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10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2/1225

  来的时候,是已张松为主,严颜为辅,罗蒙副将;而今返回西川,却只剩下了一个严颜。
  罗蒙本就是襄阳人,早年也是为躲避黄巾之乱,随家人去了西川。
  而今,荆州归附,襄阳稳定。
  罗蒙内心里,自然希望是留在家乡。毕竟,不管他在西川生活多少年,对于益州人而言,他始终是一个外人。可是在襄阳,则又不一样。在这里,他能感受到那种落叶归根的感受。
  严颜也没有责怪罗蒙,反而勉力了罗蒙一番。
  在襄阳这段时间,严颜和黄忠走的很近。一方面两人年纪相仿,另一方面,黄忠勇烈过人,也让严颜格外敬重。两人时常在校场中比武切磋,结下了深厚友谊。罗蒙要留在老家,严颜便找到了黄忠。他通过黄忠,请求曹朋能对罗蒙予以照应。曹朋也毫不犹豫的点头应下。
  旋即,曹朋以虎豹骑大都督之命,征辟罗蒙为郎将,在虎豹骑效力。
  抵达巫县州界的时候,曹朋突然对严颜道:“老将军,他日若有难处,可派人与我知晓……这是我的令牌,老将军到时候可以持我令牌,告与我知。但能帮衬,朋绝不会予以推辞。”
  这,可是一份大礼。
  曹朋用这种方式,来告诉严颜,我是有多么的尊敬你。
  严颜心中暗自感慨:这位曹公子,确是一个值得结交的人物。单看这份挚诚,就少有人能比。
  不过,自己身属刘璋部曲,怎可能与曹朋有交集?
  如若真有一天,要和曹朋两军对垒的话,那么他绝不会手下留情。至于这令牌,倒是可以为家人,谋一条出路。
  “颜,多谢公子看重。”
  严颜在马上,拱手与曹朋道谢,而后率领人马,踏上了归途。
  望着严颜离去的背影,曹朋不禁心中叹息。
  “公子,既然如此看重舜华,何不将他留下?”黄忠走到曹朋身边,低声道:“那刘璋是个没志向的人,就算公子留下舜华,他也不会有什么怨言。依我看,刘璋所为,不过一虚名耳。”
  舜华,是严颜的表字。
  听上去有点女性化,据说是取自《诗?郑风》里‘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的典故。
  曹朋微微一笑,“忠伯,留下严老将军的人容易,留下他的心,却难……他祖籍巴郡,世代为西川效力。哪怕我强行征辟他过来,恐怕也是身在曹营,心在益州。与其这样,倒不如让他回去。将来若有机会再见,有一份情意在,也好说话。他既然收下我的令牌,也就承了我这个情。留不留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份情意在,足矣!至于刘璋,嘿嘿……”
  曹朋冷笑一声,不予置评。
  但是在黄忠听来,曹朋这一声冷笑,却包含了许多内容。
  只是在目前而言,他还说不清楚,那究竟是什么内容。可黄忠相信,曹朋绝不会无的放矢……
  就这样,在巫县停留一夜。
  第二天天一亮,曹朋黄忠,便带领人马,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三天后,一行人抵达樊城,曹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樊城一如他离开时那样,显得很平静。在历经两个月的休整过后,樊城也慢慢的开始恢复往日的繁华。
  回到府衙,卸下盔甲。
  曹朋正准备回屋小憩片刻,不成想没等他回房,就听到寇封来报:“启禀都督,丞相派人前来,在门外求见。”
  “啊?”
  曹朋一怔,心中不免有些奇怪。
  他才离开襄阳没有几日,怎地曹操就派人前来?
  “带他进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一个熟人,在寇封的领引下,走进府衙。
  曹朋惊讶道:“子翼何故来此?”
  蒋干连忙拱手,恭敬回道:“奉丞相之命,请都督即刻前往襄阳,有要事商议!”
第657章
赤壁不复
  郭嘉来了!
  不仅是郭嘉,连荀彧也赶到了襄阳。
  就在曹操犹豫之际,两个最为他所信任的谋主,抵达襄阳。而且,郭嘉和荀彧,也力谏曹操,勿轻易对江东开战。所执观点,竟与曹朋有惊人相似……曹操在两人劝说下,原本就有些动摇的决意,更显犹豫。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出兵江东,不少武将,还有谋臣则认为,而今是出兵江东的最佳时机。
  而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以董昭为首的清谈名流。
  “公今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机,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
  董昭等人认为,曹操而今奉天子以令诸侯,平定北方,横扫幽州,兵不刃血夺取荆楚,气势正盛。而今又得了刘表水军,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机会。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恐怕要等很长时间,才可以平定江东。
  曹朋奉命前来襄阳,正是为商议此事。
  不过,在双方争论的时候,曹朋从不参与其中。
  他的确是甚得曹操宠信,却更要谨小慎微。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他现在只是虎豹骑大都督,不需要参与这种讨论。一切由曹操评判,曹朋也相信,曹操一定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曹操的确是很苦恼。
  内心深处,他自然想要一战功成,建立中平以来,未有之大功勋。
  可是曹朋之前的提醒,不断在他脑海中回荡。而郭嘉和荀彧,更不远千里赶来,以一种极为强硬的姿态,反对曹操出兵。此三人,都是曹操最为信任的心腹,让曹操不得不慎重考虑。
  不得不说,曹朋提出的几个观点,仔细想来,也颇有道理。
  只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曹操已经行了九十九步,只差一步,便可以把江东攻取。此时让他放弃,不免有些不舍。
  董昭说的也没错,此时征伐江东,气运正旺。
  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恐怕再想夺取江东,就没有那么容易。
  是徐徐图之,亦或者一战功成。
  这是一个关系重大的决定。曹操很为难,一会儿认为董昭说的最合心思,一会儿又觉得,郭嘉所言不无道理。但哪怕是内心深处,更倾向于对江东开战,曹操仍旧无法拿定主意,摇摆不定。
  环视庭上众人,曹操眉头紧蹙。
  半晌后,他突然问道:“奉孝,若不取江东,又当如何?”
  “东抚孙权,南取刘备,西联刘璋,此上上策。”
  “那,如何安抚孙权?”
  郭嘉深知,而今是关键时刻,断然不能有半点放松。既然曹操这么问,那就说明,他内心里还是有些赞同。只不过,大好局面,让他难以割舍,必须要有一个极为稳妥的策略,使他改变决定。
  “既然丞相能舍大司徒于刘璋,又何惜一大将军于孙权?”
  反正你已经封刘璋大司徒的职务,又何必吝啬给孙权一个大将军的头衔。而今朝廷重设丞相府,三公之位,名存实亡。给他们一个虚名,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呆在原地,何乐而不为?
  想当初,袁绍不也得了一个大将军的头衔。
  但是到最后,胜利之人却是丞相。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要吝啬什么官职头衔,金银钱帛,只管用就是了……当务之急,是要干掉刘备,夺回长沙武陵两郡,彻底将荆州掌控手中。
  而刘璋……
  不管是曹操还是郭嘉,从未把刘璋当成威胁。
  曹朋在一旁,轻轻点头,暗自赞叹郭嘉这个主意。
  别看大将军只是一个虚名,却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孙权而今,封爵吴侯,可以说已经无可再升。吴侯之上,就是封王,这对于曹操而言,自然不可能接受。而大将军之职,与目前来说,早已不复当初之威望。很多时候,这三公之位是阶,而不是职,代表着身份的象征。
  孙权出身并不高贵。
  他老子孙坚,也不过是一个商人出身。
  所以,如果能太高了官阶,对于他通知江东,也有莫大的好处。
  只不过,孙权或许能接受这种封赏,他的属下们,能否赞同?孙权手下,有周瑜鲁肃这等人物,绝不可以等闲视之。他们未必看不穿曹操的意图,弄不好就会说动孙权,令其出兵。
  呼!
  曹朋觉得自己的脑袋,有点不够用了。
  三国,不仅仅是铁马金戈,还有数不尽的阴谋诡计。
  和这些人玩儿心思,的确很辛苦……
  不过,他能够考虑到的事情,郭嘉他们,又岂能考虑不周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2/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