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779

  典韦在门口一声厉喝:“来人,还不把这些狗贼拿下!”
  早有甲士蜂拥而上,把张温的随从乱刀砍成了肉酱。一刹那间,原本和和美美的大宅门内,竟弥漫着浓浓的血腥气。而吕布和华雄,锵的拔出佩剑,扫视大厅中的众人。
  这时候,谁还敢再站出来说话?
  董卓的面色阴沉,长身而起,拱手道:“诸公,非是董卓不敬诸公,而是……我儿常说,一颗老鼠屎能坏了一锅好汤,又说这世上总有害群之马。张温,就是这种人。我在西凉,与羌人苦斗,苦心布局数年,眼看着能将逆贼一网打尽,不想张温贼子,眼红我的功劳,竟暗中和逆贼勾结,擅自让开北地通路,使得逆贼逃窜。”
  黄宛惊叫一声,“真有此事?”
  “那石嘴山守将,名叫周慎,是张贼的部曲。我曾审问此人,却说是张贼下令。”
  周慎,是司隶所部的名将,也是张温的部曲,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
  既然董卓把人都点出来了,自然不会再有错误。
  董俷厉声道:“我当将此獠千刀万剐……再请父亲下令,孩儿愿率一军,扫平朔方。”
  不等董俷说完,吕布也躬身请命,“末将愿为先锋!”
  典韦和沙摩柯同时请命道:“请太师成全,不杀韩遂,如何能令大姐瞑目?”
  一时间,竟然是群情激奋,董卓的部曲,一个个站起来大声的喊叫,誓要扫平朔方。
  “如今雒阳还不稳定,诸君当暂忍之。西平,我知你与玉儿姐弟情深,但如今中原尚在动荡,实不宜出兵。待京畿事定,我当亲率兵马,到时候你为先锋,扫平朔方。”
  说完,厉声喝道:“来人,把张温拖出去,斩了!”
  要说张温,不但是大臣,而且曾为太尉,可说的上是颇有威信。可这时候,却无人出来。
  张温也知道自己必死,当下破口大骂。
  吕布过去一顿耳光子,打得张温满脸是血,牙齿全都脱落。
  董俷这才说:“我在解救昭姬时听说,朝中还有人与逆贼勾连。此人也是当今名士,就是那王允……他勾连白绕军,屠杀迎春门,罪大恶极,当处以极刑才是。”
  董卓一笑,当下答应,命董俷全权处理。
  大厅中的官员,一个个噤若寒蝉,许久也不见人站出来说话,而种拂,则面色铁青。
  李儒看了种拂一眼,心中冷笑不停。
  颖伯先生,这一阵看起来你赢了。但我尚有后招,你慢慢的等着吧,定不让你如意!
第二一九章
孺子心歹毒(二)
  王允和张温的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
  毕竟两人所做的事情,听上去的确是有些不地道,谁又会站出来说话呢?
  按照李儒的想法,应该把这二人的罪行昭告天下,唯有这样,才可以算是师出有名。
  不过没等董卓答应,雒阳却发生了一件事,令人们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蔡邕在蔡琰归来之后,病情一下子好转起来。可是当他听到董卓行废立之举,却勃然大怒。也不顾家人的劝阻,拎着宝剑要跑去找董卓算账,只弄的董卓不得不闭门躲藏。
  董卓怕蔡邕?
  当然不是,可问题在于,蔡邕是他的亲家,就算是说了什么过分的言语,他难不成还能看了蔡邕的脑袋?可见面,肯定说不过蔡邕,那老头的脾气,可不算是小。
  最有效的办法,就只好闭门不见。
  等过些时候,董卓自然会把里面的内情说明,想必老头子也能明白他的苦心。
  董卓不见蔡邕,可董俷却不能不去见。
  一肚子的怒火一下子倾泻出来,指着董俷的脑门骂道:“你们董家有什么资格去行废立之事?你们又有什么德行,能让天下人信服?董仲颍糊涂也就罢了,你怎么也跟着犯糊涂?这种事一出,在大义之上,你们也就难以在站稳脚跟,懂不懂!”
  董俷愁眉苦脸,这事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可老爷子正在气头上,也只能听他的训斥。还是蔡琰有些不忍,站出来说公道话。
  “父亲,这事情和阿丑可没有关系。”
  “和他没有关系,和谁又有关系?别人都知道,他是董仲颍的儿子,怎么可能没有关系?”
  蔡琰抗声道:“可是阿丑当时不在雒阳,他去救我了啊。”
  蔡邕的气多少散了一些,“如果出了事情,谁还会管他当时在什么地方?只需要知道,他是董仲颍的儿子,那就是帮凶,那就是罪人,那就要被千夫所指,明白吗?”
  蔡琰也不说话了,和董俷并排跪在蔡邕的面前。
  “算了,事情既然发生了……仲颍手里又有先皇的诏书,也算是占住了大义。不过,我觉得这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你们还要小心。西平,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请岳父吩咐!”
  “保护好弘农王。”
  弘农王,说的就是废少帝,辨。董卓虽然废了他的帝位,但是并没有过于亏待,至少还封了一个弘农王的头衔。虽然不能走出永安宫,可也说的上是衣食无忧了。
  董俷正色道:“岳父放心,我定会保护弘农王周详。”
  “也罢,既然你已经答应了,那我就放心了……我决定,明日就启程会圉城老家。”
  蔡琰一听,顿时急了。
  “爹,这时候你怎么要走?”
  蔡邕叹了口气,“眼见着老友们一个个的都走了,子干回家了,元卓也请辞了。我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思?就如同西平说过的话,江水后浪推前浪,先皇故去,我也心如死灰。若非是要撑着这口气,早就回家了。现在,亲家来了,就由他吧。”
  言语间,还是对董卓存着浓浓的恨意。
  董俷苦笑,和蔡琰又是好一阵子的苦劝,甚至把小文姬也抱过来,总算是挽留住了蔡邕。
  ……
  解决了老爷子的问题,董俷又要安抚部曲的心思。
  董卓至今未对典韦等人有所封赏,虽然典韦沙摩柯不在意,可不代表别人不在意。
  听完了典韦的话,董俷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老爹是游侠出身,素来敬重勇武之人,为何这一次却一反常态,又是什么意思呢?
  蔡琰抱着文姬,董绿抱着董冀,在一旁陪坐。
  片刻之后,蔡琰啊的叫出声来,“阿丑,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
  “公公的意思,只怕是想要你出面,来收拢人心。”
  “哦?”
  董俷诧异道:“该如何收拢?”
  “笨啊,自然是你出面,为他们去讨封赏啊。公公的心思,恐怕是担心你的麾下,都是桀骜之徒。投靠与你,固然是因为你的勇武之名,可若没有利益的牵扯,将来势必会对家族造成危害。所以公公设法收服了并州诸将,就是为了敲打他们。”
  董俷沉吟片刻,也想通了其中的奥妙。
  不禁笑道:“姐姐果然聪明,我想了这么半天都没想出结果,可你一下子就想到了。”
  说罢,又问:“姐姐以为,诸将当如何封赏?”
  蔡琰想了想回答:“大哥与你有结拜之情,而且先后曾担任下军校尉,北宫校尉,更在动荡时保证了北宫不失。他的勇武,已经为天下人所知,可向公公请求封侯。”
  “封侯?”
  “对,而且还不能小了,这样你对其他人的封赏,也就好办了。”
  董俷心想:大哥跟随我这么久了,而且更因为我,连嫂嫂都丧了命,理应封侯。
  想到这里,当下在书桌上铺开了奏章,写下了典韦的名字。
  该封做什么官职呢?
  董俷沉吟片刻,在典韦的名字后面,写下虢亭侯三字。这虢亭,位于司隶荥阳以南,是个极为富饶的地界。把典韦封为虢亭侯,倒也不算辱没他的勇武。而后又写下沙摩柯的名字,这是他三弟,典韦既然有了封赏,自然也不能忘记了沙沙。
  按照典韦的级别,董俷为沙摩柯求邵亭侯。
  这邵亭,则是位于王屋山脚下的一个小地方,也是属于京畿繁华之地。
  而后,又有麴义、庞德、张郃等人,一一记下功劳,而后命人载成册子送去大宅门。
  待一切事情都处理完毕,也已经是深夜时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