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徒(精校)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535

  只需解决了难兜靡,则北疆战事就要结束了。”
  刘阚一怔,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丞相,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萧何猛然起身,匍匐在刘阚案前,“大王,如今大王天命所归,我大军所到之处,莫不是所向睥睨。
  河北平定,楚项虽尚存,不过困兽犹斗,不足为虑。
  大王麾下疆域日益广袤,实不宜于再以王命而号令天下……今关中平定,实乃上苍赐予大王之根基。赢秦业已无力回天,大王何不早日登基,已建大唐帝国?唯有此。才不负天之厚爱。”
  萧何,这是劝说刘阚称帝!
  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想法。
  大秦帝国,早已名存实亡。早先刘阚不肯登基,是为了平抚关中百姓。而今关中百姓,也已经表示拥戴,而关东和北疆的战事,更促使萧何等一干唐国臣子,下决心劝说刘阚登基。
  可刘阚听后,却有点犹豫了……
  “大王所顾虑者,非关东项羽,而是那汉中赢氏之女。
  不过,已今日之形式,汉中赢氏之女,已不足为虑。大王可命人前往汉中,迎她过来。如果她聪明的话,自会配合大王;若她仍心存幻想……”
  萧何停顿了一下,一咬牙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还请大王早做决断,勿冷了百官的心。”
  刘阚,登时陷入了沉思!
  第364章
-
~登基(二)~
  萧何的话,已说的很明白。
  刘阚也不是一个傻子,当然能听出其中的含义。如果赢果再和现在这般犹豫不决的观望,那就只有用其他的手段了。
  当然,刘阚也可以直接登记称帝。历史上的刘邦,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问题在于,刘邦登基称帝时,赢氏已经没有了血脉;赢果虽然是一个女孩子,可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些旧有的关中实力。即便是这些旧有的老秦臣子,已开始向刘阚倾斜,可是在心理上,仍旧希望能用一种更体面的方式,让老秦帝国走下舞台,这是一种矛盾。
  古时,有禅让之说。
  老秦臣子的心中,恐怕是希望用这种办法,为老秦国拉下序幕。
  刘阚不希望关中再出现任何动荡,特别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关中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平稳。
  因为在没来的日子里,关中将充当他的大后方……
  萧何告辞走了,却把问题留给了刘阚。
  刘阚也知道,自己的那些部曲,都希望自己能早日入主咸阳宫。这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希望。
  “让李颍和李弛立刻来见我”
  沉思很久,刘阚最终下定了决心。
  既然已经走上了这一条路,心慈手软,犹豫不决要不得。
  他决定,给赢果最后一个机会。派出李由的两个儿子前往汉中,迎接赢果回还汉中。
  之所以派李颍和李弛,也是有原因的。李颍兄弟二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昔日老秦臣子的立场。二人和赢果认识,甚至和赢果还是亲戚。不要忘了,李颍兄弟的母亲,就是赢果的姐姐……
  而后,刘阚又写了一封措辞极为诚恳的书信,由李颍兄弟带过去。
  信中说:我当年奉二世之命入关中,平定战乱。
  如今,战乱已经平息了,关东虽还有乱臣贼子盘踞,可平剿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现在关中平静了,你兄弟把关中祸害的不轻,需要一个稳定的局面。但我终究是一个外藩。关中必须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主人才行。你是始皇帝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所以也最有资格入主。
  说的很客气,言辞之间透着臣子的恭敬。
  但只要是有眼光的人,就能看出刘阚信中隐藏的意思。
  赢胡亥把关中给折腾的不轻,幸亏有我出面,才算稳定了局面。而赢氏呢,已经没希望了,我才是天下真正的主人。按道理说,我应该登基……可你是始皇帝的女儿,你如果不站出来说一下的话,我总是不太放心。所以,请你表明态度。再这样躲躲藏藏的拖延,不行了!
  李颍李弛带着书信,连夜启程。前往汉中。
  可是,送出了书信之后,刘阚并不觉得太欢喜。
  因为在他看来,他所做的这些事情,似乎有欺负人家一个小女孩儿的意思……
  当晚,刘阚没有在丞相府休息。
  他带着刘信和八百百辟锐士,离开了咸阳,直奔骊山阿房宫。
  刘阚入主咸阳之后,还没有来的及观赏阿房宫雄伟的气势。这连天蔽日的宫殿,与山势完美的切合在一处,在夜色中透着一股庄严和肃穆。阿房宫外,驻扎有兵马看守,但宫中并没有什么人居住。
  历史上,始皇帝劳民伤财也好。怎么样也罢,这阿房宫终究是一个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
  项羽一把大火,焚毁的不仅仅是古板的建筑,更毁掉了无数典籍。
  刘阚命人把阿房宫保留下来。但究竟如何使用,他心里还没有一个定论。今晚,他来阿房宫,并不是要参观这宏伟的建筑,而是心里烦闷。想要出来走走,于是就选择了阿房宫。
  阿房宫中,最着名的当是那座并不算是竣工的登天台。
  当初方士卢生,偏说始皇帝建造登天台,说可以获取上苍眷顾,能长命百岁。
  不过后来,随着谎言被拆穿,登天台就扔在了阿房宫里。原本始皇帝准备拆除这座宫殿,可由于他要巡狩东方,所以就把此事搁置到了一旁。而刘阚呢,则是兴之所至。让百辟锐士在登天台下驻扎,他带着刘信,沿着陡峭的阶梯,一步步的往登天台上走,想要登高眺望。
  登天台,高三十丈,几乎是六个咸阳城墙的高度。
  采用的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堆砌法,有点类似于古埃及的金字塔,但相比之下,似乎更加奇特。
  堆砌登天台的石头,形状并不规则。
  然而却完美的契合在了一处。令人不得不为之赞叹。
  可惜的是,登天台顶部还没有完工,大约二百平方米左右的高台上。空荡荡,光秃秃,透着一股凄凉。
  夜风罡烈,这骊山夜晚的风。更是彻骨。
  似刘信这般强壮的人,也忍不住打了一个寒蝉,下意识的裹紧了身上的厚袍。“上叔这里的风好大,咱们下去吧。”
  刘阚没有回答,而是负手立在高台中央,向远方眺望,依稀能看见咸阳城的轮廓。四周,除了刘信。什么都没有。寂寥的苍穹,没有星辰闪烁,更看不见月亮,让人感觉好生悲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闪过了这样一句诗词。
  刘阚站在这高台上,精神似乎一下子陷入了某种恍惚的境界。
  登天台,真的可以登天吗?
  在一刹那间,他有一种融化于天地之间的奇特感受。
  他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中,前世今生的种种,一一闪现在的脑海。
  几曾何时,他已经忘记了,他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十五年的生活。前尘似乎早已经淡漠。
  而在这一刻,他想起了他的另一个身份……
  慢着!
  刘阚突然间激灵灵打了个寒蝉,蓦地转身,凝视着刘信。
  “信,我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刘信!怔,颇有些丈二和尚似的。挠着头,诧异的问道:“王叔,您忘记了什么?”
  刘阚摆了摆手,在高台上徘徊。
  他真的好像忘记了什么,或者是忽视了什么。
  但究竟是什么事情?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心情顿时变的更加烦躁。
  项羽在三齐和田荣开战;陆贾现在应该已经抵达薛郡,很可能也已经劝说成功……陈平马上就要回来了。北疆战事也将要平息了。等解决了项羽之后,剩下的就只剩下了塞北的……
  岭南!
  一股寒意,从后脊梁缝嗖的窜了起来。
  南越王赵佗?
  不,不是赵佗,是任嚣……
  刘阚突然发现,一直以来,他都在关注刘邦项羽,还有关东诸侯的动向,却好像忽视了一个人。
  而那个人,说起来还是他的恩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5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