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3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9/535

  刘+一把攫住了萧何的手臂,不让他行礼,“萧先生,值不值得,要我说才算数,你说的,不算。
  算起来,与萧先生相知,业已十余载。
  对先生的人品和才学,刘+一向十分敬佩。只可惜,这造化弄人,让你我屡次不得不兵戈相见。但这并不影响刘某对先生地尊敬……刘某地心思,想必老曹都已经和先生如实说过了。
  是去是留,刘某绝不敢强求。
  但+有一言: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齐楚两地,不日间定有无数惨烈战斗。到时候,大战一起,血流成河,饿千里,民不聊生。+以为,这场灾难,只怕会延绵各地,苍生将苦。”
  萧何的面颊,微微一抽搐。
  “君侯莫不是认为,老秦无力回天?”
  刘+扶着萧何坐下来,“这在座之人,都不是外人。老曹和老任,加上你我,也算是同乡之谊。
  以先生之才华,难道还看不清楚吗?阉奴不死,老秦必亡!”
  萧何说:“既然如此,君侯当挥兵而上,杀入关中,斩杀阉奴才是。为何要选择北上,去那苦寒之地?”
  “非+不想,实不可能!”
  刘+正色道:“我乃大公子之人,二世对我忌惮颇深,恨不得取我性命……要入关中,非兵强马壮不可行。可问题在于,这山东各部,谁又会允许我兵强马壮?楚人、齐人……哈,只怕恨不得我死吧。刘某有自知之明,虽空怀济世
  却无挽救苍生之力,故而才北上。”
  萧何默然不语,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刘+说:“先生莫要以为我北上,是芶且偷生,不顾苍生之苦。
  当年,上将军动倾国之力,与匈奴人血战,拓土三千里,才有今日之九原。也许在先生看,匈奴已退,北疆安宁,去九原实乃不智。可我却知道,那匈奴也好,月氏也罢,还有东胡人,窥视我中原之心不死。北疆兵马尽出,平剿山东之乱。其结果……哈,我还真不敢说。
  但我知道,若北疆无人,则胡祸定起。
  若弃了九原郡,日那胡人就可以直接威胁雁门,兵犯马邑,直入我中原大地,才是真正之苦。
  我欲在河南地休养生息,一方面可抵挡胡祸,另一方面……”
  萧何突然抬,盯着刘+道:“得河南地,则可建起无敌骑军,不管是西进关中,亦或者东出雁门,夺取山东,都易如反掌。君侯,您不是为苍生之苦,而是想做那鹬蚌相争,得利的渔翁啊。”
  萧何是何等人,怎能看出其中的奥妙?
  +是笑而不语,旁边曹参任敖,也都面色如常。
  何,什么都明白了!
  那原本已死去的心,骤然间蠢蠢欲动,又复活了……
  他冷静的分析了种种利弊,却越发感觉到,刘+北上,实在是一步绝妙好棋。
  刘~|其他人不一样。
  不管是那项梁也好,刘季也罢,还有什么魏咎田荣,都有着极其深厚的山东子弟背景。为什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呼百应?不仅仅是因为秦二世地昏庸,老秦的暴政;其中也有他们楚人、韩人的背景。如果陈胜吴广是秦人,会有那么多人跟随吗?如今想来,只怕不可能。
  所以,刘季在泗水可以崛起;田荣在临能雄霸一方;项梁能渡江之后,迅速掌控楚地;魏咎能坐稳大梁……包括张耳陈馀,哪一个没有山东人的背景?于是,他们都成为一方诸侯。
  可是刘+偏偏不能!
  他那秦人地烙印太深了,很容易引起别人的猜忌和嫉妒。
  唯有北上!
  他在河南地有赫赫威名,更背着北广武君地名号,极容易立足;河南地接近秦地,又不为诸侯所重。刘+进可入山东和关中,退可以三千里河南地为根基,夺取河北之地,继续扩土。
  最重要的是,河南地……有用之不竭的战马!
  如果老秦完了,刘+可以凭借其秦人的身份,打起大公子扶苏的旗号,招兵买马,尽收关中数百万民众之心。
  其野心,亦随之昭昭。
  搏?还是不搏?
  萧何也清楚一件事情,他没有别的选择。
  即便他不为刘+效力,刘+撤离沛县之后,刘季回来会信任他吗?
  之前地经历,让萧何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刘季看似豪迈,可实际上,却是眦必报的性格。
  用得着你,可以把你视之为父母供奉。
  用不着你地时候,就会想方设法,让你痛苦不堪。
  想到这里,萧何忍不住仰天一声长叹,“君侯,萧何愿为君侯效犬马之劳。是……”
  “先生请明言。”
  “此次沛县反复,不少人牵扯其中。心,将来这沛县被他人所得……乡亲难免遭遇报复。
  只怕,君侯北上人马,又要增添许多啊。”
  县人,愿意和自己上?
  刘+刚抵达沛县,还不是很清楚状况,不禁疑惑的向曹参任敖看去。
  两人点点头,“粗略计算,恐有万余人希望与君侯同行……另外,原武陈禹也派人过来,说已经开始向河南地迁徙,大约有数千人。君侯,这许多人一加入,只怕我们地压力,会更重啊!”
  不仅仅是护卫兵力的捉襟见肘,还有粮草,各种生活上地负担……
  原以为,刘+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会狠狠的愁上一番。但没想到,刘+听完了,却是笑了。
  “我还以为是多大的事情,原来只是这!
  怕个甚,有萧先生出马,这些许事情,不过是小事而已,不足挂齿。只是,老曹你可要委屈一下了。”
  曹参立刻起身道:“若萧大哥愿意出马,曹参甘做助手。”
  刘+则看着萧何说:“萧先生,怎么样?不晓得你愿不愿意,为刘某来解决这么一个大麻烦?”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
  刘邦人品不怎么样,可这眼光却的确毒辣。
  一个能使粮道不绝,安抚百姓,坐镇江山的萧何在,刘+何必去考虑这些事情?
  但在萧何而言,刘+这番话,却是让他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慨。
  当下起身,一揖到地说:“萧何愿为君侯,效死命!”
  刘+嘿嘿笑了!
  如今,三杰之一的萧何,归了我;韩信,投了项羽;张良嘛……很可能继续跟随刘季吧。
  三杰各为其主,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
  第三0四章
-
~长征(四)~
  何的加入,对于刘+而言,无疑至关重要。
  这是一个统筹规划的天才!刘+的手底下,如今也算是人才济济。可总体而言,长于阴谋的人多,精于谋略的人多……可是在内政方面,却是人才匮乏。屈指算来,也只有曹参能上得了台面。李成在扶苏手下也当过舍人,多多少少能算上一起,除此之外,就选不出人了。
  叔孙通是个学者,能成为优秀的幕僚,但是不能独当一面。
  这一点,叔孙通自己也清楚。所以他从不在楼仓内部的建设上发表什么意,大都是游走边缘。
  在巴蜀的审食其、周昌,也都不错。
  可毕竟要打理蜀的基业,很难抽身出来……
  以前,只楼仓小小一城而,最多在加上徐县这一地。
  刘+还不会得太紧张。可将来要在九原郡站稳脚跟,仅四十四个县城,就足以让人头疼。
  大局上的控制,曹参终究差了一。
  用刘+前世的话来说,是格局小了一点。他是个做实事的人,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执行者。
  而萧何呢。则是规划!
  这就是萧规曹随地来历。不仅仅是萧比曹参年长。而是两个人地格局差距。
  萧何一接手。立刻就指出了刘+早先制定地撤离计划中。存在地问题。并且迅速进行调整。特别是把先前地百姓自行解决伙食地规定。变成了统一发放口粮。对于这个决定。刘+很不理解。
  “君侯。您手中能有多少粮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9/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