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779

  两边有两座很奇特的假山,山边有垂柳飘动。
  很幽静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似兰似麝的香气,再躁动的心,也一下子平静下来。
  董俷走进书房,就连有黑色楠木书架,分列两边。
  书架上,一边摆放着一摞一摞的竹简书卷,另一边却是一本本用纸张线订的书本。
  正对着大门,摆放着一张琴案,上面有一张古拙的琴。
  董俷不懂古琴,不过曾听人说过,蔡伯喈先生有一张非常好的古琴,名焦尾,音色甚美。
  看这张琴,似有被烧灼过的痕迹。
  难不成,就是传说中的焦尾琴吗?
  董俷看了两眼,顺势向墙上看去。只是这一看,却一下子呆愣住了,许久没有说话。
  墙上裱糊了一副字,带有蔡伯喈那特有的飞白书特征。
  董俷的字也不错。
  因为上一世老人们曾说过:字是脸面,是敲门砖,一手好字,能引得他人的好感。
  故而曾苦练过,而来到这个时代后,这书法也未曾丢下。
  只不过要让他评定字的好坏,董俷没那个本事。只能说,是有样学样而已。毕竟上一世练得是钢笔字,而这辈子,却是以毛笔为主。再加上平日舞枪弄棒,也少有人知道董俷能写一手好字。就连那名剌,还是董绿为他准备,否则他根本不会想起来。
  让董俷吃惊的,是那上面的内容。
  赫然是当日在东郡的那个晚上,他和典韦在郊外说过的那番话语。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只不过由于这时候还没有标点符号的运用,所以句和句,却都是连在一起,没有分隔。
  董俷没有想到,蔡邕会把这一段话抄写下来,只呆愣愣,好不迷茫。
  蔡安看出董俷的迷茫,笑道:“校尉大人有所不知,这幅字是老爷回雒阳后写下来的,说是从一至交之处听到的醒世之言,需牢牢记在心中,放能长乐而无忧。”
  “哦?”
  “呵呵,这话乍看很粗俗,文字颇为不美。可细一品味,又觉得妙不可言……老爷自从写了这幅字之后,处世待人也都变得平和了许多,就连抚琴,也是更有境界。”
  董俷想不到自己一时的感慨,却给蔡邕带来了这许多改变。
  当下也是莞尔一笑。
  “校尉大人请在这里稍等,老爷马上就来。”
  董俷点点头,在书案后坐下。
  一阵悠扬的琴声突然响起,带着一丝难解的哀怨,极为优美。
  董俷奇道:“谁在抚琴?”
  “哦,是我家小姐……校尉大人不知,我家小姐的音律造诣比之老爷丝毫不差,除境界有些不如之外,倒是深得音律中三昧。只是此次回来后,所奏乐曲颇有不同,我随老爷的日子也不算短了,也算是略通此道。小姐的音律,较之从前不甚高雅,却似又有所开。”
  对这音律,董俷也是门外汉。
  “蔡管家好本事,我对此道,实在不解。”
  “呵呵,是我多嘴了……只是提起小姐,小人也是有感而发。我家小姐如此才华,却又极为命苦。前些时候,听小姐时常吟诵诗篇,颇为感人,却不知是谁所做。创……只是那乐律中时常会有些哀怨,老爷说是小姐走了下乘。”
  得,人家说宰相门前七品官……
  这名士门下,也不同寻常啊。看着蔡安,年约三旬,谈吐颇有章法,不愧是伯喈先生的管家。
  不过,董俷对他的话题实在是没兴趣。
  音律也好,诗词也罢……董某人素来不善专长。
  谈这种事情,无异于对牛弹琴。
  而且,谈论人家的小姐,也实在不甚礼貌。董俷当下转过了话题,问道:“蔡管家,先生何时过来?”
  “按理说,应该来了啊……校尉大人请稍候,我这就去看一下。”
  蔡安匆匆的走,书房中只剩下了董俷一人。
  那琴声突然止息,停了片刻后,再次响起。本在闭目养神的董俷,蓦地睁开了眼睛。
  那琴声竟然是如此的熟悉?
  再仔细分辨,赫然是当日在牧场时,他与绿儿唱的那首山歌曲调。
  董俷这一次是有点糊涂了。
  这山歌曲调,少有人知晓,也就是在牧场内流传,怎么鼎鼎大名的蔡伯喈之女,也会演奏?
  曲调响了半阙,又变得哀怨委婉。
  董俷忍不住站起来,向书房外走去,想要看一看,那抚琴奏乐的人,究竟是谁?
  脑海中,隐隐闪过了一个倩影。
  是她?难道是她……
  早就知道,她那是个假名。但董俷早先,实在没有把她和蔡邕的女儿联系在一起。
  演义评书中,她只出现过一次,所以印象并不深刻。
  可如果仔细回念的话,两个名字渐渐的重合在了一起。蔡邕的女儿,不也是嫁给了河东卫氏?
  而她,和董俷相遇时,正是卫氏的新寡。
  董俷的心,突然激动起来。
  如果真的是她,我绝不会再放过……
  刚要走出书房的时候,蔡安却急匆匆的回来了。
  “校尉大人,实在是抱歉。”蔡安神色有些难看,轻声道:“外面突然来了个客人,老爷正在客厅里接待……实在不好推却那人。老爷说,请您在书房稍待片刻,他把那人打发了之后,就立刻前来……校尉大人,要不小人给您安排些酒菜如何?”
  董俷面颊抽搐一下,轻声道:“算了!”
  他犹豫之后,对蔡安说:“管家,若不冒昧的话,我想要近一些听小姐抚琴……哦,无需看到小姐,我只是想远远聆听。呵呵,这琴声甚美,若不细品,难得三昧啊。”
  蔡安很为难。
  不过董俷似乎和蔡邕很亲密,应该也是自己人。
  想了想,说:“小姐在后花园内的凉亭中抚琴,只是小人只能带大人在花园外聆听。”
  “如此,足矣!”
  董俷也没有再提过分要求,拱手道:“还请管家带路!”
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实人发怒(二)
  蔡府正厅,一派儒雅风度的王允正和心不在焉的蔡邕谈笑风声。
  说实话,蔡邕实在不想和这个人谈论下去。王允的经学之道,和他现如今所追求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两人在学术上的分歧也很大,包括在政治上的分歧,也是南辕北辙。
  王允的经学之道,秉承于三君之一的郑玄。
  身为六经博士的郑玄,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士子们秉政,以六经中道理治国。
  王允是郑玄最忠实的追随着,所谈论的,自然不离六经大义。
  而蔡邕呢,则是有一点顽固的保皇派。皇权至上,这在他看来,才算是最为正统。
  注意,在这里呢,王允和蔡邕都是保皇派,但分歧就在于一个是要以士子秉政,一个是要把权利集中于一人手中。乍看无甚分歧,可这里面的利益冲突,却大了去。
  若是早两年,王允讲述六经大义,蔡邕早就一句话把他噎死。
  如今什么都看的淡了,虽然不甚赞成王允的说法,可是蔡邕还是面带微笑的应付。
  这家伙究竟有什么事情?
  蔡邕实在是想不明白道理,王允好端端的跑来说这些干什么。
  只能耐着性子听王子师云山雾罩的说话,可这心思却已经不在厅中。
  “伯喈先生,允今日前来,实是想要来道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