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8/779

  两支兵马合为一处,趁势就是一阵掩杀。车师后部国的士卒们一见国王都死了,还打个屁啊。四下奔逃,迎面正被牛刚和典弗的人马拦住,又是一番惨烈的撕杀。
  典满挥军杀入了务凃谷后,就不再理睬那些军士。
  刹那间,整个务凃谷人喊马嘶,乱成一片。典满则命人牵着那一匹呼雷驳,乐得合不拢嘴。
  这呼雷驳,是纯正的西极马,也叫做天马。
  比之那些大宛良驹,要好上百倍,和典韦的象龙是同一个等级。
  一个阿罗多的脑袋算什么?
  怎比得这么一匹纯种的呼雷驳?要知道,典满对典韦胯下的象龙,可眼馋了许久。
  典韦督军抵达务凃谷的时候,整个务凃谷已经变成了一片狼藉。
  乞活军一个个笑逐颜开,压着俘虏前来邀功。车师后部国人口大约在三万左右,其中六千精壮,被典韦纳入了乞活军中。余者老弱妇孺,则被押送至移支由臧霸看押。
  典韦命人把阿罗多父子的人头,悬挂在务凃谷上。
  绣着斗大‘董’字的描金大纛则被插在务凃谷城头,随风猎猎,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这只是第一战,想必那些兔崽子们,现在已经是跃跃欲试了吧。
  典韦站在大纛之下,虎目微闭,向西方眺望。一抹黄芒,在眼中悄然闪过……
  下一个,将是卑陆国!
  ……
  汉军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出现,令整个西域都陷入了恐慌。
  自定远侯班超之后,汉军少有这种凶悍的手段来对付西域诸国。了不起是出兵恐吓一番,更多的时候,却是用宽和的态度安抚。天朝嘛,大国嘛,气度当然不凡。
  而张掖军这一次,却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式。
  投降,迁移……
  就这四个字!从此之后,不会再有这个国,那个国的说法,所有西域人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汉民。不同意的话,很简单……那就是一个字:杀!杀得你投降,杀得你俯首称臣,杀得你绝种。不相信吗?那就去看看车师后部国的最后下场吧。
  当然,你如果愿意投降,愿意迁移。
  不但可以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还能拥有自家的牛羊,并且得到汉民的称号,受汉军保护。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卑陆国,卑陆后国,东且弥被乞活军攻陷。
  与此同时,黄忠率八千游奕军自宜禾都尉城出兵,夺回来戊己校尉城和高昌壁。
  这个高昌壁,曾经是作为西域长史府治所而存在。
  自后汉国运衰落之后,就被车师前部国所占领,改为高昌壁。
  而高昌壁的夺回,更让车师前部国举国震动。国王在三日之后,捧印出城投降。
  车师前部国的投降,更引发了天山南麓十国的慌乱。
  楼兰、且末两国表示臣服,精绝女王更带领着举国臣民,向张掖方向迁移。
  居延城府衙大厅,卢植看着那战报,连连摇头。
  对于乞活军的杀戮,卢植还是有点无法接受。可是从目前来看,乞活军做的非常好。
  董俷笑道:“老师,汉室的脸面要靠自己去争,而不是宽恕什么人,就能够获得。我读书不算多,可也知道孔圣人说过,以直抱怨。宽恕、仁慈,是对我们自己人而言,对于外族,谁的钢刀锋利,谁就有脸面。自古以力为尊,您现在相信了吧。”
  卢植没好气的瞪了董俷一眼:“西平,你莫要得意。虽然说你取得了大胜,可莫要忘记了,你如今所面对的对手,全部都是一些千余户的小国,自然是所向睥睨。乌孙大宛,还有那大月氏、乌戈山离等国,哪个不是屯兵十万,你该如何对付?”
  没错,要想占领西域,乌孙大宛两国是关键。
  而游离于西域五十国之外的大月氏和乌戈山离等国,也都是有几十万人口的大国。
  之前董俷发动的攻击,迅雷不及掩耳,诸国无法做出反应。
  可现在……
  董俷嘿嘿笑道:“这个可不是我应该操心的事情,想必军师已经有了万全之策,对吗?”
  贾诩啪的合上了折扇,笑道:“主公如此做,似乎不太好吧。有什么事都往我官署里扔,你却天天到处游荡,未免过于清闲了些吧。文正,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啊?”
  李儒淡淡一笑,“主公说过一句话:能者多劳嘛!”
  贾诩被这李儒这一句话说的,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抱怨归抱怨,他还是挺享受这种生活。当下收起笑容,沉声道:“乌孙大宛,加上大月氏和乌戈山离,听上去很可怕,但诩却视之若草芥一般,不堪我大军一击。反倒是那西域之外的贵霜国,虽已衰落,可是虎死雄威在,我等需多注意。”
  “贵霜国吗?”
  卢植沉吟了一下说:“贵霜虽危险,却距离尚远。我只想知道,文和准备怎么对付乌孙大宛等国呢?”
  贾诩一笑,“很简单,四个字:远交近攻耳!”
  卢植李儒闻听,眼睛不由得一亮,齐刷刷鼓掌道:“文和此计,甚妙!”
  董俷却在这时候站立起来,“西域诸国,一盘散沙,有军师在,就足以对付。我现在关心三件事,谁可辅佐沙沙?北匈奴虎视眈眈,该怎样应对?还有一件事,军师刚才也说,官署人员不足……其实曾次也来信提到了此事,我们不得不慎重对待。”
  的确,董俷现在身边有运筹帷幄的人,有出谋划策的人,有通病打仗的人,还有治理地方的人。可偏偏少了最基础的官吏,这也就造成了贾诩等人每日都无比繁忙。
  现在还能对付,可是以后呢?
  西域广袤,总不成让大片土地空闲出来吧。
  而且,随着凉州三辅混战,大量的百姓流移失所,向张掖和朔方迁徙,也需要大量的人员啊。
  西域的关键问题就是,安实虽然是安实,可人才实在是太匮乏了!
  贾诩等人,不禁向董俷看去。
  卢植盯着董俷半晌,突然笑了起来:“西平何必故弄玄虚,想必已经想出了解决之法。速速讲来……”
  董俷一笑:“我已奏明大王太后,想请岳父卢师刘师还有羊公你四人出面,重建太学。”
  “啊?”
  “各家子弟,可入太学求学,以充当后备。同时,自武威起,各地设乡学,县学,凡年过六岁,都可以免费入乡学、县学……不论出身皆可就学,大家以为如何?”
  不论出身,皆可就学?
  卢植等人闻听,脸色顿时大变。
  董俷这是想做什么?乡学、县学……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从没有听说过的事物啊。
  这厅中众人,全都是人精,又如何听不出,这里面暗藏玄机?
第三一零章
躁动的心之石韬
  卢植等人,还真的是高看了董俷。
  以董俷的目光而言,那可能看的那么深远?如果是在中原,或许可以根据演义里面的一些情节推算,可在这西域,董俷所做的,只可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填。
  成立乡学、县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应付将来所面临的局面。
  而之所以重组太学,则是出自蔡邕的主意。目前立足西域的人,都是董俷的班底。
  将来总要求个出身。
  可是董俷的人马,大都是出身粗鄙的莽夫,能识文断字的人,还真没几个。
  既要照顾这些人的子弟,又要和普通人区分开来,那就只能组建太学来分别授课。
  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董俷没有想过,也想不出来。
  按照划分,董俷所谓的乡学,就和他上一世记忆中的小学一样。而县学,就等同于初中。反正教授的东西又不一样,只要能处理一些繁琐的小事,就已经足够了。
  ……
  襄阳鹿门山。
  悠扬的琴声在空中飘杳,恰如仙乐。
  潺潺溪水,从茅屋绕过,如同玉带环腰。那溪水的奔流声,格外的悦耳,和仙乐相和,勾勒出一派宁谧的气氛。鸟儿停止了鸣唱,在枝头蹲坐,静静的侧耳聆听。
  茅庐廊下,一个少年跪坐木榻,修长的十指,轻轻抚弄琴弦。
  一旁,有一个青铜小鼎,里面燃放着松香。伴随袅袅青烟,萦绕在少年的身畔。
  在少年身后,端坐着一个老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8/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