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5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779

  “都是孩儿连累了大家!”
  顾皓却笑了,“我儿莫要自责,这件事情,原本和你无关。你拜在伯喈先生门下,原本也是我的主意。这里面的是是非非,诸般变故,又岂能是你我所能猜测?如今,顾家堡已经保不住了,但我顾家却不能就此而消亡……元叹,你带着人走。”
  “啊?”
  顾皓起身,拉着顾雍在书房中打开了一个密室,然后转动密室的机关,地面上出现了一条通路。
  “这通道,原本是咱顾家的祖先所留下来,直通震泽芦苇荡。你立刻准备,带着家眷从这里撤走。出密道之后,你立刻乘船前往归且岛,还记得那震泽水贼苏飞吗?”
  归且岛,苏飞?
  顾雍啊的一声轻呼,看着顾皓,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惊骇。
  那苏飞,是这两年来在震泽中最有名的人物,麾下二百水贼,端的无人能敌。
  可是,顾雍怎么也不会想到,苏飞竟然是……
  可去年的时候,苏飞还带人袭击了顾家堡啊!
  顾皓见自己这个平日里遇事不惊的儿子,露出吃惊的表情,也不禁有些得意了。
  “很吃惊吗?其实苏飞早在多年前就和我相识。他本是洞庭匪首,后因战败,而流落此地。我与收留了他,在秦大人从震泽撤兵后,就让苏飞带着人占据归且岛。表面上他是水贼,可实际上却是我顾家的人。苏飞这个人很讲情义,你找到他之后,把情况和他说明,请他护送你离开江东……至于去何处,你自己选择。”
  一直以为,自己的父亲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
  可没有想到,父亲早就安排了后路。这说明,多年前顾皓就已经预见到了天下大乱的格局。不过顾皓只想在乱世中保命,却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有灭顶之灾。
  “快去准备吧,你去投靠武功侯也好,寻找刘表也罢,或是归顺曹操袁绍,为父都没有意见。只是我要你记住,不管你投靠什么人,他日定要重新光复我顾家门楣。”
  在这个时候,说什么肉麻的话语,都显得很没有意思了。
  顾雍双膝跪地,磕了一个响头,转身离去。
  片刻之后,顾雍带着妻子,怀抱着幼女,手里还牵着八岁的儿子,从密道中悄然离开。顾皓关闭了密道,而后又把火油浇在书房中。也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声轰隆巨响,却是顾家堡被破,凄厉的哭喊声,在顾家堡的上空中回荡不息。
  终于,还是顶不住了吗?
  顾皓却露出了笑容,他端坐在书房里,提笔作画,神情显得格外轻松。
  刘全浑身是血,如同一个血人似的,带着一群人冲进了书房里,明晃晃的刀枪,对准了顾皓。
  顾皓放下画笔,神色自若。
  “尔等来的真是缓慢,我一副画已做好,你们这才过来,实在是……怎么,刘玄德就是想要靠着你们这些乌合之众,立足这天地之间吗?痴心妄想,痴心妄想!”
  一句话,说的刘全恼羞成怒。
  “你这老儿,找死……”
  健步如飞,抡起大刀就要取顾皓的性命,哪知顾皓轻轻一推桌上的火烛,只听噗的一声,桌案立刻燃起了火焰。那火势瞬间蔓延,从桌子上蔓延到了地上。
  顾皓大笑,“奸贼,想要杀老夫,还是来世在说吧!”
  端坐在烈焰之中,顾皓的笑声中却带着无尽的快意。那熊熊的烈火,很快就蔓延到了整个房间。刘全哪晓得顾皓会有如此手段,脚下也沾着火油,呼的一下子就着了起来。
  惨叫着往屋外跑,可是那门口的士卒,却挡住了他的去路。
  刘全挥刀,把那些士卒砍得七零八落,纵身跃出了房间,在地上不停的打滚儿。
  而顾皓的笑声,伴随着冲天的火焰,回荡不息。
第三五六章
诸侯乱,何去何从
  西汉王刘辨还都长安,占据关中不少,并且以少有的高调姿态,发出了求贤令!
  这似乎是一个信号,一个非常可怕的信号。
  那就是如今在许昌的汉帝,究竟是不是正统呢?
  自有汉以来,西都长安,是汉高祖钦定的国都,其代表的意义,自然不同寻常。
  西汉王这个王号,很值得推敲。
  想当初刘辨在西域确立西汉王王位的时候,关东诸侯还没什么感觉,可如今刘辨到了长安,并且以长安为王都,保持着西汉王这个王号,可就有着不同的意义。
  高祖刘邦,在未曾夺取天下的时候,似乎是叫做汉王吧……
  如果刘辨还是在西域,他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哪怕把‘西’字去了,也没有人管。但如今,他是在长安,这诸侯的心里面,可就开始打起了别样的小算盘。
  仲夏时,扬州刺史刘繇终抵挡不住孙策的猛攻,历阳城破。
  麾下大将张英陈横皆战死于历阳城外,严白虎叔侄在闻听历阳失败之后,立刻撤兵,带着数千残兵败将,仓皇而逃,奔九江而去,投靠了刚占领九江的刘备。
  这严白虎叔侄,也是有本事的人。
  当年在会稽硬扛了孙策两年,后来被周瑜所败,会稽太守王朗战死,他叔侄就推倒了丹阳。刘繇对他叔侄倒还算不错,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委任他为西部都尉,在丹阳县招兵,准备重整旗鼓,凭借半壁江东,和孙策拼他一个你死我活。
  只可惜了……
  新兵尚未组建成功,刘繇就败了!
  刘备凭空得了数千丹阳兵,又得了严白虎叔侄,自然是高兴万分。以他老丈人刘宣的名义,封严白虎为九江太守,严兴为别家从事,九江校尉,为他镇守九江。
  想想看,那严白虎是败军之将,如今不禁有了容身之地,还得一个太守的官位。
  且不管这个太守是不是名正言顺,却足以让严白虎感激涕零。
  信誓旦旦的向刘备一番表示忠诚后,立刻走马上任,在九江整备兵马,防御孙策。
  而孙策呢,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历阳之后,江东六郡,他是独霸四郡,实力暴涨。
  丹阳朱氏立刻表示了臣服,朱治投靠于孙策麾下,也代表着世族的屈服。
  这也使得孙策的目光,终放在了江东最后一郡,也就是那背靠鄱阳湖的庐江郡。
  和历史上那孙郎匹马定江东的威风相比,孙策这一次打得,却是极为吃力。
  究其原因,似乎有很多方面。
  但若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因为董俷在荥阳城外击杀了孙坚,使得孙策少了一个缓冲的时间段。孙坚若不死,至少能给孙策留下一个足以让他崛起的班底。可正是因为孙坚的早亡,使得孙策在起家的时候,只有一个周瑜程普可以使用。
  历阳大战方歇,业已二十三岁的孙策,手扶佩剑,登上了历阳城头。
  正是仲夏,历阳本应该是洋溢着盎然的葱郁,可是现在,放眼看去却是满目疮痍。
  连年的大战,令历阳早已不复当年的景象。
  心中突然感到非常的压抑,孙策握紧拳头,狠狠的擂在了城垛上,久久不说话。
  那董家子,端的是好运气啊!
  被打得灰溜溜逃到了西域,可短短数年间,却被他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关中要地。自己呢?费尽了心血,数年苦战,但最终得到的却是一个残破不全的扬州。
  还不能说是整个扬州,那九江已经让给了刘备,至少短时间内无法夺回。
  有道是,人比人,气死人……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孙策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若没有董俷的映衬,说不定他真的就会满足了。可是偏偏董俷打下的基业,远胜过了孙策,这对于心中始终怀有恨意的孙策而言,又如何能咽得下这一口恶气呢?
  身后脚步声传来,孙策没有回头。
  在这个时候,能靠近他而没有被亲卫阻拦的人,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周瑜。
  “公瑾,都安抚妥当了吗?”
  孙策没有回头,依旧看着城外的景色,轻声的询问。
  周瑜看上去很闲散……
  身高八尺有余,和孙策相差无几。
  生的是齿白唇红,相貌英挺。他顶盔贯甲,手扶肋下宝剑,走到了孙策的身旁。
  “有朱家出面安抚,已经都安排妥当了!”
  周瑜的声音并不是那种很洪亮,很有气势。说起话来,也慢条斯理,令人心境平和。
  对于孙策而言,周瑜就是他最能信赖的人。
  这份信赖,甚至远远超过了他对家人的信赖。每当他心烦意乱的时候,周瑜的一席话,都能让他的心境平和。从某种程度上,打下江东,当有一半的功劳在周瑜的身上。
  “伯符,你看上去并不高兴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