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535

  然后过吴县(今江苏苏州),走江乘(今南京市东北)渡大江而被,沿大海至琅琊,在去芝罘山。
  走平原津(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古黄河渡口),北去上郡。
  最后再由上郡,回转咸阳。
  去什么的方,走什么路线。诏令中写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始皇帝似乎根本就不怕什么六国余孽在路途中寻事。甚至说,他很可能想借由这一次巡狩,将那些谋逆份子全部吸引出来,一网打尽。古往今来,似乎很少有皇帝能如始皇帝这般勇气,让人不的不钦佩一下。
  如果能成功,始皇帝可以彻底消灭六国余孽。
  如果六国余孽不上钩……那他也可以借此巡狩机会,令天下苍生心安,彻底断了那些谋逆者的心思。反正不管是什么结果,始皇帝都不会输。
  这也让刘阚对始皇帝越发的敬重起来。
  距离始皇帝抵达荥阳。还有大约二十天的时间。
  刘阚呆在荥阳。感觉好生无趣。没办法,来这里候驾的官员。他大都不认识。除了王恪嬴壮和李由三人之外,整个荥阳城,刘阚再无一个熟人。而嬴壮三人,各有各的***,也不可能整天的陪伴着刘阚。开始的时候,刘阚还有些兴趣,可两三天过去后,他可就烦了。
  甚至在一次宴会上,看着满堂的官吏。
  刘阚甚至不无恶意的猜想:如果天下大乱,这屋子里的人,还有几个能活下来?
  三川郡的冬季,来的远比泗水郡早。
  这一天,刘阚正在军帐里翻看唐厉送给他的那部《尉僚子》,帐帘突然挑起,一股寒风涌入。
  只见贾绍搓着手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说:“怎的今年的天气这般冻人?”
  刘阚不禁哑然失笑,“绍舍人,你一个土生土长的三川郡人,怎么连家乡的天气都受不了呢?”
  舍人,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豪门大户家中的门客,另一种则是官职。
  贾绍如今还是白身,这舍人的身份,自然是头一种含义。不过,门客也有三六九等,贾绍这个舍人的身份,就类似于刘阚的幕僚。他顿了顿足,毫不客气的一**在刘阚对面坐下。
  “绍虽是三川郡人,可今天的天气,的确是不寻常。
  往年这个时候,虽已天冷,但却不似这般寒意凛凛……呼,今年的冬天冷,可是不好熬啊!”
  着,他朝着手上哈了一口热气,顺手端起书案上的一杯温酒,美美的饮了一口。
  “主公,还记的何公临别之前,和您说过的事情吗?”
  何公,就是那已去了咸阳,如今在大秦朝中担任博士职务的叔孙通。
  刘阚一怔,疑惑的看着贾绍道:“甚事?”
  “呵呵,绍就知道,主公可能把这件事情忘记了……何公走之前,曾向您推荐过一个人。”
  “啊!”
  刘阚先是一怔,旋即想了起来,“若非绍舍人提起,阚几乎忘记了这件事。”
  叔孙通去咸阳之前,曾经对刘阚说过:他麾下的人才虽然不少,但是还缺了一个能掌舵的人。
  所以,叔孙通给刘阚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住在大梁城外二十里小王庄的公叔缭。
  只不过,刘阚从平阳回转楼仓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吕雉那件事情。吕雉死后,刘阚忙着寻找刘季和刘肥父子的下落,把叔孙通提到的这件事情,几乎给抛在了脑后。当然了,以楼仓当时的情况,刘阚也不可能轻易的离开。毕竟他是泗水都尉,怎可能随便就擅离职守呢?
  而请人这种事情,又不可以随随便便让人代劳。
  看叔孙通当时郑重其事的样子,就说明他推荐的这个公叔缭,怕非是等闲之辈。若是普通人,一纸征召足矣。但真正有本事的人,却需要释出足够的诚意。刘阚就算是什么都不懂,也知道后世三顾茅庐的典故。那些有本事的人,个个脾气古怪,可不能随随便便的征召。
  如今贾绍提起,刘阚立刻想起了这件事情。
  贾绍说:“如今陛下才出函谷关,而且还要在洛阳停留些日子。估计抵达荥阳,也要二十天后。
  主公趁此机会,何不走上一趟?
  反正从荥阳到大梁,快马不到一日的路程。
  不如和嬴郡守他们说一声,去大梁拜访一下那位贤人。左右不会超过三天,不会耽误候驾的事情。”
  这个嘛……
  刘阚倒是有些意动。
  左右呆在这里,也无所事事。
  去那小王庄拜访一下贤人,倒也能打发时间。可他现在是在候驾,能不能离开,还要另一说。
  沉吟片刻之后,刘阚道:“不如这样,我明日去问一下李由郡守。如果他觉的可以,咱们就走一趟大梁城……但实在不可以的话……绍舍人,只好就请你代我走上一趟。能不能把那位贤人请出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代我向贤人行弟子之礼,向他请教一二,就足矣!”
  先要有个好印象,以后可以徐徐图之嘛!
  贾绍想了想,觉的这也是个办法。
  于是两人商议下来,决定第二天请教了李由嬴壮之后,再做其他的计较。
  第二三0章
-
~觐见洛阳宫~
  第二天晌午,阳光明媚。
  刘阚带着刘信离开了兵营,径直去了荥阳城。
  虽然说,官员们把刘阚安排在了城外,但是并没有不让他入城的意思。这荥阳城,是大河以南,中原腹地上,与大梁、雒阳两城并列的名城。当然了,大梁和洛阳之所以闻名天下,更多是因为它们的历史。雒阳是东周王都,而大梁则是故魏国的都城,在中原极有名声。
  但荥阳,更多则是以其军事地位而闻名。
  临大河,连成皋。靠群山,面东方……后世中国象棋里的楚河汉界,正是由荥阳城而来。
  经过数年的治理,荥阳城十分繁华。
  走进城门,只见一条条街道,经纬纵横。
  街上,人来人往,喧嚣热闹。刘信从一进城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这繁华的景象,看花了眼睛。
  对于眼前的繁华,刘阚并没有太在意。
  带着刘信直奔府衙而去,在府衙门外,也没有通报姓名,直接就走了进去。李由和嬴壮两人,就住在这荥阳府衙之中。由于这二人的地位非常,所以荥阳县令,干脆把府衙腾空出来。
  刘阚来的这几日,经常出入这里。
  府衙地门子也识得这位年轻地武将。没有人站出来阻拦。嬴壮正在和李由在庭上说话。见刘阚走进来。两人也都站起身。迎上前去。脸上挂着笑容。
  “刘都尉。怎么一大早就过来了?”
  这话地人。定然是李由。
  因为嬴壮不可能对他这么客气。会直呼刘阚地名字。要么就是亲热地叫他阿阚。而不是刘阚地官位。李由和刘阚虽然见过两次。并且小有交情。但实际上。两个人还没熟到那个份上。
  刘阚上前见礼。把来意说明。
  “去大梁?”
  嬴壮眉头一蹙,“好端端的,不在这里候驾,你跑去大梁作甚?阿阚。你现在可不是寻常小吏,可以随意行动。你此次是奉命候驾,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里,去大梁……恐怕不合适!”
  刘阚也猜到了这么一个结果,不由得苦笑起来。
  李由笑道:“壮郡守,不必这么严肃。阿阚正年轻,好动兔脱,也是正常。这荥阳城里,人虽说不少。可阿阚也就认识你我寥寥几人。换做是我的话,也会觉得气闷,想要出去走走呢。”
  着话。他示意刘阚坐下。
  “不过刘都尉,你现在的确是不好走开。”
  “哦?”
  刘阚听得出,李由这是话里有话,于是静下心来,聆听后话。
  果然,李由让人给刘阚奉上酒水之后,脸上笑容收起,沉声道:“卯时接到消息,陛下已抵达谷城。预计会在后日莅临雒阳。陛下派人前来送信,命我与刘都尉,先行前往洛阳城。”
  “啊?”
  刘阚吓了一跳,“去洛阳作甚?”
  “我怎知道?”李由一笑,“陛下可能是要在洛阳先行接见你我,故而派人快马前来通知。
  我正要派人找你说这件事情,你却来了。
  也好,你立刻回兵营准备一下……咱们午时动身,赶赴雒阳……哦。本部兵马无需跟去,只需待十数亲卫足矣。其余人就暂留在荥阳,反正过一些时日,你还要回来,不用再来回奔波。
  壮郡守,就辛苦你了!”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刘阚去洛阳地一段时间,他本部二百骑兵,就由嬴壮暂时带领。可刘阚却想得有点多了……这算不算是削了我的兵权?难道说。我早年做的那些事情。东窗事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