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35

  希望嬴壮早一点离开僮县吧。万一他什么时候跑过来视察,见到张苍的话。可就是有罪说不清了。
  刘阚同意张苍留下,但却不太同意他居住在官署。
  “阿阚,张先生乃名士,你怎么可以让他去守那仓廪呢?”
  听了刘阚的安排,不管是唐厉也好,陈义也罢,都表现了出离的愤怒。
  刘阚也怒了:“让他留在官署?老唐。你知不知道,这官署每天进进出出的人有多少?往来于咸阳和淮汉以南的官员又有几多?别的不说,我既然担下了楼仓淮汉一线的粮道安全,仅泗水郡一地转运的辎重将会络绎不绝。你敢不敢保证,那些往来地官吏,都不认识先生?
  好,如果你敢保证,我就把他留下来。
  了不起被发现了,大家抱一起死,你自己考虑着办吧。”
  刘阚说完。拂袖而去。
  唐厉呆傻傻的站在庭上,许久说不出话来。
  蒯彻叹了口气,走上前拍了一下唐厉,“老唐,东主这样安排,全都是为了先生好。仓廪那边。是由老周盯着。先生在那里扮作小吏,根本不会为人所觉察,甚至比在民间还要安全。
  你想想看,各地官员押送辎重,会居于官署。
  不等他们进城,辎重就会被我们所接手,清点完毕之后,直接入仓复查,如此谁能发现先生?
  你刚才的话,确是有些过了。”
  唐厉和陈义。羞愧的低下了头……
  待蒯彻离去之后,张苍走上前,轻声道:“唐厉、义……你们现在,首先要清楚一件事情。
  仓令大人,是你们的上级。就好像厉所言的一样,他是这楼仓的主宰。
  之前厉擅做决定,大人或许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是他地权威。却会因为你这种行为。而分散掉。不管之前你们是因为什么原因,友情也好。名利也罢。但现在,你们必须要记住:大人是朝廷的官员,他是你们的上司。就算是你……陈义,都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看待他。
  我如今已过了不惑之年,也算是见多识广。
  我曾经看到过很多人,一开始都是好朋友,可富贵了,却无法摆正位置,到最后分道扬镳,形同陌路。仓令大人是个有手段,有抱负的人,我实在不希望你们,最后和他反目成仇。”
  位置!
  这是唐厉在之前未曾想过的事情。
  在他眼中,刘阚很出色。可不管再出色,都是他的朋友,当初那个浑噩的小兄弟。
  一步一步的走过来,刘阚在变化,唐厉也在变化。只是在如今的阶段里,他还没有发现。
  毕竟,唐厉如今不过是个二十出头地毛头小子。
  虽然说家学渊源,可这阅历,终究还不算太深。不管是和蒯彻比,还是和程邈比,乃至于和他同龄的曹参,由于起点的缘故,唐厉在某些事情上,看得并不透彻。但是张苍却看出来了。
  轻轻的点了他一句,然后就走出庭上。
  外面,程邈早已经在等候着他。两人并肩而行,往高岗走去。
  在这一天,不管是唐厉也好,刘阚也罢,甚至包括陈义在内,都表现的非常沉默。
  “阿阚,我想出去走走。”
  第二天一早,唐厉找到了刘阚。
  “出去走走?老唐,你莫非是要……昨天我也是一时生气,你莫要往心里去,我没有怪你。”唐厉摇了摇头,笑道:“我当然知道你没有怪你,也知道你生气并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任大人离开,心情有点不好。我想出去走走,也不是因为昨天的事情……我想出去见识一番。
  书。我读地够多了。
  可是人,我却了解的太少,比不上老蒯,老曹,甚至连你都比不上。
  我和陈义说过了,跟着他的商队走,权作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早先咱们还在沛县的时候,阿其就说过我。他说我学问够了。但若是讲对这世态炎凉的了解,可能连他都比不上。
  多则五七年,少则三两年,我一定会回来。”
  刘阚沉默无语。
  片刻后,他上前和唐厉拥抱了一下,“老唐,既然你有此心。我也不拦你。你一个读书人,孤身上路,还要多多保重。拿着我的令符,虽然起不到大用处,可说不定,也能免些麻烦。
  准备一下吧,我让人去沛县,把无伤和其哥都找来,咱们聚完再走。
  总之是一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想回家的时候。这楼仓就是你的家,你是我刘阚的兄长。”
  如果在以前,刘阚说出这首诗地时候,唐厉肯定会责斥他不规矩。
  但这一次,唐厉没有说什么。
  待次日,刘阚晨练完毕。准备出门办事。
  却见曹参急匆匆跑来,一见刘阚地面就说:“阿阚,老唐走了!”
  “走了?”
  刘阚立刻急了,“不是说好了等其哥他们来吗?我这刚准备派人过去,他怎么就走了?他一个人走的?”
  曹参说:“不,是和陈义一起出发的。”
  “陈义也走了?他不是还要在这边盯着田庄的建设吗?”
  “不,陈义说这件事就由你来做主,他相信你不会害他。还有,老唐走的时候,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曹参说着。把一个包裹递给了刘阚。
  里面是一卷书简,上面还压了一块木简。
  木简是唐厉给刘阚的心,大致意思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阿阚,我记下了……放心吧,我一定会回来,因你我是兄弟。书简是当年大秦国尉尉缭在退隐之前。送给我祖父地礼物。也是他一生地心血。今我暂交付与你,代我保管……保管好了。我回来时要还给我。
  刘阚闭上眼睛,做了一个深呼吸。
  唐厉,已经开始寻找属于他地路了……
  先是任嚣,后是唐厉。
  一个是关怀他,给他许多帮助地长者;一个是他来到这世上后,最早的朋友。现在,都走了!
  刘阚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单,做什么事情,都有气无力。
  或是拼命的练武,或是骑着赤兔散步。到了晚上,则一个人坐在油灯下,静静的阅读那卷木简。
  这木简,也正是是后世所流传的《尉缭子》。
  比之刘阚前世看到地尉缭子,刘阚手中的这一卷木简更加的完整。
  从兵事到政事,在字里行间中,莫不流露出尉缭子的思想。准确的说,尉缭子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兵书。在后世,由于宋人将这部书收入《武经七书》,于是就把这部巨作,当成兵书。
  《尉缭子》属杂家。
  同时又兼合了儒、墨、名、法、兵诸家学说,形成了其独特地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尉缭子》是以《商君书》为根本,虽涉及兵法,但在同时,也包涵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颇为博杂。
  五卷三十一篇,分别是天官、兵谈、制谈、战略和攻权。
  刘阚非常仔细的阅读,认认真真的体会。前世,他的确是看过这部书,但如此用心体会,却是头一遭。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是一个多月。第二批移民二百户,由雒阳、缑氏、新城三地征发的移民,抵达楼仓。
  出发时约一千一百人左右,在抵达楼仓时清点,共1048人。加上首批移民,还有楼亭原有的居民,小小的楼仓,转眼间已经有近三千人地住户。第三批移民三百户。一千七百人,从关中义渠征伐,如今已东出函谷关,抵达毂城。据押送的官员预计,四十天后,抵达楼仓。
  如果再加上这一批移民的话,楼仓总人数将超过五千大关。
  第二批移民抵达地时候,已经过了农耕的时节。不过无需担心,刘阚先分配了土地。待来年春耕。然后利用这第二批移民,正式开始修筑楼仓。连同本地人,近千人同时忙碌起来。
  一部分人随同襄强整修堤坝,另一部分人则开始修建城墙和田庄。
  与此同时,嬴壮返回相县,调拨来四百正卒,作为楼仓卫军的基础。也就是说。刘阚还需征召四百人。
  征召楼仓卫军的事情,刘阚并未插手,而是交由灌婴处理。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消沉之后,他必须要重新振作起来。
  唐厉已经在寻找自己的路了……我也不能落后。我地路,早已经定好,如今只需要往前走。随着炎夏地来临,整个泗洪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这一天,刘阚带着王信一同视察了重新兴建起来地楼仓卫兵营。如今,灌婴官拜楼仓兵曹,配享一百石俸禄。吕释之呢。则通过二姐吕的关系,在灌婴帐下担任传令兵地职务。
  楼仓卫军的雏形已经建设完毕,无需刘阚再多操心。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在秋收之后,修缮沟渠,疏导睢水。这同样不是一件小事。必须妥善规划。修渠是一项大工程,所耗费地钱粮,非常惊人。单纯的依靠郡府支持,这沟渠不晓得要修到猴年马月。所以刘阚必须要再想其他的办法,来尽快的完善楼仓的建设工程。
  楼仓内部的街道,也有相应规划。
  根据经纬结构而建造,横为街,纵称道,共有十街十二道,整整齐齐。一目了然。
  每条街道上,都设有水渠,以避免水患发生时,淹没城镇。沟渠直通护城渠,符合刘阚的要求。不过,毕竟不是土木工程系毕业,刘阚的规划也仅止于此。这时候。还需要请人帮忙。
  刘阚想起来。那天程邈好像说要推荐什么人,似乎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