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779

  早先的家业,早已经被搬迁到了张掖。原本还有些战马,但也在一年前,送给了董卓以充当军马。
  不过,即便是如此,家大业大,想要一下子都搬过来,也是不太可能。
  而出乎董俷意料之外的是,第一批抵达雒阳的人,居然是华佗和马真所率领的医护营。
  原因嘛,却是源自于济慈的一封信。
  华佗一到雒阳,就找上了董俷。
  表情非常的严肃,沉声道:“吴忠侯,老朽漂泊半生,唯有一个学生就是济慈,老朽视之若亲生。”
  那模样,让董俷吓了一跳。
  “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听闻吴忠侯麾下,有一小将,名为董铁?”
  董俷点头,“正是,那是我四名亲卫统领之一,不知先生为何提起他来?”
  “小慈与董铁情投意合,所以想……”
  董铁……济慈……
  董俷闻听之后,可当真是吃惊不小。董铁的伤势已经全好了,平日里跟着董俷,也没听他说这件事啊?
  亦或者是济慈一相情愿吗?
  华佗说:“吴忠侯不必猜疑,实际上是那董铁,总觉得出身卑微,有些配不上小慈。二人虽然亲近,却始终不敢表露真情。故而小慈写信,求我向吴忠侯说上一说,看能否给董铁一个身份。”
  董俷笑了,“这有何难?我早已经接触了小铁的奴籍,何来卑微一说?不过先生不说,我还真的忽视了此事。别人都有了封赏,小铁随我这么多年,至今还是白身,实在是有些不应该……这样吧,我马上就下令,命小铁为我门下督,算是有个出身。他日等他建功立业,我再行封赏。”
  华佗闻听,喜不自禁。
  “如此,老朽就多谢吴忠侯。”
  说完,他起身道:“另外,老朽今日前来,还有一件事情。”
  “不知先生何事?”
  “我拟在小慈婚礼之后,向吴忠侯请辞……别误会,这些年来,我在军中所获颇丰。加之医护营如今稳定下来,老朽再呆下去,意义不大。我拟去武陵,找张机切磋,将这些年的心得著录成书,以流传后世。医护营有马真,若是有什么困难,小慈也尽得我真传,足以顶替我的位子。”
  董俷有心在挽留一番,可是华佗去意已决。
  虽然有些遗憾,但仔细想想,华佗的决定,也并非没有好处。
  如果真的能按照董俷当年和华佗所说的那样,把中医学划分出体系出来,未尝不是一个医学上的进步。
  “先生既然已经决定,那我就不再挽留。还请先生知道,他年若是重出江湖,若无去处,董俷虚席以待。”
  和华佗又商量了一下,最后把董铁和济慈的婚礼,和董俷的婚礼定在同一日。
  董铁也没有反对,看得出来他是蛮高兴的。想必这二人的感情,是在董铁养伤时建立起来。董俷再给了董铁一个安排之后,又任命成蠡为车骑将军府的兵曹掾,王戎和武安国,被封为曹属。
  都不是什么大官,最高的门下督,也不过是四百石俸禄。
  可关键在于,除了董铁之外,其他三人统帅着巨魔士,那可是董俷的贴身属官,自然不同于平常。
  至于董铁的安排,董俷隐隐约约的有了一个计划。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故而他只是让董铁耐心等待,每日牵着雪鬼,带着董铁等人,在雒阳游荡。
  眼见着一天天的过去,奶奶抵达雒阳的日子也渐渐的临近。
  这一天,董俷刚练武结束,正和典韦、沙摩柯二人说笑的时候,却见唐周急匆匆的从外面走来。
  “主公,有曹操的消息了!”
  董俷闻听,急忙问道:“什么消息?那家伙还活着?”
  “不但活着,而且今天还派人前来雒阳,并且送来了请罪书。”
  请罪书?
  董俷先是一怔,猛然明白了曹操的意图。
  恐怕,不仅仅是请罪这么简单,曹操的目的,最终是要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合法的身份。
  说起来,董俷自认对曹操还是比较了解。只怕这并非是出自本意,这后面,似乎有一个人在出谋划策。
  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董俷不由得从桌上拿起了昨夜才写好的信,看了又看之后,露出苦涩的笑容。
  难道,有些事情真的无法改变吗?
  “二哥,你这是怎么了?”
  看董俷那萧索的模样,沙摩柯忍不住开口询问。
  董俷把那封信丢在了火盆之中,看着信在火焰中,变成灰烬。
  该谁的,就是谁的;若是老爹能早些时候宣布他为汉安军大都护的话,也许事情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可是现在……
  晚了一步,只晚了一步!
  董俷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清秀的,好像女孩子一样的面容,朝着他微微的笑着,点头示意。
  郭嘉,这很明显,有郭嘉的痕迹在里面。
  曹操请罪,是向董卓表明立场,等同于承认了汉帝刘协的地位。不赦免,必然让天下诸侯感到恐惧,而现在,正是需要安抚诸侯,休养生息的时候;可如果赦免了,也就等于为曹操正名。
  “唐周,代我书信一封,恭喜孟德……呵呵,看起来小师兄最终还是选择了他。”
第二五零章
汉安军
  其实,郭嘉很早以前,就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郭嘉是什么出身?你可以说他是寒门子弟,但更准确的说法,他始终是一个士。
  出生于颍川,骨子里就浸淫着士的思想。
  这是一个心向世族的寒门士子,这样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向董俷投靠。
  仔细想想,当年郭嘉开出了三个条件,与其说是条件,还不如说是一种推脱之言。
  董俷记不清楚,演义中的郭嘉是如何投靠了曹操。
  但如今的曹操却是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郭嘉为何投靠于他?说穿了,荥阳大捷,想必让郭嘉看出了一丝端倪,一丝董俷可以独挡一面的端倪,故而才匆匆投奔。
  当然,这里面也许有曹操个人的魅力,董俷也不会忽视这一点。
  虽然说还不能确定郭嘉真的就已经投靠了曹操,但董俷已经觉察到了郭嘉在其中的影子。
  一边命令唐周马嵩设法打探结果,心里面格外也格外的压抑。
  把心里的烦恼,告诉了蔡琰。不想蔡琰听了之后,却忍不住笑了起来:“西平,我还以为你为何而烦恼……小师兄确有才华,但是人各有志,他出生于颍川,就注定了他骨子里的士人气概。他不投你,你又何必不开心,这满天下,也并非只他一人。”
  话是这么说,可心里就是觉得不舒服。
  当然,也只能不舒服一小会儿,因为还有很多事情,等待着董俷去解决。
  随着任命下达,车骑将军董俷必须要开始筹谋他汉安军的组建计划,可是忙的很。
  按照当初贾诩的建议,汉安军将屯兵三地,却分别隶属两州之地。
  北地和安定,属于凉州所辖,石城郡却是雍州之地。董俷决定,将都护府建在安定临泾,总督三地兵马,同时对武威形成压迫,可以让马腾的势力难以得到发展。
  三地兵马确定之后,紧接下来就是主将的任命。
  镇西将军总督雍凉军事,治所可以随汉安都护府而定,董俷可以自领一军,担任主将。可是北地、石城二地的主将,又该由谁来担任?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成皋方面,吕布已经将联军俘虏送至雒阳,不日会抵达雒阳。
  对于吕布的封赏,董卓早已经有了定论。卫将军,温侯,足以配得上吕布的功劳。
  这卫将军在汉代官制中,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有开府权利。
  也就是说,吕布此次回来,不日也将得到重用。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平衡,同时也对董俷的部曲,造成了一种压力。所有人,必须围绕在董俷身边,否则难以出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卓的决定更加强了董俷内部的团结。
  这也是董卓希望看到的局面。
  吕布麾下,有张辽、高顺、李通三人,是领兵的奇才。而董俷这边,虽有庞德、张郃,可明显还有些稚嫩。班咫可用,然则其心难测,不可大用;麴义可用,却是个很容易忘乎所以的人,董俷可以令他随军效力,但是却不能够让他独挡一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