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3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8/779

  董俷连忙起身,“岳父,小婿确有一事,想要请教。”
  “说吧……呵呵,我就知道,你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事情,直说好了。”
  董俷犹豫了一下,“早先卢师曾为我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氏仪,另一个是法衍。氏仪的本事,我已经见过。而这个法衍,更是出乎我的意料,好像非常的厉害。”
  蔡邕一挑眉毛,“那又如何?”
  “只是我有些奇怪,既然法衍如此有本领,为何没有人招揽他?甚至没听说过他呢?”
  刘洪呵呵的笑了起来:“法季谋的才情,的确是有。当年他在雒阳为郎,后来外放安定,政绩也都是非常的突出。只是这个人……法季谋德行有亏,故而没有愿意用他。”
  “德行有亏?”
  董俷不由得一蹙眉。
  事实上,对于士人而言,有没有真本事并不重要,德行风骨,才是众多士人所追求的东西。很多人把‘德行’二字看的很重,一旦得了‘德行有亏’的评定,就很难翻身。只是,董俷很想知道,这法衍的德行有亏,究竟指的是哪一个方面呢?
  蔡邕说:“法衍此人,心胸狭窄,属睚眦必报的那一种人。早年未曾举孝廉的时候,同乡有得罪他的人,后来在当了安定太守之后,使尽了手段去报复同乡之人。”
  董俷不禁嗤之以鼻。
  这也算是德行有亏吗?
  其实这种人,多了去,说穿了也不过是心胸狭窄而已,似乎和德行无关吧。
  见董俷的表情,蔡邕如何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当然,这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关键是在于,法衍在雒阳为郎的时候,曾先后依附过很多人。特别是在党锢之禁中,这法衍为了报复当年张俭对他的轻视,居然和朱并联手迫害,依附与曹节之下。曹节死后,法衍就因故致仕,从此再未起复。”
  张俭,在李膺时期,是八极之一,很有名望。
  法衍不但迫害过张俭,还依附过曹节……怪不得没有人愿意用他。
  刘洪说:“我也没想到子干会为你推荐这个人。西平,你用法季谋没有关系,但定要有制约才行。这次你能借弘农王之手,招揽羊续,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羊续的才华不在法季谋之下,有他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压制法季谋的私心膨胀。”
  董俷点头,“老师说的在理。”
  这其实又是一个平衡的手段,用羊续来平衡法衍。
  董俷开始觉得,自己有点变了……学会了用手段,学会了用计谋。可这,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事情。
  和人要以诚相待,要推心置腹。
  这是董俷在上一世就坚持的一个信念。
  即便是重生于这个时代以后,在大多数时间里,他还是保持这样的信念。凭此,他结交了好兄弟,好部下。可是如果有一天,连这些人也要用手段的话,那实在是……
  董俷不想这样,因为那样子过活,真的好累!
  ……
  初平二年二月末,残破的雒阳,开始了大规模的修缮。
  京兆地区的一场大战,实际上对当地的百姓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当一批批俘虏被押解往安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在他们看来,至少在今后的日子里,雒阳不会再遭遇战火。至于朝堂上的争斗,和平民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豫州等地的百姓因流寇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时候,京兆地区却聚集大批的流民。
  如何安置这些流民,成了董卓一系人马在经历大战之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因为众多流民聚集在雒阳周围,势必会对整个司隶地区造成很大的影响。董俷在和羊续、法衍相商之后,拟出了他自立门户之后的第一份奏折,以解决这种状况。
  往年,流民聚集,大多是朝廷赈济钱粮。
  可实际上呢,流民往往因为这些赈济而越聚越多。毕竟不劳而获的感觉,还算不差。
  如此恶性循环,本就紧张的国库又能支撑多久?
  董俷的奏折,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以工代赈。由于流民过多,而朝廷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来进行修缮。
  招募流民重修关城,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
  这样一来,即可以解决李儒手中人手短缺的窘况,又可以安置一部分流民,无疑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第二个部分则是建议在京兆屯田。
  这个主意是由法衍提出,正值春耕好时节,京兆的确因早先的战争,还有董卓对雒阳大户的血腥杀戮,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芜。屯田之法,只招收精壮。在一方面可以加强京兆地区的兵力,稳定司隶局势;另一方面,则可以消化一部分流民所造成的隐忧。
  屯田之法自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主要是为了蓄养戍卒。
  京兆地区的屯田,却是汉以来的第一次。由官府出官牛,每亩地需要交纳十斗粮草。京兆地区空闲有近四十万顷的土地,按照羊续的计算,可以吸纳至少三十万流民。
  按照十抽一的比率,京兆地区一下子就多出了三万屯田军。
  且不说这三万屯田军能有多少的战斗力,至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京兆防御的压力。
  董俷奏折中的第三部分,是迁移流民。
  将滞留在京兆地区的流民,大规模的向边塞迁移,特别是五原、梁山、北地一线。
  大批的汉民涌入边塞,可以进一步的同化边塞胡人。
  数量上的优势,足以令汉民在边塞立足。北地、石城靠近朔方,而河套地区,却是一个巨大的粮仓。土地肥美,水草丰满。举法衍的统计,河套至少可以吞下百万流民之巨。不但能缓解关东地区的流民隐患,还可以加强对边塞的控制,一举两得。
  不管杨彪黄宛等士人对董家如何的不顺眼,可是在看到董俷的奏折后,也不得不连连称赞。
  也许真的是老天都在护佑董氏一门。
  五十万大军没有对董卓造成冲击,反而令其勇武之名传天下。
  而这个董俷,即可以领兵打仗,也能够处理内政,难道说,是天要亡当今士族吗?
  董俷的奏折,被称之为平流三策,很快就获得了绝大部分人的相应。
  董卓二话没说,命令李儒依照平流三策的内容实行。一时间,一笔笔钱粮调拨出去,一批批流民得到了安置,竟然使得董卓在京兆地区的威望,一下子达到了巅峰。
  而就在董俷呈报平流三策的第二天,老夫人的车驾终于来到了雒阳城外。
  老夫人进京,并没有大张旗鼓。董卓原本是想要来个十里相迎,但是却被老夫人派人通知:莫要张扬。
  的确,董卓如今正是在风口浪尖之上,一举一动都被无数人所关注。
  只好派董俷出马,董卓则命人清理迎春门大街,收拾房舍,大开仪门,等待老夫人前来。
  一大早,董俷领着王戎成蠡,率五百巨魔士,出城十里相应。
  晌午时分,一行车队在官道尽头出现,缓缓的行驶而来。那为首的,却是一群盔甲鲜明的姑娘,旌旗招展,秀带飘扬,一杆描金大纛,正中间写着一个斗大的‘虎’字。两行大字,一行写着巾帼不让须眉,另一行则是‘敕勒川董’四个大字。
  大纛之下,有一员女将。
  胯下浑红马,掌中一杆绣绒大刀。身披荷叶甲,外罩大红色战袍,两根稚鸡翎飘扬。
  粉面桃腮,一双杏眼。
  柳叶眉儿弯弯,一笑脸颊还会露出一对酒窝。
  董俷一看这架势,脑袋嗡的一声响。拨马就打算往回走,就听那女将远远的一声娇叱:“董西平,看到姐姐,还不给我滚过来。否则定要揪你耳朵,让你知道我的厉害。”
  这一声娇叱,让王戎目瞪口呆,成蠡嘿嘿直笑。
  董俷苦着脸,一磕狮鬃兽的肚子,阿丑迈着小碎步,悠哉悠哉朝着那女将跑了过去。
  就说她安生不得,果然,早先还说把虎女营给我,她不搞了!
  现在倒好,这又弄出了一个虎女营,怎么看着比当初在河东的时候,气派还要大?
  那马上的女将,正是董俷的四姐,董媛。
  不是说董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决定要修身养性,专心红妆了吗?
  的确,一开始的时候,董媛的确是生了这样的念头,还把虎女营都交给了董俷。
  可有一句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让一个从小就嚣张跋扈,舞刀弄枪的女孩子突然间静下心来,专心红妆刺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凉州在过去的日子里,可是战火纷飞。羌乱不止,叛乱不停。一方面是羌人的数量众多,二来呢,也是董卓有意如此,来维持他在凉州的地位。
  如果没了战争,董卓说不定早就被召回了雒阳。
  董媛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怎么可能安下心来?早两年,她看华佗马真等人搞医护营,心中难耐寂寞,就纠集了一群女孩子,跑去医护营中帮手。一来二去,居然训练成了一批类似于后世中护士一样的女兵,在医护营中担当护理,颇有成绩。
  华佗马真对董媛称赞不已,大大的满足了董媛的虚荣心。
  这虚荣心一满足,就开始生出了其他的想法。幸好当时有董夫人在家里镇着董媛,也搞不出大动作。可是董夫人过世之后,老夫人也不怎么管她,可就撒开了花儿。
  关东诸侯大战,陇西也遭受到了马腾张邈的攻击。
  董媛就开始重组虎女营,准备和董俷在雒阳成立的那个鸾卫,好生的别一下苗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8/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