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2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779

  这是一个非常爽的人,和他在一起,会不知不觉的受到他的感染。
  至少在董俷看来,曹操一点也没有后世所说的奸诈。也许是时事弄人,当人走到了某一个地步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发生改变。不晓得将来,我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董俷的心里很矛盾,不止一次地想要除掉曹操。
  可实在是下不了那个狠心。这么一个直爽的妙人,杀了……
  其实,如果真的有一天反目成仇,有一个这么好的朋友做对手,一定也非常不错。
  曹操笑道:“那就多谢西平了……我回头找一些家人,到时候还要拜托你喽……对了,最近可有听到什么风声吗?”
  “风声?”
  曹操犹豫了片刻,轻声道:“本初要回来了!”
  “啊?”
  掐指一算,袁绍离开雒阳也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他在冀州干的不错,先是击溃了黑山军的管亥主力,而后逼得白绕、眭固和于毒不得不从冀州撤离,跑去了三辅之地兴风作浪。不过,那已经和袁绍没关系了,他所负责的,只是冀州一地而已。
  如今,冀州黄巾余孽四分五裂,管亥等人退回了黑山,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出来。
  黑山军另一支人马,张白骑部南下,在过了兖州之后突然不知所踪。
  杨凤部被袁绍招降,肆虐冀州大地的黑山军四大主力,如今也只剩下了管亥一部。
  故而,袁隗准备让袁绍回来。
  不过这一次回来,袁绍的声势肯定不一样。
  挟大破黄巾军的余威,只怕再入雒阳,定然会气势逼人。朝廷想不大用他,都不可能。
  但董俷不知道,曹操突然提起这件事做什么。
  曹操神色不禁有些落寞,轻声道:“我和本初从小一起长大,十九岁时我为雒阳北都尉,本初还是一介白身。可转眼过去十二年,本初已经有了如此成就,而我……不说别的,就连西平你,比我小了十五岁,如今也执掌兵马,雒阳谁不知你董西平的字号?想起来就很惭愧,这些年,我过的未免有些浑浑噩噩,惭愧啊。”
  董俷疑惑的看着曹操,片刻后轻声道:“孟德,有什么话,你直说好了。俷一直视你为兄长,来雒阳之后,千夫所指,唯有你和我做朋友,这份情意,俷感激不尽。别拐弯抹角的说话,显得咱们生分……只要我能帮上你的忙,绝对义不容辞。”
  曹操目光复杂,看着董俷,好半天轻叹一声。
  “西平,我一直看不透你。”
  “哦?”
  “你表面上莽撞,可这心思却……也罢,我若再客气,就显得有些生分了。我听说你和辨王子的关系很好,是不是?”
  辨王子如今并非是天天会来北宫校场,但隔三差五的,总会来找董俷。
  王子长大了,十一岁的辨王子,已经不再如早先那般的模样。他能感觉的出来,董俷是真心对他好,而且是那种没有任何索取,如同一个兄长对弟弟的那种关爱。
  偶尔来击鞠一场,平时则聊聊天,兴致好了,还叫嚣着要和李信她们较量。
  听曹操这么说,董俷先是一怔,旋即点了点头说:“还好吧,倒是经常的接触。”
  “那你听说了没有,皇上准备组建新军的事情?”
  “听到了一些风声……据说皇上早些年就准备组建新军,可是后来因为战事不断,不得不搁置下来。不过这一次,据说是已经下定了决心,在今秋祭天大典会宣布。”
  曹操笑道:“西平,你这消息可真是灵通。”
  董俷没有接口,只是笑了笑。
  这些消息有的是从辨王子那里听到,有的是在蔡邕、卢植他们那里上课时听闻。
  不过大部分消息,还是由班咫搜集而来。
  “好了孟德,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别这么吞吞吐吐。”
  “我想请你帮忙在辨王子那边说说,请他拜托皇后,向大将军游说,让我出面争夺新军校尉的职务。”
  “啊?你不干那长史了?”
  曹操闻听,苦笑摇头:“什么长史,不过就是个迎宾的货。就好像那翠莺阁门前的龟公一样,有甚好干的?大将军虽以我为幕僚,可我之上,还有慈明先生,伯求先生……那里轮得到我来说话。不仅是我,孔璋也有些烦闷,快成了一个文书。”
  “那你不干了,大将军能同意?”
  “所以才要请你帮忙疏通,省的大将军以为我有了外心。看看你,再想想本初,我实在惭愧。若不奋起直追的话,将来又有何面目去面对列祖列宗?西平,我知道这样会让你夹在里面难过,可真的要请你帮帮我,实在不想再当那个狗屎长史。”
  “这个,我可以帮忙和辨王子说说,但成不成……”
  “这个我明白,只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不试试的话,我心有不甘。”
  董俷点点头,“好吧,我知道了!”
  “另外,你要小心……”
  “小心什么?”
  “听说袁公路也要回来了!上次的事情……十有八九和他有关。你也知道,他想要追求你家那位大才女,只可惜被你小子抢先一步吃干抹净,心里面不服气的很呢。”
  袁术吗?
  董俷细目微微一眯,心中冷笑:他若敢再找我麻烦,就休怪我不客气。
  二人这一路上说着话,不知不觉中,就拐进了德阳门大街。但见两边灯红酒绿,一派歌舞升平的模样,莺莺燕燕出出进进,好不热闹。
  翠莺阁在德阳门大街正中间,董俷和曹操在门前下马。
  刚一进去,就看见一个身高八尺,相貌俊朗的男子迎面走来。
  他身穿青衫,头戴高冠,颌下三缕黑须,透出一股子书卷气。一见曹操和董俷,这人立刻叫嚷起来:“孟德,西平,怎地你二人现在才来?快点,快点,就等你二人了!”
  说着,拉着二人就走。
  这人名叫高堂隆,表字升平,泰山人,如今就在东观担任博士。
  此人性情疏狂,是个自来熟,为人很热情。加之出身也不是非常好,故而在雒阳并不受重视。比董俷大十岁,比曹操小五岁,号称是东观召集人,也算小有名气。
  曹操被他拉着,笑骂道:“你这高升平,真是个猴急的性子,谁在等我们?”
  说话间,董俷二人就被高堂隆拉扯进了一间厢房。
  厢房里围坐了四人,荀攸,董俷是认识的。可另外三个人,董俷这一见之下,大吃一惊。
  “怎么是你们?”
  他失声惊呼。
  却见那三人站起来,笑呵呵的一拱手:“俷公子,确是久违了!”
第一七四章
故人重逢
  董俷确实没有想到,会与这三人相遇,一时间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感慨。
  他们,终于还是聚在了一起!
  道这三人是谁?
  却是当日在颍川,曾与董俷并肩作战的三人:荀彧、郭嘉和陈群。
  时隔四年之后,这三人与当年看上去大不一样。荀彧在举止中多了一份稳重。冷静,陈群看上去更显飞扬。而郭嘉,变化似乎更大。原本他的骨子里透着一种灵气,可如今,却好像灵气不见,泯然众人。只是那双乌黑深邃的眸子,透着冷幽。
  都长大了啊……
  荀攸愕然,“怎么,你们认识?”
  董俷苦笑道:“曾与文若三位兄长并肩作战!”
  荀彧笑道:“俷公子莫要夸奖我们,我三人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谈什么并肩作战?只不过当时曾经在颍川目睹俷公子剿杀反贼,一晃四年,公子却是越发的有名气了。”
  董俷反倒是冷静下来,“三位兄长,颍川一别,可好?”
  这话似是对三人说,可目光却朝着郭嘉问。
  郭嘉点点头,淡然一笑道:“有劳小师弟挂念,嘉尚好!”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尴尬,让曹操、荀攸和高堂隆不免有些奇怪。
  还是荀彧开口:“奉孝乃是俷公子的师兄,也曾在蔡翁门下听讲,呵呵,算是同门。”
  “原来如此!”
  曹操笑道:“既然是师兄弟相见,就要好好的喝上一杯才是。”
  那边高堂隆大声叫道:“香妈,姑娘们为何还不过来,快点上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