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当神棍(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766

  左右街道箓,正是管理天下道士的。就好像后世的道协。
  文飞再看了那沉默不言的王老志一眼,心中奇怪,暗道不是这厮也一直看我不顺眼么?上次进京的时候还想打道爷我的脸,怎么今天晚上这么安静?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想不通,就不去想他。这是文飞这号人的性格,很快就把王老志给抛在了脑后。一行美婢鱼贯而入,开始上菜,徐知常笑道:“听闻蔡相公最爱的就是蟹黄包子,和鹌鹑羹。今日我等有口福可享了!”
  蔡京闻言,顿时哈哈大笑:“少不了,少不了。这可是天下美味啊。只是可惜现在还是冬天,虽然有蟹,却不够肥美。若是秋天那蟹正肥时,那蟹黄包子,才叫做天下一绝!”
  文飞心道,蟹黄包子有什么好吃的。道爷我在现代三块钱就能买一个。想不到这蔡京这货,居然在吃的方面这么节省。
  却见面前那蟹黄包子,晶莹剔透,皮薄的几乎都是透明一般。每个也都不大,只有两口大小。文飞忍不住吃了一个,却觉得鲜美之极,差点要把自己的舌头给吃下来。再一看,居然发现那蟹黄包子之中,居然都是蟹黄,顶多就是一些葱丝之类作料,顿时惊的目瞪口呆。
  后世虽然有着蟹黄包子,但是里面的大多数是猪肉,蟹黄,加蟹肉。蟹黄少的可怜,这包子里面全都是螃蟹的膏黄,又是在这隆冬之际,这一顿包子得吃掉多少钱?
  桌案上还有十几道菜,文飞好奇心起。喝了一口,那鹌鹑羹,入口滑腻无比,那味道更是不用提了。
  就听徐知常笑道:“听闻蔡相公这一顿鹌鹑羹就要杀掉三百只鹌鹑,只取其舌,熬成此羹汤,味道鲜美无比。某家已经慕名久了,今日尝到,果然美味啊!”
  蔡京大笑道:“老了,老了,牙口不行了。也就喜欢吃点这些容易消化的,诸位高人身体康健,可以尝尝这些别的菜……”
  文飞心中暗自吐舌头,心道这尼玛吃一顿饭得多少钱。可怜道爷我一天还规定府中之人,只能花销二十贯钱,现在想想估计还不够这一顿饭吃。
  却不知道,人家蔡京府上,厨房之中专门有着几十个人负责做包子,已经实现了流水化生产了。切葱丝的专门切葱丝,捏面皮的专门捏面皮。据说蔡京有一次待客,光是蟹黄包子就花了一千三百贯。这要是让文飞知道,还不得惭愧死!
  “人生在世,重在适意。”蔡京叹息一声,道:“该行乐时,只管行乐!今日给洞微先生送行……吾老矣,不知以后是否还有缘再见了!”
  王老志这时候才站了起来,低头道:“多谢这些日子以来相公的款待,只是家师有信,让我不得贪慕繁华,所以我也只能回去了……”
  文飞心中奇怪,这王老志和自己无亲无故的,就算是要走。也用不着找自己来,给他送行的吧?
  却听蔡京道:“令师神仙中人,可惜无缘一见,见到令师钟离先生,代我向他问好!”
  这下连林灵素都动容了:“令师是钟离先生?”
  “我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王老志嘴角带着一丝苦笑道:“后来遇到了一个乞丐。我当时心软,每次都给他几个铜钱。后来有一天,他跟我说他是钟离生,给了我七颗丹药,又教了我一些法术……”
  钟离先生是谁?文飞动脑筋一想,顿时大惊,这历史上出名的钟离先生似乎只有一个。难道这厮来历真的这么了不起?应该不会吧?这都是北宋末年了,哪里还会有什么钟离先生。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下,心中却有暗想:说不定世上真有神仙……
  “钟离师又没有收我为徒,我只算是挂名弟子而已!”他苦笑道:“不过今天我说这个,却是相公来辞行的,钟离师已经来信责怪我不该贪慕繁华,来到京城的。相公,恕我无礼,在下要先告辞了!”
  蔡京很客气的道:“既然钟离先生有召,你就只管去吧。官家面前有我替你分说!”
  王老志微微致谢,飘身而去。顿时满座寂然,文飞忍不住道:“这钟离先生是谁?难道真的是钟离权?”
  林灵素大笑一声道:“今日欢会已尽兴,多谢蔡相公款待。我就告辞了!师弟,咱们走吧!”说着一拉文飞,穿窗而去。宛如大鸟一样的,消失在月色之下。
  徐知常笑道:“我也走了,多谢蔡相公了!”
  蔡京客气而送,眼看着人都走了。一直老老实实的不说话的蔡攸再也忍不住了,道:“父亲,就让他这般走了么?”
  蔡京心中恼火,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个蠢材,低喝道:“不让他走,又能怎么样?!”
  “你不是说要拉拢文飞的么?怎么一句话都没说,就让他走了?”蔡攸气恼的道。
  PS:说说李清照的事情。
  这个问题在我想来,本来就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问题。只是太多的书友,本身对于历史,也就是看过几本历史小说,就来半桶水晃荡的问题……
  是,北宋的士大夫是很厉害。但要看那是什么时候,要是仁宗神宗的时候,主角这种行为自然是死定了。
  但是,现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新旧两党斗了几十年,已经完成了一个优汰劣胜的过程。凡是有风骨的,有操守的士大夫,几乎不是被整死了,就是已经被流放了。可以说北宋末年的士大夫们,可没有他们前辈那样的……
  李格非是什么人,知道不?苏东坡的弟子,跟着苏东坡一起被打入元祐党籍的人物,这时候只是还没被整死而已。有个毛的势力……亲朋好友,师长那些不是死了,都是流放了。
  而赵挺之知道不?历史上李清照嫁给赵明诚以后,还是新婚其间,李格非被打入元祐党籍,李清照很多次去求赵挺之,赵挺之都不肯帮忙的……
  赵挺之是蔡京死敌。赵挺之的相位是蔡京推荐的,但是反手赵挺之就把蔡京给卖了,和蔡京为敌……不论什么时候,对待叛徒的手段都比对待敌人要狠辣的多……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知道不?所以蔡京肯定会护着文飞的。更何况主角是童贯推荐的,可以算是童贯的人。这个时候,童贯和蔡京正是盟友,懂不?
  看了几本宋代的小说,就以为自己懂宋代的历史。不知道事情会一直发展么?也不想想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那些都是写仁宗神宗时候,士大夫势力最强大的时候,而现在士大夫们早已经分裂,已经是最衰弱的时候了……
  算了,没时间多说。
第二十一章
粮商准备罢市
  蔡攸忿忿不平:“如果不是父亲你在背后帮忙,他文飞能那么容易砸了周百万的房子,而没有一点事情?还有那王老志,既然是钟离先生的弟子,那就更不能让他走,好歹他来京城这么久,若不是靠着父亲,如何能得官家看重,从而名动京城?如今得了封号,就想拍拍屁股走人哪里有这么容易……”
  蔡京终于忍不住叹气:“我蔡家迟早也败在你手里。你这人只有小聪明,可是却无一丝智慧!”
  蔡攸眼中闪过愤恨的光芒来,把头压的更低了。蔡京没有注意到蔡攸的表现,只是叹息道:“他走了,便走了吧!天下奇人异士如此之多,只要官家还是天子,能够掌握天子龙气,就不知道有多少奇人异士会蜂拥赶来投靠!我等只要还能受到官家的信任,以后还怕没有高人来投靠么?何必一定要和钟离生这种地仙翻脸?”
  说着又叹口气道:“还有那个仙师文飞,若是早二三十年出来,胆敢强抢士大夫家的女子。就算他是法力通天,也都被士大夫们给赶出东京城了,想办法给弄死了。哪里会允许他见到官家?世风日下啊,朝政也……唉!”
  蔡攸低头应是,心中却不以为然。心道那个王老志借助我们父子的力量,攀附上了官家。达成了目的,现在就想拍拍屁股走人,哪里有这么轻松的道理。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回头就要派出人手,把王老志给斩杀了。也省得其他人笑话……
  但是却好奇为什么这么说为父,不由问:“父亲,为何这般说?”
  蔡京冷笑道:“若是当年韩琦文彦博诸公,或者司马相公,王相公还在世的时候。哪里能容得下妖道抢掠官宦士大夫家的女子……这是要捅马蜂窝的,天下士大夫都将群起攻之。只是自神宗之后,我们新旧两党党争不断,那些风骨气节的士大夫们,不是被斗死了,就是被流放瘴疠之地去了。如今留在朝中的,大都是些寡廉鲜耻之徒,哪里又有士大夫的风骨了……哼哼!”
  蔡攸听的膛目结舌,想要问些什么,却又不敢问。蔡京接着冷笑:“我知道你想问些什么!那李格非是苏轼的弟子,跟着苏轼一起入了元祐党籍,没被整死,却也惶惶然如同丧家之犬。他的那些亲朋好友,同年师长,不是死了,流放了,就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莫看赵挺之和李格非是亲家,但是以赵挺之那无情无义的个性来说,任李格非再倒霉,也不会去拉他一把!”
  说着,坐了下来,目光之中闪过一丝凶狠来:“而那赵挺之这个叛徒,居然敢背叛老夫,背后给老夫我捅刀子,老夫一定要让他家破人亡。否则如何消这心头之恨!更何况,若非如此……那满朝文武,还有谁怕老夫……”
  当初赵挺之为相,正是蔡京推荐的。却不料,那赵挺之这货厚黑功夫着实了得。一点也不念情分,当了宰相,转脸就和蔡京为敌,搞是蔡京狼狈不堪。莫看两人相见颇为亲热,其实蔡京心中恨这赵挺之恨的入骨。
  最后,蔡京长叹一口气道:“老夫也知道我这种宰相,不是国家朝廷之福气。可是那些真正如同范文正公那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贤人君子,个个死的都能用骨头敲鼓了……
  老夫这一辈子,大概还能平安富贵渡过。但是到了你们这一代,你年纪大些,还好说。但是你幼弟年纪还小,却就不一定了……所以我日常才多痛他一些。你却偏偏还要吃醋!”
  蔡攸心里不以为然,心道如今我大宋还是盛世,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吐蕃和西夏三番五次败在我大宋手下,已经不足为患。就是那大辽,和我大宋也已经百年不懂刀兵,这天下哪里会这么容易乱的?这老家伙以为他自己是何曾不成?当真好笑!
  何曾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宰相,在那晋朝开国不久的时候就曾经预言过:“国家刚刚创业,应该朝气蓬勃,才是正理。可是我每次参加御前会议或者御前宴会,从来没有听到谈过一句跟国家有关的话,只是谈些日常琐事,这不是好现象,你们或许可以幸免,孙儿辈恐怕逃不脱灾难。”不久之后西晋就遇到八王之乱,朝廷崩溃,五胡乱华,晋王朝被逼到江南偏安一隅。
  蔡京就算是再厉害,也想不到自己儿子心里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压根就没有把他的金玉良言给听进心里去。他只是摇头叹气道:“可惜啊,这位荡魔辅道先生一出马就是这么大的动静,降服三十六部羌族。他这般格局已经太大,非是我等可以收服了为己用的了!我等只是借机会结好他而已,安能说得上收服?你也多多用脑子想想,我私下里帮了他。便是不说,难道时间久了,他会不知道么?”
  蔡攸不服气:“这次他得罪了粮商行会,莫看他现在风光,那些粮商们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我已经听说了,那些粮商们已经准备了罢市……”
  蔡京顿时大惊失色:“粮商罢市?你怎么不早说……竖子不足与谋,一天到晚,除了一点隐私诡计,就不能多用用脑子吗?”
  蔡攸不以为然:“那文飞遇到这种麻烦,不来求救我父子,哪里能渡过这一劫。正是要借机这机会压服收服他!到时候利用他来对付赵挺之那个小人,哪里能提早说了?”
  蔡京气的发抖,口中骂道:“蠢材,蠢材!这种人当以恩义结之,你这般做蠢,只是多竖敌人罢了。荡魔辅道先生若是变不出粮食,你就是提早告诉他一声,难道他一夜之间,就能变出粮食来了?若是他能变出粮食来,你现在给他说了,不是更能接好于人。偏偏你这种人,自作聪明,我怎么会有你怎么蠢的儿子……”
  蔡京这般说,自然是不相信文飞能变出粮食来了。心道那文飞再怎么神通广大,能弄来几百斤上千斤粮食就了不起了。东京城之中人口百万,每天人吃马嚼的,这么多粮食,便是神仙也没有办法……
第二十二章
兄弟夜话
  文飞被林灵素拉走,只是几步就到了文飞的府邸之中。文飞问道:“师兄,你怎么也来东京城了?”
  初见林灵素的时候文飞甚至吓了一跳,见他鬓角隐隐的居然有着一些花白的痕迹。文飞上次见到林灵素的时候,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不过短短的几个月不见而已。
  要知道林灵素这时候也不过三四十岁,正当壮年,何况又是修道之人。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老了这么多?伍子胥过韶关,一夜白头。那就是忧思太过,损伤了精神。显然上次文飞否定了林灵素的传教方士,对他打击当真很大!
  不过那时候在蔡京府上,到时候不好问,这时候就听到林灵素长笑一声,似乎心情不错的样子:“师弟,你现在是越发的风生水起了。连天子都用这么大的排场迎接,却是我道门的荣幸啊!”
  文飞嘿嘿一笑,想谦虚两句,林灵素已经道:“我这些日子已经想好了,光大我道还得靠师弟你。有师弟你的本事,再加上我从旁边协助,定能建一番大事业!”
  文飞也被说的热血沸腾,林灵素这人说的大事业肯定不是别的,当然就是建立教派,称宗道祖。这种事情对于文飞的吸引力自然是要大多了。想到千载以下,那些修道者还要口口声声提到“文飞祖师”那种感觉就让文飞兴奋之极。
  不过文飞想到一事,心里就有些发虚,问道:“师兄,那王老志说是钟离权的徒弟到底是真是假?”文飞有些惶惶不安。
  如果说陈泥丸师徒,是南宗四祖五祖,那么钟离权吕洞宾才是真正的内丹派创建的祖师。但是钟离权的事迹就好像道门其他高人的事迹一般,真假难辨,传到后世,就是八仙之一了。是汉代大将云云。文飞虽然信道,这些话却是不会信的。
  无他,便是修成地仙,住世也不过三四百年,二三百年而已。哪里可能从汉代活到北宋末年?这么久都还没有得到成仙,那么早就在俗世沉沦了。
  文飞把话一问,林灵素笑道:“那些村夫野语,你也相信?钟离权为。五代时京兆咸阳人,又有一说为燕台人。人称‘汉钟离’,是据杜子美‘近闻韦氏妹,远在汉钟离’的诗句。汉,乃五代时的‘后汉’而言。哪里是秦汉的汉了?”
  文飞听了也是一惊,五代十国的后汉还是被郭威所灭,那郭威是周世宗柴荣的叔叔,因为儿子都死光了才传位给了柴荣。而那时候赵匡胤只是柴荣手下一个将领而已,换言之,当时北宋都还没有建立。北宋立国现在都已经有了一百四五十年的时间了,那么这个钟离权也已经活了这么久的时间?想到这里,文飞就有点心惊啊。
  林灵素也道:“钟离权乃当今出名的地仙,他的事情,陈泥丸应该更清楚一些。我师兄弟要成就大事,没有帮手可不行。我准备去找王文卿和陈泥丸来,共成大事!”
  文飞想起不论是现代,还是这北宋,都能看到和尚们辛苦传教的身影。
  这里说的不是那些高僧大德,而是很多普通和尚。普通寺庙,都有经常性的传教方式,或者慈善方式。施舍斋饭之类的事情,甚至在深山绝壁之中,开凿佛像等事。尤其到了现代,和尚们与时俱进,很多寺庙甚至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号。参与救灾慈善,祈福法会……而道士们呢?却什么都没干,起码没有任何宣传……
  到了北宋,在洛阳呆了几天,文飞就看到很多和尚们开的粥棚,救济那些冬天吃不上饭的百姓,还有收留被大雪压垮房子无处容身的灾民……而始终没有见到道士们在干些什么。
  或者,这也不单单只是道士本身的问题。人家佛门有人有钱,财大气粗,什么都干的起。天下丛林都有着完善的规矩,可是道士们就一盘散沙了,真正有组织的还算要等到全真教兴起,模仿佛教才立下的道观丛林的规矩。而现在,全真教还没有影子。搞不好王重阳还在穿开裆裤……这从组织上,就差的人家八条街远了……
  想来想去,道门似乎就没有一点胜过佛门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76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