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支配者(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488

  这一行,对于二人来说,不但开阔了眼界,也对后面该如何踏入下一步,有了一个概念和想法。
  至此,酆都道人和贾益真君也分道扬镳,贾益真君回归东洲灵枢山,而酆都道人则重返幽都仙岛。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定
  随着汤谷之地和扶桑神树现世,不少人都尝试想要进入幽冥之海寻找这片传说之中的地方,不论是汤谷这种明显带有神话色彩的地域,还是传说之中的上古神树扶桑,都对着修行者充满了诱惑。
  尤其是四阶的超凡者,寻找一处福地、亦或者找到传说之中的上古灵根,都足以作为凭依进入五阶。
  弘远和尚站在幽暗无边的幽冥之海中,这片鬼蜮除了长生境的修士,几乎没有人能够在其中生存,而且就算是长生境的修士,在这种地方也很容易迷失方向,最后耗尽力量,跌入幽冥之海身陨。
  除了传说之中幽都的大船,其他就算是宝船,也会被这片海域之中吞噬,更不要说没有青铜灯的指引,也无法找到传说之中游离于世界之外的仙岛。
  一位位修士进入这片地方,但是依旧没有能够找到那汤谷之地,更没有见到传说之中扶桑神树的踪影,就连幽都仙岛都没有看到。
  有人传说汤谷,那是一片神话福地,与世隔绝,如果没有对外开启的话,没有人能够找到通往汤谷的入口。
  弘远和尚最后坐于最靠近大日升起的地方,站于幽冥之海上,观大日升起落下,往复数月,最后发出了一声。
  “大日如来!遍照金刚!”
  说完,其端坐于幽冥之海上,化身一尊无上大佛,就好像一尊大日一般在黑暗之中冉冉升起。
  那佛身法相呈白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手结智拳印,头戴五佛宝冠,着妙天衣。
  此刻,连同灵山雷音寺之上的那具金身,也开始出现的变化,由金色化为了白色,和远处弘远和尚馆想出的大日如来法身一模一样,阵阵禅唱佛音从其中传出。
  这白色的大日如来金身虽然没有金色佛身那样耀眼,看上去宏伟高大,却显得更具佛性,更具大日真意。
  ……
  此刻东洲之上,诸侯并立,群雄混战的局面,也逐渐的接近了尾声。
  诸侯群雄争霸于天下,龙蛇混杂,互相吞噬的局面不过持续了三年,就开始显现出了明朗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昔日大桓诸国对恃数百年的情况。
  一者因为大磐骤然崩溃,皇城沦为废墟,最后一代磐皇死于阎魔天子之手,皇城众臣连同皇帝都全部陨落,年轻的皇帝连子嗣都没有留下,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余威能够压制住天下。
  二者也因为群雄诸侯都知道,不论是天下百姓,还是他们以及背后的势力,没有谁愿意坐视这天下分裂,就连他们,也想着早日一统天下,争夺那真龙帝位,还有那阴司帝君的位格,而不是偏安一地,真的做一方诸侯。
  大磐王畿之地是天下最富庶之地,也是第一个知道大磐崩溃,天下争龙局面的存在,而且大磐皇室也有不少存在于这里,诸王纷纷趁乱而起,争夺阳京。
  名为磐王孙的皇室宗族在关键时刻第一个率军占据了阳京,匆匆加冕称大磐皇帝。
  大磐王畿九郡之地,瞬间出现了十几个诸侯,皆是大磐皇室,其中五个都匆匆加冕,称自己承天命,继大统。
  这样的情况下,哪里还有人肯承认这些皇帝,没有帝玺、没有遗诏、有些人更只是一些皇室旁宗,天下诸侯根本不理会这些皇帝的诏令和圣旨,各自自行加冕称王。
  王畿诸多皇室宗亲互相之间厮杀争斗之剧烈,甚至远超各地。
  而其他各地诸侯却在厮杀之中逐渐崛起,统一各方。
  孔淮自南方绍地崛起,吞并绍南绍北而地,进而平定了诵地,号称周王,逐渐蚕食原本属于大磐的核心之地,最后夺取了滕地,划分大河天险而治,占据天下五分之一的疆域,而且还都是人口富足、繁华昌盛之地。
  高地六郡之地,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一者称皋阳王,一者自立为高王,互相争夺想要统一古高国五郡。
  其他北方名为公孙申的郡守逐渐的统一了北方,甚至连大磐迁徙至阳京之前的古都都给占据,疆域一度扩展到了象山。
  甚至还将触手探向了王畿之地,调派十万大军想要南下直奔阳京,夺取天下。
  不过这个时候北方的蛮人入关了,破开天阳关一路南下,烧杀抢掠,申王不得不调兵返回,和蛮人相争,元气大伤。
  其他大磐西边沿着黎江的十几个郡县,更是混乱不已,大磐数百年来,不断深入十万大山,开疆拓土,杀死了不知道多少夷人,烧毁了成千上万夷人的村寨。
  大磐强盛的时期这些夷人哪里敢和大磐作对,只能够藏匿于深山老林之中,任由大磐在原本夷人的村寨之上建立起城池、郡县,将万千夷人化为奴隶。
  而如今大磐覆灭,天下大乱,十万大山之中的夷人和妖魔不断冲击而出,西南方连同诵地,都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周王孔淮乘着诸王都被牵制的时刻,率领大军骤然渡河北上,上万神都军铁骑跨越大河,血煞之气汇聚成一条大龙,吞天噬地。
  甚至在大河河畔,在诸多武道强者的围攻之下,斩杀了一位长生境的武道强者。
  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沿途的城池眨眼就被攻破,雄关昌越关在被合围了半月之后,就宣布告破,王畿之地的诸侯皆望风而降。
  最后阳京的伪帝磐王孙虽然是三阶武者,但是却在背后势力的支持下,骑着四阶天妖并封以及大军和神都军铁骑作战,阳京城外百里之地都被达成了废墟。
  最后伪帝磐王孙和天妖并在上万神都军的合围之下,血煞大龙的锁困之中,力竭被擒。
  周王孔淮一战,拥有了天下近半之地,神都军和旗下诸多武道强者的力量,令天下震惊。
  大军扑向高地,神都军刚刚抵达滕地,皋阳王和高王皆送来降表,表示臣服。
  周王孔逐步稳定治下的各郡县,加强自己的统治权,这个时候北方申王公孙申重创了蛮人,但是已经迟了,周王孔淮已经基本平定了昔日大磐的大半疆域,手下精品强将以及神都军无人能敌。
  天下各方各大势力,也都已经看出来了,最后的真龙已经出现,其他各方诸侯王,都再也无力和周王争锋,西南各诸侯也深陷蛮人和夷人的困局之中。
  最后于大磐覆灭的第四年春季出兵,一战覆灭了申王和西南方诸侯王的联军,平定了天下。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周皇朝
  阳京破而重立,以天妖并封之力,才重新填上了原本阳京中央的那座巨坑,新建起的皇城和宫殿远没有之前的阳京那么宏大宏伟,但是也有上万重楼宇林立。
  外面下着茫茫大雪,洒满了宫殿的墙角屋檐,殿内宫人匆匆行过,夜里昏暗,不少宫人都提着灯笼。
  昔日大桓尚黑红二色,大磐统一天下之后崇尚白色,皇帝和臣子的服色都如此,而大周尚朱紫色,从服饰上就可以看得出强烈的区别,改朝换代同样也易改了天下风气。
  陆武穿着一身大红色官服匆匆穿过了宫门,在夜幕之中进入了皇帝的寝殿,此刻孔淮还没正式登基,不过内外已经称呼孔淮为陛下,内内外外制度礼仪,也都是按照皇帝和天子的位格。
  孔淮穿着便服坐在宫内,正在批阅着奏章,此刻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各种事务涌上头来,让皇帝孔淮每日里忙的连修行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此刻孔淮对于修行的心思也逐渐淡了,既然已经定鼎了天下,当上了皇帝,帝君的位格已然落在了他手上,将来注定走的是神道体系,至于这现世的修为,他虽然是三阶修士,不过资质并算不上是天人之姿,突破四阶的希望并不大。
  陆武上前行礼,虽然孔淮修为比不上他,但是其已经成为了大周开国皇帝,注定将是一位阴世帝君,算起位格来,也不是长生境的修士可以比拟的。
  “陛下!”
  孔淮抬起头,看到了陆武,眸子闪烁了起来,仿佛已经预料到了什么。
  “现世来信了?”
  “嗯!已然来信了!”
  大周皇帝孔淮放下了手上的奏章和毛笔:“说吧!来都来了。”
  炉子里的火跃起炸裂,发出砰砰的细微响声,宫室之内的气氛有些变得不太对劲,而原本拱卫在周围的大批宦官宫人纷纷退去,偌大的宫殿之内,只剩下了皇帝孔淮和陆武二人。
  陆武皱了皱眉头,感觉孔淮这态度有些不太对,更是感觉之前周阳对他所说的话是对的,随着大周的建立,大周皇族的实力将蒸蒸日上,甚至超过现世,光是孔淮这初代周皇就已经脱离了掌控,现世该如何和这大周相处。
  是控制?还是合作?亦或者是用其他手段?
  当初绍王车偃的教训,已经足够惨烈,他们绝对不能够在这种事情上再次出现问题。
  控制是不太可能的,更容易出问题,而且这种东西顶多约束一下一代人,随着大周王朝的传承,总会出现问题。
  那么就只剩下合作了,而什么样的合作和承诺,能够绵延千年万年,让一代又一代的大周皇帝都能够承认并且遵守呢?
  “这是一张阴天子城阴律司的法契,希望陛下能够在上面盖下帝玺,署上真名。”
  陆武拿出了一张散发着幽光的诏书,边角之上有着密密麻麻的阴文,背面是一个巨大的旋涡,仿佛能够吞噬一切,又仿佛代表着天地轮回的意志。
  这是一张来自于阴世的神诏,不是出自阴天子之手,但是却也是阴司阴律司的诏书,阴天子城掌管世间轮回,阴律司是掌管所有阴律的职司,一旦在这上面签下了真名,就算是千回百世,也必须遵守上面的契书条令。
  更不要说,在上面用帝玺盖章,恐怕如果违反了上面的契书条令,顷刻间大周的龙气就会崩塌,再次进入改朝换代的局面。
  这样的东西,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拿到的,也不是什么普通的四阶长生境修士、一般的阴司正神能够办到,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有在那阴天子城当值,任一司判官的常德。
  这样的阴司重神的权柄,大的难以想象,绝对不是普通神祇能够比拟,更不要说其在阴司,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够找上和联系到的。
  他们不知道耗费了多大的代价,才获得了这一纸文书,为了就是一劳永逸,和大周皇族签下世世代代都必须遵守的契约。
  孔淮接过了之后,细细的看了起来,上面的阴文并不难懂,一共只有七条,但是条条都击在孔淮的心坎之上。
  当了皇帝之后,大权在握,成为名义之上的东洲之主,天子皇帝,孔淮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寡人若是不同意呢?”
  一言即出,瞬间这温暖的宫室,变得冷若冰霜。
  “陛下!”
  陆武的声音变得无比的沉重:“合则两利!大桓绵延数百载即亡,大磐王朝七世而亡,陛下想要开创不世王朝,远非一人之力所能够办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