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779

  “正因为是皇甫嵩的死,引发出这样的事情,故而朕必须要领会天意,放能做决断。董俷等人继续看押,不过如此一来,鸾卫营将无人掌管,那位臣工愿为朕分忧呢?”
  一句话,满朝寂静。
  谁愿意跑去鸾卫营那种地方当官,就算是给个三公的职务,也丢不起那个人。
  刘陶等人很自觉的低下头,不吭声。
  反而是大将军何进开口:“皇上,如今鸾卫营颇有章法,若冒然换了别人,恐怕不美。臣有一议,可令董俷继续担任鸾卫营校尉,但是在事情没有水落石出之前,不许走出鸾卫营一步,任何人也不得擅自和董俷见面,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齐美?”
  何进的这个主意,让朝堂上的士子不禁错愕。
  这,又算是什么看押?在刘陶等人的眼中,董俷这不但不是惩罚,整日呆在众香国中,甚至是一件美事。
  可没等他们站出来反驳,汉帝似乎已经倦了。
  “既然大将军如此提议,那就这么办吧……令董俷留守鸾卫营,未得旨意,不得踏出鸾卫营半步,退朝。”
  汉帝甩袖离去,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
  当晚,袁隗找来了袁绍,在密室中商议。
  “本初,我观那董家子如今深得皇上喜爱,似乎有点尾大不去的味道了。”
  袁绍却依旧是一副平静之色,令袁隗非常满意。说实话,之所以看重袁绍,也就是因为这小子有泰山压顶面不改色的学养。这一点上,袁术比起来就差的太远了。
  在朝堂上,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喜怒不行于色。
  袁绍越是稳重,就越是衬托出袁术的轻浮,也就更坚定了袁隗把袁术赶出雒阳的想法。
  “叔父,那董家子如何尾大不去?”
  袁隗说:“今日皇上命刘洪观察天象,体测天意,很明显是想要保住那董家子。”
  “叔父为何如此说?”
  袁隗冷笑一声:“刘陶那些蠢货不知道,可我却是清楚。延熹三年,刘洪就和蔡邕结识,并且一次制定了历法,关系密切。光和元年,又是蔡邕推举,刘元卓担任郎中,在东观和蔡邕、卢植一起编撰律历志,三人被称作东观三友,极为亲密。”
  “侄儿倒是不太清楚此事。”
  “你当然不知道……这三人经常因为学识上的问题,争吵不休。在外人看来,他们三个势如水火。可我却明白,这也算是他三人的自保手段。蔡邕善文通音律,刘元卓精通历理又密于算;而卢子干,可称得上是经学大师,只是他声名不如郑玄响亮,故而了解的人不多。”
  叹了口气,袁隗又道:“光和元年,刘元卓因擅自揣测天意,妄言光和二年天象不中,却引发出东莱大震,为皇室中人惶恐,并获罪险些被杀。还是蔡邕偷偷出面,为他说情……皇上免了他的死罪,让他去谷城门当了一个看门的门侯。你说,他们关系如何?”
  “这个,的确是有些过密。”
  “只怕张让举荐刘元卓,也是皇上的意思,我总觉得今日朝堂上的事情,有蔡伯喈的影子。”
  袁绍一怔,“叔父,蔡伯喈是个忠厚的人,不会耍手段吧。”
  “本初啊,你还是年轻啊……蔡伯喈为三君之一,久经宦海,虽起起落落,却没有过生命危险,为什么?此人精通自保之道,不是不会耍手段,而是不屑于耍手段,害怕辱了他大儒的名声。可这老头若是真的耍手段的话,却是极为老辣啊……你看今日朝堂上,皇上的一言一行,甚至包括张让和何进,只怕都被他算计了。”
  袁绍闻听,不由得沉默了。
  “叔父,如此说来,那蔡伯喈岂不是我等心腹大患?”
  “那倒不至于。蔡邕惜名甚于性命,这一次若非是为了他那宝贝女儿,恐怕也不会出手。只要董家子不死,蔡伯喈就不会掺和进来。我们当务之急,是要保董俷。”
  “然后呢?”
  袁绍糊涂了,“要打压董家子,又要保董家子,侄儿真的不明白。”
  “董家子要保,是避免帝党的实力扩张。董家子不死,蔡邕就不会出面,他不出面,帝党的声势就难以加强。打压董家子,却是因为他不死,就会因蔡邕的关系而获得皇上的信赖。我怕到时候……董家子加入帝党,那可就真的是羽翼丰满了。”
  听完了这番话,袁绍反而笑了。
  “叔父,侄儿以为您这是过虑了……董家子加入帝党又能如何?无甚功名,一介武夫罢了。只要蔡老头不出面,又有几人会因董家子的加入,而向帝党靠拢呢?至于董卓,也不足为虑。就算他兵强马壮,又能如何?到时候大将军一纸征召,还不是要乖乖的入京?入了京,董卓就变成了牢笼中的老虎,又有什么威胁呢?”
  袁隗一听,眼睛放亮。
  袁绍说的不错,只要抓住何进,董卓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看起来,自己确实有些过虑了……
  “那以本初之见,当如何?”
  袁绍沉吟许久后,轻声道:“叔父,我拟请大将军派张孟卓前往凉州,同时请叔父书信一封与太尉张温大人,命他派周慎将军兵发安定,于侧翼虎视董卓。周慎曾受叔父提携,张邈又是我的心腹好友,这二人进入凉州,一方面督促董卓决战,另一方面趁机分了董卓的功劳和兵权。这等于挟制了董卓在凉州的发展,以慰叔父之担心。”
  “可是那八厨之一的张孟卓?”
  “正是!”
  袁隗连连点头,“若是如此,我心稍安。”
  袁绍微微一笑道:“至于我们,依旧保董家子,以安那董仲颍。如此一来可结好董仲颍,二来嘛也可向蔡翁示好……左右逢源,说不定,还会给我袁家添一虎将。”
  “此计甚好,就依本初。”
第一百六十章
韩与马(二)
  刘洪登上太阁太史部,一下子引发了雒阳人强烈的好奇心。
  天象、谶纬……
  这个自先秦时期就出现的玩意儿,说起来玄奥诡谲,少有人能明白。而后又有董仲舒加入天人感应说,只把个谶纬之学吹捧的更加神秘,更加的高深莫测,令人难以理解。
  可越是这样,人们的好奇心就越是严重。
  毕竟这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东西,再加上之前董俷建春门活劈郗虑,鸾卫营击溃官军等一系列事件的烘托。莫说是雒阳人,一时间青、兖、豫、司以及三辅地区的百姓黎民都为之所吸引,把目光投注在雒阳方面。
  以至于那幽州的张举作乱,凉州的羌人造反,反倒不为人所关心。
  甚至张举的脑袋送进了雒阳的时候,也无甚围观者,让前来传送捷报的刘虞使者好不怪异。
  张举人头送上去了,却没有人接见于他。
  使者无奈,只好在雒阳寻了一间客栈,暂时居住下来,等候汉帝的召见。
  五月,连续十余日的高温过后,一场倾盆大雨,让雒阳人再次感受到了那久违的凉爽。
  位于西园的鸾卫营内,董俷端坐在中军大帐中,捧着一卷兵书,却神游天外。
  杀了郗虑,过后仔细想想,觉得这事情似乎闹得有点过了。但杀了就杀了,也没什么好后悔……董俷在监牢的几天里,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演义评书当中,董卓为何最后落得千夫所指?
  是他不懂得时务,有些看不清楚自己的份量,以至于干出了废立的事情,引起天下人的反感。按照演义的说法,汉献帝明明比汉少帝要聪明,如果董卓真想要夺取汉室,做那大奸臣的话,一个懦弱无能的少帝在位,不是比一个聪明的献帝更有用处吗?
  当然,这里面肯定少不得士子的推波助澜。
  至于历史上的那个董卓,董俷已经不再是那么相信了。
  史书,还不是士子文人所书。里面究竟有多少真实,只怕谁也说不清楚吧。
  士子文人,可用而不可信!
  这是董俷得出的结论。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原以为凶多吉少的结果,好奇心驱使下,董俷请求任红昌摘下面具。
  且不论她是不是历史上的貂蝉,董俷却终于见到了那个传说中有着闭月羞花容的绝色佳人。若论将起来,任红昌的容貌和蔡琰在伯仲之间。若说蔡琰举手投足中无不流露出一种大家闺秀的雍容气度,有仙人之姿,若空谷幽兰一般的神仙风采。
  那么任红昌,就好像是堕入红尘的天使,带着一种天生的妖媚娇艳,令世间鲁男子折腰。
  相比之下,绿儿显得有些小家碧玉的气质。
  容貌上比任红昌要逊色三分,同时也少了一点那种蛊惑众生的媚色。
  但从内心而言,还是绿儿要亲近三分。
  任红昌太美了,美得让人有点害怕。而绿儿给董俷的感觉,却是那种家一般的温暖。
  回到了鸾卫营之后,和任红昌之间的隔阂似乎一下子少了许多。
  董俷不能出去,但是有任红昌陪伴,生活倒也显得很有滋味。绿儿精于战阵,而任红昌似乎长于练兵。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她还是带着青铜面具,以遮掩她那绝世容颜。当然,这件事情绿儿和蔡琰都不知道。也算是任红昌和董俷之间的小秘密。
  中军大帐外,回响一声声喊杀。
  天早已经大亮,任红昌带着李信和司马香儿,已经开始操练人马。
  由于女子天生的体质限制,不可能学习巨魔士那样,习练凿穿和金汤战阵之法。
  那需要极为强悍的体力,还要有非常强悍的身体做基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