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779

  话音未落,却见一少年站了出来。
  这少年的长相很奇怪,生的紫髯碧目,容貌甚伟。
  “刘徐州此言差矣,会盟固然不可说改就改,可是刘荆州身份特殊,乃汉室宗亲,怎能缺席?此次是代天征伐,我等当齐心协力。而会盟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嘛?刘荆州不至,岂不是就少了些味道?以权之见,不如我们一同拜访刘荆州,再做打算。”
  曹操认得这少年,正是孙策的兄弟,孙权,年方十八。
  细目一眯,曹操没有看孙权,而是越过了孙权,朝着孙权身后的一儒雅青年看去。
  青年约二十三四,生的面如冠玉,俊朗非凡。
  他朝着曹操微微一笑,也不说话。可笑容……却让曹操心里面忍不住咯噔一下。
  刘表的事情发生之后,鲁肃立刻调集了兵马,秘密驻扎入了刘表的军营。
  难道说:这周郎看出了什么?
  与此同时,在刘备身后的司马懿,也轻声的对刘备说着什么,使得刘备脸色阴晴不定。至于刘瑁,从一开始就没有说话,而是往后面一缩,仿佛没他什么事。
  也难怪,此次益州只出了五千兵马,说穿了就是意思一下。
  会盟成与不成,于他没甚关系。冒然开口,说不定就得罪了谁,里外都不是人。
  鲁肃说:“诸公,非是丞相不通情理,只是眼见时辰就要到了,若错了时辰,只怕等下次吉时就不知道是在何时。诸公总不成是想要圣上久候,坐视关中强大吧。”
  周瑜一笑,“区区数月,怕关中也难成气候,子敬此言,未免有些夸大了。”
  要说较起来的话,鲁肃在未曾投靠曹操之前,就和周瑜认识,而且关系非常好。
  不过如今是各为其主,自然谁也不会客气。
  鲁肃正色道:“公瑾此言差矣。当年董贼遁入西域,谁能想到他会在四年中占领关中?他占据关中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他难以长久,可谁又能预料到他在两年里把个关中经营的风雨不透?数月时间,足以从关中骑马至江东几个来回。
  公瑾如今这样百般阻挠,莫非是……”
  莫非是什么?鲁肃没有说。可这在场的人谁又听不出这未说出的话语是什么意思?
  周瑜脸色微微一变,有些哭笑不得。
  什么时候,鲁肃也学会强词夺理?若再争辩下去,怕是勾连关中的罪名就要坐实。
  曹操道:“还有谁要阻止?”
  那意思是说:谁在阻拦,就是谋逆!
  刘备犹豫了片刻,拱手道:“备愿与丞相会盟!”
  “康代表家父,于丞相会盟!”
  袁尚说:“既然如此,尚无异议。”
  孙权虽然不满,可是被周瑜轻轻的拉扯了一下之后,也旋即不再开口,默默无语。
  于是,一场会盟在这种极为古怪的气氛中开始了!
  当会盟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远处一骑飞驰而来,夏侯渊一蹙眉,抬手轻轻挥了挥。
  十余名士卒冲上前去,拦住了那匹战马。
  马上的,是一名盘蛇卫,看上去是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战马停下,他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急切的说:“夏侯将军,荀大人命小人连夜赶来,有要事禀报。”
  “有什么要事,等一会儿再说!”
  “可是,可是……荀大人说此事十万火急,需马上禀报主公。”
  夏侯渊一怔。
  荀大人,自然就是盘蛇卫的荀攸。依着夏侯渊对荀攸的了解,若无大事,怕不会如此急切。他犹豫了一下,把那盘蛇卫拉起来:“主公正在商议结盟大事,公达有什么事情这么紧急?”
  那盘蛇卫气喘吁吁,咽了口唾沫。
  “汉中,汉中被董西平占领了!”
  “什么?”
  夏侯渊闻听,脸色顿时大变,“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在昨日,昨日……张鲁已经投降。关中兵马已经占领了整个汉中,只耗费了十天。”
  夏侯渊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只觉遍体生寒。
  十天,十天夺取了汉中?那董俷是请了天兵天将不成?否则怎么会如此迅猛快速?
  此前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等得到消息的时候,汉中就已经没了?
  要知道,那汉中地形非常复杂,多以丘陵山地为主,骑军在汉中一地,并不好作战。
  “可知是汉安军麾下那一支兵马出动?”
  “无难军!”
  盘蛇卫说:“是一支名为无难军的兵马,其主帅名叫贾龙,麾下有一先锋,有万夫不挡之勇。与巴西关前连斩张鲁十七员大将,三日内攻破十二座县城。张鲁抵挡不住,只能开关投降。据细作回报,那无难军马上就要打到了葭萌关外。”
  夏侯渊听了这话,可不敢再犹豫。
  立刻转身,匆匆走进了会盟大帐。顾不得其他人诧异的目光,他来到了曹操跟前。
  附耳低声说了一遍,曹操的脸,唰的一下变白了。
  “丞相,可是出了什么事?”
  曹操道:“刚接到了消息,董西平以无难军杀入了汉中,十日之内,张鲁投降!”
  一句话,仿佛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水面。
  所有人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袁尚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叫喊了一声:“这不可能。”
  而刘备则是一脸迷茫之色,疑惑的询问道:“丞相,那无难军,又是哪支兵马?”
第三九七章
十年(七)
  山道上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净。
  风吹来,那覆盖在古松上的积雪扑簌簌飞扬,化作一片蒙蒙的晶雾,随风散去。
  董俷缓步在王屋山的山道之中,晶莹的雪花飘落在他发梢,在阳光下闪亮。
  在他身后,庞统和箕关守将武安国无声的随着董俷的脚步,似是沉浸在这王屋山的雪景之中。二人之后,还有越兮和淳于琼紧紧跟随,数十名技击士走在最后。
  这里是王屋山!
  因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而命名,又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
  王屋山的历史很久远,说起来可以追溯到上古时轩辕黄帝。
  据说当年轩辕黄帝曾在此祭告天地,感动了九天玄女,西王母遂降授《九鼎神丹经》和《阴符策》,轩辕黄帝这才降伏了蚩尤的九黎部众,从此有祭祀天地的说法。
  故而,王屋山又称天坛山。
  董俷在山梁上的一座古亭中坐了下来,眺望着山峦迭起的壮观风景。
  有技击士抬火炉走进亭中,在上面放上了一个瓦盆,里面乘着水,不一会儿,那水就开了,咕嘟咕嘟的泛着水泡,蒸腾的热气冲起,旋即消失在清冷的空气中。
  越兮把几个酒壶放在陶盆中,在石桌上摆上了酒菜。
  武安国恭敬的为董俷斟了一杯酒,“主公,长安一别两年,安国真想煞主公了。”
  董俷却笑了,“别文绉绉的,当了几天的主将,居然开始咬文嚼字了。”
  武安国一听这话,黑脸顿时通红。不过却带着一点自得的语气说:“史大郎听说主公要游王屋山,还和我争了许久。我说主公肯定会让我做向导,嘿嘿,果然……”
  “怎地,你不愿意?”
  “愿意,愿意……不愿意的是孙子。史大郎当时羡慕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
  这史大郎,就是史涣。
  当年和武安国同时追随了董俷,不过后来他去了徐晃的麾下,直到一年前才调至箕关和武安国做搭档。史涣如今官拜盐池校尉,论品级要比武安国高一些。
  这盐池就在安邑旁边,是河东的一个重地。
  不过若论亲近,史涣怎么也不可能比武安国这等追随了董俷几年的护卫要来得亲近。所以武安国很开心,虽然离开长安两年,可是主公依旧是很看重他。
  庞统也坐下来,和董俷一起喝酒看风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