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225

  他表情严肃,透出庄重之色。
  文聘看上去很敬重庞季,见庞季开口,便立刻收回杀气,同时也放开了佩剑。嘴角微微上翘,划出一个柔和的弧度。那表情,带着一丝不屑,似乎是在说:且看你毛头小子,能说出什么道理。
  司马徽目光温和,静静看着曹朋。
  曹朋个头不高,甚至在同龄人当中,也有些偏低。王买和他同样十三岁,已差不多有170公分,可曹朋呢,却刚刚160出头的样子。加之先天营养不良,使得他看上去格外单薄瘦弱。
  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襜褕,外罩一件棉袍。
  袍子似乎有点大,所以更衬得他有些瘦小……
  和在座的人一比起来,曹朋这衣着简直就是寒酸可笑。偏偏,他昂着头,丝毫没有怯懦之色。
  那双眸子,目光平静如水,透着一股子骄傲。
  司马徽不由得笑了!
  别看他衣着寒酸,可这风范,却真真个令人击节赞叹啊。
  “友学小友,有何见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所以,司马徽也好,庞季也罢,倒也不是容不得不同意见的人。
  文聘面无表情,可是这心里面,也暗自称赞:这孩子年纪虽说不大,可看这气度,却是不凡啊。
  曹朋握紧拳头,指甲甚至扣进了肉里,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
  正如他之前和王买说过,在这个年代想要出人头地?除了真本事之外,还需要有两个条件。
  其一,家世。
  这其二,就是名气。
  家世就是出身,这是老天定下来的,非人力可以挽回。
  可名气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可以炒作,可以赚取。曹操可以不问出身,不问德行。可如果能有些名气的话,这待遇自然不会一样。而眼前的司马徽和庞季,无疑是他赚取名气的一条捷径。
  稳了稳心神,曹朋先是一揖,而后说:“刚才闻二位先生言天下大势,小子不才,不敢苟同。
  元安先生说,曹操非袁绍之敌。
  可小子却以为,那袁绍不过沽名钓誉之人,绝非曹操敌手。”
  庞季刚才和司马徽谈及天下大势,认为曹操虽奉天子,却难有作为。原因嘛,很简单……曹操虽然占居兖州、青州,如今又得了豫州。名义上,掌三州之地,而且奉天子以令诸侯。
  可兖州、青州残破,且当年曹操诛杀边让,使得兖州士人大为不满。
  不得已的情况下,曹操才会将重心转到了豫州。可即便如此,这根基仍显得不够坚实。加之曹操四面环敌,迎奉天子之后,更成为众矢之的……反观袁绍,四世三公,雄踞河北,钱粮广盛。勿论是在名气还是从实力上讲,曹操都不可能战胜袁绍。他迎奉了天子,说不定会加速灭亡。
  总之,庞季不太看好曹操!
  坐在庞季身边的少年,饶有兴趣的看着曹朋。
  司马徽道:“那小友有何高见?”
  “小子以为,袁绍必败!”
  “哦,愿闻其详。”
  庞季不免有些动容,摆手示意身边少年让座。
  少年倒也没有什么意见,笑了笑站起身,便让出座位。
  曹朋拱了拱手,走过去屈膝跪坐,“昔高祖与楚项相争,楚项虽强,却终为高祖所胜,何也?
  项籍乃大将军项燕之后,高祖不过沛县一亭长耳。
  这就好像是今日袁绍和曹操。袁绍虽出身四世三公之家,据河北钱粮广盛之地,若楚项强横。可小子曾听说,若非袁绍,焉有董卓之乱?想当初,十常侍祸乱朝纲,大将军何进欲除十常侍,曹操曾谏言直取张让等人,但最终被袁绍所阻拦,言调边军勤王,却未想引狼入室。
  由此可见,袁绍虚有其表,却非高明之士……”
  庞季和司马徽闻听不由得动容,相视一眼之后,看曹朋的目光,旋即变得有些不同了。
  而缩在屋子一角的王猛等人,也不仅是目瞪口呆。
  “贤弟,阿福说的这些,是从何人学来?”
  曹汲张大了嘴巴,咽了口唾沫道:“我哪里知道?这孩子以前不好说话,从来没和我谈过这些。
  你问我,倒不如问虎头,说不定他比我还清楚一些。”
  王猛旋即向王买看去,就见王买摇头说:“我也不清楚,阿福从前虽与我经常玩耍,但也从没有说过这些事情。”
  “这孩子,果然非同寻常!”
  王猛几人窃窃私语,而另一边,曹朋也逐渐进入了状态。
  “以我看,袁绍虽盛,却不足惧也。”
  “愿闻其详。”
  “我观袁绍,有十败,而曹操有十胜。
  袁绍出身高贵,繁礼多仪。曹操体任自然,此道之胜也;
  袁绍以逆动,曹操以顺率,此义之胜;
  自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而曹操以猛纠,此治之胜也;
  袁绍外宽内忌,任人唯亲。曹操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之胜;
  袁绍多谋少决,曹操得策辄行,此谋之胜也;
  袁绍沽名钓誉,曹操以至诚待人,此德之胜也;
  袁绍亲小人而远贤臣,曹操虑无不周,此仁之胜;
  袁绍听谗言而惑乱,曹操明察秋毫,浸润不行,为明之胜;
  袁绍混淆是非,曹操法度森严,此文之胜也;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能以少克多,用兵如神,此武之胜。
  故小子以为,曹操有此十胜,早晚必败袁绍!”
  东汉末年时期,言论非常自由。
  老百姓可以讨论朝政,品评名士,而朝廷却不会因此而治罪。
  特别是名士之间,抨贬朝臣大员,可随心所欲。那些被批评的人,若知道了还不能怪罪,更不能生气,反而要登门求教,甚至表示自己的谢意。若肆意报复,则会被人说他气度不够,心胸狭窄。
  历史上,在建安三年,袁绍挑衅曹操。
  曹操当时对袁绍多多少少有些顾虑,于是他的谋士,时任军师祭酒的郭嘉就上了这十胜十败的条陈。
  这三国群雄之中,如果说最为曹朋喜爱的谋士,并不是人尽皆知的诸葛孔明。
  他最崇拜的是贾诩和郭嘉,也时常会为郭嘉壮志未酬身先死,而感到难过。郭嘉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并不算太多。而这十胜十败,也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笔。
  后世有砖家叫兽认为十胜十败之说并非出自郭嘉手笔。但曹朋坚定的相信,这就是出自郭嘉。如今,他有意在庞季和司马徽面前求名,而所谈论的,恰恰是袁绍和曹操的比较,所以毫不犹豫的就拿了出来。
  庞季和司马徽,可说是面面相觑。
  这十胜十败之说,如黄钟大吕一般,发人深省。
  就连一旁文聘,也是连连点头……不说别的,就凭这份见识,足以令他高看曹朋几分。
  “你是说,曹操必胜?”
  一直保持沉默,站在庞季身边的少年,突然开口问道。
  曹朋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正是。”
  “若不胜呢?”
  “啊?”
  “我是说,如果曹操输给了袁绍呢?”
  少年的言语中,不免有一种斗气的味道。
  很显然,曹朋这番话虽打动了庞季和司马徽,却没有能真正的说服少年。
  曹朋并没有急于回答,在庞季和司马徽的注视下,他沉吟片刻,抬起头道:“若曹操败,则苍生受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