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779

  李儒在这两年中,大力的发展西域内政。
  虽然还没有取得显而易见的效果,但可以想像,在多年以后,西域一定能发展起来。
  董俷无心于此,晓行夜宿,又是十余天的紧赶慢赶。
  在年关到来之前,终于抵达了汉安城。而汉安城此时也已经得到了消息,李儒率领大小官员,出汉安城二十里迎接董俷。汉安城,如今的人口已达四十余万。
  不过,于汉安城的规模而言,这么多的人口,还远远不够。
  董俷没有在城外过多的耽搁,李儒也知道,董俷现在最想看到的,就是老夫人。
  于是迎董俷入城后,大小官吏随之散去。
  一行人径自来到了城东南方向的董府大宅。董俷一进门,就看见董媛满面泪水的扑过来。
  “四姐,奶奶她怎么样了?”
  “奶奶,奶奶他……”
  “奶奶不会是……”
  “不是,不是!”董媛连连摇头,“奶奶这两天的精神好了些,不过,不过……华神医说,怕是快不行了。能撑到现在,就是因为奶奶还没有看见你,一直在等着。”
  董俷忙道:“快带我去见奶奶!”
  一进门,二进门,三进门……
  董媛带着董俷父子,来到了后院老夫人的卧房门口,就看见华佗正从屋中出来。
  “华神医,我奶奶他……”
  当初汉安军从西域入关中的时候,华佗因不想再奔波,所以并没有跟着一起走。
  毕竟,长安有马真,有济慈,足以继承他的衣钵。
  如今作为西域太医学府的院长,华佗的所有志愿都寄托在这上面,回关中也无甚作用。
  见到董俷,华雄还是很开心。
  他刚要开口,就听见从屋中传来了老夫人的声音。
  “是阿丑回来了吗?快快进来!”
  华佗说:“大都督先去见老夫人吧,咱们一会儿再说!”
  董俷点点头,瞪了董朔和董宥两个家伙,那意思是说:进去以后给我有点眼色。
  然后整理衣冠,迈步走进了卧房中。
  老夫人,正倚在榻上,脸上带着喜悦之色,那双浑浊的瞽目,也闪烁中异彩。
第三九零章
家国天下
  对已经过九十高龄的老夫人而言,一生里最骄傲的事情,莫过于她的孙子阿丑。
  这位在历史上,本应该于八年前丧生的老太太,在西域渡过了最惬意的晚年。如果说,她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恐怕就是董俷居然只有四个孩子,似乎少了些。
  但不管怎么说,在孙子和两个曾孙来到汉安城之后,老夫人一下子精神了。
  气色看上去更加矍铄,董俷到达汉安城的第三天,老夫人居然拄着拐杖下了床。
  董媛、李儒……
  包括董朔和董宥,都非常开心。
  可是董俷却一点都不开心。他很清楚奶奶现在的情况,如果用后世的言语来解释,那么四个字就可以解释清楚:回光返照。上一世,山村里的老人也有过这样的情况,而华佗虽然说不出原因,但同样明白,这康复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
  “主公,有时间……多陪陪老夫人吧!”
  私下里,华佗对董俷说:“前些日子,老夫人在梦中还在不停的叫你的名字呢。”
  心里一阵酸楚,董俷默默的答应了。
  对他而言,狗屎的江山大业,狗屎的天子庶民。如果老天爷能让老夫人再活一百年,他情愿用一生的事业来换。因为,对他而言,奶奶甚至比他的生命还重要。
  没有老夫人,他董西平又怎能有今日的成就?
  于是,让李儒写了一封信送往长安,告诉陈宫等人,他要留在汉安城一段时间。
  在这之后,中原的纷纷扰扰,似乎和董俷都没了关联。
  每天陪伴在奶奶的身边,听她的唠叨,陪着她吃饭散步,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阿丑,陪我去关望亭走走吧。”
  已经过了新年,天气似乎开始好转了。
  老夫人有一天突然对董俷提出了要求,而董俷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关望亭,在关望山之巅。那关望山,其实是位于汉安城东北方的一个山丘,大约有二十余丈高,不算雄伟,是天山的支脉山岭。关望山是当年董俷给起的名字。
  关中在望……
  铺上了厚厚的褥垫,命人准备好了暖轿。
  三十六名体魄雄伟壮硕,皮肤黝黑的昆仑奴抬起了暖轿,出汉安城往山上行去。
  这昆仑奴,是当年大月氏国供奉的礼物。
  据说是生活在东南方,有一人种,肤色黝黑,发髻卷曲,为贵霜国治下的臣民。
  说穿了,就是天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印度人。
  这些昆仑奴倒也老实,很勤恳。董俷步行于暖轿一侧,狮鬃兽和雪鬼在后面跟随。一行人登上了关望山,就见一棵古松畔,一座四丈高的楼亭矗立于悬崖边上。
  楼亭也名关望。
  站在这楼上,可俯瞰整个汉安城,雄瑰的西域风情,尽入眼帘中。
  “奶奶,孙儿背您上去!”
  董俷也不等老夫人说话,就把奶奶背在了身上。昆仑奴待在楼亭下的门房之中,巨魔士随着董俷登楼,沿着曲转的回廊,每五步就有两人停下来,直至楼顶。
  老夫人享受着孙子的这份心意。
  枯槁的脸上,带着非常灿烂的笑容。是啊,有如此孙儿,就算死了又有何遗憾。
  两个曾孙,非常安静的随在董俷的身后。
  在观景亭外站立,充当起了守卫的职责。风很烈,董俷站在风口处,为老夫人遮风。
  亭子里,有一个火塘,里面燃烧着煤炭。
  老夫人靠在摇椅上,身上盖着褥子,似乎在倾听那呼啸的风声,一句话也没说。
  董俷也没出声,在老夫人身旁跪坐。
  许久之后,老夫人突然道:“阿丑,还记得你叔公吗?”
  “当然记得!”
  “十年前,他过世了……”
  “啊?”
  “当时你和你爹在打仗,我没有通知你们。不过,你叔公走的时候,非常开心。”
  成方……
  那个几乎快要被遗忘的老人,曾经在董俷的生命里,占居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那个老人,把伏波将军一生所学交到了董俷的手中。不是说那些所学会的兵法谋略能产生什么用处,但董俷却知道,老先生交给他的,还有一颗殷切的心。
  他,居然走了?而且走的无声无息……直到十年后,董俷才知道!
  “知道你叔公在最后几年,去了什么地方嘛?”
  董俷摇摇头,“孙儿不知!”
  “他去了巴郡!”
  “啊?”
  董俷不禁感到疑惑,忍不住问道:“叔公去巴郡做什么?”
  “他入川之前,曾书信与我说,要去那里拜访一位老友……临走前,命人送了一个盒子回临洮,里面装着一块令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