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535

  上将军有言,若此次大战立下功勋,他将呈报陛下,保留你三曲人马的名号,当好自为之。”
  “定不负上将军之厚望。”
  “第三件事情,上将军发来军令,永正原自即日起,将作为辎重转运之地,各部皆有委任。”
  “冯敬听令!”
  “末将在。”
  “着你即日动身,三日之内抵达肤施,听从上将军调遣。”
  “喏!”冯敬惊喜异常,插手应命,而后从召平手中领过虎符,转身大踏步走出了中军大帐。
  虎符一下,刻不容缓。
  召平接着道:“李必骆甲!”
  “喏!”
  “着你二人,即刻领兵前往云中,听候裨将军调派。骆甲为主,李必为辅,你二人速速去吧。”
  “喏!”
  李必和骆甲接过了虎符,经过刘阚桌案前时,骆甲轻声道:“兄弟,咱们在疆场上再见。”
  “二位哥哥珍重!”
  召平又连发七道虎符,各曲军侯纷纷领命而去。
  中军大帐中,只剩下刘阚和蒙克两人。
  召平看着木匣子里的两块虎符,沉吟片刻后,沉声道:“蒙克,你随本侯三日后动身,往义渠大营听令。刘军侯,你暂留永正原,待辎重粮草调配齐全,十日之后押送往富平县候命。”
  注:秦朝时地富平,在今宁夏吴中县境内,和西汉时所建立的富平(秦时名频阳,今陕西境内)非属一地,特此说明。
  第一五三章
-
~老罴营(二)~
  老秦自商君变法以来,国力日渐强大。
  在着重经营传统所关注的东方和南方以外,也开始了对西方和北方的开拓。其中,北地郡的郡治虽然是设在义渠(今甘肃省庆阳境内),但其管辖的范围,以包括了大河以南的平原地区。
  在后世的文献中,无法找到老秦在义渠以北兴修水里的记载。
  但秦人却的的确确在这里兴修了一条水渠,名为北地东渠。又因是秦人所凿,所以也叫秦渠。
  富平,就位于秦渠之畔。
  在大河以东,贺兰山以南。人口并不多,是个不足万人的县城。按道理说,这么一个小地方,绝对称不得县。但犹豫它是老秦最北方的一座城市,有门面之用,故而破例在此置县。
  不过,富平却名不其实。
  富贵平安,与这座小小的县城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也很丰富。但同时却又受匈奴的困扰,小小的县城时常遭受匈奴人袭掠。
  已进入仲春,风却是越来越大。
  刘阚不得不在脸上蒙一块遮风巾,坐在马上,仔细的观察手中野牛皮鞣制而成的地图,眉头紧蹙。
  “成司马,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
  李成连忙策马跟上,捻住地图的一角,凑过头来看了两眼,而后用手一指。
  “应该是在这里,中宁河谷。往西去,应该能看见大河,而后绕过河湾北上。就是富平了。
  如果今晚不休息,连夜赶路的话,在明日卯时前,就能看到富平的城墙了。”
  刘阚收起地图,扭头看着跟在身后的辎重车辆。此次押送往富平的辎重,共一千石粮草,还有一些军械。那里驻扎有秦军地一支戍卫边军。大约四五百人左右,负责防御匈奴袭掠。
  老罴营的大纛,在风中猎猎。
  士卒们被这恼人的风。折磨的疲惫不堪。
  刘阚沉吟片刻,“蒙疾!”
  “喏!”
  从随行的亲军当中。飞出一骑战马。这马上的人,正是比武失败后,被编入刘阚所部的蒙疾。
  “率一支小队探路,看看前方有没有避风地场所,速速回报。”
  当小兵。就要有当小兵的觉悟。领教过刘阚的手段后,蒙疾如今也老老实实地在刘阚麾下效力。按蒙恬的说法,蒙疾要从轻兵做起。但刘阚却觉得,真做一名轻兵,倒真是可惜了。
  不可否认,蒙疾地骑术在老罴营中。不弱于灌婴,可排的上前三名。
  有如此骑射精湛,同时有能在马上搏杀的人,应该委以重任。于是刘阚跑去找召平要了二十匹战马,分配给了蒙疾。命他组成一支斥候小队,专门负责打探敌情。蒙疾做的很不错。
  如今,老罴营中共有七百人。
  其中车兵两组。骑军有一百七十人。其余全部变成步军。其中轻兵二百人,弓弩手二百人。同时。刘阚又在队伍行进时,设计出一种战斗队形,类似于后世的行军纵队,名为牵线阵。
  这牵线阵,源自于清末太平军作战时地阵法。
  所谓牵线阵,就是有两司马执旗,后随二十五人,一百人则掌卒长旗,五百人则掌将旗,以此类推。刘阚麾下的人并不多,故而换做四面百人长旗,一队连着一队的行进。宽路时分双行,窄路时走单行,鱼贯以进。一俟发生战斗,则首尾蟠曲勾连,顷刻聚集,结成圆阵。
  外有盾牌手和长矛手,内有弓弩手。
  车兵骑军从两次掩护攻击,可以瞬息间投入战斗。
  如果战事不利,则立刻退却,仍守住牵线阵队形,急趋前进,敌军往往追赶不上,即便是追赶上了,也不敢轻易下令攻击。阵型不乱,妄自攻击的话,反而得不偿失,甚至损失惨重。
  在永正原的时候,刘阚就对这阵型和队列极为看重。
  加之麾下大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只需要略一提点,就能领会刘阚地意图。
  一路奔行下来,这牵线阵的阵型已经日趋完善。即便是李成蒙疾这种熟知兵法的人,也不禁为之赞叹。这一回,蒙疾算是真的服气了……这刘阚是真有本事,文武双全,怪不得父亲能看重。早先对刘阚的不满已经烟消云散,甚至觉得能在老罴营效力,也是件不错的事。
  蒙疾领斥候前进了十五里,在河湾处发现了一个谷地。
  地势偏高,视野开阔。最重要的是能躲避大风,是一块不错地休息场所。
  刘阚当下命令车队加快行进速度,在河湾谷地当中避风休整。这风太大了,顶着风走,要花费比平时多几倍地力气。与其这样子,不如让大家能休息一下,待风小了些,再出发前进。
  秦军井然有序的进入了谷地,该警戒地警戒,该做饭的做饭。
  刘阚则登上谷地中的高处,向远处眺望。
  从这里看,能看见滚滚东逝去的大河。此时的大河,远没有后世所见到的黄河那般浑浊。
  水质很清,翻滚咆哮。
  过黄河,就是贺兰山……
  贺兰山东南端,有一个在蓝天和河水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的侠骨。在后世,被称之为青铜峡。
  相传是大禹王治水时,劈开了贺兰山,引黄河水北行。
  刘阚站在高地,依稀可以看见青铜峡的影子。不知为何,心中却生出了万分的感慨,久久不语。
  “仓令何故无语?”
  陈道子走过来,站在刘阚的身后询问。
  “道子。这山河壮丽否?”
  刘阚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话,旋即沉默地看着那河水,又不再言语。
  陈道子轻声道:“仓令可是担心此次上将军与匈奴的战事?”
  刘阚笑着摇摇头,“上将军定然能取胜,这毫无疑问……我只是突然间想起了一些事情……也许在你们听来,是可笑而怪诞。”
  “也许并不可笑呢?”陈道子歪着头,看着刘阚说道。
  刘阚一怔。扭头看了看陈道子。
  “我笑六国,皆短视之人。”
  刘阚眯起了眼睛,“今日我等在这里开疆扩土。可他日……这片土地,只怕会养出一头恶狼。”
  “恶狼?”
  刘阚的话。有点天马行空的味道。
  即便聪慧如陈道子,一时间也无法明白他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