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11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7/1225

  法正笑了!
  “幼常好意,我待子均谢过。公子命子均前往,是因为他知道,如何操演训练,而不是要他统帅无当。况且,子均勇烈,且能吃苦。虽然识字不多,可是却很有心思,之所以让他去,正是看重这一点。子均和幼常不同,他最大的优点,便是性子谨严,能身先士卒,并要求严苛。也唯有此,无当方能为精兵。”
  马谡点了点头,不再赘言。
  既然曹朋他们已做了决断,想必王平确实合适。
  “最好在荆南设立一府!”
  “嗯?”
  “专门负责调解与武陵蛮之关系,并协助治理武陵蛮人。无当,最好为此府所辖,而此府,则应隶属大王……如此则能事半功倍。”
  按道理说,治理武陵蛮,自有大鸿胪卿所掌。
  但由于五溪蛮还牵扯到了一个无当飞军的事务,那就不是大鸿胪可以插手。
  “那么设立此府,当以何名?”
  “大行……可设立大行府,治都督,比两千石。名义上归于大鸿胪卿所辖,实际上却由大王执掌。于礼法上,无人能说出不是,而于大王而言,一可以治荆南,二可以获得一处丰富兵源。”
  大行府都督?
  曹朋记不得,历史上是否出现过这么一个官职。
  不过于曹操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曹操把持朝政以来,已经设立了不少新的职务。令工作细化,更加具体,也使得这效率更高。
  “就依士元孝直所言,你们立刻准备,做出奏折,我明日就送去王都。”
  “喏!”
  所谓师出有名。
  先把无当飞军的名,正下来,再进行细节的安排。
  似马谡、向宠、邓艾,都是那种统兵的将领,而孙绍虽被幽居,却熟知江东兵马的习性。
  曹朋博采众长,讨论这无当飞军的具体事宜。
  首先,要确定无当飞军的衣甲装备。
  历史上无当飞军身披铁甲,虽然防御力增强,却在某种程度上,令负重增加,降低了灵活性。可是,如果以皮甲为主,未免又显得有些单薄。
  最终曹朋选定,在皮甲下镶嵌铁片,一方面可以减少重量,二也可以增强防御能力。兵器还是以武陵蛮最为熟悉的弓弩和毒箭为主。曹公连弩,配以钢矢。毒药自有武陵蛮人解决,也可以让华佗设法调配。
  但连弩毒箭,都是远程兵器。
  在山地间用刀剑,肯定不太合适,而且与武陵蛮而言,那东西也太过奢侈。
  “老师,我印象里,曾在贺齐叔父那边,见过一些山越兵器。”
  “哦?”
  “山越人好用一种名为铁镩的兵器,配以小盾防身,威力极为惊人。山越人称之为排镩手,近战时威力巨大。而且,这铁镩和小盾,打造起来方便容易,也不是很重。贺齐叔父说,当初山阴之乱时,山越排镩手,给他制造了不小的麻烦……若不是后来他用计,未必能胜得过。”
  贺齐,在演义当中,并未登场。
  但是在正史里,这贺齐贺公苗,却是江东一员上将,更是智将……
  孙策早期征伐会稽,可以说这贺齐,有一半以上的功劳。甚至相比下,他的功劳比周瑜还大。不过周瑜好水战,贺齐善于山地战,性质不同,两人也没什么矛盾。孙策死后,孙权曾有意对贺齐进行打压,可是却又担心贺齐背后,庞大的会稽士族力量,最终也只能与贺齐妥协。
  不过,也就是因为这原因,贺齐在孙权掌权后,几乎少有统兵机会。
  一直为会稽太守,坐镇山阴,震慑山越。
  用陆逊在私下里与曹朋的通信而言:“征伐江东,有两大难处。一为水军,守御大江天堑;二为贺齐,最善陆战,虽友学未必能与之争雄。”
  贺齐,是一个孙权埋没的名将。
  终其一生,都是治理地方,打击山越。
  虽然才能卓著,却因为对孙策的忠心,乃至于比周瑜都有不足。不管怎么说,周瑜是水军大都督,而贺齐,却始终留在会稽,未曾出战……
  曹朋当然知道贺齐的厉害,但是却没有太多的交集。
  眉头紧蹙,他沉吟片刻后问道:“伯文,能画出那排镩的模样吗?”
  “当然可以!”
  一旁马谡,立刻铺开了纸张。
  邓艾则拿出一支炭笔,递给了孙绍。
  孙绍想了想,在纸上画出排镩的形状。说穿了,那铁镩就是一种类似于短矛的兵器。不过比短矛更短,甚至不足两尺五寸。刃长一尺,成扁平状,两面开封,中间凸起……有点像三尖两刃刀,但更细,更窄。
  排盾比普通的团牌要小三分之一,但拿起来更加方便。
  武陵蛮人的个头,普遍偏低。若团牌太大,则会成为负担。这种山越团牌,明显更为合适。
  曹朋大致上了解了排镩的形状后,便使人找来了祝道。
  祝道,而今为将军府掾属,与王双共同执掌闇士。
  “你立刻持此图,赶赴荥阳。请王荣太守代为加工,打造这图纸上的兵器。而后,我给你三十天时间,与史老大一起研究出一套使用排镩的招数,方便在山林之中使用。不必太复杂,简单明了,而且尽可能发挥出这排镩的威力即可。”
  史阿身为东汉末年一代剑术宗师王越弟子,其武学底蕴之高明,自不需赘言。虽然瘸了一腿,残了一手,可是在这些年来,却凭借其底蕴,创出左手剑,变得更加厉害。在去年与雒阳几位剑手交锋中,几乎无一人能抵挡他三招,重又恢复了当年声望。
  不过,史阿在恢复了之后,依旧留在荥阳,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
  曹朋把当初蔡琰的那个庄子,赠给了史阿。
  史阿也是见惯了风雨,实无意再回从前的圈子。帮着曹朋训练一下闇士,平日里或是在洞林寺礼佛,或是在洞林湖泛舟游玩,逍遥快活的紧。
  祝道立刻领命,连夜赶奔荥阳。
  而曹朋呢,则继续研究无当飞军的细节问题,不知不觉,已然天亮……
  送走了沙摩柯和王平,曹朋带着庞统和法正连夜写好的治荆南策,呈报曹操。
  至于曹操会有什么反应?
  却不是曹朋,可以揣测出来。
  数日后,曹彰领着秦朗,登门拜访。
  “老师,却做得好事!”
  一见曹朋,曹彰就苦笑摇头。
  秦朗站在一旁,则好奇的打量曹朋。
  他也早就听说了,有这么一个族兄,号称是曹氏宗族之中,最为出色的栋梁。
  只可惜,秦朗一直在王府长大,并没有机会与曹朋相识。
  他倒是知道,曹朋曾做过曹彰,曹冲的老师,还和曹植翻过脸,差点揍了曹植。他胆大妄为,闯过辅国将军府,砍过伏完,杀过韦端……更闯下而今显赫的‘曹阎王’之名。但在此前,他还有‘孝子’、‘性情中人’、‘点金手’等不同的称号。更是享誉士林的‘曹三篇’。
  就连秦朗小时候所读的启蒙书《八百字文》、《三字经》和《弟子规》,也出自于曹朋之手。
  再大一点,秦朗学了《陋室铭》和《爱莲说》。
  连授业的先生,也要赞叹一声,曹公子乃当世奇才……
  后来,秦朗又读了曹朋的《三十六计》,据说这《三十六计》和曹操所著的《孟德新书》,被曹操评定为,曹氏二代子弟,三代子弟必修课业。
  在曹氏宗族里,称《孟德新书》为‘书’,《三十六计》为‘策’。
  ‘书’为本,‘策’为用!
  也是未来曹氏宗族必须传承的家学之一。
  曹朋,对于曹氏子弟而言,有太多的传说。
  他在和秦朗一样大年纪的时候,便闯出了马中三宝,并随而今的并州牧邓稷,远赴海西,生生打下了而今的大海西格局,是两淮得以开发。
  秦朗对曹朋,即好奇,也崇拜。
  听闻将在曹朋门下效力时,秦朗也是激动万分!
  曹朋笑道:“子文,我怎地害你了?”
  “老师,你所书《上魏王治荆南策》,已经被父王所认可。今日父王唤我过去,除了考验我近来课业外,还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父王已决定,罢了我镇北将军之职,转为镇南将军,五官中郎将,大行府都督。”
  “啊?”
  曹朋闻听吃了一惊,但马上欣喜若狂。
  他没有想到,曹操会这么快便做出了决定,并且还做好了安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7/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