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779

  “一笔写不出两个董字?”这新奇的言语,让董卓一怔。话虽直白,却寓意颇深。他扭头上下打量董俷,突然笑道:“文正多次对我说,我家阿丑有大才。我还以为他是畏惧媛儿,故有此说。可现在看起来,倒是我误会了他,你果然不同。”
  董俷苦涩一笑,“那又如何?虽有千里马,可伯乐不常有!”
  “阿丑,你想做千里马?”
  董俷抬起头,直视董卓:“只看父亲愿不愿意做伯乐。”
  董卓颌下的胡须抖动了两下,放声大笑起来,“若我儿愿做千里马,我这当父亲的,又岂能不愿做伯乐……其实,我儿已无需伯乐,堂堂巨魔儿,又何需伯乐?我儿所需的,不过是一块供你驰骋的战场。而为父所能提供的,也仅此而已。”
  董俷呼的站起来,“父亲,我只有三个要求!”
  “说!”
  “第一,我要自掌一军,无需人多,五千人足矣;第二,我知父亲现在奈何不得韩遂。但我要父亲一个承诺,他年若有机会,请让孩儿亲手取那韩遂的狗头。”
  董卓想了想,“第一条有些荒诞,你年纪尚小,自统一军……不过为父答应你。至于第二条,为父保证,他年若有机会,定准你杀了韩遂。说说你第三个条件。”
  “这个……我一时还没有想起来。”
  董卓大笑道:“那我儿慢慢想,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再告诉为父……另外,过两天我就要回河东了。我已经和你娘商量过,她和我一起去河东,还有你三姐也一起过去。只是,你奶奶念故土,不想离开……你呢,是和我去河东,还是守家园?”
  从内心而言,董卓很想让董俷和他一起回河东。
  目光灼灼地看着董俷,等待着董俷的回答。哪知董俷在沉吟了片刻后,“孩儿即不去河东,也不想留在家里。孩儿想出去走走,去看看大汉的江山,会一会天下英雄。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儿自认读了很多书,现在想去走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董卓默默的重复了一边这句话,鼓掌大声叫好,“我儿既然有此雄心壮志,为父又怎能拦你?只是,你不是要自成一军吗?你出去了,又如何领军呢?”
  董俷笑道:“父亲,正如您所说,孩儿年纪尚小,目前还不合适领军,故而才要出去走走,多些历练。而且,孩儿所要领的这一军,不同于父亲麾下的军马。如今尚在准备阶段,只想请父亲多多给予帮助,无论财物还是人力,都需父亲支持。”
  “与众不同吗?”
  董卓越发的有兴趣了,“那好,我倒要看看,你所领的人马,究竟有何不同之处。我自会交代家中,你所需一应物品都会尽数供应。我儿,待你再回家时,也就是你领军之日。”
  董俷笑了!
  他退后一步,欠身向董卓一礼,“孩儿自知以往对父亲多有不敬,还请父亲原谅。孩儿保证,只要孩儿有一息尚存,定不会让任何人,再伤害到我董家人一根汗毛。”
  董卓也笑了,大步上前,一把搂住了董俷。
  不经意的,目光扫过了董玉的坟。董俷眼中闪过了一抹泪光:姐姐,看到了吗?我和爹爹和好了……我知道,这一定是您最想看到的结局,您在天之灵,可曾知晓?
  一阵风掠过,栽种在坟茔上的花朵随风摇曳,就好像是姐姐的笑靥。
第四十四章
巨魔士(一)
  葬礼后二十天,董卓离开牧场,回转河东。
  毕竟是朝廷的官员,不便在家中停留太久。此次为了女儿的葬礼而专程回家,说不定那些清流名士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董卓心里很清楚,他现在应该更小心。
  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和儿子合好。
  董卓走的时候,脸上一直都带着快意的笑容。董夫人花鬘随同董卓走了,她不愿意再住在临洮。这里有女儿的坟茔,会勾起她的伤心事;董媛也跟着董卓走了,毕竟已经是人妻,和丈夫总是分居两地,她不觉得什么,可李儒未必会高兴。
  董璜,也不适合在留下来。
  董卓对这个侄子还是很疼爱的,不过再疼爱,总不是他的骨肉。牧场的一切都交给了老夫人,实际上也就等同于交给了董俷。董璜有小才,可有些时候……董卓不敢保证,如果某一天他再去招惹董俷,能不能活下来,恐怕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随行的还有雅丹、黄道、胡赤儿等一干家将和三千铁骑。
  牛辅继续留在临洮,加紧练兵。至于原因,董卓没有说,牛辅也没有问。这一点也正是董卓器重牛辅的主要因素。什么事情该知道,什么事情不该知道,牛辅心里很清楚。董照被留在了临洮董府里面,负责照顾牛辅和处理一些琐碎事情。
  一切安排好了后,董卓有些不舍的离去。
  说心里话,他很希望董俷能和他一起回河东。父子两人十三年来说过的话,加起来不超过二十句。如今关系好转,他也想好好的尽父亲的责任。可他也明白,董俷说的那句话没有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呆在老鹰翅膀下的雏鸟,永远无法展翅翱翔,搏击长空。儿子大了,当老子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一片天空。
  于是,董卓便让董媛把留在临洮的所有私兵交给了董俷,并且嘱托牛辅,凡阿丑所需,尽量提供。若临洮家中有困难,可以直接告诉河东,他这个老子会想办法。
  不过,也有人不高兴。
  华雄从酒宴上和董俷短暂的一次较量后,一直想要找董俷比试一下。但由于举行董玉的葬礼,董俷没有时间和他比武。之后董卓又整天的带着董俷,让华雄无法开口。如今要走了,华雄虽然知道还会和董俷相见,可这心里却不免感到遗憾。
  ……
  七月的阳光很毒辣,董俷让人在大姐的坟旁栽了一排松树,而他则在墓旁结庐而居。
  此时的人们,并没有后来唐宋时的那么多规矩。
  董俷按照老家的规矩,决定在姐姐的坟前守七七,之后就准备动身前往中原游历。
  他坐在庐屋内,手捧一卷兵法诵读。
  旁边有绿漪抄录他所诵读的内容,庐屋外,坟茔边上有一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随风轻轻摇摆,似乎是在聆听董俷的读书声。董铁坐在庐屋外,磨着他的折铁刀。
  锵锵之音合着读书声,倒另有一番滋味。
  一阵马蹄声打断了读书声,从山岗下一匹纯种的大宛马风驰电掣般冲了上来。
  “绿儿,看看是谁来了?”
  董俷稳坐席上,对绿漪说完之后,继续诵读兵书。
  绿漪起身,走出了庐屋。片刻后,她带着董召走进了屋中,“公子,是董召来了。”
  “主公,好消息,好消息啊!”
  董俷放下竹简,“什么好消息?”
  “斩马剑,斩马剑做成了……”
  “哦?”
  “水质改良以后,蒲师傅他们日夜赶工,终于达到了您的要求,一剑破甲。第一批斩马剑已经出炉了,共五百把。还有相应的甲胄,共三百套,蒲师傅请主公前去检验。”
  董俷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微微的翘起来。
  熟悉他的人,知道这样的表情说明他很高兴。果然,董俷立刻起身,“绿儿,把今天整理出来的东西收好,然后送到奶奶那边保管。恩,记得去把裴元绍找过来。”
  “明白了!”
  绿漪答应了一声,开始收拾案子上的纸张。
  董俷和董召出了庐屋,从树上解下了象龙的缰绳,翻身上马后嘬口发出口哨声。
  远处,传来了狮鬃兽暴烈的长嘶,如雷般的蹄声由远而近,好似有几百匹战马奔腾。
  回到临洮后,董俷对狮鬃兽彻底放羊,任凭它在牧场中自由的奔驰。
  反正在牧场居住的人也都知道,狮鬃兽是董俷的命根子,动它一根毫毛,董俷绝对会暴走。依旧是不合群,依旧是和往常一样生活,但阿丑能更爽快的驰骋。
  这也是董俷所希望的。
  只有保留着野性的阿丑,才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坐骑。
  狮鬃兽跑到了山岗上,摇头晃脑。董俷拍拍它的头,“在这里替我好好的守着。”
  打了个响鼻,狮鬃兽算是答应了,在董玉的坟旁匍匐下来。
  “小铁,看着庐屋内的东西,一会儿绿儿去见奶奶,你就保护她一同前往。”
  “喏!”
  董铁收起了折铁刀,站在庐屋门口插手应道。
  董俷催马和董召朝远处的寨子飞驰。两人在寨子门口停下马,董俷大步走进了寨子。
  董召很自觉的在寨子门口停下来,招呼周围早已经全副武装的士兵警戒。
  “主公,小人幸不辱命!”
  蒲师傅一看到董俷走过来,立刻迎上前。在工棚的架子上,摆放着一排锋利的斩马剑。清一色四尺刀身,一尺多长的刀柄,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装饰,却透着一股子凛凛煞气。
  董俷二话不说,上前一把抄起了斩马剑。
  “铠甲何在?”
  早有人准备好了铠甲,董俷走过去,单手举刀呼的劈落。两层镶嵌铁钉的皮甲刷的一下就被劈成了两段。刀口依旧,寒气逼人。董俷手指轻轻一弹刀脊,就听铛的一声轻响,悠悠不断,似乎还带着回声。忍不住,他大叫一声:“果然好刀!”
  “主公,此次共打造出百辟宝刀五百零六把,长矛八百七十六支,筩袖铠三百一十七副,兜鏊四百顶,盾一千副。另外,小儿根据滕丽儿姑娘的提示,设计出了两种铠甲……主公请看,这叫两当铠,是滕丽儿姑娘起的名字,经过实验,更利于骑兵灵活的在马上作战;这幅铠甲名为马铠,是专门为战马所设计的铠甲。”
  董俷对这些并不是很清楚,不过他知道,一副好的铠甲,在战场上能大大的提高活命的几率。刚要赞赏的一刹那,目光猛地落在了那马铠的身上,不由得一怔。
  这马铠设计的非常怪异,有人牵来一匹西凉战马,把马铠披了上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