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779

  寇蒙抬头观望,却见一骑当先,疾驰而来。在他身后,尚有数百匹战马奔腾,烟尘滚荡。
  董俷冲进校场,厉声喝道:“某乃安宁亭侯,虎贲中郎将董俷,奉旨征辟徐庶为我节从虎贲……徐庶何在?”
  徐庶原本已经是生了绝望之心,但当他闻听到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时,忍不住热泪盈眶。
  寇蒙冲出来,大声道:“徐庶为杀人凶犯,业已供认不讳,朝廷怎能征辟?”
  董俷眼睛一瞪:“你是在教我怎么做事吗?朝廷的事情,怎容得你一个芝麻大小的颖阴令来管?巨魔士何在,还不解了绑绳?带徐庶回转颖阴?”
  说着话,董俷催马向徐庶走去。
  寇蒙再次阻拦,“安宁亭侯,我知你厉害,但这里是颖阴,不是雍丘。徐庶当街杀人,许多人亲眼目睹。若不处决,我大汉律法威严何在?皇上怎能征辟一凶人,定是你假传圣旨,意图解救凶人。刀斧手何在,立刻处决了徐庶,我自承担此事。”
  董俷眼睛一眯,“谁敢杀人?”
  虎狼之将的声名,天下人皆知。当初董俷纵横颍川,立下赫赫杀威。那刀斧手也听说过董俷的名字,被那一声巨雷般怒吼之后,竟然手一软,险些拿不住大刀。
  “寇大人,我今日不妨把话说明白。人,我一定要带走,那个敢拦我,站出来试试看?”
  此时,武安国持节进入校场,那虎贲中郎将的符节格外醒目。
  庞德催马来到徐庶身旁,跳下马一把推开了那侩子手,拔剑割断徐庶身上的绳索,命人牵过来一匹马,扶着徐庶上马。这时候,寇蒙也明白,想要阻拦,只怕是不能了。
  董俷冷冷看了寇蒙一眼,那眼神冰寒,带着浓浓杀意。
  寇蒙眼睁睁的看着董俷把徐庶强行带走,却也没有半点主意。这时候,陈覃来到校场。看到这情况,脸上露出一种古怪表情。但眨眼间就消失不见,笑呵呵的迎上。
  “安宁亭侯,事情可办妥当了?”
  “正是!”
  “不若在颖阴休息一晚,容覃设宴款待?”
  董俷不喜欢这陈覃,他长得和陈群相似,但流露的气质,却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受。
  当下拒绝道:“陈大人不必客气。我奉旨募兵,还要赶路。就此向大人告别,日后大人若往雒阳,俷定会设宴招待。”
  说完,他也不理陈覃,带着人疾驰而去。
  寇蒙咬着牙,走到陈覃面前:“大人,难不成就这么让他走了?”
  陈覃冷笑一声,“汤征,不如此,你还想如何?那董家子能在几万人的大军中冲杀来回,如今又带着部曲,只怕是集合我整个颖阴的人马,也拦不住他。再说了,他持节募兵,谁拦他,就形同与造反。皇上经雍丘一事,对于我世族人颇有顾忌。若是传到了朝廷,倒霉的绝对还是你我。汤征,如今之计,当忍之再忍才是。”
  寇蒙顿足道:“可这要忍到何时?难不成就眼睁睁的看着这群鄙夫骑在我等头上?”
  “不会太久……相信太傅,已经有了定夺。”
  陈覃说完,长出了一口气,“汤征,你我如今,唯有暗中蓄力,能忍的话,就忍吧。”
  ……
  寇蒙和陈覃的谈话,董俷一无所知。
  他带着徐庶,来到了颖阴县城外,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成蠡带人赶着车马,前来汇合。
  一别经年,徐母看上去衰老了不少。
  当见到徐庶的时候,老人家不由得老泪横流。徐庶跳下马,踉跄着扑倒在车驾前。
  “母亲,孩儿不孝,让母亲受惊了!”
  石广元扶着徐母下车,把徐庶搀扶起来。
  左看看,右瞧瞧。但见徐庶囚衣染血,身上更是伤痕累累。心中痛极,一把将徐庶搂在怀中。
  “儿啊,娘当年不让你学剑,就是怕你出这种事。没想到……”
  “孩儿错了,孩儿错了!”
  徐庶也是痛悔不已,连声自责。
  成蠡这边走到了董俷身旁,轻声道:“主公,刚才我们出城的时候,发现有人跟踪。”
  “哦?是什么人?”
  成蠡摇摇头,“不清楚,末将当时急于带伯母出城,故而无心理睬。不若我们……”
  董俷摆手制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里是颍川。我们强行带走徐庶,已经让许多人心中不满。若是再惹是非,只怕是会激起颍川士人的愤怒。尽快离开这里。”
  “喏!”
  成蠡前去指挥人马,董俷则跳下马来,走到了徐母的身前。
  徐母抬头,拉着徐庶盈盈一拜,“有劳公子……”
  那边石韬开口道:“婶婶,将军如今已经是安宁亭侯,虎贲中郎将,可不能称公子了。”
  董俷忍不住大笑,“广元这话过了。我与婶婶相识多年,叫我的名字亦不为过……婶婶,咱们客套话就不要说了。我与元直相识的时候,不过白身而已。今日重逢,我们不论官职尊卑,那是官场的事情。我与元直当年兄弟相称,今日还是兄弟。做一日兄弟,一辈子都是兄弟……呵呵,兄弟有难,董西平又怎能袖手旁观?”
  这一席话,说的老夫人激动不已。
  早年董俷纵横颍川,击杀反贼,老夫人对董俷的印象,就是相当不错。
  今日只为当年的一诺,不远千里前来救人。这份情意,老夫人又怎能视之不见?
  董俷说:“婶婶,此地还不甚安全,我等离开这里再细说……广元,你怎么办?”
  石韬笑道:“我父母早在多年前就已经亡故,如今家中只剩下我一人。元直如今脱险,我也自应当去寻我的梦了。我想明日就动身,游历天下,去寻访名师求学。”
  董俷灵机一动,“广元,你若想求学,我倒是可以为你做些引荐。我那岳丈你也知道是谁,我可以书信一封,请他收你做学生,你看这样安排,你可愿意否?”
  石韬先是一喜,可旋即又摇了摇头。
  “将军好意,广元心领。蔡大家为天下士子所敬仰,广元能得伯喈先生为师,实求之不得。可是那雒阳……太过纷乱。为逐利之所,非是做学问的地方,我不想去。”
  董俷想了想,“我还有一人可为你引荐……襄阳名士庞德公,当年亦与我并肩作战。若你愿求学于他门下,我也可以书信一封……恩,此行丹阳,索性就去一趟襄阳。”
  “可是那鹿门山名士,庞德公?”
  石韬一惊,心道:都说这董将军粗鄙,但却与不少名士相识。这一路上和他说的也颇为投机,特别是那科举制度……如果能一路同行的话,倒也可以多些请教。
  “若能得庞公教导,实乃韬之幸!”
  这时候,一直默默无声的徐庶突然开口道:“俷大哥,庶亦想求学于名师,不知道可否为庶引荐?”
  “学剑吗?庞公可不擅此道。”
  哪知徐庶连连摇头,“学剑只能为一人敌,庶经此难,如梦方醒,愿学那万人敌。”
第一九二章
名匠与发明家
  董俷的目光有些复杂,看着徐庶一语不发。
  这个未来的单福先生终于回归到了历史原有的轨迹,只是不晓得,以后是否会成长为那个董俷熟悉的单福先生呢?
  但徐母对徐庶的这个请求,却是非常的开心。
  生长于书香之地,徐母思想中不可避免的有一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此前,徐庶一心想要学剑,她劝阻不了,只能听之任之。而现在,虽经历了一场磨难,徐庶却生出了读书的请求……徐母不禁感到欣慰,轻轻的点头,表示赞赏。
  见董俷不说话,徐母不禁感到有些紧张起来。
  忙道:“公……大人,您刚才不是说视元直为兄弟吗?还请您再帮他这一把吧。”
  本想叫公子,可到了嘴边,又改了口。
  徐母说着,就朝董俷跪下来。吓得董俷连忙过去搀扶,“婶婶,这可使不得,折杀小侄了。元直愿意读书,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此事我定然帮忙,请婶婶放心吧。”
  有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没有一个母亲不愿意看着孩子能有出息。就算是董俷和徐庶不认识,凭着徐母这份苦心,他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当下决定,引荐徐庶和石韬给庞德公,说什么也要那老头子答应下来。
  “婶婶,此地甚不安稳,我们先离开这里再说,如何?”
  徐母当下答应,在徐庶和石韬的搀扶下,上了车驾。董俷命庞德开道,成蠡居中,他和武安国压阵。徐庶和石韬也要陪他一起,但董俷却是坚决不答应。徐庶身上有伤,又是一身囚衣,应该和徐母团聚一下。至于石韬,一介书生而已,如果真的出事,非但帮不上忙,说不定还会给董俷添麻烦,自然不会同意他留下来。
  就这样,董俷带着武安国,和一百名巨魔士留下。
  巨魔士的编制,以十人为一队,百人为一军,千人为一营,设有什长和牙门将。
  留下来的一军,牙门将名叫淳于导,年约二十。
  祖籍丹阳,勇武刚烈。父母亡故时,淳于导只有十岁。家中只有一个叔父,是个行商。淳于导就随着叔父一起周游天下,和随行的武师学习武艺,五年下来,竟比之那些武师还要厉害。一杆大枪施展起来是滴水不沾,十几个壮汉也近不得身。
  后叔父在经商途中病故,淳于导索性散尽了家财,一个人独行天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