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535

  难道说……
  刘阚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不免有些惶恐的看着那老人。
  老人搀扶起了蒙疾,打量了两眼,突然抖手就给了蒙疾一记耳光,“十六年未见,你怎地还是这般没有出息?男人大丈夫,头可断,血可流。怎能效仿那女儿家。做此羞人的举止。
  谁打了你,你就给我打回去。莫要哭哭啼啼,徒增我心烦。”
  好家伙。这老人看上去不算很强壮,但下手可真的是够狠辣。这一记耳光,打得蒙疾脸都肿起来了,却不敢吭声,只是抹去脸上的泪水,恭敬的说:“干爷爷,孙儿受教,绝不会再流泪。”
  老人没有再去理睬蒙疾,而上仰着头,打量着刘阚。
  “叔孙对我说,广武君是做大事地好汉。富平一战,广武君名扬北疆,杀得匈奴人胆战心惊。
  今日一见,我颇有些失望。
  怎地这官位越高,就越没了胆气?徒具老罴之形,而无老罴之勇。说实话,我非常不满意。”
  这一番话,只说的厅中众人陡然色变,齐刷刷向老者看去。
  刘阚倒也没生气,反而笑了起来,“有长者赐教,刘阚幸甚。但不知,如何才算是老罴之勇?”“你可知,老秦何以能横扫**?”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刘阚地鼻子,大声的责问。
  刘阚一怔,“可因那商君变法?”
  “商君变法,不过是表面。老秦所以能横扫**,只因那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想当初,老秦尚未变法,没吃没穿,甚至连手中的兵器,也残破不堪。然则即便如此,却让六国不敢西向。如今,正是国难之际,昔日老秦赴死之慷慨,我旁观许久,却已似乎失却!
  广武君,我只问你一句:可敢提起你的兵器,和那横行鼠辈,决一死战否?”
  刘阚不由得为之动容,毫不犹豫的说:“敢!”
  “既然如此,何不拿起你的兵器,带着你的兄弟们,在这乱世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连那鼠辈都能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言语。而你堂堂广武君,为何就不能让天下人知晓,老秦未死,老秦犹存……纵观百年,老秦国难之时,可曾有一人,撤身向后退却一步?”
  “您的意思是……”
  刘阚惊讶的看着老人。
  这老者说话时,带着一口浓郁地大梁口音。
  可话语铿锵,隐隐有金石之声,宛若黄钟大吕一般,震馈人心。刘阚懵了,大厅之上地所有人都懵了……之前,大家的思路都集中在往巴蜀退却地方向上。可这老人话语中的含义,却似是要刘阚迎头而上,直取关中!疯了吗?可再一仔细琢磨,刘阚却听出了别样内涵。
  老人不是要他去保老秦!
  而是要他在中原各地皆败之际,扛起老秦地这一面旗帜。换句话说,老人不是要他保老秦,而是要他去保住老秦的那一股子血性。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刘阚的耳边,似回响起当年富平城破之时,南荣秀军侯死前的高呼。每一次国难来临之时,老秦人何曾退却半步?
  “刘阚,受教!”
  说着话,刘阚深施一礼,“小子不更事。更需长者时时提点。今有不情之请,还望长者首肯。”
  老人倨傲一笑,“你之所请,我已明了。不过。我是否同意,还需看你如何为之。”
  说罢,他转身看了一眼叔孙通,“我累了,需好好休息。都是你这夯货,非要把我从家里拉出来。我已多年未曾理事,偏偏被你巧言令色地一番哄骗,才来了此处。我要一安静住所。”
  刘阚闻听大喜。连忙道:“长者一路劳顿,刘阚这就安排。”
  这位爷狂的没边儿了。也傲气的没边儿了。刘阚这么恭敬的说话,却似理所应当一般,迈步往外走。刘阚连忙跟上去,为这位爷带路。他家中本就不缺这房舍,很快的就为老者安排妥当。
  往大厅走的路上,刘阚仍在思索着老者的话。
  天下大乱,如果按照这种形式发展下去,老秦地命运只怕是难以保全。
  亮出老秦的名号,来日可凭此得老秦人的拥护;可这样一来,危险系数也就会随之增加。
  而且。这老秦的名号一旦亮出来。楼仓可就真地成了众矢之的。
  之前大家还可有一分缓冲余地,可如果这样一来。这一分缓冲也就随之荡然无存。彻底的撕破脸,来个你死我活。危险的确危险。但不可否认的是,若成功了,刘阚于老秦的威望,足矣大大提高。也就是说,这楼仓不能丢弃,并且需要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亮出来旗号。
  刘阚在思考着老人的这番言论。
  大厅里,却好像炸开了锅似地,乱成了一团。
  这大厅里地人,认识叔孙通的并不多。除了贾绍之外,也就是昔日曾为敌手地那个李左车。
  贾绍在楼仓已有时日,自然要出面为叔孙通介绍。
  引荐完毕后,贾绍忍不住奇道:“何公,你不是在咸阳为官吗?怎地这突然间,来到了楼仓。”
  叔孙通笑道:“我此次前来,是奉了赵高的指派,前来缉拿君侯家人。”
  “啊!”
  陈平等人心里吃惊,但是并不感到惊奇。
  贾绍说:“何公,你不是在说笑吧。”
  “呵呵,当然是说笑。不过我也的确是奉赵高之命,来缉拿君侯家人。咸阳现如今,已乱成了一片。若非丞相李斯,怕早就瘫痪了。不过,李斯和赵高之间,似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李斯并不在意君侯的事情,但赵高……依我看,这一次李斯,恐怕是撑不了太久,必被赵高所害。”
  “那你……”
  “陛下丧祭之后,我就假意接近赵高。这一次,赵高让我通知应壮郡守,来楼仓缉拿君侯家人。我欣然应命,准备直接来楼仓报信……不成想,途经大梁时,正逢陈涉之乱兴起。
  于是我就躲到了小王庄里,和那位老先生交谈了很久,这才劝说得他随我一起,前来楼仓。”
  陈平忍不住问道:“何公,那位先生……可就是……”
  “正是那人!”
  陈平和叔孙通这一打哑谜,让其他人更觉云山雾罩。特别是贾绍,曾经奉命往小王庄拜访过老人。
  “何公,那个人究竟是谁啊!两年前我曾拜访过他,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出奇之处。本来主公准备在回楼仓的路上,再去拜见一下。不成想却被陛下招了过去,随行伴驾。前次我见他的时候,只觉他言辞颇为出色,但却未曾似今日这般,气势逼人。这老先生,究竟何方神圣?”
  不仅是贾绍好奇,李左车等人也非常的好奇。
  叔孙通笑道:“他是什么人,还是请蒙少君回答为好。”
  蒙疾叹了一口气,“我也是没想到,干爷爷他居然还在人世。当年他辞官挂印而去的时候,我才**岁年纪而已。祖父和干爷爷的关系甚好,后来还让父亲拜在了干爷爷地门下求学。
  一晃十六年,干爷爷看上去还是很精神,只是我父亲却……”
  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那老者地身份。众人一个个急得是抓耳挠腮,却偏偏又奈何不得。
  陈平说:“能被上将军称之为亚父者,还担当过老秦之国尉,除了他……还能有谁?”
  李左车第一个反应过来,脸上顿时流露出一抹敬慕惊讶之色,同时还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道子,你说这老先生,就是秦王的那个神秘国尉,缭?”
  “尉缭!”
  贾绍惊呼一声,张大了嘴巴,再也没能合住。尉缭,这个老人,竟然是那着《尉缭子》尉缭吗?最近更新可能会不太稳定,原谅则个!
  第二七二章
-
~我本楚狂人~
  尉缭,生卒不详。
  刘阚对这个人的印象很深刻。但并非是因为《史记》,而是因为前世少年时读过的一部名叫《寻秦记》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穿越者在战国末年时期的经历,其中在小说最后,出现了尉缭。书中的尉缭手段极其狠辣,将小说的主角逼迫的最后是远离中原,避祸北疆塞外。
  当时的刘阚,对这尉缭非常好奇,于是还查找了一下尉缭的资料。
  此人是魏国大梁人,姓氏无人知晓,甚至在秦廷内,也只有寥寥的几个人知道,故而未能流传下来。唐厉因手中有一部完整的《尉缭子》,刘阚以为他多少知道这个人的情况。可询问之下,甚至连唐厉也不清楚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历,让刘阚对尉缭这个人,更加的好奇。
  世人只知尉缭名缭。
  他是在秦王政十年,也就是始皇帝诛杀,罢黜吕不韦,亲掌朝政的前后,入秦游说,而被始皇帝所看重。嬴政亲政之后,任命此人为国尉,故而许多人把这尉做了他的姓氏。直至后来尉缭归隐,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真正的来历,始皇帝也非常慎重的隐瞒下来。
  至于原因,并无太多人知晓。
  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尉缭为何会突然归隐。史书上记载说,尉缭看出始皇帝不是能共富贵地人。所以功成身退。可真实的情况呢?只怕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无人知晓。
  刘阚万万没有想到,这公叔缭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尉缭!
  “公叔氏,曾经是魏国贵裔,本属于魏国信陵君一系中人。秦王四年时,信陵君病故,信陵君一系的人马。遭到魏王清洗,公叔氏也就是在这场清洗中,举族皆没,唯有公叔缭幸免于难。
  公叔缭逃出大梁后,就投靠了陛下,矢志要报仇雪恨。
  说起来。还真是有趣。老魏和老秦打了百多年。虽说让老秦吃了很多亏。却又给了老秦许多便宜。
  从商君开始。至丞相范睢。再到后来地公叔缭。三个魏国人。却实实在在让老魏最终灭亡。
  王二十三年。大将军王贲水灌大梁城。老魏从此灭亡。
  公叔缭大仇得报。于是向陛下请辞。而陛下也遵从了当年他和公叔缭地约定。放公叔缭离去。公叔缭回大梁之后。见昔日魏都已成狼藉。也颇有些难过。后来。他干脆就住在大梁城外地小王庄里。读书种田。过隐士般地生活……若非是事出偶然。我也难知晓他地来历。”
  叔孙通向刘阚轻声介绍着公叔缭地过往生平。
  “君侯。公叔先生素来倨傲。即便是陛下和他一起时。也常有狂言出口。你勿需在意。倒是他说地那些话。听上去似有些刺耳。但不可否认。也有他地道理。老秦以慨然赴死之精神立国。五百年从西北一隅。到雄霸中原。绝非是一个偶然。乱世将临。合该君侯建功立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