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汉(校对)第6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9/779

  “那孩子我们倒是见过,模样挺好,学问也不差。只是,他的家世……”
  董俷打断了蔡琰的话,“我也不过良家子出身,家世算不得什么。只要那小子真心对文姬好,人品不差,就没什么问题。文姬能开心,我就开心了……加入世族豪门,也未必是好事……你没听说过嘛?一入豪门深似海。我宁愿她无忧无虑快活一世,也不愿她陷入那些勾心斗角中。”
  很显然,董俷的这些话,并没有得到蔡琰三女的认同。
  可他是一家之主,既然他这么说了,三女也不好再说什么。还是慢慢的来,看情况再说吧。
  又聊了一会儿,两个大小子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小文姬也醒了。
  这时候,有家人来报,说黄小姐的两个小丫鬟,送了一大堆东西,如今在书房外等候老爷。
  董俷当下起身,往书房走去。
  可走进了书房之后,他却傻了眼儿……
  整整三四大箱子的书卷笔记,还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把原本很大很宽敞的书房,堆得有些拥挤。
  “这些是什么?”
  小木头很委屈的说:“老爷您不是让我们把小姐的笔记拿来吗?小姐做笔记的时候,往往会做很多辅助的玩意儿。这些是小姐这两年所书的各种记录,其他的是小姐亲做出来的工具。”
  董俷目瞪口呆。
  这一会儿他才算明白过来,为什么刚才和小木头吩咐时,两个小丫鬟会显得很犹豫。
  原来,竟是如此浩大的工程啊……
  “好吧,东西放在这里,我慢慢的看。一会儿小姐若是醒来了,就让厨房做些补品送去。我已经吩咐过了,你们自行去安排就是……来人啊,让李逵过来,我有事情要吩咐他去做。”
  小丫鬟应声退出,不一会儿的功夫,李逵匆匆赶来。
  看到这书房里的物品,也不禁一咧嘴,苦笑道:“主公,唤逵前来,不知有什么吩咐呢?”
  “你立刻去请将作大匠马钧前来,就说夫人有事请他前来商议……哦,看样子你今晚,有的忙了!”
  李逵苦笑,躬身应命。
  小木头和小鱼儿显然是受过黄月英的专门训练,在整理笔记的时候,分门别类,颇有条理。
  一个匣子一个匣子的摆放,匣子上写着相应的标示。
  董俷取出一个匣子,坐下来,从中拿出一摞笔记,认真的看了起来。这些笔记,有的是黄月英亲自所书,有的是她口述,并著名了是由谁来执笔,一目了然,可以说是非常的清楚。
  从印刷术的想法出现,到雕版印刷术的成型,而后又进行改进……
  每一步,都记载的非常详细。成功的,失败的……黄月英于这方面的严谨态度,可见一斑。
  如果这活字印刷术能够完全推广开来的话,董俷很难想象出来,这时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他在心中一声赞叹,同时又隐隐的生出感激之意。老天把如此出色的女人交给我,我又当如何报答啊?
第四三五章
僧与帝(一)
  印刷术出现了!
  但是要想看到成绩,却不是一两日就可以做到。毕竟,与历史上的印刷术不同,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六百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行业完善起来。工匠设备,等等诸如此类的相关事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好在马钧在了解了之后,对这印刷术也产生出来了巨大的兴趣。
  这是一件好事,而且是一件造福苍生的好事!
  马钧说:“主公放心,我一定会尽快做出完善的方案来……咱们有将做营,有足够多的工匠,让这套……哦,印刷术达到完美。不过,我需要时间,还请主公耐心等候,莫要太过心急。”
  马钧说的不错!
  董俷拥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的将做营。
  如今的将做营,经过马钧蒲元等人的经营,已经逐渐地成为一个完善的机构。
  在外围,是依照着甘信所设计出的流水操作线,分门别类的进行各种部件的加工。这些部门,是开放的,甚至连曹操这种敌人,也很清楚这些事情。但是想要渗透进去,却是很难。
  因为部门与部门之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联系。
  至少在许多人的眼睛里,是这样看待将做营。而且,将做营之中,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部门存在。这个部门是当年费沃开发出来,如今以马钧蒲元为核心,专门进行物品的改造完善。
  董俷建起称为‘天工监’,能进入其中的工匠,不仅仅是要求高超的记忆,更需要足够的创造力。而且天工监在外人眼中,也不过是将做监中极为普通的机构,从表面上看,无甚特殊。
  至今,天工监已经改造成功了许多物品。
  比如东汉时期的织机,经马钧之手,有五十蹑而改为十二蹑(蹑,脚踏操纵板),是功效大大提高;由蒲元和马钧联合开发出来的翻车,能利用流水做动力,可以连续的提水灌溉。
  其中尤以天工监少司姜冏,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设计出了龙骨结构。
  这龙骨结构,是用于造船业上。三国时期的船只,大都以平底为主。而龙骨结构的出现,却使得这造船的技术,出现了一个大跨步的飞跃。船只开始出现以尖底的形状。船舷下削如刃,横断面成V字形状,船下设置贯穿收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不仅令船只更坚固,同时抗御风浪的能力,也随之加强。
  姜冏,凉州天水人。
  涉艺颇多,时常有奇思妙想出现。曾经在敦煌为兽医,后来加入了将做营,得到了费沃的看重。
  天工监设立之后,又有费沃推荐,成为其中一员。
  在天工监,诸如姜冏之类的人有不少。其中不泛在外人看来,如同疯子一样的人物。不过在加入天工监之后,这些人如鱼得水,做出了不少的贡献。比如西平车,也是由天工监出品。
  董俷当然知道,一个事物从诞生到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
  而将做营聚集了无数优秀的人才,把这印刷术交由马钧打理,相信他一定可以快而完美的做出成绩。所以,董俷不着急……他能够为三学等候十年的时间,又岂能在乎这一点时间呢?
  不过,马钧的另一句话,还是得到了董俷的重视。
  “主公,若印刷术成功,实乃天下读书人的福分。可是您准备把这一事业,交给谁来完成?”
  成批的书籍出现,并且价格低廉。
  可以想像的出来,天下士子会是如何的趋之若鹜。大批廉价书的推广,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但如果让董俷白白的奉送,却是绝不可能。所以,董俷必须要寻找到一个足以和他合作的伙伴,这个人不但要有庞大的财力,而且在士林需有一定的声名,以保证书籍的正常推广。
  可是尽数董俷的麾下,似乎独独缺少这方面的势力。
  不论是中山甄氏,还是西川张家,亦或者徐州麋家,很显然都不足以担当起这样的重任。
  送走了马钧之后,董俷又开始为此而头疼了……
  黄月英足足睡了一整天,第二天清晨时醒来,精神已经完全恢复。
  但是蔡琰却忙碌起来。
  因为她揽下了为黄月英说媒的事情。如果黄承彦是个普通人也就罢了,可偏偏出身沔南大族,又是天下文明的贤士。黄月英有这样的出身,说媒的人,身份地位绝对不能比黄承彦轻了。
  如果蔡邕还在的话,无疑是最佳人选。
  但这位老先生自五年前飘然西去,如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据他上次派人传回来的消息,说是抵达一个气候和环境颇为舒适的地方。至于名字,蔡邕说是叫什么赛尔住,还说是什么大秦帝国的治下……不过,蔡邕所说的大秦国,肯定和董俷所知道的嬴秦不是一回事。
  反正老先生如今是逍遥自在,似乎没有回来的意思。
  除去了蔡邕,董俷手底下还真的就没有什么能和黄承彦相提并论的人物,这让蔡琰很苦恼。
  按照黄月英的意思,找个人把她老子接回来就是。
  可蔡琰却认为,那样会辱没了黄承彦的身份,于礼数也不全,所以没有采纳。
  为此,董俷也很伤脑筋。
  但整体而言,董俷回家后的十几天,过的很悠闲。
  同时也对长安城内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熟悉,特别是对于佛教的发展,格外关注。
  图澄以佛师的身份,在长安城内大肆兴建佛寺。
  两年中,他共侵占了数万顷土地,来作为奉养佛寺的财源。信徒也在不断的增加,仅长安城内,就达到了数万人。相比太平道而言,这个数字并不是非常的醒目,却令董俷暗自担忧。
  而且,图澄在宣扬佛法的同时,隐隐把矛头指向了董俷。
  按照他的说法,佛已慈悲为怀,当戒杀生。甚至认为,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朝堂上亦有不少官员信奉此说。
  所以当雒阳大捷传到之后,有不少流言说,董俷打这一战,只不过是为了宣扬他个人的武力。一味的杀戮,将如何之如何。很多谣传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却偏偏有许多人去相信。
  而陈宫,很显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时已仲秋,典韦的大队人马已经过了泾水,抵达鸿门亭。
  刘辨传出旨意,命长安开始净街,准备欢迎董俷的回归。但是这时候,这谣言却越发猛烈。
  距离典韦抵达长安,还有两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9/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