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535

  心里面有一种淡淡的羞涩,但更多的是一种喜悦。使者派出之后,秦曼就开始了焦急地等待。
  而此时,刘阚正在铁庐中,拿着一张图纸,默默的观瞧。
  在刘阚的旁边。端坐着三个人。居中的是程邈,看上去有些懒洋洋的,好像很疲惫的样子。
  上首处,是已年过三旬的苦行者。
  他坐在榻上,有些好奇的盯着摆放在眼前的车轱辘。也许有人奇怪,一个车轱辘有什么好看?
  苦行者看得不是一个车轱辘,而是两个车轱辘。
  不过。两个车轱辘中间,有一根儿臂粗细的车轴相连,使得车轱辘形成了有机地整体。
  苦行者推了一下,就见那车轱辘滴溜溜的滚到了另一边。
  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也正认真的观看……
  他身材不高,大约只有七尺左右。不过体魄浑实,非常的壮硕。手很大,好像蒲扇一样。
  最有特点的是他地眉毛。
  一对雪白的眉毛下。生着一双细长的眸子。
  伸出手。稳住了车轮。上上下下的打量不停。
  “盘老,你以为都尉所造的这种车轮。如何?”苦行者抬起头,看着那老者笑呵呵的问道。
  “奇妙!”
  老者轻声道了一句,然后摩挲车轴,“都尉的这个设计,地确是非常奇妙。不但可以避免了车轮滑落,而且还增强了轻车的稳定性。只是尚有一些细节需要做出调整,如果装配起来的话,至少能让战车提升三成的战力。不过,那些战车恐怕也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改装吧。”
  这老者,就是苦行者引荐来的大末炼师,盘野老。
  盘野老也算是出身名门,祖上十二代全都是以铸炼兵器为主,更兼通杂役,颇有才华。只是,他的这种才华,并不得人看重。特别是始皇帝收缴天下金铜之后,民间作坊不得擅自铸造武器。像盘野老这种有才华的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傲气,宁可洗手不干,也不愿打造什么锄头镰刀这样地工具。而那些有资格打造兵器地人,当然也不太可能看重一个炼师匠人。
  即便是盘野老有名气,这些年过的也不甚如意。^^^^
  所以,当苦行者向他发出邀请之后,一方面他和苦行者是世交,苦行者地父亲,和盘野老是结拜兄弟。另一方面,他也的确是不想荒废了手艺。又听苦行者说,刘阚求贤若渴,有孟尝君之风……于是就抱着看一看的心思,来到了楼仓。但随即,他就被楼仓的活力所吸引。
  而刘阚对盘野老,也非常的看重。
  原因就是苦行者在私下里告诉刘阚,这盘野老掌握着一门极其珍贵的技艺,名为七十二炼!
  什么是七十二炼?
  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冶炼技术。
  在春秋以前,冶炼技术相对原始,称之为块炼法。以木炭做燃料,热量小。加之炉体也小。鼓风设备也差,因此炉温很低,达不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来的铁,大都是海绵状的固体块。
  用这种块炼法打造出地兵器,自然无法使用。
  而到了战国末年,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冶炼技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虽然这个时期。是以青铜兵器为主,但一些炼师并没有停止进一步的研究。在锻打块炼铁和熟铁的过程中,不断的反复加热。铁吸收了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减少了夹杂物后,成为钢。^^^^
  这种钢。组织紧密,碳份均匀,已经适用于铸造兵器和刀具。
  盘家经过十二代地苦心钻研,在九炼之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七十二炼的技术。
  在打制器物的时候,有意识的增加了折叠、锻打的次数。一块钢往往需要烧烧打打、打打烧烧许多次。以战国末年时期,人们所能掌握地材料和设备,盘家最终确定了七十二次的极限。
  通过这种手段打造出来的兵器,组织更加细密,成分更加均匀。品质也更加的高绝。
  唯一麻烦的就是,这种技术太过繁琐,花费甚巨。想要打造出一件好的兵器,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钱帛,更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普通人根本花费不起,也耗不起这个时间。所以并不是非常流行。再说了,此时的青铜器正值巅峰时期,用七十二炼之法打造出一件兵器的花费和时间,可以打造出百件优良地青铜兵器。即便是王公贵族,也不愿尝试七十二炼。
  盘野老的不得意,一方面是因为律法,但最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他的双手,将七十二炼之法推广出去。再加上他对兵器的质量要求很高,一件在别人看来已经很好的兵器,也许在他眼中,不过是一件劣品。如此一来,找他打造兵器地人越来越少,直到如今声名全无。
  七十二炼的技术究竟是什么样子?
  刘阚也不清楚。
  但是通过苦行者的介绍,刘阚敏锐的觉察到。这种所谓的七十二炼技术。恐怕就是数百年后,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百炼钢的雏形吧。所以。当盘野老查探了水质归来地时候,刘阚率领亲信部曲,出楼仓城十里迎接。把个盘野老感动的,当时就泪流满面,向刘阚效忠。
  这时代的人很狡猾,但也有后世远远无法比拟的淳朴和忠厚。
  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已经深深的刻在了许多人的骨子里。越是处于社会的底层,越是不得意地人,就越是容易被感动。后来,盘野老听说刘阚手中有一把神兵,就请求一观。哪知道刘阚把赤旗取出之后,盘野老竟忍不住放声大哭。这赤旗……竟然就是出自盘野老祖父之手。
  当年盘野老地祖父,为锻造赤旗,耗尽的心血。
  亏得当时阚家有那个资本,千金求得一把神兵,在各方面都给予了支持。
  盘野老地祖父,当时的大末炼师盘金,竟使用了还只是一个概念的百炼之法,这才打造出了赤旗。
  不过赤旗打造成功后的第二年,盘金就病故身亡。
  那百炼之法,也就随之失传。盘野老看到当年祖父耗尽心血而锻造出来的神兵,自然格外激动。
  也正是这一把神兵,让盘野老死心塌地的追随刘阚。
  派人从大末将家小全部接到了楼仓,盘野老好像焕发了第二春一样,整天介的精神抖擞,格外兴奋。
  刘阚看完了盘野老绘制的战车改造图纸以后,递还给了盘野老。
  “盘老!”
  刘阚想了一想,沉声道:“我楼仓如今共有兵车五十四辆,一并交由你来改造。另外,我希望由你来掌控铁庐,我还有一些小物件,需要你来费心。这些东西,绝不能轻易流传出去。
  花费多少钱帛,耗费多少时间……
  我都不在乎!我只有一个要求,在没有得到我允许之前,铁庐里的秘密,绝不可被人知道。
  我会命令吕释之在铁庐外围警戒。没有我的命令,除了你父子六人之外,任何人不得进入铁庐。对外,你只说是为我打造农具,如果有人询问,你就立刻告之行者,行者当知如何处置。”
  这言下之意,就是要提防奸细。
  虽然不明白刘阚这个命令的真正意图,但是盘野老和苦行者,都感受到了刘阚话语中的认真。
  盘野老立刻起身回道:“请都尉放心,只要我在一日,就不会让人知晓铁庐的秘密。”
  第一九六章
-
~刘巨将成亲~
  铁庐,是刘阚筹谋已久的事情……
  若推算起来,早在刘阚出征北疆之前,铁庐的概念就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有了轮廓。如今,他有身份,有地位,也有能力把铁庐付之以行动。加上盘野老父子到来,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拥有前世记忆的刘阚,深知这一点。
  当然了,这个时代的科技无疑是落后的,而且掌握科技的人,并不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士子们。
  准确的说,这个时代的科技,掌握在匠人们的手中。
  古人的聪颖智慧,绝不可等闲视之。只是在后世儒家文化确立以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令匠人们的地位越来越低。其创造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却渐渐的被扼杀,被磨灭。
  刘阚并不指望盘野老他们发明创作出火药、灯泡之类的东西。
  他所需要的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今天改进一点,明天再改进一点……随着工匠们的地位获得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就会进一步被激发。积少成多,十年、二十年……也许百年之后,历史终究会发生改变。刘阚一直认为,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
  而现在,就是这改变的开始!
  程邈被任命为铁庐的总管。这个职务对他而言。倒是正对了性子。
  本就不是一个喜欢被公务缠身地人,程邈喜欢的是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至少在许多人眼中,他喜欢的事情,大都难以被人理解。但必须要承认,让程邈掌控铁庐,是个不错的选择。
  盘野老是个行动派。程邈是个理论派。
  两个人在一起,刘阚非常的放心。这样一来,他就能投入更多地时间,思考更重要的问题。
  始皇八年,也就是秦王政三十五年。
  随着北疆战事的平息,大秦帝国迎来了自统一以来,最为平静的一年。
  六国后裔,随着北疆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而偃旗息鼓。以不到一年的时间,彻底击溃匈奴。夺河南地千里沃土。迫匈奴余孽退守狼居胥山。如果一定要挑出什么毛病的话,那就是蒙恬斩首超过五十万……当年长平之战,人屠白起也只坑了四十万而已,蒙恬的冷酷的手段,秦军的强横战力,令无数对大秦江山社稷心怀叵测地人,感到一丝惶恐,一丝不安。
  年初,蒙恬再次兴兵。
  不过他并没有亲自领兵,而是命王离为主将。领三万大军,马踏阴山。月氏国在发现秦军的动向之后,并没有出兵阻止。相反,月氏王下令月氏兵马北退三百里,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没有。王离占据了阴山之后。奉命没有再继续推进。同年三月时,月氏王派使者入咸阳求和。除了割阴山以北三百里疆域给大秦之外,又献月氏美女无数。
  月氏国很强大!
  但这个强大,却是要看比较的对象。
  实际上,月氏人很有一点欺软怕硬的意思。在匈奴占据河南地,最为强盛的时候,双方兵力相差无几。可是月氏却不敢喝匈奴对抗,反而割地赠送牛羊,以祈求和匈奴人和平相处。
  头曼当时也不敢过于逼迫月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