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779

  如果派错了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害处多多。五溪蛮经此一败,元气大伤……与南方三蛮中的霸主地位,是否还能保持住?所以,派去的人不仅要忠心,而且要智勇双全,杀戈果决。
  这样的一个人,可不好找。
  “士元,你怎么看沙沙的这封信?”
  庞统一笑,轻声道:“董大哥,这样的一个人的确不好找,但是在你麾下,却恰好有这么一个人在。只不过,不知道你敢不敢用他。若是他出马的话,想必于三爷,定是一大臂助。”
  “废话,都这时候了……你莫要和我绕圈子。说吧,什么人?”
  “就是那无难军长史,骑都尉张任。”
  董俷听这个名字,下意识的看了庞统一眼。张任,庞统推荐的,竟然是张任?
  呵呵,倒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演义中,庞统死于张任之手。而如今,张任要因庞统而崛起吗?
  所谓的放不放心,其实指的是张任的身份。
  说实话,张任目前的身份却是很尴尬。无难军可以说是他一手建立起来,却因为童渊的关系……
  董俷想了想,蓦地笑了起来。
  “既然士元你推荐他,那么就让他去武陵山吧。传我命令……封张任为五溪蛮军大都督,总领南方三蛮之兵事。从今以后,五溪蛮军直属我之麾下,张任又先斩后奏之权,遇事可自行决断。”
  庞统瞪大了眼睛。
  他只是推荐张任而已,用不着这样子吧。
  不等庞统反应过来,董俷接着说:“阿丑,你在我身边,已经多长时间了?”
  “已四年有余!”
  董俷点点头,“算起来,你今年也已经二十三了,是该出去历练一下了。我决定,让你做无难军参谋祭酒,协助甘贲整点无难军……你别以为这参谋祭酒好当,来年时,我要打开西川门户。”
  所谓打开西川门户,就是拿下葭萌关。
  董俷静静的看着庞统,“怎么样?小阿丑你可敢接我这道任命?”
  庞统的心口剧烈起伏着,努力的平静了一下心情,插手道:“董大哥,若来年小阿丑拿不下葭萌关,愿奉上这颗项上人头。”
  董俷笑得很开心。他坐在那里,和庞统站着的个头相差不多。
  “小阿丑,莫要让我失望。”
  说着话,伸出手臂,用力的拥抱了一下庞统。
  庞统点头,又道:“不过,大哥你命张任为五溪蛮军大都督……以我对此人的了解,怕是会拒绝。”
  “哦?”
  “张任这个人,心高气傲,之前您冷落了他,虽然有贾龙劝解,可是他未必会不记在心上。”
  董俷想了想,沉声道:“那你就告诉张任,我既然敢用他,就不怕他会造反。董某人素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一时彼一时,若想证明我早先的决断是错误的,让他拿出手段来。”
  “统定将大哥之言,转告张任。”
  庞统带着董俷的书信和令箭,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董俷突然间有一种苍老的感觉。不知不觉,那个当年总是骑在自己肩膀上的丑陋童子,如今终于要走出去,独挡一面。岁月催人老,只希望庞统不复那演义中的命运。
  凤雏……呵呵,该是振翅高飞的时候了!
第四三零章
夏侯兰(二)
  凤雏飞走了!
  董俷却依旧留在安邑,没有立刻动身,回转长安。
  大战之后,各地都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特别是新占领的地区,更需要官员来治理。
  可是董俷又从何处,调拨那许多的官员来呢?
  手中倒是有不少的人才,可大多数人都还很年轻。处理具体事务或许可以,但若想要镇守一方,却非简单的一件事。资历,学识,缺一不可。顾雍已经无数次派人前来催促董俷回去,但董俷始终没有说出回归长安的准确时间。也难怪,顾雍解决不了的事情,他可以解决吗?
  且不说他治下的领地,比之四年前扩大了数倍。
  只他如今所在的河东一地,麻烦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原河东太守马峤被调往雁门郡,以至于河东郡如今群龙无首,政务堆积如山,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接任,非常的麻烦。
  雁门郡很重要,可是河东一样很重要。
  虽然基层的官吏还算充足,但没有人来掌舵,始终不是长久的事情。
  庞统走了,董俷身边只剩下了一个李逵,甚至连董俷自己,都觉得身边的人,不太够用了。
  长安……
  让顾雍和陈宫再顶一下吧。
  若他们能解决最好,实在解决不了的话,那就只有从郡学中抽调人手,看看能否解决问题。
  如今,董俷治下共二十七处郡学,有学子三千余人。
  依照着黄劭所留下的《三学纪要》,这三千学子在未来,可以充当中层的官吏,至于郡学毕业之后,真真正正可以登上舞台的人,人数不会太多,百中取一,已经是一个非常乐观的结果。
  但是,那尚需要等待啊!
  仲夏时节,杨柳青青;汾水奔流,注入大河。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一场大雨过后,给炎热的夏季,平添了一许凉爽之气。董俷蓦地生出游兴,带着孟坦裴元绍,韩德李逵四人,并四五十扈从,策马走出了安邑,往郊外而去。
  一行人鲜衣怒马,在官道上驰骋。
  沿途只见葱郁绿色,颇令人生出心旷神怡之感。
  随着河东数年未有战事,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当年逃离家园的百姓,如今纷纷回归故里。
  荒芜的田地,又变得繁荣起来。
  看着农人们忙碌,董俷的心里无比快活。这是我的治下,这一切,全都是我给他们带来的。
  这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自豪!
  对于董俷来说,后世的印记虽然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淡去,可是却始终保持着赤子的心境。
  出城数十里里,就见许多人围聚在一起。
  这里靠近条山,向西南则是盐监。准确的说,这里虽说属安邑治下,但实际上却归于夏县打理。作为河东的郡治所在,安邑治下的土地很大,需要处理的事情,也是非常的繁杂。
  在大多数时候,安邑令无法兼顾全部。
  自东汉和帝以来,周围各县会很自觉的将一部分毗邻治内的安邑领地,划归为自己的治下。
  如安邑以北,过湔水的土地,基本上是由闻喜令打理。夏县也是如此,已成为不成文的条例。
  董俷见这么多人围聚在一起,不由得感到好奇。
  于是让李逵过去打听,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人群分开,一个青年急急忙忙的跟在李逵身后,来到董俷马前,插手行礼,“夏县令梁习,不知大都督前来,有失远迎,还请大都督恕罪。”
  这梁习,年纪在三十上下,白净的面皮,却因为长久的日光沐浴,呈现出古铜色。
  这也使得他原本很文雅的气度中,增添了英武之气。虽是文士打扮,可是服侍却显得破旧。
  手上有老茧,指关节粗大,看上去有一丝土气。
  董俷见到这青年,却笑了!
  从他的肤色上来看,这不是个整天呆在府衙之中的官员。那古铜色,想必是常年在外走动才得以沾染。身高大约有七尺八寸左右,鞋子上打着补丁,手上的老茧,当时练武所形成。
  因为在梁习局促的行礼时,手上的动作,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董俷不喜欢整天呆在屋子里,却不去体察民情,不实地考察就做决断的人。虽然说梁习的身上,有一种土气,可是董俷喜欢。这样的人,也许才是实实在在,为百姓们分忧的官吏。
  “梁习?”
  董俷翻身下马,看着不远处正向这里张望的人群笑道:“出了甚事,怎地有这许多人,围在一起?”
  梁习忙回答说:“启禀大都督,这些百姓围聚此地,是想要请衙门帮助他们复业。”
  “复业?”
  “正是!”梁习渐渐的摆脱了先前的拘束,回答说:“大都督有所不知,早年关中冀州有战乱,河东地区百姓流失了很多。这两年,因关中河东渐趋稳定,使得不少人又回归故里。可是土地已经荒芜,需要郡县衙门的辅助方能重建家园……可是,自前年开始至今,却……”
  “却什么?”董俷似乎听明白了,沉声问道:“梁习,你但说无妨。”
  “因大都督连番征战,使得关中各地物资贫乏。加之新得河内、京兆,以及并幽之地,大小官吏纷纷抽调出去,连带着本属于河东的物资,也一起被带走,造成河东目前的窘困之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