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535

  浮丘,你我走的路不同,你也无需劝我。”
  皓首方士说:“我只是觉得,您将那三千童男童女扔在海外,未免太有伤天和。”
  “那暴秦屠戮六国之时,可有人站出来说过这种话?”
  中年方士脸色一变,声音稍有提高。那柜台后地店家似是被惊醒,睁开了眼睛,茫然四顾。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我也该走了!”
  中年方士说完,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旋即笑道:“话说回来,我今日在沛县倒是见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生的好一副面相,他日说不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你若有兴趣,不妨去看看?
  哦,那个人好像姓刘。”
  中年方士不等皓首方士开口,扬长而去。
  皓首方士起身想走,却被那店家一把拉住:“您还没给钱呢!”
  这个师叔,多少年的毛病,居然到现在也没有变。怪不得走的那么快,原来是没有付账啊。
  “石头,付账!”
  一直在旁边不说话的少年连忙把账清了,和少年走出酒肆。
  “老师,我们去哪儿?”
  皓首方士突然道:“石头,刚才是师叔说那个人姓刘?我记得几年前在啮桑,我们也碰到了一个面相古怪的人,你不是还拜托你那亲戚盯着……那个人是不是姓刘?我隐约记得是。”
  少年方士想了想,“似乎是姓刘。不过那件事之后,您带着我应清老之邀去了巫县,我也再没有问过。老师,您不会以为刚才师叔祖所说的人,和我们见过的那个人,是同一个人吧。”
  “嗯……这样吧,你去沛县找你那亲戚打听一下。我先回留县,你办完事情之后,就回去找我。恩,等这事儿完了,我们就再回巫县。清老那边还等着我过去,商量那丹贡地事情呢。”
  “石头记下了!”
  少年方士和皓首方士拱手告别,分道扬镳。
  此时,斜阳夕照,把那天边,照映的是一片通红。
  楼亭,地处后世的苏北平原西部,以平原岗地为主,还有零星的丘陵。
  岗、坡、平、洼蜿蜒交错。地形起伏,形如姜状。西南和西部,有零星残丘蛰伏于宽广岗地之上,北部为平原。南部和西南部为岗地和平原相间排列的地形,总体而言,西高东低,最高海拔62.8米。最低12.1米。再往南,过徐县就是后世地洪泽湖所在。只不过,湖泊尚未形成。
  淮水在这里周折,形成了一块块泽地。
  同时,睢水、汴水也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块极为肥沃,同时又十分复杂地地带。
  楼亭主要是以楚人为主,绝非似沛县那样,六国子民云集。同样,在这块土地上。对老秦人地敌意,也远远不是沛县能够比拟。楼亭只二百户,可全部都是最为纯粹的故楚百姓。
  官署已经建好,就坐落在睢水之畔。
  亭,是秦朝治下最小的官署,但和其他的官署一样。采用了青瓦铺顶。远望去,格外醒目。
  围墙高耸,平添了一分威严。
  内部的墙壁,全部是用大蚌壳烧成地灰粉涂抹,白唰唰,给人的感觉要比一般的民房舒适。
  刘阚一行人抵达楼亭的时候,仓廪已经开始动工。
  本地地父老侯在亭外迎接,可是看到刘阚的时候,显然是吃了一惊。
  一来。刘阚人高马大,膀阔腰圆;二来嘛,则是因刘阚的年轻,而有些惊讶。
  按道理说,亭长不过是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并不值得兴师动众的来迎接。可刘阚这个亭长有点不一样。准确的说,刘阚是仓令。秩比三百石地仓令。比之亭长,要大了好几个级别。
  他日楼仓一旦完工。刘阚就相当于后世地镇长。
  其治下一千户,更是一亭人口地四倍。更重要的是,根据任嚣地部属,楼仓的性质属于军镇。比镇多了一个字,可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也就是说,刘阚将是这南北一百里,东西一百五十里领地中地主宰者。特别是他掌控兵权,就这一点而言,更是格外具有威慑力。
  有些不耐烦和这些老奸巨猾地人打交道,刘阚只让唐厉和蒯彻出面接待。
  搀扶母亲走进了官署。
  十六间房舍,分前后两进。
  阚夫人、吕、刘巨、王姬母子住进了后院,其他人则住在前院之中。亭中还有一个别院,有三两间木屋。这是关押囚犯的地方,不过里面并没有一个人,让人觉得这楼亭的治安,应该不会太差。
  安排程邈蒯彻是足够了!
  可是周兰那五十名秦军,就只好临时凑合着在官署旁边搭建起一座简陋的兵营。和官署只相聚五十步,如果有事情的话,彼此间也能有个照顾。待把这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天已晚。
  刘阚站在庭前台阶上,扬起头凝视那皎洁的明月。
  今晚的月亮非常圆……唔,今天好像是中秋节,只可惜没有月饼吃。一晃,这已经是刘阚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五个年头。不知为何,当刘阚站在楼亭的台阶上仰视明月地时候,竟有些怀念起沛县的时光了。
  吕轻手轻脚的来到了刘阚的身边,挽住了他的手臂。
  “阿阚,你在想什么?”
  刘阚说:“沛县,我在想沛县。”
  他低头看了一眼吕,然后把吕轻轻的搂在怀中:“楼亭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在想,沛县的那些人,此时此刻在干什么?是饮酒赏月,亦或者忙于他事?不晓得,他们是否已经忘记了我呢……阿,在沛县地时候,我恨那里,恨那些不肯接纳我地沛人。可是当我离开了,又有些怀念那里,怀念其哥、无伤。阿,你说我这样子,是不是很让人讨厌?”
  吕抬起手,轻轻抚摸着刘阚唇上那短短的绒须。
  “怎么会?这说明,阿阚是一个有情有义地人,怎么会让人讨厌呢?”
  刘阚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抬头看着那天空的皎月,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模糊的影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他用力的甩了甩头:真是怪事,好端端的,我为何想起这首诗呢?
  第一00章
-
~楚人丁疾~
  秋天是美好的!
  但那愁煞人的秋风,总是会让人产生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感怀……好在,这秋日很快过去了。
  刘阚在到任后,并没有立刻大刀阔斧的行动。沛县时的木秀于林,让他变得稳重许多。虽说大致上已经熟悉了这个时代的人和事,但对于人们的思想,人们的观念,仍处在懵懂之中。
  他需要观察,观察这个属于他的地盘中,究竟隐藏着什么?
  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手段,后人很难真正的理解。如果用后人的思想和方式来解决,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焦头烂额,惨淡收场。刘阚要等一等,看看这楼亭二百户楚人中,是否藏龙卧虎?
  不过,这一观察,刘阚就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楼亭的情况,和巨野泽颇为相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之巨野泽还要复杂一些。这里河道纵横,冈陵交错。往南边走,就是洪泽,而且还连接着淮水,简直就如同迷宫一样复杂。
  如果有人恣意生事,官府也会非常头疼。
  楚人多精擅舟船,甚至有许多家庭,就生活在舟船上。
  一俟情况不妙,驾舟而去,令人无从追查。而且在生活习惯上,也保留了荆蛮楚人的习俗。
  剽悍,狂野!一言不和,倾巢而出。举族而动,令官府也束手无策。刘阚在观察了一个月之后,有点后悔了!
  好像上了任嚣那狗东西的当,二百户楚人……
  狗屎!实际上生活在案上的人,不过八九十户。余者依水而生,居住于舟船。三两户结成船阵,数百步舟船相连。晚上就在船上过夜,天亮了则下船农耕……亦或者,驾船劳作。
  楼仓的建设,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的时间。
  如果按照每户出一人地计算,二百人怎么着也能建起一座仓廪。亦或者能修建起一排民舍。
  可时至今日,却未见有任何的进度。
  这算不算是一种消极怠工,非暴力抵抗的雏形?
  “阿阚,这样下去的话,待三川郡移民抵达时,根本无法妥善安排……而且,任大人不是说过,楼仓必须要在开春后开始使用?到时候中转而来的辎重粮草,恐怕根本无法存放啊。”
  唐厉非常苦恼。
  他是个策士,精于谋略。可是对于眼前的这种情况。也不禁有些头疼!
  全都是琐碎的事情,琐碎到柴米油盐地程度。而且纠结参差,让唐厉蒯彻都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周昌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督导那八九十户岸上居民劳作修建,然则也是焦头烂额。
  至于周兰,更是帮不上半点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