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779

  当晚,袁隗登门为袁绍请求。
  这不禁让董卓更加得意。想当初,他第一次进入雒阳时的遭遇浮现脑海中,言语间虽然很尊敬袁隗,但是语气却是显得咄咄逼人。而袁隗,竟跪在董卓面前痛哭。
  那袁隗是什么人?
  先不说他四世三公的身份。虽然汉灵帝末年,他的官职被撤销,可威望依然存在。
  把个董卓得意的大笑不已。
  可在旁人的眼中,却变成了另一个味道。
  先有擅自抓捕朝中大臣,如今竟然让一个垂垂老矣的名士跪在地上,其作为实在可恶。
  废立,你董仲颍有什么资格,提废立之说?
  只是碍于董卓势大,满朝文武,无人敢站出来说话。
  袁家服软了,董卓自然也要表现出大度来。不但没有追究袁绍的顶撞之罪,相反还加封他为渤海太守。这也是袁隗为袁绍求来的官职,用他的话说,渤海是贫瘠之地,让袁绍过去,好生的反省一下,到时候自然就会明白,他所犯下的罪行。
  汉帝,不应该说是废帝,刘辨,与何太后被关进了永安宫,日日以泪洗面。
  何太后怒斥董卓是一头豺狼,并诅咒董家人不得好死。按道理说,刘辨也应如此。
  可偏偏很奇怪,此时的刘辨,一下子变得很坚强。
  “母亲放心,董卿一定会来救我们!”
  何太后不禁骂道:“皇上,你怎么到现在,还相信董家的人?那董家,没一个好东西。”
  “不,董卿是好人,他一定会救我!”
  “为什么?为什么你会如此想?”
  刘辨握紧了拳头,看着何太后道:“我相信董卿,我知道他会来救我。而且每次我遇到危险,董卿都会出现,从未让我失望过。母后,当年我在校场随董卿练武的时候,董卿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复仇的故事。那故事的最后,主人公曾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从未忘记过。”
  “是什么话?”
  何太后不由得好奇的询问。
  他很想知道,那董家子究竟说过什么话,竟然可以让儿子对他怀有如此强烈的信心。
  不过也难怪,好像以前刘辨遇险,董家子确实没有让他失望过。
  刘辨的眸光闪亮,轻声道:“董卿说,人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有两样:忍耐,还有希望!”
  何太后咬着嘴唇,静静的看着刘辨。
  辨走到窗口,看着外面已经飘飞的白雪,好像是在坚定信念,又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朕知道,你不会负我……朕知道的,哪怕是天下人都负了我,你也不会……是不是,董卿?”
  两行泪,顺着脸颊无声的滑落,滴在了辨的胸前。
第二一八章
孺子心歹毒(一)
  大宅门书房中,已经被加封为太师的董卓,正翻看了那本由蔡琰整理出来的《敕勒川文集》。
  董旻悄悄的已经,一声不响的坐在了太师椅上。
  “怎么样?”
  董卓突然没头没尾的问了一句。
  董旻轻声道:“没什么动静,从昨天开始,他下朝后就回家,没有任何奇怪的举动。”
  “可曾和别人接触过?”
  董旻摇摇头,“未曾……那叔侄二人,如今为士子所唾弃,几乎无人理睬。”
  董卓放下了书,靠着椅背,陷入沉思。
  董旻感到奇怪,但又不敢多问。对于这位兄长的心思,他实在是揣摩不出来。
  “叔颖,你可是在奇怪,我明明请他做军师,为何又要对他行监视的事情?”董卓笑着说道。
  董旻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景伯公对我有知遇之恩,这一点我非常感激。可这并不代表,我就能因此而相信颖伯叔侄。不管怎么说,景伯公都是士人出身,种拂叔侄,更有美名传扬天下。如今突然投靠我,我欣喜之余,不免有些奇怪?颖伯,也是个很桀骜的人啊。”
  董旻想了想,“兄长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奇怪。”
  “我此次进京,原本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复杂的事情,所以连文开都没带在身边。伯喈先生又生了大病,我身边确实也没有人可以使用。种拂叔侄有大才,不可以不用,但是也不能重用。这几天,若非种拂叔侄相助,我还真的会感到头疼。”
  董卓说着话,站立起来。
  “但对这叔侄二人,我总觉得有些不对。不是在于别的,而是他办事太过热心。这实在不像是我所认识的颖伯……人常说从小看老,我与颖伯相识的时候,他已经过了弱冠的年纪,要想改变性格,却是很困难的事。叔颖,我兄弟有废立之功,却处于狼虎之地。所以才要更加小心,步步为营。你给我盯着他,但别太明显。”
  董旻起身,“兄长放心,我定不辱使命。”
  说到这里,董旻欲言又止。
  自家兄弟的心思,董卓又怎能不清楚?不由得笑道:“叔颖,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此次兄长能有废立之功,全赖西平麾下猛士,为何兄长却……”
  董卓闻听,脸色不由得起了变化。
  “兄长若是有难言之隐,不说也没关系。”
  董卓苦笑道:“叔颖,你我兄弟,事无不可言。我也不怕告诉你,我其实,很怕!”
  “怕?怕什么?”董旻不禁奇怪:“难不成兄长害怕西平会……”
  “那倒不太可能。西平这孩子,有时候脑瓜子很死,但却不是做那大逆不道之事的人。”
  “那兄长你怕什么?”
  董卓犹豫了一下,“古人曾说,家国天下,与皇上而说,这天下就是国,与我们而言,这家就是国。治家和治国一样,需要手段,软的,硬的,必须要保持平衡。”
  董旻道:“兄长所言极是。”
  “说实话,西平能有如今的成就,我很开心。但你有没有发现,那日击溃了并州军之后,我在庆功宴上一眼看去,全都是西平的部曲建功。西平能聚集这么多奇人异士,说穿了只是凭他虎狼之将的名气……可如果有一日,一旦有了利益的冲突,这些人势必会出现波动。那时候,我整个董家就是靠这些人支撑,岂不是危险。”
  “利益的冲突?”
  “没错!”董卓沉吟片刻,“张绣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董旻点头,“我听说了。”
  “我当初很看好此子,所以才让他来跟随西平。可谁想到,这小子后来居然……嘿嘿,这次他聪明,没有随便下注,归顺于我。但若想我再大用他,却不可能。”
  “我明白了!”
  董旻道:“兄长是害怕那些人将来和张绣一样。”
  董卓点头,“试想,如果再任由西平的势力发展下去,这些人将成为我董家的枝干,一旦枝干比我们的主干还要粗,所造成了结果,就如同今日的汉室江山一般。所以,我必须要给予他们压制,让他们知道,唯有跟随西平,才有出头之日。同时我必须令主干更加粗壮,方能令这些枝干不会胡思乱想,我董家才能安享富贵。”
  董旻说:“兄长,我全都明白了。”
  “好了,此事西平若是能看得出我的心思,定会有所行动。但如果他没有看出来,我再设法补救吧。不过这样也就说明,西平还远不足以担当我董家未来的基业。”
  说着,董卓走到了门外,看着满天飘扬的雪花,久久不语。
  而这时候,董璜从前院的夹道中走过来,躬身向董卓一礼道:“叔父,客人们都到了。”
  ……
  董卓要大宴宾客,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一些事情。
  随着吕布的归降,董卓将京畿之军全部吞并,纳入西凉军中,在雒阳无人可抗衡。
  同时,探马传来消息,昨日李儒所率领的五万大军,已经抵达谷城。
  一切都已经稳定了,是时候要解决一些问题了!董卓决定摆下酒宴,邀请雒阳大小官员。
  正午时分,宾客们都已经抵达。
  只看那大宅门外车水马龙的景象,就知道是何等的热闹。
  自从董卓来到雒阳,就把这里当作了家。不过由于大宅门内太过于热闹了,不适合伤者养病。故而济慈建议,把女眷、伤病全都搬迁到蔡邕的家里。
  李信和司马香儿的鸾卫营,因为废立的原因,也从北宫撤离,驻扎于谷城门,和蔡府相隔一条大街。也正是济慈这个出于医者角度的建议,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前来大宅门赴宴的,自然都是名动一方的名士。
  司徒杨彪,太尉黄宛,光禄大夫荀爽……诸如此类的人物,不断的抵达大宅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