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2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8/535

  大战即将结束,我又该做什么样的选择呢?
  在北疆的这段时日里,虽然每一天都少不了征战杀戮,可是刘阚却已经喜欢上这样的感觉。
  那些铁铮铮的老秦人,让他对大秦王朝,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怀。
  前世,他所听到的都是大秦如何如何残暴,但却不能否认,在这个时代,却充满血性。
  有时候,刘阚真的想,干脆保老秦算了。可又一想,保老秦……谈何容易?除非他能有劝说始皇帝的资格。他能有吗?以蒙恬这种于始皇帝忠心耿耿的人,难道就看不出大秦的弊政?蒙恬都劝说不得始皇帝,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却劝说得了始皇帝呢?劝说不了始皇帝,大秦的未来……
  刘阚很清楚自己的性格,决不可能屈服于赵高之流的帐下。
  那么,留在河南地,帮助扶苏?
  这也许是一个好选择,但也只是比较好而已。
  刘阚踌躇了,静静的坐在大帐之中,一言不发。许久之后,他看着陈平,问道:“道子,你认为我……又该怎样回答呢?”
  回家了,家里的琐事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装修房子以外,父母逼着我去工作,整天的事情不断。加上前两天闪了腰,每天能坐在电脑前的时间非常少。
  第一七八章
-
~气死头曼~
  陈平没有给出答案。
  不是他不想给,实在是没有办法给。如何选择,毕竟关系到刘阚的未来,陈平无法擅作主张。
  当然了,他可以出谋划策,可以为刘阚进行分析,但是最终的答案,必须刘阚自己去寻找。这种事情,外人无法过多的插手。即便是刘阚很信任他,陈平也不敢很冒然的给出答案。
  而刘阚呢,很快的把这件事情抛在了脑后。
  原因很简单,在攻占了朐衍的第四天,刘阚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召平率五万都尉军已通过了富平遗址,正向临河渡口火速前进。其主力已经攻占了磴口,先锋人马马不停蹄想临河逼近。预计在两天之内,就可以对临河渡口发动攻击。
  这样一来,冒顿对朐衍的不闻不问,似乎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冒顿一定发现了平侯的兵马!”
  蒙克说:“从临河渡口抵达朐衍,往返需要两天。如果冒顿想要夺回朐衍,就必须要在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夺下朐衍,然后将朐衍的女人和孩子带回临河渡口。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就算那冒顿能在一天之内攻下朐衍,他也无法把这里的女人孩子,还有物资带走。
  如此一来,兴师动众反而得不偿失。
  加之平侯兵马已经出现,使得冒顿也不敢轻易冒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攻占了朐衍城。”
  蒙疾一向都是蒙克的应声虫,闻听连连点头。
  刘阚等人,也赞成蒙克的说法。只有陈平显得很沉默。在沉吟片刻之后,他问道:“军侯,如今摆在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守株待兔,等那头曼败军抵达,然后将其击杀于城外。
  另一条,就是连夜兴兵,出击临河渡口。”
  “攻击临河?”
  蒙克瞪大了眼睛,诧异地看着陈平说:“道子。攻击临河作甚?杀了头曼,足以令匈奴元气大伤。”
  “我有一种感觉!”
  陈平说:“那冒顿远比头曼更难以对付。克军侯先前说的那些,的确是很有道理。冒顿可能是摄于平侯兵马将临,所以按兵不动。但我却认为,冒顿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夺回朐衍。
  事实上,夺回朐衍对冒顿没有任何好处。
  他处心积虑做这么多事情,就是为了能成为匈奴的大单于。夺回朐衍。除了女人和孩子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匈奴的未来,有谁来做主?冒顿夺回朐衍,匈奴的未来就是头曼做主;他按兵不动,则匈奴的未来,就是他来做主。所以。我认为冒顿之所以不出动,更大地原因是他想置头曼于死地。此人心思缜密,且心狠手辣,其危害性,甚至大于头曼。”
  不得不说,陈平的预感非常准确。
  历史上真正对中原造成威胁的人,的的确确就是这个冒顿。**
  其威胁之大,使得大汉朝在初期不得不依靠和亲来平抚匈奴人。直到汉武帝时,才算将其解决。但后来,匈奴人屡次对中原造成大的危害,期间虽有陈汤等名将击败匈奴,但到了最后,还是那些匈奴人差点给中原带来灭顶之灾。五胡乱华的第一胡,就是那南匈奴后裔。
  刘阚虽然对楚汉时期的事情,印象不太深刻。但是五胡乱华地事情。他还是知道。
  忍不住轻轻地点头,“若非道子提醒。我险些误了大事。头曼,不过一丧家之犬,不足为虑。
  反倒是这个冒顿,看起来危害似乎更大……
  诸君,我拟采纳道子的建议,偷袭临河,各位意下如何?”
  众人闻听,为之缄默。
  陈平忍不住笑了起来,“军侯,以我之见,偷袭临河,只需四五百精骑足矣。余者应死守朐衍,封堵住头曼的归途。我估计,上将军一定会马不停蹄的追杀头曼,甚至可能将其彻底击溃。
  朐衍不可以不守,临河也不能置之不理。
  我们兵分两路,只要能拖住匈奴半日,就算是大功告成。不过,偷袭临河的危险性,很大。”
  说到这里,陈平的目光扫过众人。
  蒙疾呼地站起来,“若论骑军奔袭,我当随行。=
  灌婴也说:“这种事,少不得要我灌婴出马……”
  樊哙屠屠,任敖蒙克也站起来争抢。但是刘阚摆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沉声道:“樊哙屠屠,均是步下将,实不适合长途奔袭,当留守朐衍。任大哥也留在朐衍协助……克军侯,这朐衍城中,以你我官职最高,所以偷袭临河的主将,就由我来担当,而朐衍则有你来镇守。
  灌婴和蒙疾,精擅骑射,可与我随行。
  道子,你留下来协助克军侯……释之立刻动身,往磴口找到平侯主力,请他务必尽早抵达临河。
  诸君,北疆之战,即将结束。
  是否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人,就看咱们这最后的一击。留守也好,出击也罢,当奋力一战。唯有如此,则富平万余百姓才不算白死,秀军侯他们在九泉之下,也能够含笑瞑目了。”
  大帐中众人,齐刷刷站起来,插手应诺。
  正如陈平所言的一样,头曼如今惶惶如丧家之犬。
  面对着蒙恬马不停蹄的追击,匈奴大军连战连败,在一日之中败十三阵,等头曼彻底摆脱了追兵的时候,身边只剩下数百名亲随。已经完全和大队人马走散了,漫天遍野的。好像全都是老秦地追兵。
  把个头曼打得,已经不敢再应战。
  只要看见秦军地旗号,立刻催马就跑。
  从横山昭王城一路下来,足有千里路。这千余里的路程中,头曼根本就不敢停留。胯下那匹神骏的王之星,口吐白沫,倒毙在路上。头曼一连换了四匹马,总算是甩掉了追兵。
  远远的。已经能看到朐衍的城墙。
  头曼突然间放声大哭,捶胸嚎道:“悔不听冒顿的劝说,却中了秦蛮子的诡计,二十五万大
  “大单于何必难过?”
  身边有亲随忍不住劝谏:“中原人不也说过,胜败乃兵家常事?朐衍还有咱们地兵马,只要回去了,咱们可以重整旗鼓。秦蛮子势大,咱们可以退回河北。我曾听人说过中原人勾践地故事。那勾践亡国之后。睡在柴薪之上。每天品尝胆汁,最后一举击败了敌人,成功复国。
  如今我们虽然败了,可是我们还有几十万部族。河北尚有我们的勇士,不需十年,咱们就可以杀回来。重夺河南地。大单于切不可因此而丧气啊。”
  匈奴人虽然地处塞外,文化并不昌明。
  然则,春秋战国地动荡,也是文化传播最为兴盛的时期。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匈奴人一样也听说过。这亲随所说的,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于头曼而言,倒也妥帖。
  头曼闻听。止住了悲声。
  他连连点头,“不错,我还没有死,匈奴也没有灭亡,我一定能重整旗鼓,再向秦蛮子报仇。”
  说完,他抽出一支利矢折断,对天发誓道:“我头曼向天盟誓。若不报今日之仇。誓不为人!”
  随行亲随,不由得长出一口气。
  他们不怕失败。就怕自己的大单于因为失败而意志消沉,那么匈奴就真地没希望了。
  看到头曼意气风发地样子,亲随们也非常的高兴。殊不知在头曼折断利矢的同时,心里面却在想:我真的能报仇吗?以我匈奴如今之强盛,仍不是秦蛮子的对手,以后真的能报仇吗?
  头曼怀着心事,率领部众往朐衍前进。
  抵达朐衍城下地时候,天已经黑了。朐衍城四门紧闭,城头上鸦雀无声,城里面也没有半点声息。
  头曼感到奇怪,催马在城下大声喊道:“我是头曼,城里的人开门!”
  城上却没有动静,只有一面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
  “大单于,好像不对劲
  一名亲随低声说道。其实不用他说,头曼也觉察到事情似乎有点不太正常。他刚要再次喊喝,突然间却听到城头上一阵锣鼓喧天,紧跟着亮子油松晃动,瞬间把城头照映的通通透透。
  陈平带着百余名秦军,出现在城门楼上。
  ***下,陈平笑道:“大单于,您来得也忒晚了些,我们在此已恭候多时了!”
  “你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8/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