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当神棍(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766

  白达旦部,位于远辽倒塌岭招讨司治下,毗邻云内州。虽然说是契丹部落,和辽国一脉相承。
  但实际上,白达旦部是一个由契丹人、汉人和西夏人组合而成的部落,一直以来负责为大辽守御阴山以北地区。和西夏的黑山威福军司相邻。说起来原本主要也是防御西夏人的。
  只是这个时候,西夏早已经灰飞烟灭,就连辽国也都土崩瓦解,恢复契丹之号。
  这临近原辽国西京道的白达旦部自然也早早的审时度势,投靠了大宋。
  只是如今面临大旱,这刚刚收服的地方,便有些局势不稳,人心骚动起来了。
  一些谣言传的沸沸扬扬,许多都把这等难得一见的大灾给归结到了宋军的头上。
  各种谣言都在说,就是因为大宋军队来到了草原上,惹怒了长生天。所以长生天发怒,这才导致了大旱和蝗灾。
  不管怎么说,这种流言都飞快的从西京道一直流传到南京道,甚至一直流传到了辽东去。闹的人心思乱,甚至大军行处,那些草原部落原本是鼎力支持的,但是现在也变得隐隐约约的仇视起来。
  这让刘法隐隐的有了不好的预感,找机会悄声对文大天师说道:“尚父,此事再这样下去不妙啊。”
  文飞点点头,说道:“我自然知道,刘将军放心,此事我会解决!”
  刘法听了,心中就觉得放心不少。既然神通广大的文大天师都这样说了,想来就是自己过虑了。
  想想还是放心不下,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自己身为属下的,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靠着尚父来解决。要不然要自己何用?
  当下说道:“末将在此地也薄有名声,不如就让末将先去抚慰这些部落吧!”
  文飞笑道:“不知道刘将军准备用如何手段去抚慰这些草原部落?”
  刘法大声道:“如今谣言太烈,人心骚动。当靖之以安,若是手段太过,只会让人更加离心离德罢了!”
  文飞微微颌首,似乎认同了他的话。却加了一句,说道:“本天师准备召集天下道徒,在河东之地,祈雨驱蝗。”
  这句话让刘法听了,心中更是欢喜。一路同行万里,巡视北海方回。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文大天师的手段了,当下喜道:“如此就更好了!末将知道怎么办了?”
  他在西夏这一带威名卓著,被人称为神将。连这和西夏相邻的白达旦部的人都听说过他的声名。出面抚慰人心,到处宣扬文大天师要施法祈雨,一时间消息传了开来,人心这种东西原本就没有定数,刚刚还仇视大宋军队的部落们,现在就转过风向,对于大军十分巴结起来。
  现在的时代,对于塞外之地认识不深刻,总以为都是不毛之地,除了草原可以放牧之外,就再无用处。
  其实不然,要知道在后世,这内蒙耕地面积就已经达到了一亿多亩。据说全部所拥有的,可利用耕地549.14万公顷,人均耕地0.24公顷,居全国第一。
  就算是现在的科学技术达不到,许多耕地还无法利用,但是便是能够利用到一半,可以化为耕地,就已经足够让人幸喜了。
  这等宝地,文大天师可从来没有打算放弃。更不要说是暴殄天物的交给契丹人了。
  不过事情得慢慢来,既然打算了要让契丹人留下来作为中原的屏障,也不能欺负的他们太厉害了。这些要软刀子割肉,不急在一时。
  也没有停留几日,文大天师一路从云内州入西京大同,再入南京析津府。也就是从后世的山西一直到河北,这些地方的地名,都还沿用着契丹的称呼。所谓的析津府,就是契丹对于幽州燕京的正式称呼了。
  现在各种事情百废待兴,大宋州县和官职设置的情况颇为混乱。这些都是需要慢慢改革的,便是地名日后都要统一起来。
  不过这些都是日后的事情,要和大宋的官制改革放在一起来。这就需要文大天师手下,有着足够的人才了。现在并不急!
  一路所见到处都是干旱严重,飞蝗有如连天蔽日。不断的看到有着百姓私下祭祀那蝗神,让文大天师看的不时皱眉。
  便是连经过那云内州,见到黄河之时,也让人皱眉。原本汹涌澎湃的黄河,看起来水量也减少了太多。
  很多地方都露出了大片大片的河底淤泥,两岸密密麻麻的都是小洞,里面全部都是蝗虫卵,万一孵化出来,定然是铺天盖日的蝗虫。
  连跟随文大天师一路同行万里的大宋将士们也为之色变,便是见到再厉害的敌人,他们也没有害怕过。甚至在那北海附近的风雪之中,也都没有让他们低头,然而看到这些景象,却让他们每个人心中都生出慌乱之色来。
  好在很快的,就有大宋的商人,前来劳军。黄河百害,唯利一套。
  黄河便是在这云内州附近化为一个大大的几字,而那几字的中间,便是赫赫有名的河套之地。原本是西夏占据,自从西夏灭亡,被大宋收回之后,就被赵佶重新赐名划分为灵州夏州。
第四十七章
牧场
  这地方,土地肥美,宜农宜牧。自从文大天师下令这等地方要大规模的放牧,并不进行垦殖之后。
  就有着很多河东的商人们,有着眼光,进入此地开办大型牧场。就好像原本的那位郑友盟一样,也在河套之地做生意。
  不过他们郑家实力并不太强,没有开办大型的牧场,反而经营着罐肉的生意。
  这次郑友盟代表着这些大商人们,出塞数千里,几乎一直跑到了后世的乌兰巴托去劳军。果然深得文大天师的欢心,赐下的各种毛皮珍物,就远远要超过他们劳军的花费了。
  这些人得了天师的恩典,自然要努力报效。听闻大军来到这云内州附近,更是再带了大批物资前来劳军。
  无数的羊群,还有成群的战马,都是这些牧场的出产,纷纷送到文大天师军中。
  能够在此地经营牧场,养殖战马的,都是在大宋朝廷之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和庞大势力的。甚至许多皇亲国戚都有。
  毕竟战马这种东西,放在任何的冷兵器时代,都是妥妥的战略物资。
  然而,任这些人势力再大。在文大天师面前,也是最服帖不过了!谁不知道现在大宋最有权势的人到底是谁?
  但是便连这些人见到文大天师,也是同样的叫苦不迭。北方大旱,早已经影响到了河套之地,连黄河的水流量都变得少了那么多,河套之地的牧场就同样受到太大的影响。
  “我家牧场枯黄,饿死牲畜都已经达到数千头了。这么下去,哪里得了?便宜了郑友盟这货了,都拿去做了罐肉……”
  “我家更惨,战马都在不断掉膘。这可都是朝廷定下的战马,是尚父大军之中所用的。小人们再困难,就算人饿肚子,也要拼命的养好战马,还要从内地买来粮食来喂马。这钱都没有赚到,反而亏了不少……”
  这货说来洋洋得意,不知道的人都还以为这货明明是在夸耀,哪里是在叫苦了。
  文大天师颌首听着,不断的点头。让这些商人们更是受了鼓励,纷纷开口。
  他们已经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郑家似乎得了文大天师的欢心,要一起做一门什么生意。
  尚父是何许人也?那是天上的道君下凡,来为这世间重开太平来的。他老人家所看重的生意还有不赚钱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不赚钱,一直亏本。那也没什么啊,只要能够和文大天师搭上关系,成为尚父的所看重的自家人,便是亏个几十万上百万的也没什么打紧的。
  不见那南方的倾半城,这家伙就是得了尚父的赏识,稳稳当当的坐上了市舶司的提举。
  要知道那些南方佬果真大气,为尚父出兵的事情,一报效就是上千万贯钱财。虽然是整个南方的豪商们共同出资,可是这么一下子可就把他们北方商人给比的见不得人了。
  他们出塞劳军,所送去的物资虽然不少,但是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几十万贯钱,主要还是路途遥远,沿途消耗的多。
  就是这么来,尚父所回赐的各种珍贵皮毛药材等物,也早已经值回价钱了。
  看起来尚父还真瞧不起他们这些北地商人啊!
  那些南方商人花费千万,也不过就让倾半城一个人作为他们的代表,当上了市舶司的提举。而且还要保证每年市舶司的缴纳的税收都不能少过了千万贯了。
  就从这些数字,也就能够算出这些商人们自己,一年到底能够赚多少钱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商人也都一样,同样是无利不起早。如果赚不回钱来,谁会傻乎乎的答应这般的条件?
  所以不论是怎么着的,也得和文大天师搭上线不可。他们北地商人也足够多,联合起来,同样能够报效上千万贯钱来,不会比南方佬差。
  这个时代,虽然南方的经济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南北的差距,还没有彻底的拉开。
  也非要到了南宋之后,这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占城稻彻底普及开来之后。江南富庶,才会彻底的把北方给远远的甩到身后,甚至连尘尾都看不见。
  然而这个时候么,北方的生态还没有全面破坏,南方的占城稻的种植,也没有彻底的普及。虽然南方经济比重已经超过了北方,但是相差还并不是太远。
  尤其还有一个作为天下财富和物资中心的东京城在,更是加重了北方经济的比重。
  再者,西夏灭亡之后。丝绸之路,又悄悄的开启,虽然达不到汉唐之盛,连接东西方,然而已经有了规模。可以和突厥汗国商贸往来了。
  让大食之地的珍宝奇物,能够通过陆路源源不断的来往大宋。只是西夏灭亡的这么两年,就能够见到长安开封这些地方,往来的胡人忽然又多了出来。
  这就更让北方的商人们有了底气了,南方佬可以做的事情,他们一样可以做。
  那倾半城可以垄断市舶司的海贸,每年为朝廷缴纳千万贯钱,他们这些商人自然也可以推出代言人,垄断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
  文大天师听的笑容满面不断的点头,似乎对于这些商人们的“忠心义胆”十分赞赏。
  听了足足有着半个时辰,方才开口笑道:“依本天师来看,尔等这牧场做法不对。”
  这话顿时让所有人一下子都变得安静了下来,不明白刚才还是十分和气的文大天师怎么会忽然说出这般话来。
  更多的人却就在心里打鼓,忘记了文大天师是何等人物,刚才给了他们一些笑脸,这些人就开始蹬鼻子上脸来了。居然向文大天师说出这么多的抱怨,简直是得意忘形了。
  然而文大天师看这些人猛然安静下来,就知道他们误会自己的意思了。不过文大天师也不着急,慢条斯理的端起茶碗来,有滋有味的喝茶起来。
  文大天师虽然以前在现代时空推广过北宋时代的茶道,但是他本人却对于现在大宋时候的碎末茶喝不怎么习惯。
  再加上他早早的把龙井等名茶都给垄断了,自然就喝起炒茶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更何况文大天师这般的神仙中人?
  文大天师一喝起清茶,迅速的就在皇家贵族之中流行下来。文武百官,甚至升斗小民,更是蔚为风潮,如今已经流传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而说起来最为流行的却就是江南了,这些喝茶之法,在江南原本就有根基。历史上,最早都是寺院之中传出的,最后传播天下。
  说起来有意思,东方的茶叶和西方的咖啡,都是从宗教普及开来的,大概这些东西有着提神醒脑的功效。
  东方的茶叶被那些参禅的和尚们认为是保持清醒,战胜睡魔的神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