招商局轮船码头。
  一般的在长江往来上下水,或者干脆出海的客人,都在招商局栈房内等候上下船。新式洋务衙门办的局子,这招呼人上下船的做派也不一样,是洋电铃嗡嗡嗡的叫。每一次响动,第一次乘坐这火轮船的客人,都能挤着一大堆好奇的看着。纷纷议论这洋玩意儿就是邪,电气一通,这声音居然能这样怪,这样大。
  但是今天,这招呼人上船的电铃都响了好几次了,放人上船的栅门还没有打开。乘客们也早就没有了围观电铃的兴趣,挤成一团,议论纷纷,不知道为啥还不开船。不过在这个年月,也没有后世乘客们误了飞机,悍然围观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举动。招商局可是衙门!单单竖在栅口的两根红黑交错水火棍,就让大多数人不敢吱声了。
  等得久了,自然就有小道消息流传。
  “……咱们今儿搭的这船,可有一了不起人物在船上!现在大家伙儿,都在等这位爷呢!”
  “哪位爷这么大架子?招商局可是红衙门,道台老爷上船,都不见得有大餐间伺候,这位爷可是生生让火轮船等着他!”
  “卖关子也够了,这位爷到底是谁?勿来事格,爽气说了,四两黄酒一盘蟹,都算是兄弟我的!”
  “海东徐帅知道吧!这位爷是当年海东徐帅出山之前,三顾茅庐请到的军师!京城上书名动天下,大清时报的主笔,谭嗣同谭老爷!这次再入京门,是准备展布他的班班大才去的!”
  “当年谭老爷不是被赶出京门的么?现在怎么又求回去了?”
  “老哥,当时什么情况,现下又是什么年月?这场和东洋萝卜头的战事,海东徐帅打成什么样子,朝廷又打成什么样子?现在朝廷是要借才啊……谭老爷如此大才,朝廷已经说要至少给个部,那就是侍郎起码,白身而一跃成为中枢大员,这异数更超过海东徐帅两年五钦差在身……”
  “当年海东徐帅,谭老爷,还有京门大侠王五三人结义兄弟,一个头磕在地上。真是大清的桃园三结义,现在海东徐帅已经要坐镇南方了,谭老爷又如此大用,王大侠志在江湖,收拾草野当中的窦尔敦,真真是扶保大清啊!”
  “扶保大清?哼哼哼……这次有传言,谭老爷和海东徐帅是割袍断义,从此兄弟天各一方,你走阳关道,我走独木桥……”
  “割袍断义?不能吧!到底是怎么个一回事儿?”
  “你再问,我也不说,不能说,不敢说。反正大家瞧着吧……”
  外面人头涌涌,在招商局上海码头的公廨里头,也是长衫士子,济济一堂。这些人都挤在中庭,大声谈笑。南洋公学的老师学子,住租界的下台清流,混上海小报的那些笔杆子,都衣冠楚楚的站在这儿。招商局的工友忙着端茶倒水,已经是团团转足不点地了,这些长衫的爷们儿还嫌茶凉人慢,不时高声的呵斥几句。
  众人交谈内容,也总离不开谭嗣同。不过论起这些人身份,是够不着进到里间和谭嗣同茶叙送别的,不过能在这儿站站,也算是沾了点清流之气。恍然就是可以指点江山的在野遗贤,谈论愈久,一个个声气儿就越发的大了,指使起招商局的工友就越发的颐指气使。气得工友一个个都在无人处朝着茶水里面吐唾沫。
  “他妈的,伺候半天,一个小钱边子都瞧不着,还以为个个都是中堂大臣呢,这些穷酸,进了堂子龟公王八都不给好脸!”
  议论纷纷当中,就看见一青衫书生走了出来,似乎要招呼什么人。大家伙儿嗡的一声就围了上去:“林公!复生兄在内,到底还在等什么?我辈都在等着给复生兄壮行,班生此去,何异登仙?”
  出来的人是在谭嗣同初主笔大清时报,就一路仰慕追随他的林旭了。他今年不过二十岁,就被这些家伙叫做林公,一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大家伙儿一凑,人人嘴里那鸦片烟味道凑在一起,更差点将人熏一个跟头。林锐双手连摆,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这些家伙。
  也难怪这些家伙热衷,实在是朝廷给的异数太大了。一封电报过来,上海道,上海关道两处,以下级见上司之礼来恭请谭嗣同。光绪亲笔的电谕,满满都是求才若渴之意。风声随即而来,这个年余前才被递解出北京的谭嗣同,就要以礼部侍郎衔而入军机学习行走。更有传言,要以谭嗣同主持对日抚局!
  徐一凡的官儿已经是升得惊天动地了,但是谭嗣同比他还夸张。徐一凡再升,也是在外任打转,而谭嗣同就从一白身,一跃而入大清帝国的中枢!
  大家在上海,有出项没进项,这个时候还不赶紧巴结这位新贵?谭嗣同得到皇帝赏识,又是威震华夏的海东徐帅的义兄,将来如何,谁敢限量?这个时候不巴结,什么时候巴结?
  看着围过来的人群一双双放光的眼睛,林旭苦笑,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他毕竟年轻,架不住这堆爷的左搓右揉,终于开口:“复生兄在给海东徐帅写信,并不是敢怠慢诸君,信一写完,复生兄就就道了,各位来送,足感盛情。”
  听到谭嗣同在给徐一凡写信,不开眼的还在善颂善祷这哥俩交情好。对当下局面知道点的都赶紧让开了些。徐一凡和朝廷不是一条道,这稍微有点脑子的都明白,谭嗣同以此等身份,朝廷一召就起,他如果留在两江,徐一凡还能亏待了他?这等混水,一边是威震华夷的大帅,一边是朝廷。夹在中间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不少有点地位的还微微后悔,他们还要在两江左近讨生活的,这么大张旗鼓的来送谭嗣同,万一那位二百五大帅记了仇了怎么办?
  毕竟谭嗣同此去,是打了这位大帅的脸!
  外面热闹,里头却是安静。
  上海道和上海关道算是送行的地主,这个时候都在低头喝茶,一句多话不说。他们就是一传话的,夹在这当间儿也算为难了。那大帅指顾间就要开府两江,上海就在他的马足之下,特别对于官衔全称是分巡苏松常太等地兵备道的上海道台来说,徐一凡是他顶真的上司。这个场合,说什么都是错,干脆就当木头人。
  室内坐着七八个人,都是谭嗣同的至交,多是他要带到北京去,引见给光绪的人才。大家静静坐着,不时交换着眼神。谭嗣同却伏在案头,一身白色长衫,奋笔疾书。
  整个内厅,只听见笔尖掠过宣纸沙沙的低响。不知道过了多久,谭嗣同终于写完,满意的搁笔,拍拍手:“来人!”
  在门外伺候的随从默不作声的过来,谭嗣同将那信交给他:“拿到电报局发了,发到辽南锦州,徐一凡徐大帅亲拆,快去快回吧。”
  随从正准备要去,座中杨锐站了起来,他也是谭嗣同在上海这段时间的至交。看起来四十出头的年级,他在张之洞幕府当中混过,官场经验,在座诸人当中最深。他看着谭嗣同:“复生兄,何必非要去一封信?不声不响,走了也就完了。和徐帅,将来不是没有往来,何苦如此呢?”
  谭嗣同一笑还没有说话,坐在角落一人已经冷笑道:“行大事者,正名为先。顾交情,不在这个上头!钝叔兄,两江幕府也是大有为之地,兄大可留下。”
  此人一口广东口音,又尖又快,细看其人,却其貌不扬,肤色黝黑,满脸的刚愎神色。
  杨锐瞧他一眼,怒道:“康南海,我最瞧不得你这个!就你是圣人,我们是小人?复生兄与海东徐帅义托兄弟,又不是仇敌!复生兄北上,我是最先赞同追随,轮不到你说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