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779

  大意就是:如今汉室江山已经到了快要完蛋的时候了,可是那些所谓的诸侯,却都是没有德行的人,置汉室江山不顾,视百姓疾苦无物,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
  我原本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人,大可以在西域安身立业,乐享逍遥。
  但是高祖创立下的基业,我不能不闻不问。既然那些原本应该来理睬这些事情的人不出面处理,那么我也只能勉为其难,出面来整治一番,还请有本事的人,都来帮我。
  一如当年董卓的招贤令,不问你的德行,只问你的才能。
  所不同的是,刘辨的这一纸求贤令里面,把求贤的范围缩小了一些,针对于‘士’。
  而另一方面,在这一纸求贤令里,把曹操的‘奉天子以令诸侯’,改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文人的狠辣,就在于此。只是一个字的改变,却令意义完全不同。
  奉,是迎奉的意思,尊敬!
  挟,却是挟持,强迫。也就是说,所谓的天子政令,并非天子本意,而是被胁迫发出。这矛头直指许昌的曹操,更引用了当年许劭的评定,乱世枭雄四字。
  等于把曹操打上了乱臣贼子的烙印。
  郭嘉拿着细作传递过来的求贤令榜文,竟然呆呆的说不出话来。
  小师弟很高明啊,这么一手,却等于是让曹操,一下子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除非曹操还政给刘协,否则就坐实了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
  可问题就是,曹操可能把手中的大权交还给刘协吗?就算他愿意,别人能答应?
  跟随曹操的人,哪一个不是为了求取一个好出身。
  如果曹操真的还政给刘协,第一个不答应的,恐怕就是曹氏和夏侯氏两族宗亲。
  “可知道这求贤令出自谁之手吗?”
  郭嘉向荀攸问道。
  “据说是出自军师贾诩之手。”
  “我就知道……董西平这一手玩儿的很高明嘛。居然敢以西汉王的名义发出。他难道不怕尾大甩不掉?到时候那些冲着西汉王过去的士子,会听从他的命令?”
  说话的人,是程昱。
  一个身高八尺,体貌奇魁的青年沉声道:“他当然不怕。仲德先生没发现,这一片求贤令的内容,实际上和上一次董卓的招贤令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着重的点出了苏秦之流……那苏秦是什么人?先求官于秦,后仕于燕,实乃无行小人。”
  苏秦张仪,那是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纵横家。
  青年说:“这篇榜文里面透露出了一个意思,就是一切以利益出发,只问前程,不管什么道德。如此一来,这天下宵小,必然群聚于董俷身边。你要他们将什么道德忠贞?只怕是可能性不大,谁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利益,他们就跟随谁。”
  郭嘉点头,“连消带打,我那小师弟这一次玩儿的的确是漂亮。”
  “那我们怎么办?”程昱不禁蹙眉,轻声的问道:“是否应该给董西平来个反击?”
  “反击?为什么要反击?”
  郭嘉笑道:“我们只要一站出来,肯定会着了他们的套儿,弄的我们好像多心虚似的。如今之计,我们不必理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刀把子攥在我们的手里……呵呵,我们现在要关心的是,如何平定汝南的张燕,那家伙确是一个麻烦。”
  几人闻听,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是啊,那张燕的确已经成了心腹之患,是油盐不浸,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这家伙用兵极为老辣,手下也都是身经百战的匪贼,端的是有点让人感到头疼。
  早先曹仁在汝南平定张燕的时候,虽然吃了亏,可说实话,没有人在意他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飞燕军是愈演愈烈,大有重现当年黄巾之乱的架势。
  郭嘉等人,这才算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个人的身上,可关于他的情报,却极为缺少。
  也难怪,张燕原本是应该成名于北方的黄巾之乱,而后占据黑山,给袁绍造成极大的麻烦。可是,由于董俷的出现,张燕并没有在原本应该出彩的时间段里成名,此后退守于穰山之中,虽有袭扰,可是却非常的节制,使得曹操对他很不了解。
  面对一个不了解的对手,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而张燕虽居于穰山,却时刻关注着中原的局势,对于曹操部下将领,了若指掌。
  敌暗我明,形式并不容乐观。
  以前陶谦是个老朽的废物,还可以慢慢谋划。
  可现在刘备占据了徐州,如果不能尽快平定汝南的话,那汝南迟早会落入刘备之手。
  郭嘉沉吟片刻,“子敬,此次命你督军汝南,可心有成算?”
  青年一笑,“这世上哪有什么成算?只能说有了一些计较,但能否成功,还要视情况而定。”
  程昱一蹙眉,“那就几成的把握?”
  “呵呵,胜负各半吧。”
  青年说完,起身道:“诸公,肃明日出发,还有些事情要去准备,就先行告退了。”
  也不管郭嘉几人是否回答,青年转身就走。
  看着他的背影,程昱略有些不满,轻声说道:“奉孝,这个鲁子敬真的能成吗?”
  “想必是没问题的!”郭嘉笑道:“程公莫要因为他先前的话语是胆怯之言。据嘉观察,此人做事稳重,凡事都会留有后招……他若是说五成,想必就是把九成了。”
  说着话,他也站起身来。
  “走吧,文若晚上请客,我们还是早些过去,免得让那家伙又唠叨我们不守时间。”
  荀攸摇了摇头,“我还有事,就不去了。”
  郭嘉和程昱两人看着荀攸走出了房间,都不禁苦笑一声。
  这个荀公达啊……
  荀攸和荀彧虽然是叔侄,可说起来两个人并不怎么对付,甚至还有点水火不容的架势。
  至于这里面有什么原因?
  就不得而知。不过郭嘉程昱等人,甚至连曹操都出面,试图缓和两人,可是都没有用处。天晓得,明明是一家人,怎么弄的好像仇人一样,真的是让人费解。
  不过,荀彧的书呆子气,有时候真的很气人啊!
  ……
  天气是越来越热了,让人心烦意乱。
  位于吴县城外西三十里处,有一座已经存在了二百年之久的庄园,当地人称之为顾家堡。
  吴县(今江苏苏州)是扬州吴郡的治所。
  春秋时曾经是吴国的国都,更流传着各种关于西施、伍子胥的传说。
  相传,那西施本是钱塘的浣纱女,被范蠡送往了吴国,去迷惑吴国的国主夫差。
  后来越国人打败了吴国,却认为西施是不详之女,更兼其美艳动人,令越国的国王勾践也蠢蠢欲动。西施的下场究竟是怎么样?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说出究竟。
  不过根据这样的说法,想必西施的下场不会太好。
  反倒是惨遭越国人蹂躏的吴国人,非但没有记恨西施,相反还编制了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那西施与范蠡一起泛舟西子湖的故事,流传了千古,令人遐想。
  吴家堡,毗邻太湖东北岸,是当地极为有名的世族,顾家的产业。
  烈日炎炎,一身风尘的顾雍,在官道上纵马疾驰,身上的衣衫已经被汗水湿透。
  在吴家堡门口勒住了战马,自有家丁迎上前来。
  “大公子……”
  不等那家丁说完,顾雍就急匆匆的问道:“父亲是否在书房中?”
  “啊,老爷正在书房里作画!”
  顾雍也不多言,步履匆匆的朝着书房跑去。只留下身后一头雾水的家丁,茫然的牵着马。
  心道:这大公子平日里最稳重,怎么今日看上去如此的慌张,莫非出事了?
  顾家堡占地六百顷,经过近十代人的打理,城堡围墙高大坚厚,能容纳一千多人。
  顾家的核心成员,大都居住在这里。
  顾雍也顾不得和亲族打招呼,一路小跑,穿过了两重院门之后,抵达内院之中。
  “是元叹吗?”
  书房门敞开着,屋中一位相貌清癯的老者,正在作画。
  顾雍还没有进去,老者已经开口,“快来看看,我这画功是不是又进步了一些?”
  老者说的是吴县方言,夹杂了浓浓的乡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