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535

  而军帐中,更响起一连串的嘘声。
  李成说:“这是上将军、平侯和大公子三人联名保奏。丞相府一开始并不同意,但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平侯还让我转告军侯:陛下在朝会的时候,还好奇地询问上卿大人,这刘阚是什么人?北疆四名主事者中地三个人,居然联名保奏?军侯,从现在开始,你可就已经入了陛下的耳了。”
  刘阚忍不住又吸了一口凉气。
  好事?坏事?
  他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升官了,权利大了,可是从现在开始,他的一举一动,都将会被咸阳注意。从前他可以仗着天高皇帝远,自己又默默无闻的发展势力。
  但从今以后,一切就将要摆在明处,再难有什么秘密。
  说不清楚心里是什么滋味,只能很机械的点头。
  “大公子如今已经返回咸阳述职,怕是无法召见你……上将军和平侯现在也不好召见你。
  平侯说其中的原因已经告诉过你,三日之后你自行动身。
  还有,你此次奉召前来北疆,所部人马损失惨重。而你回转泗水的任务也会变得更加艰巨,手中没有兵马,显然不太可能。所以,上将军会在明日调拨出五百楼烦军归入你的麾下。另外老罴营编制不变,如今营中的六百兵卒,全部由你带走。至于壮郡守地三百甲士,你也不需要操心了……上将军自会补偿人手给壮郡守。不过上将军说了,若泗水有变,定为你是问!”
  刘阚有点发懵!
  怔怔地看了李成半晌,好半天才站起身来,拱手说:“请成司马转告上将军,刘阚定不辱使命。”
  可这心里面,却是五味杂陈,实在是形容不出这个中的滋味。
  第一八五章
-
~老秦烙印~
  “大公子在这件事情上,做的是不是有些过了?”
  在朐衍军府中,召平看着蒙恬,沉静的说:“虽然我和你们一同联名保奏,但却不代表我赞成这件事情。依照大秦律法,出任地方主官,至少要过而立之年。即便是武官的条件相对宽松,可我始终不认为一个新年之后才满二十岁的小子,有能力担当起如此重要的职务。
  我大秦自立足关中以来,从未有过泗水都尉这样的官职。
  如果只是让刘阚担负起治军事务的话,我还能够理解。可是让他监察吏治,只怕不太妥当。”
  扶苏不在,王离还没有来。
  一场秋雨过后,让北疆的天气顿时带有一丝冬的寒意。
  蒙恬坐在庭上,静静的听召平把话说完。许久之后,他突然抬头问了一句:“那你以为谁合适?”
  “啊……”
  召平先是一怔,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蒙恬的提问。
  是啊,谁合适呢?
  掰着指头算,召平也不得不承认,大秦如今面临着一种青黄不接,无人可用的窘境。细数下来,咸阳城里的那些官吏,似乎还真就没有人能符合扶苏的要求。要在当地有声望,要有一定的根基,又要有谋略和铁血手段,同时还要和老秦有亲密的关联……谁又符合这条件?
  蒙恬身着黑色地宽松大袍。走到门阶口停下脚步。
  天有些阴沉,估计还会有一场秋雨。庭院中的树木也已经枯黄,看上去很清冷,让人心生寂寥。
  “大公子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可问题就在于,我们手中真的没有可用之人。咸阳那些个什么博士。咱们就不要说了。整日里只知道耍嘴皮子,让他们办点正经的事情,却是不太可能。
  山东六国之地,的确是人才济济。
  可是又有多少人心向大秦?泗洪的血才干了两年而已,那些表面上迎奉我们地人。==
==心里在想什么,谁也不清楚。吏员匮乏,有能力的吏员很匮乏,有能力,又与我大秦有干连的吏员。更是屈指可数……泗、淮一带,是我大秦南方的重要枢纽,泗淮乱,则南方乱;南方乱,则天下乱。
  大公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老罴地能力毋庸置疑,但老罴的忠诚……克和疾都说,老罴对大秦有感情。否则也不会血战富平。然则他终究是生长在关中以外。对老秦虽有情感,却不似土生土长的老秦人一般。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自孝公立国耻碑以来,这八个字已经刻在了老秦人的骨子了。但是刘阚,如今只是半个老秦。”
  召平一蹙眉,想要开口。
  可是话到了嘴边,却又突然露出了一抹惊异之色,“我好想明白了……大公子莫非是想把这老秦的烙印,刻在老罴地骨子里吗?如此一来。天下人皆知老罴为老秦。他也只好为老秦尽力。”
  蒙恬笑着点点头,“若为老秦尽力。就一定要跟随大公子。否则以他在关中薄弱的根基,定然难以成事。大公子很看重他,为此居然专门请奏设立泗水都尉,嘿嘿,看这小子怎不尽力?”
  就在这时,门外有亲兵禀报:裨将军王离求见。
  蒙恬点点头,“平侯,我们已经在这小子身上花费了太多的心思,能成什么样子,只看他的本事了。
  陛下拟在河南地设立五原郡,我们手头的事情很多,还是不要在为他费心了。
  去,请王将军进来吧……他来的正好,我手头正好有一件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就一并解决吧。”
  虽然说王离心怀怨念,但木已成舟,他也没有办法。
  刘阚整日缩在军营之中,蒙疾蒙克两兄弟则跟随着嬴扶苏,几乎是寸步不离。这心里有火,却找不到人出气,也只好老老实实的在军府听令。现在可不比开战前,蒙恬在河南地大获全胜,圣眷日隆。王离心眼儿小是不假,可并不傻。这时候再和蒙恬闹别扭,很不明智。
  而蒙恬呢,也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对王离一如从前般地任用。
  王离地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军府门口,召平微微一蹙眉,在心里轻叹一声:刘阚,大公子和上将军可谓是对你费尽了心思。但愿你能在楼仓做出一番事业,不要让我们失望才是啊。
  心里想着,脸上却带着和煦的笑容,与蒙恬走出庭上,迎接王离去了……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在这三天里,刘阚也没有闲着。他央求李成找蒙恬求了一道命令,然后就带着吕释之和灌婴两人,奔赴了一趟临河渡口。在这里,他曾经浴血奋战,更有无数的袍泽被埋葬在这里。
  临河渡口守备森严,因为隆冬将至,大河一旦冰封,月氏国的骑兵就可以毫无阻拦的冲过来。
  这里,也是河南地的第一道防线。
  虽然守备森严,可是刘阚有蒙恬的手令,加之守军听闻刘阚的名字,立刻很客气地将他领进营中。刘阚在大河畔,把随行带来地三坛烈酒,全都洒在了黑土地上,以告祭战死的袍泽。
  守卫在临河渡口地主将,是当初跟随王离一同前往云中的副将涉间。
  他年纪大约有三十七八岁的样子,白净的面皮,颌下一部美髯。生地仪表堂堂,姿容不凡。
  带领着护卫,就静静的站在一旁,看着刘阚的一举一动。
  从头到尾,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在刘阚离去的时候,涉间率部送刘阚出营。
  要知道。涉间是将军,即便刘阚现在是泗水都尉,依旧比涉间低了好几个等级。上官送下官,这并非是常有的事情。若非刘阚连番的血战,证明了自己地实力。只怕涉间理都不理他。
  这个人,是个闷葫芦。
  只是在分别的时候,拱手道了一句:“刘都尉,你多珍重。”
  后来刘阚才从李成那里知道,涉间是个惜字如金的人。莫说是刘阚。就算是蒙恬或者扶苏在,这涉间一句话最多也就是八九个字。而且经常是一语中的,从来不和人说什么废话。
  这是个连上将军蒙恬都看重的人,即便是王离,也很尊重他。
  原因?
  很简单……别看蒙恬他们现在都自称是老秦人,但祖上却不是在关中。而涉间却是实打实,土生土长地老秦人。据说从秦文公时代开始。涉间的祖辈就生活在关中。此后祖祖辈辈在老秦军中效力。细算一下,涉间家族的历史,甚至比嬴氏在关中呆的时间还要久远。
  至涉间这一辈,祖父战死、父亲叔伯战死、十七个兄弟,也都相继战死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
  一句话,这是根红苗正地老秦人。
  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家族,即便是始皇帝也极为敬重。
  刘阚听完了李成的介绍,也忍不住暗自感叹。同时更记下了涉间的名字……
  朐衍到临河。一来一回,足足耗费了两天的时间。第三天。刘阚有在兵营附近的山川之间游荡了一日,天黑才返回营地。一个人枯坐在军帐之中,直到聚将鼓响起,才披挂整齐,走出军帐。
  点卯过后,各部兵马都聚集完备,刘阚这才翻身上马,下令出发。
  河南地,这一别之后,下次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刘阚骑在马上,眺望了一眼远处模糊的朐衍城墙,一挥手,“出发,我们要回家了!”
  来地时候,刘阚带来了四百人。
  回去地时候,老罴营共有一千一百人之多。听上去,队伍似乎没有损伤,反而又壮大了很多。
  可实际上,却已经是物是人非。
  除了灌婴、吕释之、任敖、樊哙和陈平五个人之外,当初从泗水郡过来的人,全都战死疆场。
  刘阚在队伍中间,不免悲由心生。
  好在他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心中虽然悲伤,却没有表露于形。
  一千一百人,分成步卒、骑军和车兵三队人马。灌婴率领五百楼烦骑军在前面开路,樊哙则带着四百步卒为中军随行。任敖压阵,指挥三组车兵。踏着清晨第一缕曙光,走上归途。
  “我们怎么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