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535

  “喜子,何事如此慌张?”
  司马喜举止很稳重,躬身回道:“主公,门外有一人,自称是您的故交,想要求见于主公。”
  故交?
  刘实在是想不出来,他如今还有什么故交。
  难道说,是巴蜀来人吗?一想到巴蜀,刘不免有些激动起来,连忙站起身道:“快快有请。”
  司马喜点头答应,转身出去。
  不过在出门的时候,他朝着庭院中,正巡视府衙的季布使了一个眼色,季布立刻明白了。
  刘艺高人胆大,加之一直期盼巴蜀的消息,故而不在意。
  但却不能代表,其他人可以不在意。司马喜在经历了韩信一事之后,变得越发谨慎小心起来。
  他示意季布加强守卫,以防意外发生。
  然后才带着来人,走进了大厅。刘一见来人,不由得微微一怔。
  不是巴蜀的人,但他的确是认识。来人倒也没有说谎,还真真是故交呢……刘站起身来,快步向来人迎了过去。
  “周先生,您怎么来了?”
  第二七九章
-
~宁陵君~
  周市(音福)一进大厅,那张胖乎乎的圆脸,立刻露出)7笑容。
  自大梁一别,一晃已有大半年的时间,周市看上去比以前更胖了,胖脸也比当初大了一圈。
  刘回楼仓之后,和叔孙通蒯彻等人谈起过他们在大梁的遭遇。
  蒯彻说:“君侯,这个周市,怕不简单啊!”
  他想了想,与刘分析道:“大梁地处山东腹地,乃勾连八通之地。虽说如今残破,不得当初魏都的盛况,可这地理位置摆在那里,消息传递起来,只怕比洛、两城差不了多少。
  周市在全城封锁之时,还能助君侯出城,显然也是大梁的一个人物。
  他怎可能不晓得君侯的事情?君侯到大梁,却隐姓埋名,不敢暴露身份。这换做任何一个人,定然会有所怀疑。偏偏他不闻不问,还一力帮助君侯出城,这里面,恐怕是有文章。再遇此人,不可不防。”
  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
  后来刘向公叔缭还请教过这件事情。
  公叔缭本就是大梁人,而且在大梁居住多年,对城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见刘询问,公叔缭只说了一句‘老魏有后人存焉?’,之后就再也不说话,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但只这一句话。就足以让刘猜出个大概。
  莫非这周市是魏国后裔?他还向曹参打听了一下周市地情况。得知周市当年也并非沛县人。和唐厉地情况差不多。是在魏国被攻破那两年。才在沛县定居下来。算起来。周市定居沛县。比唐厉一家晚两年。不过二人之间倒是没什么联系。一个在城里。一个是住在城郊。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
  哈。没想到这周市。也是个有故事地人!
  刘知道。他迟早会和周市再见面。但却未曾想到。会在这种时候。这样地情况下见面。
  周市看上去一如当初在大梁时那般憨直。
  但刘却不敢在小觑此人。以魏国后裔地身份。在老秦眼皮子底下这么多年而无人觉察。绝不是一个善与之辈。如今。刘也不是那个刚穿越过来地未来人。在这个时代已生活了十二载。对于那些历史上有名地。没名地人。都有了清醒地认识。谁说这些古人纯善。谁说这些古人好骗?
  风云跌宕五百年春秋战国,也是中华文明最为璀璨的年代,能人辈出,牛人辈出……这些古人的智慧,绝非后世人可以小觑。否则,那一部孙子兵法,也不会流传千年依旧为人所推崇。
  战国末期的英雄们,也许没有三国时代那般有名,可绝对不会弱于三国的牛人们。
  和这些人打交道,刘必须要打起十二万分的小心。
  周市笑呵呵道:“君侯,大梁一别,风采依旧,市今日再见君侯,心里实在是欢喜的紧啊。”
  “周先生,您也瞒得我好苦啊!”
  刘拉着周市的手臂笑道:“离开大梁之后,我仔细想来,越发觉得周先生非比寻常人。遇大贤而不知,真是有眼无珠,愧煞,愧煞……快请上座……喜子,吩咐下去,准备酒宴。”
  司马喜在门外应了一声,匆匆离去。
  而刘和周市,则分宾主落座。
  周市正色道:“大梁之时,非我存心隐瞒,实乃不知如何开口。当时君侯似颇有顾忌,我也无法直言相告。不瞒君侯,我祖上六代,皆魏君之臣。当年大梁城破,这才流落到了沛县。
  若非君侯高义,于战阵中不弃于我,市今日,早已冢中骨枯……
  活命之恩,市绝不敢忘。更何况当初在大梁,市也未曾帮到什么,不过是略进绵薄之力耳。”
  周市这番直言不讳,倒是让刘多多少少放下心来。
  “于周先生是略进绵薄,但于刘某,却是活命之恩。一晃十载,昔日袍泽,如今都生疏了。
  能与先生重逢,刘心甚喜之。我这楼仓城里,也有一些当年旧识,先生此来还要多住些时候,一叙往昔情义。可惜……老唐、无伤和其哥他们都不在,否则见到先生,定然很高兴。”
  两人说着一些没营养的话,不一会儿司马喜命人端上了酒菜。
  周市收起脸上的笑意,看着刘道:“君侯,市今日前来,却是有话要与君侯说。但不知,君侯于这大势,又有何感官?”
  “天下大势?”
  刘知道,这肉戏要来了。
  他沉吟一下,道:“先生不是外人,我也不妨实言。如今老秦的确势弱,但绝非张楚那陈贼可挡。以我之见,开春之前,章定会向张楚发动攻势,以张楚之力,怕是要凶多吉少喽。”
  周市手扶长案,“若张楚亡,天下若何?”
  刘想了想,淡然道:“张楚亡,但这天下,怕也是难复往昔之平静。”
  “怎么,君侯认为老秦难以稳定局势吗?”
  刘笑道:“先生你又何必明知故问,即便是老秦想要稳定,你还有你们那些人,会答应吗?
  如今可不必昔年陛下横扫六国之时。
  且不说二世非陛下可比,老秦自身只怕也是有心无力。你们,处心积虑十载,又岂能答应?”
  周市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刘。
  片刻后,他轻叹一声道:“君侯乃老秦之臣,即知我等心意,何不将我拿下,以绝后患呢?”
  “老秦,非嬴氏之秦,乃关中百姓之秦。
  二世昏庸,任用小人,倒行逆施,实不可恕。我虽有心,一来有心无力,二来也不敢逆天而行。氏已失其鹿,天下群雄逐之。我若在此时出手,只怕未等行动,已成天下人公敌。”
  周市笑了,“原来君侯也知大势……
  只是,君侯你占据楼仓,扼守淮汉,始终是所有人的心腹大患。况且,楼仓距离关中路途遥远,君侯以一支孤军而占据此地,周遭虎狼窥视,岂不险哉?而章对张楚开战之时,怕也就是虎狼围攻楼仓之日。君侯是聪明人,何不早作决断,以保全自身,为日后谋求呢?”
  “但不知,先生有何建议?”
  刘知道,接下来的话,才是周市此来的真正目的。
  周市说:“君侯可知宁陵君
  “略有所闻……周先生,你莫不是要我投降宁陵君吧。我先说好,若是这样,先生可以闭口。”
  周市摇头笑道:“我知君侯心系三秦百姓,断不可能归顺任何一方。
  我此来,是要与君侯合作……君侯想必已知晓,宁陵君乃魏王后裔,如今得张楚之力,据大梁得魏王之位。宁陵君久闻君侯之名,愿与君侯结为盟友。君侯乃秦人,扼淮汉通路,必为虎狼仇视;且嬴氏与君侯不和,张楚灭亡之后,嬴氏绝不会放过君侯……而那时,楼仓危矣!”
  周市这一番话,倒也不是危言耸听。
  刘双手合十放在颌下,静静的看着周市。
  “我与宁陵君合作,又能有什么好处?”
  “魏王欲求砀郡。”
  “然后呢?”“请君侯资助!”
  原来如此……
  刘大概明白了周市的意思。也难怪,那宁陵君占居大梁,急需扩张,以增强魏国的国力。
  大梁城的情况,刘大致有一些了解。
  要说库府里没有存货,那不太可能。但在这种乱世,想要扩张,仅凭大梁城的库府,全无可能。所以,宁陵君的目光,就不得不盯在其他地方。三川济北等地,以宁陵君目前的实力,肯定不敢轻易碰触。即便那里曾是故魏的领地,可面对着精锐秦军,宁陵君也需谨慎。
  不能取故魏之地,那就只能把目光放在砀郡、颍川和泗水郡这些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