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1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6/1225

  “将军,都亭候求见。”
  曹朋一怔,旋即没好气地道:“那老毒蛇,终于肯露面了?”
  老毒蛇,自然是贾诩。
  自戊子暴动后,贾诩突然人间蒸发。
  曹朋几次登门拜访,这老家伙都避而不见,说什么不在家中……尼玛,老子是专门派人盯着你府邸,确定你进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过。
  你不在家中?
  骗谁啊!
  这老家伙确是懂得躲避风头,却让曹朋一人,站在这风口浪尖之上。
  每每思及,曹朋就觉得万分恼火。
  所以这言语间,也显得极不客气,冷冷道:“有请!”
  不多时,就听脚步声响。
  贾诩步履矫健,精神焕发的走进了衙厅。
  他一进衙厅,就拱手笑道:“友学,听说你前几日找我?不想正好有事,所以不在家中,却怠慢了友学。没办法,事情太多,某近来消瘦许多,实在是有些疲乏。”
  曹朋眯着眼睛凝视贾诩。
  尼玛,你消瘦?
  你的精神看上去比老子还要好,你消瘦奶奶个爪。看到贾诩,曹朋气不打一处来,全然无视贾诩的言语,冷哼一声之后,转过身不再理睬。
  贾诩倒是一副自己人的架势,丝毫没有客套。
  他直接找了座位坐下,而后笑眯眯说道:“友学,近来可好?”
  “好得很,天天被人骂。”
  贾诩闻听,哈哈大笑,“于火上滋味如何?”
  “你说呢?”曹朋几乎是咬牙切齿。
  贾诩一笑,“莫担心,不过是些不识时局,冥顽不化之辈而已,友学你又何必放在心上。我今日来,是有一语相告,不知友学能否听进去呢?”
  说着话,他环视四周。
  曹朋立刻反应过来,摆手示意众人全都退下。
  待众人离去,曹朋突然站起来,指着贾诩骂道:“你这老家伙,又要给我出什么鬼主意?”
  “鬼主意吗?”
  贾诩笑了!
  “某不过谏言而已,何来鬼主意之说?
  再者说了,郭嘉鬼才,所献计策才是鬼主意。我呢,只是来劝友学一句。”
  深吸一口气,曹朋平静了一下心情。
  其实在内心里,他对贾诩还是非常的感激。若不是贾诩提醒,他险些忽视了许多事情。而今他所处地位虽然有些尴尬,却可以免除许多祸事。
  细算,值了!
  “说吧。”
  贾诩脸上的笑容,却陡然间消失。
  只见他面带凝重之色,沉声道:“我也知友学近来日子不好过,但友学不必在意。需知,于火烧炙烤越狠,这滋味也就越美,更得人所爱。”
  “哦?”
  “近来,各地逆贼纷纷送来许都,已有千人之众?”
  “差不多吧……我没有统计过,但估计千人之数肯定有,恐怕还要超过不少。这件事我也在头疼!几次派人前往荆州询问,却迟迟没有答案。”
  “不,有答案。”
  “哦?”
  “没有答案,其实就是最好的答案。”
  曹朋脸色一变,面颊微微抽搐。
  半晌后,他苦笑道:“都亭候,你觉得我被炙烤的还不够狠吗?”
  贾诩的意思,非常明白。
  对那些犯人,只有一个字:杀!
  可是,这是一千多人啊……
  死在曹朋手里的人,早已超过千人。可那是战争,与而今的状况全然不同。
  贾诩看着曹朋,半晌后轻声一叹:“可有时候,被炙烤的狠了,也就不痛了。”
  曹朋不由得沉默下来,陷入沉思之中。
  没错,而今这情况,已由不得他有第二个选择。已经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又何惧再做一次?
  杀人?
  曹朋并不在意。
  他抬起头,看着贾诩,良久之后轻声道:“都亭候的意思,是看他们的嘴硬,还是我的刀把子硬吗?”
  贾诩,笑而不语。
  而曹朋则长叹一声,“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坏人做到底,任他们骂去!”
第683章
曹阎王
  “什么?夫人来了!”
  曹朋坐镇廷尉,正埋头于案牍之中。
  各地送来的刑徒,多达千六百人。而且,名单上人数最多的地区,也就是关中地区的同党,尚未送抵许都。若这些人送至许都,人数将超过两千。
  曹朋一个劲儿的嘬牙花子,苦笑连连。
  怪不得曹操不肯回复,估计他早就估计到这样的局面。这么多人,恐怕连曹操也会感到头疼如何处置。不过现在也不错,有曹朋在前面顶着,多多少少能让曹操缓解压力。至少,他可以把全部精力,投注于荆南战事。
  “是,老夫人和几位公子小姐,也都来了。”
  曹朋放下手中的案牍,立刻找来了法正张松蒋琬邓芝四人,一股脑全都推到了他们手中。本来,他身边不缺人手。可是在荆南之战结束后,陆瑁和濮阳逸,相继入仕,让曹朋也很为难。不过好在,他又召集了一批人。相比之下,法正四人的能力,可不是濮阳逸和陆瑁能相提并论。
  张松从东不羹撤离,返回许都,继续留在曹朋身边。
  不过由于廷尉事务繁忙,而张松精通刑名,熟悉汉律,便调至廷尉做事。
  “这几日也是有些忙碌,公子回去,也正好休息一下。”
  法正邓芝笑呵呵的接过了案牍,与曹朋打趣了一番。
  随后,曹朋便带着沙摩柯直奔侯府而去。曹朋身为新武亭侯,自有一处府邸。而曹汲呢,为奉车侯,也有宅院。于是在得了封号之后,曹朋便让人把奉车侯府卖了出去。之前家中几处宅院,大都空置无人居住,也一并卖出。只保留了一处新武亭侯府和一处三户亭侯府。这三户亭侯,便是邓稷。在出任河东太守之后,邓稷因在东郡政绩卓绝,加三户亭侯。
  如此一来,曹朋一门三侯,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奉车侯是一个杂号侯,倒也算不得什么。于是在征求了曹汲的意见后,奉车侯府和新武亭侯府合二为一,改名为新武亭侯府。面积比之当初的奉车侯府,要大一倍有余。正经的九进九出宅院,房舍连云,亭台楼阁,更美仑美奂。日后曹汲致仕,会和儿子一家,居住在新武亭侯府。
  当然了,荥阳的田庄不可能卖掉,可以作为闲暇时游玩之地。
  新武亭侯府,坐落毓秀大街东头。
  此时,府邸门外,车水马龙。
  足足四十辆马车,排成了一行。奴仆杂役,进进出出,更是忙碌不停。
  远远的,就听到洪娘子洪亮的嗓门。
  “小七,站在那里做什么?还不过来把东西拿进去?”
  “素利……你又在偷懒。”
  曹朋勒马,不由得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6/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