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535

  “项梁?”
  当刘阚看到一个名字地时候,不由得心里咯噔了一下,抬起头问道:“这项梁,可是那项燕之后?”
  蒯彻点头道:“既然东主知晓项燕,那彻就无需再费口舌。这项梁,的确是项燕之次子。项氏,原本是楚国地贵族,因封于项地(今河南项城),故而取之为姓。项氏出身的项燕,曾苦苦支撑着故楚国运……其人死后,项氏一族分崩离析,其中一支,也就来到了这泗洪下相。”
  “下相(今安徽宿迁)?”刘阚愕然道:“那岂不是离这里很近?”
  蒯彻说:“的确不算太远。若骑马的话,大约一天半的光景就能抵达。不过,东主若是现在去,怕是找不到此人了。”
  刘阚一怔,“为什么?”
  蒯彻笑道:“您想想看,您诛杀丁弃,更引发起一场泗洪的腥风血雨。六国后裔所组成的反秦集团,因此而受到了波及。你以为,那项梁会游离于六国后裔之外吗?我在下相时就听人说,项梁在年关当日,带着他的侄子项籍,还有家眷等一众人,全部逃出下相,不知去向。”
  会稽!
  刘阚的脑海中,本能的闪过了一个念头。
  虽然说对秦汉历史并不是非常了解,可是他还能记得,项羽好像就是从会稽起家地吧。会稽的郡治在吴中县,说不定他已经……要不要禀报任嚣和嬴壮呢?刘阚不禁感到踌躇。从理智而言,他应该告诉任嚣;可在私心里讲,刘阚又感觉不应该说出去,好像打小报告似地。
  “老蒯,你说项家叔侄,会躲去哪里?”
  蒯彻摇摇头,“这可不好说。不过我估计,他肯定会渡江南下吧。泗洪地区,怕已经是难以藏身……”
  刘阚沉默了!
  以任嚣的精明,想必也能猜到这一点。既然如此,我是不是应该再去多此一举呢?如果项梁叔侄真的想要躲藏,就算是告诉任嚣,怕也是难以找到。算了,既然已经错过了,那就让他错过吧……刘阚站起身来,走出了书房。
  夜空中,繁星点点,皓月皎洁。
  有些事情,如果无法避免的话,那不如就来痛快的一战吧。
  霸王,你且好自为之吧……
  刘阚在心中,默默的念想着,心中涌起了无限地战意,先前地那些迷茫和困苦,顿时无踪。
  黄瓜又追上来了……
  第一一四章
-
~农家学子~
  昨日关于下相的解释,老新一时糊涂,写错了。
  宿迁应该在江苏省,而非安徽省……老新这两天查资料查的有点糊涂了,还请大家多多原谅。
  血性屠杀所造成的动荡,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任嚣在执行完了诏令以后,也没有继续追捕下去。至少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他的确是没有。
  但刘阚却知道,任嚣并没有放弃。
  和任嚣打了几年的交道,虽说不上对他很了解,但有一点刘阚却知道,任嚣绝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到原则的问题上,任嚣更不会心慈手软,他一定会继续追查。
  但这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刘阚在回到楼仓之后,又变得神秘起来。
  很少走出官署,除了练武读书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厨房里忙碌,有时候连王姬吕,甚至程邈也会过去帮忙,而且经常是在厨房里一待就是大半天。至于在做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月末。
  距离那两千镒黄金交付的日期越来越近,但是陈禹和灌雀还没有传回来消息。
  反倒是吕文,在接到吕的书信之后,兴奋的整夜都没有睡着。人常说乡土情结,乡土情结。
  其实分来开解释,一个是家园,一个就是土地。
  手里再多的钱绢,也比不得千顷良田。正如吕所说的那样,吕文在沛县的时候,有想要买上些土地。可是呢,一来是担心遭到排挤。到时候会被人算计;二来呢,当时也的确困难。
  随之世道渐趋平和,吕文也渐渐的捣鼓回来那口气。
  这买地的心思,越发强烈起来。但是在沛县,却已经不再那么现实。想当初,刘阚买一顷荒地不过千八百钱而已。可现在,随之沛县日益繁华,这土地地价格。也随之是一日三涨。
  就拿刘阚当初买下的十顷田地来说吧。
  如今想买下这块田地,一顷至少需要花费一镒黄金。
  你还别嫌弃贵,这可是紧邻着泗水花雕酒场的地方。刘阚虽然不在了,可审食其曹无伤还在。
  能扯上点关系,那就是花费千金也值得。
  吕文手里倒是有点钱,但让他花费一两镒的黄金买一顷土地,他还真的是不愿意。
  原因无他……吕文又不卖酒!可泗水亭距离沛县半个时辰的路程。土地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其他地方呢?最便宜的也要七八千钱一顷。吕文在踌躇了许久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
  现在,三百镒黄金,一千顷土地!
  吕文又怎可能放过?
  老头似乎也知道当年有些事情似乎做的过了些。如今再去见刘阚,颇有点不太好意思。年纪大了,也就越发在乎面皮。到最后,让吕释之带着黄金。前往楼仓商议。老头没有别地交代,只告诉吕释之:到了楼仓,听你阚哥的话。他给你怎么分配,你只管听。莫惹他生气。
  一晃才半年,吕文发现自己再去面对刘阚的时候,怕就需战战兢兢了!
  吕释之倒是个没甚心肝的家伙,对老爷子的心思不了解。不过在出发之前,还是兴奋至极。
  随着三百镒黄金到手,刘阚基本上已经凑足了两千镒。
  不过他并没有急于交付给任嚣,仍在耐心的等待。等待陈禹。等待灌雀……人不可以无信。
  在这一个月,王贲病逝。
  随着王贲的故去,也代表着昔年老一批地将领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始皇帝的手中,涌现出了三批将领。其中如王翦蒙骜,这是最老的一批将领。蒙骜是在秦昭王时期由齐入秦,在昭王时就已官拜上卿,而后从秦庄襄王时期担任将领。开始了征伐六国地戎马生涯。
  可以说。如王翦蒙骜,是秦庄襄王为始皇帝嬴政留下的财富。
  蒙骜在秦王政七年战死。王翦在破楚后的第三年,在家中病故。
  随后,又有蒙武王贲李信等将领涌现出来。
  这批将领是在始皇帝登基之后被提拔起来,从年龄上而言,属中生代的一批人。从吕不韦灭周,到始皇帝横扫六合,期间大大小小几百战,这些人基本上是一个不拉地都参与进去。
  有胜利,也有失败;有荣耀,同样也有耻辱。
  李信在始皇帝统一六国的那一年就病故于陇西老家;蒙武则是疾病缠身,如今基本上已不理世事。而今王贲也病故了,膝下留有一子,名王离。年纪比蒙恬大些,在军中担任要职。
  始皇帝心中,悲恸异常。
  不过,这些事情和刘阚也没有关系。咸阳距离楼仓远隔万里,对王贲的死,他也没什感受。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嘛……
  时二月初二,正农忙时。连续三天,淅淅沥沥的小雨就不曾停息过。
  这对于楼仓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的事情。春耕农忙时,这一场小雨,正有助于耕种呢。
  这一天,刘阚带着曹参周昌,程邈襄强四人,骑马来到了睢水河畔。
  “大人,再过两个月,可就要到汛期了啊。”
  襄强不无忧虑的说:“只不知道今年的汛情如何。去年睢水暴涨,从龙王口决堤,淹没了数千顷的土地。大人请看,由此而南三里,就是龙王口……东面地势低洼,一旦决堤,危险甚大。”
  他手指前方,向刘阚解说。
  刘阚则默不作声,纵马沿着河岸徐徐而行。
  “老曹。可有甚主意?”
  “堵不如疏,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办法……可问题在于,如何疏导?参愚鲁,尚未有决断。”
  周昌等人也默不作声,静静的观察地形。
  许久,程邈突然开口道:“大人,今年当以固堤为首要,毕竟时间已经来不及我们做其他地事情。不过待农忙结束之后。我们或许能做些事情。邈有一个想法,但不知当讲不当讲呢?”
  “程先生只管说。”
  程邈想了想,“当年郑国修渠,为老秦扩八百里肥沃良田。前年我们从三川郡过,也曾见过鸿沟渠,同样是为了疏导河道而建造。当然了,如此大规模的筑渠。于我等而言并不适合。但修筑小渠,引灌河水……一方面能缓解睢水的汛情,一方面也能够预防旱情,可为之。”
  筑渠?
  刘阚一蹙眉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周密地计划,而且需要有精于此道的人主持才行。”
  说着话,他看了看曹参等人。
  “你们谁擅长这种事?”
  “这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