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赘婿(校对)第10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7/2154

  宁政是口吃,众所周知!
  这次的祭天大典何等重要?
  倾国之战,祈求上天和圣人的保佑。
  这是何等神圣时刻?
  如果宁政诵读祭天之文的时候犯了口吃,不但威严扫地,而且也是对上天和圣人的不敬。
  上天一旦降罪,那这一场倾国之战岂不是不详?
  这是关乎国运之事,陛下你实在是太草率了。
  我们知道这次隐元会借贷一事上,陛下您和太子有了巨大的分歧,您想要敲打太子。
  但那也不能将国家大事当成儿戏啊?
  于是,还没有等到第二天朝会,文武群臣的奏章如同雪片一般飞入了宫内。
  所有人全部发声了!
  宰相祝弘主没有上奏折,但是祝戎却上了。
  这已经代表了祝氏家族的态度。
  无数的奏章,真的几乎要将国君宁元宪淹没了。
  陛下您作为君王,也不能如此之任性。
  这次祭天关乎国运,若是有了闪失,那对大军士气是何等打击?
  万一对倾国之战有了不详的预兆,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这次南征的统兵大将是镇北侯南宫傲,作为主帅他没有上奏章,但是却秘密觐见了国君,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希望陛下三思。
  这一战关乎国运,而且祭天现场会有上万大军在场。
  这种祭天大典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会被放大,甚至被视为上天的预示。
  万一出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宁元宪只说了一句,寡人心意已决。
  他表面上态度非常坚定,但心中却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
  几乎所有的文武大臣,全部都表示反对。
  无数的奏章,真的如同潮水一般。
  宁元宪还没有经历过一次这样的场面,朝中官员不管任何派系,全部口径一致。
  站在天下群臣的对立面,哪怕是作为国君有些心惊胆战。
  甚至他内心都有一点点后悔。
  太草率了!
  因为五百万金币到手的原因,使得他太激动了。
  寡人果然不是一个冷静的君王。
  每次一得意,他就容易飘。
  而且这一次太子确实让他生气了。
  不过现在就算后悔也晚了。
  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宁政,你千万不要让寡人失望啊!
  祭天大典上如果你表现砸了,那寡人也要被千夫所指了,之后若是战局不利,可能所有的罪责都会推到你的头上,甚至寡人的头上。
  沈浪,寡人相信你!
  你以前每次都上演了奇迹,这次也不要例外!
  ……
  长平侯爵府!
  五王子宁政浑身都在颤抖。
  他刚刚接到了旨意,祭天大典上由他念祭文。
  这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天大的奖赏。
  可是,可是他真的不行啊。
  他的口吃还没有矫正过来。
  这个父王实在是太……性情化了!
  只有三天时间了啊!
  沈浪道:“殿下,祭天大典上,您不仅仅不能口吃,不仅仅要流利。而且您的表现要惊艳全场,要振聋发聩,要让人从灵魂深处感觉到一阵阵颤栗。”
  宁政嘴唇颤抖道:“沈,沈,沈浪,我……我,我,我真的做,做……不到的。”
  兰疯子和苦头欢、黎隼在边上一听,整个人都要昏厥过去。
  宁政殿下之前已经改善很多的口吃,现在又变得无比严重了。
  甚至结巴得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只有三天时间了,在祭天大典上他只会更紧张。
  真的会弄砸的!
  沈浪道:“宁政殿下,你相信我吗?你相信我的!三天时间,绰绰有余,祭天大典,我一定让你惊艳全场!”
第326章:浪爷再创奇迹!太惊艳了
  中国历史上,祭天大典在明清两代到达了巅峰。
  正常情况下三年一祭,礼仪繁复之极,规矩多如牛毛,半点都不能逾越。
  当年乾隆皇帝祭天,就因为祭品不到位,刻字不清晰,甚至被褥摆得不够整齐而大发雷霆之怒,工部尚书,侍郎,礼部尚书、侍郎等大臣被革职。
  敢想象吗?
  就因为这些细节不到位,六部尚书就罢免了两位。
  宁元宪对大臣已经算狠的了,这些年到现在为止他动过最大的官员也只不过是侍郎级而已。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就是兵事,而祭祀还要排在前面,可见其重要性。
  当然了,大炎王朝祭天大典还没有到这么苛刻的地步。
  至少君王不需要连饿五天肚子,至少不用几个月前就开始准备。
  但这一次的祭天和往常有所不同,毕竟这是要和矜君和沙蛮族进行倾国之战。
  所以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至少礼部官员已经为之准备了两个月了。
  而太子殿下已经找了十几个大儒,呕心沥血写出了一篇祭天疏,而且背诵得滚瓜烂熟,甚至每一个字应该发多重的音调,都斟酌了许多遍。
  结果国君的旨意一下,把念祭天疏的任务交给了宁政。
  这对太子之打击可想而知。
  甚至,这还是国君第一次真正敲打太子。
  之前沈浪灭了苏难返回国都,太子命令张召抓捕沈浪,国君都忍了。
  他说过,太子是国本,不能轻易动摇太子的权威。
  因为国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被认为是想换太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7/21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