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779

  庞德想都不想的说:“这有什么问题,立刻派人护送大都护回雒阳,顺便通报太师。”
  孙乾,也就是跟随徐晃一起来到孟津的那位文士,却忍不住开口道:“可是大都护不在,孟津当以谁为首?”
  这一句话,说的庞德徐晃,还有氏仪都愣住了。
  是啊,华雄不在了,听谁的?
  论官职,徐晃、庞德一样,没什么区别。氏仪只是一个军师,却无法服众。
  谁做主将?
  而且,若孟津有失,谁来承担责任?
  这不仅仅是关系颜面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性命的事情,二人不由得都沉吟不语。
  孙乾是北海营陵人,曾求学于郑玄门下。
  只是他出身寒门,虽有郑玄推荐,却郁郁不得志。数年前离开家乡,四处游历,在梁山与徐晃结识,更被徐晃聘为主簿。他提出这个问题,令大厅内无人回应。
  当下笑道:“安门校尉久经阵仗,精于城防。又与轵侯有并肩作战的经历,可承担此事。”
  庞德也听说了徐晃的事情。
  昨日徐晃抵达孟津的时候,华雄曾和他聊起了董俷,故而知道此人和董俷有交情。
  沉吟片刻,拱手道:“徐将军,如今正是紧急关头,还请您不要推辞。您与我家主公颇有交情,德愿听从将军的调遣。”
  氏仪也说:“将军莫要推辞才是。”
  徐晃苦笑着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
  立刻执掌虎符,命人护送华雄前往雒阳。而后又对庞德等人说:“我今日观看了孟津的地形,发现了一件事。孟津为平川,恰在两山之间。若是反贼占据山头,以弓箭压制我等,而后又从正面突击的话,只怕孟津受不住太长的时间。”
  氏仪和庞德不由得眼睛一亮:这是个明军事的主儿。
  要知道,当初庞德之所以要领兵在外,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徐晃虽然没有华雄那样的勇武,但很显然,他更适合于镇守关城,而非驰骋疆场。
  徐晃接着说:“若我是反贼,定然会抢先占据两山。故而镇守两山之人,不仅仅需要精兵,更要有良将指挥。我不才,愿自领一山,确保反贼无法占领,而另一山……”
  庞德拱手道:“末将愿镇守。”
  氏仪一蹙眉,轻声道:“可二位将军都走了,孟津怎么办?”
  “我观先生今日临阵不乱,公佑曾与我一起镇守过梁山,于防御之术颇为精通。”
  徐晃正色道:“我欲请先生为孟津主将,公佑辅之。我与令明今夜就动身,占领孟津两山高地,协助先生抵御反贼。如今危急时刻,还请先生莫要矫情,更不要辜负轵侯的推荐美意。”
  要说讲起来,氏仪对兵事方面……
  但此人沉冷,性情稳重,有临危不乱的古人之风。
  在这种情况之下,毫无疑问是最好的人选。同时,这孟津城内,也没有太多的选择给徐晃。
  以氏仪的沉稳,加上孙乾的经验,应该是不成问题。
  “既然将军如此看重在下,定不辱使命!”
  氏仪考虑了片刻,点头答应下来。当下,徐晃和庞德二人连夜自关内绕山而行,各带两千人马。氏仪也知道那两处高地的重要性,故而从麾下抽调出一千人,专门运送辎重。
  城内,原本加上孟津早先的守军和徐晃带来的一千人,有一万人之数。
  可是折了一阵之后,损失了一千多人。
  如今又分兵行事,使得孟津关内,只剩下三千人左右。
  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的光亮。氏仪发现当自己站在关头的时候,竟然一点也不慌张。
  也许今日,就将是我氏子羽的成名之日。
  氏仪握紧的拳头,轻轻捶打了一下城垛,暗自对自己说:氏仪,这就是你的机会!
第二四一章
雒阳一夜(二)
  孟津的战斗打响,对于雒阳的震动,甚至远远超过了成皋、荥阳等地的战斗。
  相比之下,各地战斗动辄数万人,乃至十几万人的交锋。孟津加起来也不过万多人的战斗,为何会有如此影响力呢?原因很简单,从孟津到雒阳,直线距离不超过三十里,曲线距离最多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孟津一旦失守,则雒阳危矣。
  明眼人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雒阳城中弥漫着一种很诡异的气氛。
  早些天还在对成皋等地的战斗指指点点的人么,仿佛一下子偃旗息鼓,没了声息。
  当重伤的华雄被送回雒阳之后,董卓大吃一惊。
  华雄,可以说是他手下的心腹大将,也是除董俷以外,凉州军中的第一位猛将。
  怎地就受了重伤,还险些丢了性命。
  一边调派太医为华雄诊治,董卓同时紧急召来在雒阳的亲信,商讨各种对策。
  李儒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显得忧心忡忡。
  “文开重伤,孟津只靠庞德和氏仪,只怕危险。”种拂轻声说道。
  李儒却说:“未必,不是说安门校尉徐晃在孟津吗?此人我也见过,曾在宛县与黄巾交锋,颇有本领。轵侯对此人非常赏识,我想有他在,应该可以支撑一下吧。”
  种拂冷笑道:“安门校尉?我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这个人长期在张温麾下效力,还是张温保奏,升任安门校尉。张温死于太师之手,难保此人和关东诸侯有染。”
  这一句话,仿佛警钟一般,在李儒和董卓耳边敲响。
  两人相视一眼,董卓点头道:“颖伯说的不错,这徐晃和我们只有一面之缘,虽说轵侯对他非常赏识,可分别多年,我也未曾听说二人有来往,只怕是怀有二心。”
  “那……”李儒似乎是在询问董卓的意见。
  董卓沉吟片刻,突然阴冷一笑,“区区毛贼,我当亲自讨之。明日我就率军兵发孟津。文开,你随同我一起出发,为我军师中郎将。我倒要看看,反贼如何嚣张。”
  李儒似乎不愿,一蹙眉道:“那雒阳……”
  “雒阳方面,无需担心。我只带并州军出征,尚有凉州军在此坐镇,当无大患。”
  李儒道:“可是朝中不可一日没有主事之人,皇上年幼,谁能主政?”
  “太尉杨彪,司空黄宛,皆干练之臣。可以代为辅政……士孙瑞也在雒阳,可命之协助。”
  说好听,叫做协助,说难听一点,就是监视。
  这士孙瑞是司隶扶风人,表字君荣。此人少传家业,有博达无所不通之能,著有文集,在士人之中颇有名气。士孙瑞刚投靠董卓的时候,董卓对他并不是很信任。
  不过随着几年来的相处,此人在各方面给予了董卓很大的帮助,得到了董卓的重视。
  如今,士孙瑞官拜尚书仆射,属于一个闲官。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董卓对此人,也算是比较信任。
  在董卓想来,有士孙瑞在,可以监视杨彪等人。而雒阳兵权,在樊稠、徐荣、张济等人手中。内有宫卫可以依持,自然不会有问题。徐荣三人,可都是他凉州的老人。
  董卓做出了决定,雒阳立刻动作起来。
  太师亲征,其规模自然非同小可。两万并州军在整备之后,于第二日浩浩荡荡的开拔出雒阳。董卓率麾下将官三十余人,坐镇中军,以并州军督军从事魏越为先锋,向孟津进发。
  这魏越,是李儒从并州军中提拔出来的军官。
  原本只是一个牙门将,不过带兵很有一套,武艺也非同凡俗。只是早前并州军中不缺将官,魏越也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李儒从军中破格提拔,令魏越更是感激。
  董卓出发了,雒阳城却并不平静。
  种拂家中聚集了一群人,一个个面色凝重。
  “诸公,如今董贼离京,雒阳兵力空虚。我等苦等了一年,放有今日的机会……老太傅被囚于牢笼,日夜等待着我等救援。关东诸侯也在浴血奋战,我等当有所行动。”
  “颖伯公,董卓虽然离京,可是京中尚有数万凉州军,我等如何行动?”
  说话的,是朝中少府阴偱,也是雒阳名士。
  这时候,种劭从外面走进来。
  “申甫回来了,事情如何?”
  种拂起身,沉声询问。
  种劭笑道:“叔父放心,董贼前军于午后已经过了谷城,我预计董贼中军将会在傍晚抵达谷城修整。如今只等谷城方面的消息,只要董贼一到,我等大事可成。”
  种拂笑了,笑得非常开心。
  他隐忍一年有余,不惜背负骂名,为的就是今日的一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