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1225

  “小人……”
  “黄掌柜是吧。”
  “小人在!”
  “你什么时候出的门呢?”
  “回公子的话,小人得知公子设宴,故而午后就关了门市。晡时后便出了门,酉时便抵达。”
  “马掌柜呢?”
  “哦,小人和黄公差不多,都是酉时前抵达。”
  曹朋笑了,“叶掌柜,你看黄掌柜和马掌柜,还有在座的所有人,酉时之前便来了。某家也是在酉时抵达,偏你迟到,最后一个过来……既然你这么忙,那就回去吧,我们都很清闲。”
  “是啊,是啊,这时候,哪有什么生意?”
  一群贾人连忙回应,全然不理叶倍哀求的眼神。
  “曹公子,小人……”
  “你给我住嘴!”曹朋声音陡然拔高,“当初邓县令请你吃酒,你没有来;如今我请你吃酒,你又姗姗来迟。莫不成,在座诸公都比不得你高贵?你一个小小米蠹子,好大的排场。”
  曹朋的脸色,阴沉沉的。
  即便是有人想为叶倍求情,也不由得咽了口唾沫,乖乖的闭上嘴巴。
  “既然你看不起大家,那这里也就没有你的位子……来人,把这米蠹子给我赶出去。”
  “喏!”
  两个壮汉上前,不由分说,架起叶倍就走。
  “马公,黄公,我冤枉啊……”
  不等叶倍说完,家将就把他带到了楼梯口,往下一扔。
  叶倍惨叫着,从楼梯上滚了下去。而酒楼上,此时却是鸦雀无声,所有人的脸色,惨白如纸。
  “我这个人,脾气不好!”
  曹朋没有喝酒,而是倒了一碗水,润了润喉咙。
  他看着在座的商贾,脸色一变,顿时笑容满面,“有些事,邓县令能忍,我却忍不得……可能你们会有人说,你不过是邓县令的妻弟,架子居然比邓县令还大,脾气比邓县令还坏?”
  “啊,不敢,不敢!”
  “呵呵,听我说完。”曹朋说:“我想说的是,我就这性子……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若对我不敬,我让他家破人亡。大丈夫就应该快意恩仇,那来得那许多的规矩?二哥,三哥,我说的可对?”
  许仪典满连连点头,“不错,大丈夫正当如此。”
  “叶掌柜不给我面子,就是不给邓县令面子,就是不给陈太守面子,就是不给朝廷面子!”
  商贾们不约而同咽了口唾沫:你他妈的才是最不讲理!
  这大帽子扣得,那叫一个狠啊……
  什么叫不给朝廷面子?
  不给朝廷面子,那不就是等于造反吗?
  “叶掌柜的米行,我看没必要再留下了!”曹朋手指轻轻敲击食案,目光炯炯,环视众人。
  这小子,还真是赶尽杀绝啊!
  “黄掌柜!”
  “啊,小人在。”
  黄掌柜听到曹朋唤他,吓得一个激灵,立刻出来,匍匐在地。
  曹朋却好像没有看见一样,自顾自喝了一口水,“过去三年里,叶掌柜在海西发了大财,赚了很多钱。有道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觉得这句话说的不对!我们做人,要有感恩之心。一粥一饭固然要思来处不易,可若没有朝廷,何来粥饭?”
  “那是,那是……”
  “可叶掌柜在过去三年里,却没有向朝廷交纳半点赋税!”
  “这个……”
  “所以我认为,这等逃税行为,理应受到重罚!”曹朋的脸色柔和许多,看着黄掌柜说道:“黄掌柜,如果我让你来接手叶掌柜的米行,你又会怎么做呢?”
  当曹朋说到赋税问题的时候,在座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黄掌柜更是被吓得瑟瑟发抖,面如人色。要知道,过去三年里,海西连县衙都没有,哪去交赋税呢?倒是平安钱交了不少,但都是交给了陈升,而不是缴纳给朝廷。可曹朋后面一句话,令黄掌柜顿时喜出望外。他吃惊的抬起头,看着曹朋,而其他人,则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
  “小人必竭力为朝廷效劳。”
  大悲大喜,转换的太快,以至于黄掌柜如堕梦中。
  曹朋满意的点头,“我要的,就是黄掌柜这个态度!”
  说着话,他拍了拍手,“胡班,把东西都拿上来。”
第135章
谁赞成,谁反对(三)
  海西县北集市商业区开发治安管理条例。
  左伯纸上,写着这样一行大篆。
  所有人的心里,都不由得咯噔一下。早就听说了这个古怪的东西,一直以来,大家也都在费尽心思的打听其中的内容。可是当这么一张精美的左伯纸摆放在他们面前时,所有人又感到忐忑不安。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内容?邓稷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想必也不会是简单之物。
  九个海西县商贾,深吸一口气,认真阅读。
  其实,这就是一份类似于后世行业规范,市场规范的综合体。
  里面表明了官府的态度,绝不会打压,或者抑制海西商业的发展,并且愿意给予海西商人一定程度的社会地位。但海西的商业,必须要有行会和官府共同掌握。如果商人们出了事,海西县衙可以用官方的身份进行协调;但如果官府需要商人们的帮助,商人也必须履行职责。
  同时,条例规定,海西县目前的金市、米市、木作、布庄等行业,需城里相关行会,以保护本地商业发展。行会与行会之间如果出现矛盾,则交由官府解决。当遭遇外来商业入侵的时候,行会必须承担起保护本地商业的责任。比如说,有一些人试图恶意哄抬市价,那么行会就必须联合所属成员,进行反击,平抑,协助县衙,维持海西县的平稳和发展……
  行会的概念,产生于隋唐,兴盛于两宋,没落于清。
  东汉末年,行会还没有产生。但手工业和商业,已经开始有了发展的趋势,跨地域的商业行为,也随之产生。商贾的地位虽然并未获得提高,但已经开始积极的参与到了社会行为中。
  比如,当初资助曹操的卫兹,就是一位大商人。
  此外还有资助过刘备的张世平和苏双,以及后来在徐州归附刘备的麋竺麋芳兄弟,都是商贾出身。
  曹朋向邓稷提出了行会的概念,并且依照着后世一些经验,对北集市进行约束和管理。按照曹朋的想法,他希望借用这种方式,连拉拢那些商人,形成一个足够巨大的利益网络。
  事实上,每一个世家大族的背后,都存在有巨大的利益关系。
  这种利益关系同样具有地域性和排他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和行会的性质,颇为相似……
  比如广陵的陈氏,荆襄的蒯氏,庐江的陆氏,全氏。
  这些家族都拥有巨大的商业网络,甚至包括如今的明汉将军孙策孙伯符,也是富春豪商出身。
  曹朋也不说话,喝了一口水,便闭上了眼睛。
  商贾们在看完了这份条例之后,一个个面面相觑。不可否认,海西如今虽然商业繁荣,但是却缺乏一个规范的管理。加之朝廷对于商贾们的打压,在律法上,同样歧视商人存在。
  “曹公子……”
  黄整稳定了一下心神,开口想要发问。
  却见曹朋睁开眼,一摆手,便打断了他的话语。
  “大家都看明白了?”
  “呃,看明白了……”
  “有什么疑问吗?”
  “小人倒是有一个疑问,这个准入资格,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准入资格,就是对商家的信誉进行审核调查。坑蒙拐骗,亦或者存着欺瞒客户之心,信誉不佳的商户,必须进行清查。若起资格不符,不能进入北集市……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北集市的商业信誉度,促使更多的人前来交易。当然了,信誉好的,就可以赚大钱。”
  说着,曹朋从食案上拿起一卷竹简。
  “这上面,记载了大约过去一年中,北集市的种种。
  哦,这个得要感谢那死鬼陈升,他记录的倒是很详细……过去一年里,北集市发生过大小欺诈案件,共六十六次,其中货殖超过十万钱的案件,有十七次。所造成的结果,许多客人在被欺骗之后,或自尽身亡,或不在涉足海西。如果,我是说如果,一个商人能为海西带来十个商人的话,就可以有一百个海西人揽到活计……也就是说,去年一年的时间里,海西县有一千七百个海西人失业。每个失业者背后以三口之家计算,就是五千一百个人有可能饿死,或者流离失所。
  诸公,五千一百个人,几乎占据海西总人口的一成六……呼,我看到这个数字,不免感到心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