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315

  世铎定定的看着他:“如果我签了呢?是不是你真的要宣告天下,我世铎是个卖国贼,朝廷也是昏愦的朝廷?”
  谭嗣同默然不语,脸上神色挣扎。他从来就没怀疑自己路走错了,徐一凡选择一条路,他也选择一条路。谁又能保证,徐一凡这条路就一定是对的?到了他这个地位名声,没有坚定的信仰,才是最为可悲的事情。
  世铎缓缓的站了起来,苦笑摇头,慢慢走了出去:“宣扬出去也罢,无非就是再给那徐一凡张目一次,复生你们选择的圣君,也就成了笑话……这和约,定然是要签的,实话告诉复生你,除了朝鲜,伊藤博文还要八百万两,如果他真不松口,也就算了,就算借西洋鬼子的利债,也得给他……我老了,无所谓了,只有一条路走到黑。复生,你还有选择的余地!是要保住这个中枢威权来刷新改良,还是等着徐一凡搅乱天下,再慢慢收拾!”
  ※※※
  “复生,你找我何事?”
  康有为急匆匆的走进谭嗣同书房,微微有点喘气。他这些日子,无日不在和韩老爷子派来的代表往还商量。回到谭嗣同的行辕,下人告诉他,谭嗣同已经急急的找了他好多次,又派人到外面到处找他,不知道什么事情这么急切。
  可是挡他赶过来的时候儿,谭嗣同却危坐在书房里头,凝神运笔,在写着一封信。这封信他写得极慢,却写得极认真。
  看见康有为进来,谭嗣同不过抬头看了一眼,就示意他坐下。康有为惊讶的发现,这些日子在谭嗣同身上的颓唐纠结之气,竟然完全不见了踪影。剩下的,只有一片决绝!
  康有为心中微微有点忐忑,慢慢坐了下来,谭嗣同也不抬头,沉声问道:“和韩老爷子,联络得如何?”
  康有为一怔,还没说话。谭嗣同也没有要他回答的意思,自顾自斩钉截铁的道:“南海,我已经决定,向朝廷请练新军!大盛魁和徐一凡起家的关系,我也要向皇上禀明。光明正大的,练出一支新军掌握在我们手里!南海,那些宫变啊,夺门啊的心思,还是少动一些为好!”
  康有为几乎跳了起来!象他们这样自许精通帝王术之士,对这等阴谋举动,最是偏爱。他这些日子,果然是在和韩老爷子商议,用他手头力量,发动一场京城之变,让光绪彻底正位,到底把握有多大!谭嗣同在那里看着不哼不哈,对他的事儿不闻不问,没想到心下却跟明镜也似!
  他也毕竟不是寻常人物,震惊之后又冷笑道:“我如此筹划,又怎么错了?后党掣肘,连这和谈都排挤你。又怎么会将新军大权,交与你我之辈手上,不如行险一搏!”
  谭嗣同冷冷一笑:“万一不成,哪怕天下靡烂也不顾了么?荒唐!”
  康有为顿时就脸红脖子粗,他是极自负的人,如何受得了谭嗣同这样的话语!谭嗣同也从来未曾对他说这样的重话!
  “你又有什么法子,能让新军顺利练起来?”
  谭嗣同冷淡的一笑:“知道我这封信写给谁么?”
  “我如何知道你的事情!”
  “写给的人是……徐一凡。”
  “什么?”
  “我告诉他,这次密约的根根底底,朝廷要剪除他在北朝的羽翼,要将整个朝鲜,拱手让给日本!我还会向天下宣称这件事情,告诉天下,这全是后党的一意孤行!”
  康有为连跳起来的气力都一时失去,半晌之后,才喃喃道:“复生……你疯了……”
  谭嗣同猛的一拍桌子,桌上笔墨纸砚,全都跳起半天高!
  “难道就让我看着朝鲜丢掉,日本缓过一口气?经历了这场战事,我已经知道,这等大敌,让他们缓过一口气,将会带来到底多大的后患!特别是在我们内争正盛的时候!不管我和传清兄的道路如何不同,可有一点一样,这国,我是不会卖的!”
  “可你知道,徐一凡利用这个机会,将势大难制?南边督抚离心朝廷将更加明显,徐一凡更有可能整合南方!”
  谭嗣同脸色铁青,看也不看满头大汗的康有为,负手冷笑:“不这样,又怎么能压倒掣肘的后党势力?传清兄不势力大张到让后党绝望的地步,他们又怎么会让我们放手练新军?南海,我意已决,你不用再劝!皇上那里,这层意思,我去交代!”
  康有为象不认识一般呆呆的看着谭嗣同,这个时候他似乎才想起,这是在大清末世第一枭雄徐一凡手下,整整历练了两年的谭嗣同!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低声发问:“得知了这个消息,徐一凡……他会怎么做?”
  谭嗣同翘首南望,轻轻摇头:“我……不知道。可是我只知道一点,不管传清兄如何跋扈,如何野心勃勃,在保全这个国家的事情上,他不会让我们失望!”
第二十八章
生我者猴死我雕(七)
  养强军之计,人才为先。
  禁卫军虽然在过去的日子里,东拼西杀,建立了好大的威名,号称大清天下第一强军。可是在西方列强看来,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甲午战事当中,英法等殖民大国,都在日本军队,还有清国若干军队里面有观察武官。对禁卫军都有近距离的观察,就连德国驻华公使,都找到门路,请求孔茨的顾问团,向他们提交一份禁卫军的报告。
  在孔茨的报告当中,声明禁卫军是一个年轻的团体,武装配备,已经到达了欧洲陆军的一般水平,在步兵火力密度上,还尤有过之。但是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中下级军官。短期速成培养出来的南洋北洋出身的学官,正式军事教育时间不足一年。最多够完成军人养成教育,技能教育还远远不够。导致在这场战事当中,中下级军官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勇气——幸运的是,这种勇气对于他们来说从不缺乏——来带领指挥他们的手下,更多的喊的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就连徐一凡都曾经加入到冲锋队列当中,他一手带出来的军官,还有什么退缩的余地?
  正因为这样,导致禁卫军在某些局部的战斗当中,运动拙劣,指挥慌乱。中下级军官伤亡过大。第一期一千余名南洋学兵,加入禁卫军的就有八百余人,现在还在军队当中服务的,已经不足一半。禁卫军首要加强的,就是建立正规的军事教育体制,不然随着元气的逐渐损耗,这支军队就有可能象中国历史上的若干强军一样,最后是昙花一现的命运。孔茨也强烈建议,禁卫军陆军教育体制,学习普鲁士德国!
  另外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禁卫军的配套体系,严重缺乏。近代陆军大兵团作战,要配套的参谋制度,通讯、后勤、兵站、运输……是一个庞大完整有机的体系。而禁卫军建立了一支能够作战的步兵力量,还有少量炮兵。但是这配套体系远远不足。甲午战事,靠着的是事先囤积的大量军事物资,征发了超过五万名的朝鲜民夫,陆上大盛魁的商路配合,海上南洋雇用的运输商队偶尔偷渡运送补给。才支撑了这支主力不到两万人的禁卫军的作战行动,并且勉强确保了大范围的机动能力。可是一场仗打下来,要不是内线作战,而且日本军队这方面也同样的拙劣,真不知道结果如何。比如说征发的朝鲜民夫吧,就是效率极低,地方官吏,只管将他们征发出来,军队中的人,却不知道如何有效指挥他们对禁卫军执行持续不断的补给!要不是大盛魁几百个子弟,运用上了他们商队组织的经验,那时候儿,就有笑话看了。
  孔茨当时也就这个问题和徐一凡交流过,徐一凡还得意洋洋的说,要不是老子,谁能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力量组织统合起来?老子这打的是人民战争!
  而孔茨老头子也毫不客气的回答,当阁下动员起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做普法战争这样的总体战的时候,动员起能掌握的方方面面力量配合作战,那是必需的。几万人的作战,如果军队自身力量不能保障其运转有效,那是军队的耻辱!
  耻辱不耻辱的,徐一凡倒是不在乎,不过当时看着孔茨老头子铁青的脸色,徐一凡哼哼唧唧了半天。解决这个问题,无非还是人才,军事教育体制当中,就又要增加后勤兵站,主计经理,辎重运输,通讯联络这些专门的军事养成学校……这都是要花好多钱哪!他私心以为,凭着眼前几镇禁卫军,篡清大业是足够了,朝廷中枢那些家伙,想拉扯出一支可以抗衡他的新军,他徐一凡早就进北京城了!那时候儿,估计他们还没扯完皮呢……
  完善整个军事体制,那是自己能掌握全国大部分资源以后的事情了。可是看着孔茨好不退让的表情,楚万里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也不打个圆场,李云纵倒是在,可是他对加强军队力量的任何事情都表示出毫无保留的支持……徐一凡也只有咬牙闭眼,到了两江,让你们放手干!
  除了这个,还有关于禁卫军重火力薄弱的问题,禁卫军步兵火力足够充足了。可是不管野战轻炮兵,野战重炮兵,攻城重炮兵————除了他有一个教导野战炮兵营,其它全是零。朝鲜战事撑过去之后,在辽南作战,干脆借用了其它清军营头的炮兵力量,有的后来更是毫不客气的吞并到自己手底下。可还是远远不够!
  没有炮兵,拿什么打会战?徐一凡当时心虚的看着孔茨,今后短期之内,可以预见的敌人就是清廷中枢,老子用不着打大规模的会战……可是瞧着老头子一脸便秘的表情,李云纵眼睛闪光,徐一凡咬牙点头,答应你们了!到了两江军事教育体制当中,再加上炮兵建设人才,再给你们买一批火炮!不过老子没什么钱了,你孔茨继续服务,薪水得减一点儿!
  这种种桩桩加在一块儿,就导致江宁城外汤山一带,就成了现在这番景象。
  大队大队的土建人员,在这里测量地形,准备开工建设各色各样的军事学校。两江第一、第二两所师范学校也准备设在这里。唐绍仪可精明得很呢,眼下瞧着军事开支是大头,虽然不知道徐一凡从哪里蛰摸这笔钱出来,不过先把两江师范挂在这里再说,开支也可以从军事费用里面走,唐绍仪还理直气壮的找理由——军事教育都是现代化的教育人才,各国聘请,还有延聘留学归国人才。这师资可以通用嘛!这就节省好大一笔开支,再说了,师范生是为普及教育准备的,要招聘的学生,也是那些贫寒士子,反正也得供他们吃穿,军队供给体系里头,再加一笔就成了,省得麻烦,还能让这些士子夹杂在军事学校里头,感受禁卫军的军威,学习点纪律,加强他们对这个团体的归属感……总之,他尽管负责民政,自己有收入,可还得从徐一凡小金库里头占点便宜!
  至于为什么说是徐一凡的小金库,因为禁卫军以前的开支全是徐一凡在筹措,可预见的一年当中,也全要他上天入地的找这笔钱。两江地方,今年收入是别指望了,年关里头,不管上忙还是下忙,全部征收过了,海关盐税,徐一凡还没来得及伸手,藩库也基本给荣禄这死鬼糟蹋干净,南洋资金,已经转而投向自己在两江开拓的事业——谁让徐一凡是当头儿的呢,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大家就都赖上他了!
  不得不说,大家对徐一凡想办法找钱的本事有出乎意料的信任。
  汤山周围,满坑满谷的都是人,一队队车马,从南边过来,运来了大批大批的建筑材料。因为是年关头,民夫不多,大家都要过年。更多的还是禁卫军第一、第二镇的官兵。他们多是北人,放假回家过年那是指望不上,留在这儿正好顶壮劳力使用。这些营养良好的官兵,喊着号子满头大汗的在劳作,拖着石碾平整地方,开坑挖泥打土坯,砍树挖地基,正干得热火朝天。一堆堆穿着各色各样服装的技术人员——多是詹天佑在朝鲜培养出来的那一拨儿,也是满头大汗的东奔西走,做技术指导。周围乡里,过冬剪门的百姓闲得没事干,抄着袖子缩着脖子在远处高高低低的山头上面儿卖呆看热闹。
  寒冬腊月天儿的,这些顿大营吃粮饷的可真有个干劲儿!大冬天的,有的人就穿一件白衬衣,号子喊得震天响,他们到底一个月吃多少饷,这么卖力?放眼过去,全是壮棒小伙子,别看四下草木凋零,他们在这儿,瞧着似乎连寒冷的天气都能点燃了!
  他们不知道,禁卫军如此干劲,原因其来有自。别看禁卫军好大威名,转战南北,却是一支飘零四处的无家孤军!朝鲜,只是借居之地。到了现在,他们才算是真正有落脚的地方!这个地方建设起军事学校,就是这支军队的百年基业,这支强军将不会慢慢凋零,不会被裁撤,而会从这里开始,真正发展壮大,直到成为整个国家的武力!对未来没有信心的团体,不是一个好团体,而徐一凡如此大张旗鼓的开始建设,就是给了他们这个对未来的信心!
  而且已经有消息传出来,高级军官也开始甄别选拔基层官兵。以禁卫军第一镇为骨干,至少要选拔三千到五千有战功,有经验的基层官兵进入各级学校进行教养培训。他们这可是为自己的前途干活儿!
  最后一个原因说出来有点搞笑,禁卫军管理教养,主要是李云纵在操持。徐一凡和楚万里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喜欢犯懒。李云纵冷面凶神,治军严格,训练酷厉。禁卫军里头早有一些自嘲的话儿。
  “操场上没个对,下小排没个会”,“不怕你调皮捣蛋,就怕来单个教练!”当兵的多是农家子弟出身,卖气力干活儿,比起平日三操两讲,可是轻松多了!
  一个山头上面,一群人聚在一起,只是感慨的看着眼前这个生机勃勃的场面。人群当中,有穿着禁卫军军服的,也有长衫马褂的。徐一凡基本班底的几个大员,都来视察这里的建设状况了。
  李云纵还是老样子冷着脸不说话,对着军队,很少能看到他表示满意的样子。楚万里通常时候都在打混,这个时候在李云纵身边的二号人物就是张旭洲和聂士成,聂还会说点场面话,朝着身边有仆仆风尘之色的詹天佑拱手笑道:“詹大人,要不是你麾下这些人才支持,如何能在这短短时间内就有这个局面!这是咱们禁卫军的百年基业啊!也是大帅的百年基业!咱们总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詹大人要是有空,我聂某人请客跪谢,大家都来!”
  一句话就表明了聂士成现在的心态,他可是真正的融入这个团体了。
  詹天佑却是一脸晦气色,开口也是硬梆梆的:“谢谢就不用,你要是能给大帅说,少用一点我这里的人,少让我过来几次,我跪谢聂大人你!年节一过,南边北边的人就都来了,多少厂址要勘测,多少矿藏要出报告,制造局洋务局那里也是一团烂帐,扯都扯不清楚!家底弄不清楚,如何引商股进来?真不知道李中堂经营二十年,对这些糊涂账怎么就看得下去!我现在一个人恨不得分成三个人用,还要来帮你们盖房子!殖产兴业,靠的是资本和人才,不是禁卫军!”
  他说话就是得罪人,估计这些天也忙得是一头恼火。聂士成一笑不和他计较,张旭洲却瞪起了眼睛。唐绍仪本来就是静静的听着看着。他现在算是文臣班首,现在也有点自重身份。听到詹天佑如此说话,才转头笑着打圆场:“达仁,话不是这么说,没禁卫军,我们如何有今天这样局面?大帅事业,也是靠禁卫军打出来的……当然,要开创新局,我等担子比以前重多了,你这样焦急,也是忧心大帅事业,大伙儿谁不知道?不过有些话少说,我们在这里无所谓,杏荪听了就不大好,是吧?”
  两句话一说,两边就都不开腔。李云纵只是淡淡的扫了唐绍仪一眼,拍拍肚子:“吃饭!”
  大家伙儿这才反应过来,不知不觉,已经在这里站了快一个上午!别看詹天佑说得强硬,可是如此热火朝天的局面,如此生机勃勃的事业,让人如何不沉醉其中!
  唐绍仪也随即笑道:“好久没吃禁卫军的大锅菜了!朝鲜的时候儿,忙乱一天下来,到军营里头蹭一顿肥肉大白菜,那个香!云纵,咱们可说好了,吃你的,我们可不给饭钱!”
  提到朝鲜大家同甘共苦的日子,就连互相有点拉下脸的詹天佑和张旭洲都是微笑。大家一块儿从千辛万苦里头滚出来的,现在局面如此兴旺,还有什么生分可闹!
  几位大人要吃饭,自然勤务兵就赶紧过来伺候,卫护着大人朝山下走。唐绍仪笑吟吟的准备吃完饭就回江宁城,本来他是打算今儿过来巡视一下,看李云纵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民政当局协助的。可是李云纵虽然是话不多的人,但是什么事情交给他,都打理得滴水不漏。正准备举足,就发觉李云纵冷电一般的目光投了过来,似有叫他留步之意。唐绍仪心里一动,缓缓走过去,而李云纵则刻意离开人群几步。这下大家都知道李云纵有机密的话和唐绍仪说,也让开了一些,故意在那里谈笑风声。
  “云纵,有何见教?”唐绍仪低声发问,这个冷面阎王主动找人说话,还真罕见!
  李云纵冷冷的看着唐绍仪,淡淡道:“按照道理,我也不该发问,可是这里的建设,关系大帅事业至重,关系禁卫军发展壮大至重……少川,你是大帅的大管家,大帅那里,还有多少钱?”
  徐一凡刻意将禁卫军打造成一个精英团体,完全普鲁士式的军事教育,也无一不是让军队的人自视为国家精英栋梁。给追随于手下的团体以精英的自尊感和自豪感,正是让人效忠至死的不二法门。
  理想是一回事,物质基础又是一回事,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理想的却有精英待遇,结果就是暮气腐化,没有足够相应待遇却只有理想,结果就是很难持久……徐一凡自问没有他那个时空本朝太祖那么逆天。
  禁卫军是精良装备和良好待遇培养出来的,继续维持这么一支骨干力量,就需要相应投入,不是说一时窘迫,这支队伍就会散了,重要的是徐一凡是靠着自己麾下一切势头都在蒸蒸日上的气势,准备挟此一鼓作气席卷天下,这势头要是被打断,和中枢僵持起来。那就有得扯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既然掌握了这个时与势,就切不可让其中断!雄厚的财政实力,正是基础。李云纵别看平时不哼不哈的,但是这个时候问了唐绍仪这个问题,就是表明他心头其实明镜也似!
  唐绍仪苦笑着摊手,对于李云纵,没必要遮遮掩掩:“没多少了……大概还能撑三五个月,大帅说他有办法,咱们只能等着瞧着……说实在的,我虽然也替大帅为难,可是不知道怎么,就是相信大帅能解决这个问题,你说奇怪不奇怪?”
  李云纵沉默一下,淡淡的道:“我也从不怀疑大帅……自从安州战事之后。咱们且拭目以待吧……少川兄,生逢大帅,真是我辈此生幸事……”
  “如何不是这样?我们就看着大帅将天下掌握在手中吧!我瞧着,这条路也不太远了!”唐绍仪意气昂扬,似乎半点不为单薄的家底担心,笑吟吟的附和。
  仿佛在为他说的话做注脚一般,已经有喊声由远及近的响起。
  “大帅!大帅!”
  “大帅来看咱们啦!”
  两人侧目而顾,就看见从江宁城来这里的路上,两边的工棚饭棚里头,涌出来的都是禁卫军的官兵,摘下军帽,朝着挂着苍龙节旗的马车欢呼!
  徐一凡带着他们百战余生,又将他们一手带来两江,现在更铺开这么大一个摊子,给禁卫军打造出未来百年的基业与荣光!跟着徐一凡挑战全天下,最怕的就是没下场,徐一凡既然拉开架子建设,就表明要还他们这些追随他的忠勇之士一个好结果。而且还不仅仅如此,现在哪怕就是士兵也看出来了,徐一凡追求的是鼎革天下,他们很有可能就是从龙之士。徐一凡这是第一次出现在汤山禁卫军新大本营,迎来的就是这漫山遍野涌动的军帽,还有大声的欢呼!
  看着眼前如此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看着漫山遍野如此济济多士,更看着苍龙旗下徐一凡车马波分浪裂一般而来,徐一凡手下这几个大员都肃然而立。时势如此,英雄能不趁运而起?
  徐一凡的车马,转眼间就被涌上道路的禁卫军官兵簇拥住。这些日子一直在江宁城的徐一凡也笑吟吟的钻出了马车,朝大家伙儿挥挥手,十几个戈什哈侍立在他身边,护卫着他下车,一个个工棚看看,掖掖士兵铺上的被角,再看看正在修养的病兵。唐绍仪李云纵他们早飞也似的赶过来,侍立在他周围。徐一凡来得突然,看到他们,也不过就是点点头。大家都明白,徐一凡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多少大事业他得绸缪展布,绝不仅仅是过来视察这么简单!
  不过徐一凡不说,他们也不好问。只是诧异的发现,前几天大家私底下有点担忧的溥仰,已经板着脸又在徐一凡身边伺候了,这小子黑瘦了好大一圈,看起来更加的稳重,板着一张脸不离徐一凡左右。
  这小子,想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