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精校)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315

  “饷呢?说实话,咱们钱是不缺。哪怕他们在汉城卡着我们该得的一点饷银也不怕。但是米粮,小菜,军装,还有物资长夫,按照惯例,都是要拿这个朝廷拨发的饷钱在北洋采购。然后再船运到朝鲜。大人将饷道拱手让出,我们就算自己拿钱去北洋采购这些物资,再运回来,不就是将咱们一直保密的财源,公诸天下了么?手握几万兵,年又数百万银饷流入,只怕被忌惮得更加厉害!”
  楚万里缓缓的说出他的担心,只是看着徐一凡。他那点睡意,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徐一凡冷冷一笑,从牙缝里面挤出来的话,似乎就带着金石的声音:“咱们在南洋,几十个人就敢开炮打死数千土著。现在马上手握上万雄兵,整个北朝鲜,还不是让我们为所欲为?吃他们的!穿他们的!拿他们的!军火机器我找南洋运,其他的就地解决!让北朝鲜,都变成咱们的势力范围!让荣禄和袁世凯,在汉城守着一年克扣下来的几十万银子乐去吧。最要紧的是,你们有没有这个胆子,有没有跟着我破釜沉舟的决心?”
  风声掠过,语调肃杀。这真的不像新婚之夜,新郎官儿说出来的话。
  楚万里却是浑身发热。
  这才是他冒死给徐一凡上请诛旗人虏首,布武天下的折子后,想在自己主公口中听到的话!
  满清为了表示对藩属国的羁縻,虽然在朝鲜驻军,但是一丝一线供应,都取之于国内。而徐一凡却是要抛开成例,将整个北朝鲜,变成他的供应基地!
  这个时候,楚万里只有默默点头,从他口里说出的,却是李云纵曾经说过的话:“属下愿为大人效死!”
  徐一凡冷冷的一点头:“这为的都是我们民族利益,你要记明白了这点。只有民族意识勃发的军队,才是真正的近代军队。在南洋,你们已经上了第一课,在朝鲜,你们用手中刺刀,再好好复习这些吧……”
  楚万里重重点头,这个民族利益,绝对不是为了旗人的民族利益!
  徐一凡的目光只是集中在了那副朝鲜地图上面汉城方向,这个拱手让出汉城饷道,示弱于荣禄的计划,还有一点,是楚万里没有发现的,不过这个时候,他也不想说。
  庆军不管如何腐化,都是朝鲜的定海神针,朝鲜壬午之变,就是庆军平息的。自己如果将庆军拉走,那么汉城一带,就彻底空虚了。
  他淡淡一笑,神色当中带了一丝疲倦。如果荣禄和袁世凯有心于此,而不是只想整他徐一凡,就算他提出勒兵北朝鲜的时候,他们就应该留他在汉城,饷道在他和荣禄共掌当中。当真好好的练兵,如果荣禄真的能高于这个时代官吏们的平均水准。就算他在北朝鲜练兵,他就应该北上和他一起同甘共苦……他可以给荣禄和袁世凯这么一个机会选择。但是荣禄和袁世凯会放弃独掌汉城饷道,一年几十万的收益,顺便笑看他徐一凡垮台的机会么?
  虽然事情还没发生,但徐一凡已经如有定论。无他,因为他对这个时代太了解了。
  袁世凯和荣禄绝对不是不知道汉城空虚的威胁,如果他们真的不在意这个,而只是想着私斗的话。那么他也绝不在乎以不义对不仁一次!
  去国吧,去练兵吧。在这座死气沉沉的北京城,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但是他都如沉在水底,看着水面外朦朦胧胧的天空。只觉得无法呼吸。
  来到这里,就是和天下为敌。
  从朝鲜开始!
  ※※※
  两扇对望的窗户,里面都是亮堂堂的,窗子外面都贴着喜字儿。
  偶尔窗户里面光线一黯,就是一根红烛,又烧到了头。两双亮晶晶的眼睛,只是在窗户里面,痴痴的瞅着书房方向亮起的灯火。
  吱呀一声儿,一扇窗户偷偷的推开了。探出了杜鹃的脑袋。这边才有响动,那边窗户几乎同时推开了,陈洛施也探出头来。
  两人对望一眼,都觉着害羞。好像等男人等得睡不着觉一样。尴尬的互相笑笑,两个小丫头又同时开口:“老爷他……”
  陈洛施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这个高个子的漂亮女孩子,也越来越有女人味道了。
  “老爷也真是,咱们女孩子一辈子也只有这么一次,偏偏还要去书房谈什么话。什么事情,不能等到明天再忙?”
  杜鹃托着下巴,先开始维护起徐一凡的地位。他们曾经共同出生入死过,自觉情分不同。
  “老爷是忙大事的人物,我体谅着呢。你没看到在南洋的时候儿,对着数万个凶霸霸的土著猴子,老爷那个威风帅气……这次又是去朝鲜,要练几万人的大兵!这得多少事情啊?就你不懂事,老想着烦老爷!”
  陈洛施语塞,没和徐一凡在南洋同甘共苦过来,是她心中永远的痛。杜鹃一提起来,就觉着矮了她半头儿似的。杜鹃和徐一凡是面对的几万人,他们一起对付过的上千马贼,就有点不值一提了。可是输人也不能输阵:“这次我怎么也要跟着老爷去朝鲜!一起跟着他出生入死,就你有福气能陪着?呸!”
  两个小丫头斗鸡似的互相瞧着,这种赌气,反而更增可爱。最后还是杜鹃先泄了气:“我们争什么争?你拿二十两月例,我也二十两。大家都一样……那个从南洋接回来的二串子,将来不知道要怎么在咱们头上撒威风呢?”
  陈洛施听到这个,也象斗败了的鸡,托着下巴不说话儿。
  杜鹃眼睛转转,未语先脸红。
  “喂!”
  “怎么啦?”
  “今儿喜娘跟我说,当妾的要有手段固宠,你知道是什么手段?”
  “我和你一样,嫁人都是第一次,我怎么知道?”
  “呸!你才嫁两次呢!听喜娘说……说……是在什么床……床上……”
  “床上?”
  “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事啦!”
  “你不知羞!”
  “你以前不是说你冒充过男人,去偷偷瞧过你哥逛过的窑子。我这才问你,你才不知道羞!”
  两个小丫头你一句我一句的,又开始为了这点事情开始斗嘴。新婚第一夜就是闺中寂寞,这也算是调剂派遣的法子吧。
  徐一凡的世界,她们不懂。而小女孩子的小小世界,也不是这个时候的徐一凡能放下心思能去了解的。
  李璇这个时候却在洁净的客房高卧,她翻了一个身。踏床边上的丫鬟就一下惊醒,忙不迭的悄悄立起,看看小姐是不是夜里醒了,要茶要水的。却只听见李璇在梦里皱着鼻子,像是在和谁撒娇一样。
  “我也要两个一模一样的小丫鬟……”
  ※※※
  光绪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朝廷明发上谕,荣禄升用朝鲜钦差练兵总办大臣。和徐一凡同时陛辞出京,去国练兵。
第六章
三千里山河
  天津,北洋通商大臣衙门。
  总督卫队们,在衙门口排成了整齐的四列横队,掌着洋号,举着总督大臣的节旗。所有卫队士兵都肩着洋枪,肃静的站立。一个按着腰刀的小武官正在队伍前面走来走去。
  衙门口的青龙门,白虎门全都大大敞开,督署僚佐都在门内人头涌涌的等候着。只有李鸿章还按照礼制守在自己节堂内。北洋通商大臣例挂钦命衔头,不需要亲迎钦差,见面也是平礼。再加上他军国重臣的地位,就算他不挂钦差衔头,又有谁敢挑他这个眼了?
  往日里,督署衙门除了迎接几位红王爷出京,才摆过这个仪仗之外。这次两位钦差练兵大臣出京经过卫里,居然也是这么郑重其事,大张旗鼓。却不知道李鸿章安的是什么主意。
  在等候的僚属当中,袁世凯也在其中。他穿着同知的补服,在人群当中一点也不显眼。说实在的,那些淮系老臣,还有意无意的离他这个新进远一些儿。袁世凯窜起太快,就算他袁家算是淮系元老之一了,但是还很不让人待见。这次剥夺了他统带的庆军,不少人还幸灾乐祸呢。
  不过今儿,袁世凯和要来的钦差大臣之一比起来,这个发迹速度,当真是小巫见大巫来着。
  袁世凯是从汉城搭海船来的,此时就面无表情,静静的微微躬身等候。周围低低的小声议论,他象浑然没有听见一样。
  “好嘛,一个从西安起复回来的满洲将军,等于赋闲了十来年的总办钦差练兵大臣。估计现在得了这个差使,眼睛都是绿的,朝鲜小地方,还不要给他刮得天高三尺?”
  “什么练禁卫军,都是笑话,据说要练两万兵?就靠着庆军那六营人能成事?咱们千辛万苦,不过维持了五六万陆师,一年大几百万的银子下去。现下就算指拨了津海关二十万,中枢再补贴十几万。一年三十多万的饷,够养几个兵?还不够两位钦差大老爷装自己荷包儿的呢。我看哪,朝廷这是摆明了分咱们北洋的权!练兵不练兵的,倒在其次。”
  “这世道,练什么兵也是白忙!练出来了,还能打得过洋兵不成?破船不沉咱们就慢慢划吧……”
  “一个袁慰亭,一个满洲将军,一个活二百五……这下有笑话儿看喽……”
  “你倒说说,这次袁慰亭他,到底是靠着哪边?我估计他和那活二百五,这次梁子结得不浅!”
  话语声音,有意无意,都让袁世凯听见了。却象根本没有入耳一样。
  哼,走着瞧吧。这朝鲜地面儿,到时候还不知道谁说了算呢。
  ※※※
  在北洋督署,人心涌涌的等候时候儿。钦差大臣的车队,也逶迤进了卫里。
  这次的队伍,是异常的庞大。徐一凡的基本队伍倒是很少,首先他的家眷就没有和他同途行进,而是在王五的护卫下走的水路。其次就是他的僚佐,多已经分散出去了。李云纵拿着他的钦差关防行文,已经在燕赵旧地开始招兵。而唐绍仪则在天津上海两头跑,筹备物资和按照詹天佑徐一凡开的单子,购买军火。还少不了和南洋方面联系,不少事情,还需要南洋李家出力。詹天佑带着张旭州和部分学兵,还有大量的南洋青年,已经同样拿着他的钦差关防行文,直奔平壤而去。
  徐一凡同时也给韩老掌柜去了信,詹天佑张旭州还有南洋青年,在平壤筹备营地,选定工厂厂址,探矿铺路等等工作,先期需要的物资支援,还有国内招募的小工输送,能走陆路的,就由大盛魁在东北的货栈商号,跨过鸭绿江源源不断的支应。还要求大盛魁在鸭绿江两岸,大同江两岸设立了转运的货栈。因为不少走水路的物资输送,也要用小船驳进江里,然后卸货分发转运。大盛魁的现成物流人才经理人才,为什么不利用?至于要花多少钱,让韩老掌柜和大管家唐绍仪结算去。
  这样七折八扣下来,他的基本队伍差不多已经分派完毕,现在他的卫队虽然还有几十人撑着场面,但是这多是他在京城,在陆续投效的,有过军事基本训练的年轻人当中挑选的。不少人还是他麾下学兵,辗转介绍来的。反正这样任用私人,也是清季惯例,倒没有什么招忌讳。
  比起他轻车简从的寒酸,他的顶头上司荣禄可了不得。陛辞前后,他奏派奏调的总办随员,怕不是有一百来号人!满清宗室子弟挑选的所谓骁锐青年子弟,也有七八十号人。为什么不走最方便快捷的水路而起旱下天津。也是这些随员们闹的。走水路不过是封船官用,小火轮一拖,嘟嘟嘟嘟的就到了。还有什么好生发的?
  起旱下来,经过一路,都可以向地方要供应,要车子,要马,要挑夫,经过一个州县还有应酬门包儿。这发财的机会,傻子才放过呢!他快两百人的随员队伍,车马就要了快三百,加上越来越多的挑夫队伍,一天走不了三十里路。到了晚上,这些旗人宗室随员太爷们,还到处号房子,赶房东,逛土窑子,喝酒赌钱。闹得是一个乌烟瘴气。
  徐一凡不朝他们那里凑,每日宿下来他的小小队伍都是静默无声,到了晚上关门给新加入的这些随员卫队上课,有时讲讲天下大事,有时讲讲朝鲜风物。这些本来就冲着徐一凡在南洋英雄事迹而来的年轻人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他如此做派,那些旗人宗室们,谁还鸟他这个汉人帮办大臣了?眼皮夹都不夹他一下儿,整个是他如无物。倒是和刻意结纳他们的上官荣禄打得火热,一副上下和揖的气氛。
  甚至连荣禄都没注意到,每天晚上,到了人们入睡之后,一骑骑快马,悄悄的来到徐一凡驻扎的行辕,又悄悄的离去。徐一凡的布置准备,在他们还醉生梦死的时候儿,就已经扎扎实实的展开了。
  路上再怎么尽着耽搁,也有到了天津卫里的一天。钦差车马煌煌,一进卫里,就有练军军官迎接着。一应体制,都是例行,跪接跪送,报手本唱名。一路过来,象唱戏一样好看。荣禄要摆他练兵大臣的威风,骑在同样赏得有紫缰的高头大马上,在他从西安带来的戈什哈卫士的簇拥下,风一般的卷过天津城内大道。一路过处,路人纷纷走避。不怕他,还怕后面马上那些跟着的黄带子红带子呢!京畿之地,谁不知道这些人物比蝗虫还要强大?
  这些满人子弟,有的勉强能骑马,有的只能坐走骡。周围都是好几个随从伺候着,有的臂着鹰,有的拿着唾筒,还有身上专门帮主子揣着鼻烟壶水烟袋的。荣禄在前面走得快,他们在后面跟得稀稀拉拉,叫苦连天。只有徐一凡带着的随员车马,还有个队伍,紧紧的跟在后面。徐一凡也没从自己官车当中露面,只是从窗帘缝中瞧着那些旗人子弟。脸上的冷冷嘲讽微笑,掩也掩不住。
  气数尽了,就是气数尽了。再多的心思,不过也是白费罢了……
  转眼间这支古怪的队伍就到了北洋大臣府,通传的声音才响起。指挥督署卫队的武官就大声下令:“升炮,掌号!”
  排头练兵,顿时滴沥搭拉的吹起洋号,练兵们一概竖枪平胸行军礼。炮手火绳一亮,蓬蓬蓬蓬就是七声抬炮响起。满院子等候的督署僚佐们哗啦啦的打着马蹄袖子:“臣等恭请圣安,参见钦差练兵大臣!”
  荣禄从马上跳下,马刺踩得咯吱咯吱作响,在戈什哈的簇拥下大步过来。真有个威风劲儿。等也不等同样是钦差的徐一凡一下。徐一凡这时也停住了马车,笑吟吟的跳了下来。看着荣禄做派,不过付之一笑。荣禄本人是拿住了架子,可惜后面宗室随员们没给他涨脸。洋号一响,抬炮一放,有的骡子马居然惊了,噼里啪啦的就往下掉。这些大爷们还不是破口骂出来的都是脏话儿?
  荣禄假装没看见,大步走到行庭参的官儿们面前,扬着脸大声回答:“圣躬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3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