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当神棍(校对)第4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8/766

  坐在这道士对面的却是罗真人,只是他现在再不是以前那种羽衣星冠,飘飘然如同神仙中人的模样。现在只穿着很简单的麻布道袍,头发上用一根木簪挽起。
  不过看起来性格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他嘴里却嗤笑道:“你现在能尝出这酒味儿么?以你现在的修为,什么酒水对你还能起到用处?就是喂你喝一桶的鹤顶红,又能如何?”
  “你这俗物!”那道士却笑道:“所以,你还没有明白。看那是什么……”
  罗真人的刚想笑话这道士又在装神弄鬼,却看见刚才他哈出的一口酒气,居然凝结不散,飘在空中。渐渐的拉长,化为一柄宝剑的模样。
  “这是……”罗真人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极其古怪,似乎十分的激动。手颤巍巍的想要去摸那柄酒气化为的宝剑,那剑却“嗡”的一声一震,居然就这么割伤了罗真人的手指。
  罗真人震惊无比的看着自己的手指,他的手指纤细修长,如同宝石一样的由内而外的发着宝光。能让任何一个美女,看到之后都会感觉到自惭形秽!
  但是,现在他的中指,却被割伤了。有着发丝那么细的一个小小的伤口,流出那有着玉髓一般质感的血液来。
  要知道,现在就算有人拿菜刀使劲的在他手指上用力切割,也不一定能割出这种伤口来。
  那道士笑道:“如何?”
  罗真人不说话,眼睛冒着奇光,紧紧的盯着那柄宝剑。却见那道士一指之间,喝道:“去!”
  那飞剑嗡的一声,光华大作。瞬间飞过几百丈的距离,在大伾山对面的凤凰山上,斩下一块石头来。
  比人还要大上一些,怕不是有数千斤重的石头,滚滚的顺着山势落下。轰隆隆的一直滚了下去。可以见到原本两山之间,那一座奔涌咆哮的黄河,却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现在那下面只有浅浅的流水,还要厚厚的泥沙。大石头飞溅落下,滚入原本的黄河河底的泥沙之中,失去动能,停住不动。
  与此同时,却似乎将河底深埋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一条沉船,给砸的露了出来一小截。
  飞剑在空中一个转,就折了回来。落在了那道士的身前,插在他脚下的岩石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柄飞剑,又哪里是一口酒气所化?
  分明是一口真正的闪着寒光的青色宝剑,恰如一泓秋水一般的,有着无数的光芒,在其中流动着。
  罗真人死死的盯着那宝剑,似乎就要在这宝剑之中看出什么秘密一样。却见那道士洒然笑道:“把这口剑,送给你那位便宜徒弟用用吧!好歹,我也喝了他的美酒。”
  他说着,示意自己手中的酒杯,玻璃杯之中已经空了。而旁边的酒瓶里,也已经空无一物。
  “你要走了?”罗真人颤声问道,声音带着发抖的味道。
  “不走如何?住世这么多年了,早就应该走了。”那道士站了起来,笑道:“道兄如果你能看开的话,恐怕早就也要走了!”
  说着,站到了那悬崖边上,一步踏出。天边忽然起了一座七色彩虹,似乎通向不可测度的神秘地方。
  罗真人没有动弹,也没有过去看。只是口中喃喃的说了一句:“我不如你,我不如你……”
  这时候,公孙胜和张虚白两个从几颗大树后面走了出来,震惊的不能自己。一个说着:“真的走了?”
  另外一个却叫着:“就这么走了?”
  罗真人颓然一叹,见那公孙胜和张虚白两个跑到悬崖边上一看,只见山下空空。
  那一朵彩虹,却就一点点的消失。从这跨在悬崖的这一端,一点点的消散,直到极其远处的天边。
  “就这么走了?飞升而去?”张虚白感到不可思议之极。原本还想着仙人飞升,得以破碎虚空,超脱这个世界,会有多么巨大的动静。
  诸天震动,万方相应,风起云涌,鬼神哭号……
  然而,一切都没有。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去了!让张虚白丧然若失。
  而公孙胜却大叫了起来:“纯阳真人就这么走了,那么教主怎么办?师父,你不是要劝劝他,帮我教主一把。如今这可是我教中最为关键的时刻了!”
  罗真人没好气的说:“你没有看见他留下了这么一柄剑么?这老家伙早不走,晚不走,偏偏这个时候走,分明就是不想趟这摊子的浑水!他这般心性潇洒,难怪能飞升而去!我不如他啊!”
  说到最后一句,已经是怫然长叹了!
  公孙胜冷笑道:“他莫非是怕了吧?”
  “怕?”罗真人冷笑着,忽然出手一把把公孙胜的领子给抓了起来,扯着他过来,看那柄插在青石之中的宝剑,喝道:“看清楚没有?看明白没有?”
  公孙胜顿时脸色苍白,他们刚才离着的距离还远,并没有仔细的看清楚什么。但是现在近距离的看着这把插在石中的宝剑,却能分明的清清楚楚的看到那钢铁的质地……
  经过一夜的修行,文飞感觉到自己好多了。见识过显胜和尚的修行之路后,触类旁通,对于文大天师也大有启发。
  关键在于,昊天元气之海可以直接压迫神魂。即使文大天师的神魂已经有了实质化的转变也是一般。但是却不能直接作用在物质上。
  若是文大天师的肉身更加强大,对于这昊天元气之海的抵抗力自然要更大一些。
  虽然文大天师身体经过了几番改造,但是和显胜和尚相比,却显得太过不专业了。身体状况并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回到尚父府之中,只见阖府上下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几十口人全部都来迎接文大天师,口中贺喜不绝。文飞才知道,只见要和公主成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东京城了。
  进入内院,就看到青青喜笑颜开的站在一朵梅花之下。笑意吟吟的,道:“尚父,你都是马上要成亲的人了。怎么天天躲在军营之中和那些丘八们混在一起!”
  文飞刚才没有看到青青出去迎接,以为她心里并不好受。这时候见了,却见她精神颇好,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之中的情形。
  “等公主入门,我就把你纳为小妾!”文飞承诺。
  青青飞了一个白眼给文飞,便是风情万种。
第十八章
婚礼准备
  似乎这小妮子在文大天师的开发之下,越发的成熟了,有着几分动人的风姿:“什么小妾,官家都说了。我这是要按着嫔妃的例子来哩,公主是皇后的话,我就是贵妃!”
  文飞哑然失笑,难怪青青心情会这么好。这个事情其实他早就知道了,只是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作为现代人,始终没有对于这种地位阶级有着感同身受的认识。
  青青真的很高兴,最为重要,让青青最高兴的是。赵佶亲口说了,只要公主一过门,就让文飞正式的给她一个名分。
  作为和皇帝一字并肩的尚父,不说是三宫六院吧。起码,府中也不会只有一两个女人。
  甚至赵佶,已经让朝廷的礼官们,设计出尚父府的各位女人应该具有的各种品级待遇,和身份地位。一切都和宫中看齐……
  也就是说她青青,起码也可以是一个贵妃了!尽管,看起来,文飞并不是很好色的样子,没有开后宫的意愿。
  文飞自然知道她为什么这么高兴,上去在她那娇俏的琼鼻上刮了一下,笑着问道:“找我什么事情?”
  青青有些不好意思,飞快的看了一眼四周。却见下人们都很守规矩,一个个目不斜视的,基本把他们两个亲热的举动,当成了空气。她这才不好意思的道:“尚父,你那衣服我做好了。正要让人试试合不合身?”
  文飞笑道:“我家青青这般蕙质兰心,心灵手巧的。做出来衣服自然合身了!”他也不是胡乱夸赞,起码在现代时空,青青设计的剪裁的几套衣服甚至送去了巴黎时装周……
  “这可是你大婚时候穿的礼服啊!”青青不依的说道:“当然要好好试试了,让我看看什么地方还要修改的!这套衣服我都亲手做了快半年了……”
  文飞哈哈大笑,投降道:“好吧,好吧。当时候我娶完公主,再穿上这件衣服来娶你,怎么样?”
  文飞哈哈大笑,见着整个的尚父府到处都在张灯结彩。上上下下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马上就是大宋的尚父,护国天师,道教教主迎娶皇家公主的时刻了。
  不仅是整个尚父府,便是整个东京城之中,到处都是喜气洋洋。把这场婚礼当成了天大的喜事。
  文飞笑道:“什么事情都有你们打理,我这个新郎官又不用出什么力气。青青今天真是漂亮!”
  青青听到文飞的夸赞,顿时喜笑颜开。小妮子今天穿着一身狐裘,却是自己剪裁而成的。融合现代的服装设计和和古代的服装的优点,看起来高雅而又大方。
  现在青青是文飞手下的得力大将,管辖无数的能工巧匠。将现代的各种服装理念和古代服装的长处结合在一起,设计出来的各种服装,每一件都在整个东京城,或者说是整个大宋,都掀起一股流行的潮流出来。
  说话之间,就见府中的官家姜帆焦头烂额的跑了过来:“尚父,终于见到你了!刚才宫里来人通知,说官家忽发奇想。要在全城摆下五千座流水席……”
  这个事情文飞早就知道了,却不知道这姜帆兴冲冲的来和自己说什么?
  却听姜帆兴奋的道:“尚父大婚,自然是普天同庆。原本五千桌流水席也不多,但是各种肉食却不够了……”
  文飞听的差点晕倒,黑着脸道:“肉食不够,自己去买!难道府中还差钱了不成?”
  文飞一顿训斥,把姜帆这货给赶跑。这家伙现在习惯了,遇到什么棘手事情,动不动就来找文大天师来解决。
  青青叽叽的偷笑,在一边就好像刚刚偷吃东西的花栗鼠一般的得意,外加几分幸灾乐祸。
  “啪……”的一声,文飞重重的在青青的小屁股上来了一记,喝道:“赶紧去试衣服去,笑什么笑!”
  青青顿时老实下来,低眉顺眼,乖乖的道:“哦……”眉梢眼角,却全都是笑意。
  文飞也跟着大笑起来。不过想想,还是跑回现代一趟。
  肉身那些东西,让姜帆那厮自己想办法,反正宫中也会操心。刚刚灭掉了吐蕃西夏这些游牧国家,大批的牲口可以从这些地方运来。
  但是其他的一些小东西,却也让文大天师应该上上心,毕竟这次不单单是他的喜事这么的简单。看赵佶那样子,是真的要实打实的,搞成一个普天同庆。
  五千桌流水席,起码可以同时让五万人进餐。随吃随走,一天起码就能够让五十万人宴席。再加上军中肯定是要另算的……
  这对于任何一个搞后勤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灾难!需要的各种物质,简直是天文数字。而需要的组织力,协调能力来说,也绝对要爆表才行!
  文大天师都不知道,赵佶现在怎么忽然发什么疯了……
  不过不管他,反正现在不论是宫中,还是文飞的尚父府之中,都不差钱。不过酒水这些却真的要自己多多操心了!
  或许,那些儒家大臣们会认为,这般的浪费奢侈,简直应该痛心疾首。但是文飞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让普通百姓记住铭刻的永远不是朝廷的方针政策,而是小恩小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8/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