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779

  脸色一变,一把将袁福拉起来,惊声喊道:“叔父他出了什么事,叔父出了什么事?”
  “老爷,老爷被杀了!”
  “什么?”
  袁绍和韩馥脑袋嗡的一声响,当时就有点懵了。
  “隗公因何事被杀?”
  “事发了,那天晚上,突然有无数士兵闯入府内。老爷忙让我自暗道中离去,并让我转告少爷说,非常时行非常时,天不助我等,当自助之……令大公子您便宜行事。”
  韩馥眉头紧蹙,袁绍更是面色阴沉。
  田丰站起身,“主公,唯今之计,只怕容不得我们退缩了。老太傅被抓,性命难保,所谋之事,只怕也已成为画饼。唯今之计,只能破釜沉舟。趁事情还没有传扬开来,我等当抢先一步出手,占住先机。否则,不等会盟,我等已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这时候有些六神无主了。
  也难怪,以前不管做什么事情,老爷子都会为他谋划妥当。
  袁隗这一出事,袁绍等于失去了主心骨一样,那里还有心思为未来进行谋划呢?
  刘备起身,“元皓所言极是,还请袁公速做决断。”
  田丰一皱眉,看了刘备一眼,脸上流露出一种厌恶之色。
  他本就不喜欢刘备,总觉得刘备心机太深,时常假惺惺的说话,让人无法接受。
  最主要的是,刘备始终没有称呼袁绍为主公。
  这很让他不高兴。虽然袁绍并不在意……当然不会在意,被一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尊称为袁公,那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可这是不是表明,刘备并非诚心辅佐?
  从韩馥一侧人中,走出一人。
  “我有一计,可扭转局势。”
  袁绍闻听,向那人看去。
  韩馥介绍道:“此为我别驾从事,名叫沮授,素有智谋。沮授,你且说出你的计策?”
  沮授微微一笑,“听说大将军何进诛杀阉寺蹇硕时,曾矫诏号令各部人马,是否?”
  袁绍一怔,“确有此事。”
  “如今之计,当以三公之名,昭告天下。董卓不是抓了隗公,正是我等的借口。一来可令董卓投鼠忌器,保全隗公性命。二来,则可以抢先占住大义,到时候董卓再站出来申辩,这一池子水,却已经搅浑。袁大人也好趁此机会,浑水摸鱼。”
  三公矫诏?
  袁绍眼睛一亮,“此计甚好,我等当立刻行动。”
第二二七章
矫诏出,诸侯兴兵
  初平元年八月中,冀州发出榜文,昭告天下,历数董卓之罪行,令天下诸侯震动。
  榜文迅速流传,自冀州向青、兖、徐、豫等各地扩散,一时间只让这大汉的天空之下,弥漫起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之气。各地诸侯,纷纷响应,起兵赶赴酸枣。
  谯县,曹氏庄园的议事大厅中,亦流露着浓浓的肃杀之气。
  “……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曹操放下榜文,仿佛自言自语道:“难道董卓真的十恶不赦,难道大汉之乱,已不可避免?千军万马走关东,哼哼,董卓当日的一句话,谁又会想到居然成为事实。”
  说着,曹操向下首一人看去,“先生前日曾说,自先皇驾崩,汉室威严就荡然无存,何解?”
  那是一个年过四旬的文士。
  八月的天气虽然凉爽,可是在日间,气温依旧很高。议事大厅中坐了不少的人,大都是身穿单衣。唯有这文士,披着一件锦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冷了。
  白琛琛的脸,不带半点的血色。
  眼眶凹陷,更使得此人的目光看上去格外深邃,坐在太师椅中,整个人都缩成一团。
  可他手中,偏偏还拿着一个白绸扇。
  说话的时候,啪的将绸扇打开,显示出说不尽的潇洒风流。
  轻轻的摇着折扇,文士开口道:“汉室威严,自大将军梁翼始,就渐渐的没落。先皇处心积虑,苦心经营,以阉寺对抗外戚,又以外戚对坑党人,三者纠缠不休,使得汉室江山,气运衰竭。如今外戚、阉寺灭绝,武人却又兴起……董卓本来有大好的局面可图,却偏偏不识自身,行废立之举。且不论其意图好坏,可这一来,却让汉室的尊严,荡然无存。区区武夫,就能废立,你说这世族当怎去思虑?”
  曹操轻轻点头,“先生所说有理。”
  文士接着说:“党人自李膺以来,莫不思如何掌握朝纲。今日有袁隗,明日就会有方隗……党人不绝,则乱世必然来临。董卓不识自身,有今日,实乃咎由自取。”
  在文士下首,还左右两人。
  一个是伊籍,另一个却是个青衫文士。
  休看他着文士打扮,可是身高八尺有余,体型魁梧壮硕,看上去更像是一员武将。
  起身道:“主公,如今之计,党人与武人之间,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比拼。可不论胜负,汉室威严,已经难以挽回。到时候,大乱起,主公必须要趁早做出选择。”
  此人已年仅五旬,可是却声若洪钟。
  曹操微微一笑,“仲德,莫要着急。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亦就是为商量这件事。”
  目光再次向体弱文士看去:“想必先生已经有了定夺。”
  “主公若想在乱世中求生存,如今正是展现勇武的好时候。韩馥这一手先声夺人,的确是巧妙。如此一来,雒阳就等于慢了一步,即便是将来有所行动,可这水已经浑了……主公若想依附武人,不妨起兵支援董卓;但若是想维护皇统,当支持韩馥。”
  曹操疑道:“先生不是说,汉室威严不存?又有何皇统可言?”
  伊籍说:“汉室威严虽然不在,可是四百年积威又岂是立刻消失?故而威严不在,皇统犹存。”
  文士点头笑道:“机伯所言甚是。”
  曹操问道:“可如今皇上在董卓手中,若维护皇统,自然应该是支援雒阳啊。”
  “这正是董卓不明自身的道理所在……废立之举,即便是他有先皇诏书,又岂能是他的身份可以轻言?正因此,才有皇统不正的说法,天下又有多少人信服?曹公未见,这诏书中有‘云见逼迫’四字。董卓逼迫的是什么人,三公还是皇上?”
  曹操蓦地一惊,轻轻点头,已经明白了文士的用意。
  在这份三公矫诏的榜文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明这个问题。云见逼迫,所逼迫的对象大致上包括了三公、朝中名士和天子。此次起兵,与其说是为了铲除奸妄,倒不如说是士大夫们的一种自救行为。如果刨除了三公和朝中名士,所逼迫的,只有天子。
  可这天子,又是指的哪一位?
  若是说汉帝刘协,那么这次起兵就没有什么意义。等于说明了,党人认同了董卓的废立。如果是这样的话,韩馥、袁绍等人起兵岂不就成了谋逆?所以不太可能。
  不是汉帝刘协,那么就是废帝刘辨。
  所有的一切,皆源于董卓的废立之举。党人不愿意为武人的附庸,而武人却希望能把持朝政,一改二百年来武人地位低下的局面。这也就是国难所形成的源头。
  士人有清名,天下人信士人更多过于武夫。
  曹操虽然不是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可也清楚,也许在天下人的眼中,雒阳的皇统,并非是正统。而且,韩馥已经把这水搅浑了,若想有所作为,当与士人合作。
  可是……
  曹操可是清楚的知道,董卓的麾下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别人不说,只他那个小兄弟董俷,非但勇武绝伦,更兼颇有智谋,不是太好相与。
  而自己的麾下……
  曹操不由得向身后看了一眼。在他身后,站立着两员大将。
  这两人,一个名叫许褚,二十出头,表字仲康。是曹操前往颍川邀请戏志才时,途径许家村,结识的一员猛将。这许褚身高八尺有余,腰有十围,相貌雄毅,力大无穷。曾在村中倒拽牛尾,行百余步,令曹操不由得为之惊叹,当下邀请其出山。
  都是陈留老乡,而且曹家也颇有名气。
  许褚当下答应了曹操的邀请,并带领村中二百青壮,投靠于曹操的麾下。
  而另一人,则是自动前来投靠。
  此人名叫胡车儿,是青州人。能力负五百斤,日行百里。善用双铁戟,武艺绝伦。
  曹操在雒阳的时候,最羡慕的就是董俷手下悍将如云。
  得此二人,曹操曾笑道:“西平有恶来,我亦有樊哙……他日相逢,定要和他较个高下。”
  这二人如今是曹操的贴身保镖,深得曹操信赖。
  此外,曹操麾下如今已经聚集了夏侯敦、夏侯渊、曹洪、曹仁,李典、乐进等大将,实力相当不俗。
  但是凭这人马,能够是董俷的对手吗?
  戏志才,也就是那看上去体弱多病的书生文士,似乎看出了曹操的心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