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10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5/1225

  庞山民和一个青年,则跪坐庞德公身后。
  那青年的年纪,和曹朋相差不多。身高八尺,长的眉清目秀。
  他正好奇的打量着曹朋,不时和庞山民窃窃私语。曹朋倒是没有留意这个青年,只是聆听庞德公的教诲。
  “德公,而今这一幕,却让我突然生出许多感怀。”
  “哦?”
  “十年前,我与大兄在风雪之夜,途径羊册镇车马驿,与友学相逢。
  那时候,友学还是个小孩子,羸弱不堪,却能对我等侃侃而谈……十年后,大兄已故去,而友学更声名鹊起,成为当今名士。我常感慨,这世事无常。今观友学,真觉得自己老了。”
  司马徽才四十出头,脸色有些苍白。
  年初,他患了一场大病,幸得董晓及时赶来,才挽回了性命。
  却不知,历史上他正是因为这场大病,在几个月后,丢了性命。董晓发现,司马徽这场病,源于一场瘟疫。而这场瘟疫的发源地,就是距离襄阳不远的黎丘。在张仲景等人赶到之后,迅速的平息了这场初露端倪的疫病。而此前曹朋命人搜集药材,也着实起到了巨大作用。
  司马徽身体还有些虚弱,却透着几分超然的气概。
  那双眸子中,似乎已看破了生死世情……
  他已经决定了,等身体完全康复之后,前往终南山寻仙问道。这恐怕也是最后一次和老友相聚,自然有几分感慨。
  庞德公突然问道:“友学,丞相何以令赖伯谦出任武陵太守?”
  “怎么了?”
  “我倒不是说伯谦品行不好,事实上此人才器不凡,为人也极为仁谨,是一个君子。
  然其人刻板,不晓时事,喜欢引经据典……有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得罪了人。早先为交州刺史的时候,固然是吴巨嚣张跋扈的因素,但未尝没有他不懂变通,而最终被罢官去职。”
  若在治世,赖恭或许能成一个守成太守。
  但而今武陵战乱不止,刘备居于前,孙权居于侧,正是极度混乱的时候。让赖恭出任武陵太守,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庞德公和赖恭也有些交情,故而和曹朋说起此事,也是希望将来有一日赖恭惹了祸,曹朋能帮他一把。说白了,这赖恭就是个不懂得人情世故的书呆子。
  “老师放心,我自省得。”
  司马徽笑了,“德公,难道还听不出来吗?
  只怕过些时日,友学就要前往武陵赴任了……赖恭虽不晓时事,但想来令其为武陵太守,非是为他才情如何,而是要他去稳定人心。莫忘记,赖恭本就是荆南人氏,在武陵颇有声名。”
  “你要去武陵?”
  庞德公疑惑的看着曹朋,忽然间露出恍然之色。
  武陵太守已经有了人选……所以曹朋不可能是担当武陵太守。不为太守而赴武陵,那目的只有一个。
  曹操,要夺取荆南四郡。
  曹朋笑而不答,却让庞德公感慨万千。
  犹豫了一下,他突然开口道:“友学可知,山民之安排?”
  这句话问的结结巴巴,颇有些难以启齿。可是,庞德公却不能不问……此次曹操进驻荆州,提拔十五名荆人。而庞山民原为荆州别驾从事,至今没有安排。眼看着蒯正,已前往许都赴任;蔡氏则有蔡瑁为水军都督。原来的江夏黄氏,而今已经没落。但黄承彦尚在,而黄硕与曹朋这层关系在,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本来,庞氏家族也不需要担心,毕竟有庞德庞林兄弟,一个为河西太守,一个为凉州从事,前程远大。只是庞山民是庞季之子,庞德公不得不为他花费心思。他主要是担心,庞山民会因为妻子的缘故,而遭受到曹操的打压。
  庞山民的妻子是谁?
  就是那诸葛亮的长姐,诸葛玲。
  曹朋笑了笑,和庞山民点头,而后对庞德公道:“老师不必担心山民大哥的问题。
  山民大哥的才学,毋庸置疑,只是而今时机不到,所以还未有安排。不如这样,过些时日,我将前往临沅。山民大哥与我一同去吧,权作我的宾客,也可以帮我拾遗补漏,出点主意。”
  曹朋不会让庞山民当他的幕僚,而是请他做客卿。
  用后世的话,就是顾问。
  你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
  毕竟他是庞德公的侄子,若让其为幕僚,于庞德公的脸上无光。
  不等庞山民回答,司马徽突然道:“友学,我也有一事相求,还望你莫拒绝。”
  “嗯?请先生但讲无妨。”
  “叔全,你且过来。”
  和庞山民并坐一起的青年,忙站起身来。
  司马徽深吸一口气,对曹朋道:“友学,过些时日,我将往终南山求仙问道……我之一世,无甚憾事。除却当初德公下手比我快,收下你为他弟子。而今,我出世以后,不复红尘,心中尚有牵挂,便是叔全。
  水镜山庄开设十载,乃我最得意之事。
  只不过,我门下弟子,被你拉走了不少,士元兄弟暂且不说,元直、广元和公威,都曾为你效力,而今也出人头地,有了他们的事业,无需我花费心思。只有叔全,我一直很犹豫。
  他的身份,可能有些尴尬,实不知如何安排。”
  “哦?”
  曹朋诧异,向那青年看去。
  庞山民苦笑道:“叔全乃孔明三弟。”
  “诸葛均?”
  “正是!”
  曹朋在占领了襄阳后,曾命人寻访诸葛亮家人下落。
  但是,诸葛亮却提前把妻子送往江东避难。曹朋原本以为,诸葛均也随同诸葛亮一起离开,却不想,他竟然在水镜山庄。
  历史上,诸葛均为蜀汉长水校尉,并未留下太多事迹。
  三国演义当中,也只有刘备二顾茅庐时登场,此后没有出现。
  不过,看司马徽对诸葛均的态度,似乎极为重视。曹朋不免感到奇怪,司马徽何故如此?
  还专门托付!
  司马徽道:“若言憾事,倒也有一桩。
  我门下弟子,能得我真传者,唯孔明耳。孔明聪慧,气度和胸怀极为出众。然则,他早早出世,让我多少有些失望。叔全的才情远不如孔明,但却有一个好处,便是肯用功。这几年他在我身边,也是尽心尽力。本来他要去江东投奔子瑜,但最后,我还是把他留了下来。
  友学,可知为何?”
  曹朋不解,摇头表示不知。
  事实上,他能猜出一个大概,只是却不好说出来。
  所谓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是所有世家大族的生存之道。诸葛瑾去了江东,而今已是孙权座上客,颇受重视;诸葛亮投奔了刘备,乃刘备身边第一谋主;可是,却没有人看重曹操,说也有些奇怪。司马徽思忖良久,而且苦口婆心的劝说了诸葛均一番。
  他有种预感,恐怕诸葛瑾和诸葛亮,未必能成大事。
  或者说,他们虽得明主,却难成气候……
  原因,很简单!
  曹操大势已成,北方一统。
  只要他不犯下致命的错误,那么将来这天下大势,必归于曹操。
  他希望诸葛家能留下一条血脉,曹操是最好的选择。历史上,蜀汉灭亡,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后代都没有好下场。唯有诸葛均一脉,却保留了下来。不过,作为代价,诸葛均一脉把诸葛复姓,拆分为诸姓和葛姓两支。也许是早有预感,诸葛瑾和诸葛亮,在诸葛均有长子诸葛望的情况下,诸葛亮过继次子诸葛企为诸葛均次子,诸葛瑾过继次子诸葛谦为诸葛均三子。
  这其中,自然留给后人许多猜想。
  而今司马徽要把诸葛均推荐个曹朋,想必也是希望留下一条血脉。
  曹朋犹豫了一下,轻声道:“叔全,我对令兄素来敬慕,早在几年前便听说过令兄才情卓绝。
  可造化弄人,而今我和他不得不刀兵相向……
  若有朝一日,你和你两位兄长对决疆场之上,可能狠下心来?”
  诸葛均面颊微微一颤,沉默了!
  毕竟是亲兄弟,如何能说狠下心来?
  在这一点上,诸葛均和诸葛亮的差距就显现出来。历史上孙权为讨还荆州,扣押了诸葛瑾一家,让诸葛瑾向诸葛亮讨要。结果呢,诸葛亮明里答应,可私下里还是狠狠耍了诸葛瑾一回。
  诸葛亮能分得清楚这公与私,而诸葛瑾同样能看出轻重。
  但是,看诸葛均,却不一定能够拎得清,也让司马徽心里,暗自着急。
  “这样吧,你先留下来。
  我相信,叔全你有才学,不逊色你兄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5/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