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779

  想了想,曹操说:“我正欲请人评价,奉孝所言,却是一举两得。”
  这话语间的意思,也就是认可了郭嘉所说,决定好生谋划一番后,再请鲁肃出山。
  ……
  曹操如何请鲁肃出山,暂且放到一旁。
  却说西域汉安城中,蔡邕端坐于自家的花园里,看着满园盎然的春色,饮一觞酒,抚一下琴。琴音悠扬,犹如天籁般回荡在苍穹之中,一派自得其乐的样子。
  在他身旁,端坐一四旬宫装美妇人。
  云鬓高耸,凤头钗,一颗夜明珠镶嵌钗头上,圆润的光泽映衬粉靥,平添妩媚。
  “伯喈,你为何不愿随昭姬他们一同前往长安呢?”
  美妇人,正是西汉王刘辨的母亲,何太后。自汉灵帝刘宏死后,何太后寡居宫中,历经了许多的磨难。不过,那许多磨难却未曾令她容颜憔悴,却变得更加端庄秀丽。
  别看何太后出身屠家,但本身的素养并不差,甚至比许多徒有虚名的名士更家的出众。也难怪,能由一个屠家女,进入汉家宫廷,成为母仪天下的太后,可不仅仅是靠着她的脸蛋儿和身段儿。这里面所要求的东西,端的是一言无法道尽。
  自到了西域之后,太后倒是很惬意这西域的生活。
  虽然朔风猛烈,却没有那当年宫廷中的你争我夺,还有整日介的去提心吊胆。
  论辈分,蔡邕是刘宏的老师。
  但这并不能妨碍太后对蔡邕的好感。
  老儿在到了西域之后,生活也过的极为滋润。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女婿又很能干,唯一有所缺憾的,就是这西域之中,能和他谈天说地的人,着实是太少了。
  太后就是一个极好的听众。
  论学问的话,何太后和蔡邕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可是太后久在深宫,那察言观色,体贴说话的本领,岂能是普通人所能比拟?往往一句话,就能说到蔡邕的心坎上。别看蔡邕年纪大,好歹当年也是个美男子,如今依旧是面色红润,别有风度。
  这二人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无意……
  反正那层纸只要不捅破,别人就说不得什么。
  西汉王马上就要摆驾往长安去了,蔡琰等人也都将随同刘辨,一同前往长安。
  但是蔡邕却不想回去了!
  听太后询问,他低声道:“回去作甚?我在这里过的何等逍遥,何必回去受那些人的白眼儿。卢老儿走了,元卓也病了……昔日的老友,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不是敌人,就是形同陌路,回去又有什么意思?呵呵,反而不如留在这里快活。”
  “那哀家……”
  太后是想说:那哀家怎么办?
  可这话却显得有些太暧昧,到了嘴边就变成了,“那哀家的王儿,谁来指点呢?”
  “不是有兴祖在吗?”
  蔡邕喝了一口葡萄酒,沉吟了片刻,轻声道:“太后可是担心西平会对汉王不利?”
  何太后还真的是有这么一点想法。
  这年头,满天下的枭雄倍出。董俷如今虽然没什么,可是万一将来……
  有蔡邕在,至少可以让董俷有些约束。卢植走了,蔡邕又不在,谁能压制董俷?
  蔡邕叹了口气,“太后,西平的性子,老臣还是了解的。他重情义,也知道轻重……只是西汉王近来一段时间,似乎和那些僧人走的很近,只怕将来会有麻烦。”
  蔡邕所说的僧人,是指那些龟兹,还有来自贵霜国的僧人。
  其实,佛法早在明帝时期就已经传入了中原。甚至在更早以前的周朝,佛教就通过非正式的渠道,陆陆续续的进入了中原,只是当时佛教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明帝时,有天竺僧人竺法兰和摄摩腾在雒阳翻译了《四十二章经》。
  汉室并专门为佛教设立了鸿胪寺,也就是在后世名扬天下的雒阳白马寺。
  虽然说不上是非常的流行,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开始了推广。
  蔡邕自认为了解董俷!
  而且他也听女儿说过,董俷对那些宗教的看法。
  不可否认,那佛教的经典颇能蛊惑人心。虽是劝人为善,可终归有些飘渺虚无。
  他可是知道,当年龟兹的僧人,靠着那些信徒的供奉,敛了不少的钱粮。
  而这一点,恰恰是董俷最为反感的一点。他讨厌不劳而获的人,讨厌那种把希望放在来世的空虚。如果将来董俷和刘辨有冲突,那么最有可能的,就在这上面。
  太后闻听,也是一蹙眉。
  她并没有觉察到那佛教有什么不好,相反劝人为善,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伯喈,这件事真的很严重吗?”
  蔡邕苦笑一声,“这个嘛,说严重也许会严重,说不严重……呵呵,我说不好。但是我相信,西平会有分寸。太后不用为此而担心,俗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
  是啊,为儿子操了一辈子的心!
  何太后也觉得很疲惫……
  “明日你们启程后,我将西行康居。听说子瑜他们在那边做的很不错,快要打到康居王都了……呵呵,西平说过,过了康居是安息,再往西行,还有辽阔天地。我想去看看,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在中原待了一辈子,老了才知道,天地竟是如此的宽广。趁着自己还能走的动,我要走遍天下,方不负我这一生啊!”
  “你,要离开西域?”
  何太后心里一动,轻轻咬着红唇,露出深思之色。
  蔡邕微微一笑,把玉杯中的葡萄美酒一饮而尽,抚琴唱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来征战,几人回?”
  歌声沙哑,却有一种饱经沧桑,洞彻人世间情欲的睿智。
  太后在蔡邕身旁,静静的聆听着,竟不由得……有些痴了!
  ……
  回到汉安王宫,天已经黑了。
  王宫中灯火通明,宫娥彩女们一个个忙碌异常。
  明天就要启程往长安了,却发现这行礼啊,是怎么准备,都准备不完。
  在长安待过的人,自然是兴高采烈;没有去过长安的人,同样也是异常的开心。
  长安,那可是大汉朝的中心啊!
  听说那座城很大,听说那里非常的繁华,听说……
  看着那些兴高采烈的人们,何太后的心里面,却是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
  这一走,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到蔡翁呢?
  “汉王殿下呢?”
  “启禀太后,殿下正在庆安宫中,听摩兰大师讲法,还有羊太傅等人一起陪同。”
  何太后秀长的蛾眉微微一蹙,不由得想起了下午时蔡邕说过的话语。
  辨需要董俷来兴复汉室,董俷也需要辨,来建立功勋。这二人原本是极好的一对搭档,可是……
  “摩兰大师又是什么人?”
  “启禀太后,那摩兰大师是龟兹僧人,佛法精深。殿下每天除了正常的习文练武之外,大部分时间会和摩兰大师一起交谈。恩,奴婢听说,这摩兰大师神通广大……”
  “闭嘴!”
  何太后突然怒了!
  摩兰,只怕又是个妖言惑众的家伙!
  辨为何与他走在一起?难道他忘记了吗?那该死的张角,是如何成就了太平道之乱?
  “摆驾庆安宫!”
  何太后大步向外走,可走了两步,又突然停了下来。
  辨,已经长大了……
  我这样闯过去,是不是太不给他面子了呢?不行,此事还要仔细的考虑一下再说。
  “慢着,你去请林乡亭侯前来见哀家,就说哀家有要事和他商议。”
  “喏!”
  何太后坐了下来,静静的思考着。许久之后,她眼珠子突然一转,却有了主意。
  辨已经十八了,却只有两个美人,其中一个还是大月氏的王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