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5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3/535

  公叔缭死后,刘+麾下唯一具有这种才能的,就只有远在北疆,为他谋划塞北全局的陈平。
  所以刘在迫切的需要一个能为他运筹帷幄的人。
  特别是唐厉的,更让刘对这方面的人才,格外重视。
  张良倒也不矫情,二话不,随刘离开了祖龙祠。倒是樊哙,仍有些茫然。刘+也没有去勉强樊,只是吩咐了祖龙祠的守卫,妥善照顾樊哙,然后就匆匆赶回丞相府,并连夜动身。
  项籍已兵河水,不日兵临~阳。
  时间对于刘而言,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他亲率三千黑旗军出发,并着令杜巴周所部人马,共两万余人星夜启程,赶赴函谷关。
  萧何。经随大队人马向咸阳靠拢。
  咸阳城中。有季布叔孙通二人。足矣。
  更何况。巴曼也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特别是对于巴蜀军地掌控能力。更原非刘可比。
  加之巴曼祖母寡妇清地缘故。使得她在咸阳也颇有人望。
  有她驻守在咸阳城里。即便是有人想要使出什么花招无需刘去担心。
  今日之巴曼。可不是当年地巴曼。执掌巴蜀多年。不但能政通人和。还可以开疆扩土。这份能力即便是许多男儿。也无法相提并论。至于小公主赢果即将出川。刘已无暇去顾及了。
  他带着陆贾张良动身夜无事,第二天一早,抵达函谷关下。
  吕释之也没有想到会突然领兵抵达函谷关。仓促之间,他从关隘中迎出来,一脸惶恐。
  他擅杀刘邦,原本就有些提心吊胆。
  刘亲自前来,更让吕释之的心里面,七上八下。
  “小猪,函谷关内今有兵马几何?”
  刘+没有询问刘邦的事情,而是直接询问吕释之的兵力状况。
  吕释之连忙回答:“关内原本驻守有三千人,加上我从咸阳带过来的七千人,如今共一万人。
  其中步卒六千,骑军三千,战车二百乘……”
  刘又问道:“那关外状况,可曾了解?”
  “函谷关外,如今很是平静。
  不过自三川避难而来的难民却是不少日少则数百人,多则千人,自函谷关通行过去。
  我派细作打探,并详细的询问了那些难民。
  ~=阳方面的状况不容乐观,自张楚之乱以来已有三年时间,未能正常耕种食奇缺。加之战乱不止,民心更是慌乱……楚项大军过河之后已使得许多~=阳百姓,向外逃离去。
  那三川郡郡守董翳自投降楚项之后,似已被架空了权利,对目前的乱局无力改变。
  陕县如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池方面也非常空虚……据细作回报,渑池如今只驻守三千人。”
  渑池,源于古水池名。
  周赧王三十六年,秦赵曾在此会盟。
  它位于~阳以西北,属丘陵山地。北面是东崤山,南部是西崤山(又称南大岭)。中间为涧河盆地,参差以韶山、黛眉山和熊耳山等山脉,是一个极其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地方。
  秦灭周时,曾在渑池建立大营,以保证兵力的输出。
  吕释之算起来,接手函谷关已经有七八天了,从他对函谷关外的了解来看,他可是下足了功夫。
  张良轻轻点了点头,拱手对刘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刘+一怔,“先生,喜从何来?”
  “董翳无力西顾,+池防御松懈,此上天赐予大王之礼物。
  大王请看,函谷、陕县和+池,呈三足鼎立之势。而+池如同剑锋,指向~阳。大王当尽速夺取陕县与渑池两地,在楚项兵马抵达~=阳之前,站稳脚跟。如此一来,大王进可直逼~=阳,退有陕县函谷为依托,牵制消耗楚项兵力……
  楚项此来,多则数十万,少则十数万兵马,而~阳三年青黄不接,粮草必然匮乏。
  所以,楚项强攻,军士无力;若要坚守,则粮草不足,陷入两难之地……大王只需在渑池熬过严冬,则山东局势必然会发生大变化。到时候大王可乘势攻取洛阳,将河南置于掌握。”
  张良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刘+池拖住项羽的主力。
  这很简单,刘占领了+池之后,时时刻刻会威胁到~阳的安全。项羽以疲惫之师,强攻+池而不得的话,就唯有屯兵~阳。如此一来,楚项对山东的控制力,将随之而减弱许多。
  刘看了看张良,又看了一眼陆贾。
  片刻之后,他下定决心,起身道:“释之,我欲以你为主帅,陆先生辅佐,统五千步卒并两千骑军,立刻出发,务必在天黑之前,夺取陕县。夺下陕县之后,你需立刻分兵,占居风陵渡。
  至大河冰封之前,务必要将风陵渡口,牢牢掌控于手中。”
  吕释之一听这些话,那里还不知道刘的心思?
  姐夫这是要有大动作啊……虽不了解张良所说的乱局是什么,但掌控风陵渡,岂不是为了让蒙克大军,顺利渡河,攻占河东之地嘛?吕释之连忙插手道:“大王放心,释之定不辱使命。”
  从函谷关到陕县并不算远。
  用朝发夕至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渑池守将,本为秦军将领,随章出函谷关,征战山东。
  后留守~阳,辅佐董翳镇守+池。如今,老秦颓败局势也很混乱,他驻守+池,倒也还算轻松。
  至于董翳在洛阳不得势与他无关了。
  反正这大难临头之时,个人顾个人。他只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董翳的死活与他无关。
  夜幕降临,渑池守将得到了消息。
  秦军自函谷关出击,夺取了陕县县城。
  渑池守将乍听后,着实感到一丝紧张。但又一想,关中如今混乱势尚不明朗,哪有精力对外作战?估计这陕县的秦军,是某支小股人马偷袭吧。我虽是关中出身
  今却是楚军将领。如果坐视你们夺取了陕县,上面话,我岂不是要跟着受到牵连吗?
  再说了,楚军上将已经兵临阳,不日将抵达~=阳。
  我如果不作为项籍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到时候丢了脑袋,更不值得!
  罢罢罢,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既然我如今身为楚将要为楚国考虑。复夺陕县,击溃秦军正好可以在上将军面前露脸。
  渑池的守将不怠慢,连夜点起兵马陕县。
  从+池到陕县,距离也不太远……
  大约在后夜时位+池守将率两千兵马抵达陕县城下。却见城门紧闭,城上龙旗招展。
  灯笼火把,亮子油松,照的城上一片通。
  一名文士站在陕县城楼上,厉声喝:“我乃唐国御史郎中陆贾,奉大王之命,镇守陕县。
  尔等子,再敢靠近一步,格杀勿论!”
  说着话,那城头上排排弓箭手哗啦啦出现在城垛上。
  刀枪剑戟,斧铖钩叉,在火光中闪烁冷森寒芒。+池楚军,一下子懵了!
  这城头之上,少说也有几千人。看那精气神,一个个精神抖擞,杀气腾腾……
  自己这边只有两千人,比人家的兵马还不如。在唐军严阵以待之下,妄想复夺陕县?是比登天还难。
  这守将也是个有眼力价的主儿,看出唐军并无意出城作战。
  于是二话不说,率部就走。不过他也怕唐军尾随追击,亲自断后压阵……而陕县唐军,也不追击,任由他领兵撤退。看着那消失在夜色之中的人马,陆贾暗自冷笑,转身走下了城楼。
  ————————————————
  就如同是一场闹剧,渑池的守将没动一兵一卒,刚到陕县,就立刻撤退。
  一来一回,可就过了一整夜的时间。
  楚军人困马乏,有气无力的往+池方向行进。一边走,那+池守将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要是秦军夺取陕县也就罢了!
  这唐军为何出现在陕县?
  武安侯刘邦不是把关中搅得天翻地覆,唐军从何而来?既然唐军来了,武安侯又在什么地方?
  由于函谷关封闭,许进不许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3/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