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贼(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1225

  随后劫囚,逃亡……
  好不容易到了许都,却马上成了阶下之囚。
  只是没想到,那一段牢狱之灾,却成就了一个传奇。
  小八义横空出世,也使得曹朋在许都,结交了一批知心朋友。
  随后,又经历了许多事情,辗转来到海西。
  如今回响起来,恍若如梦啊!
  曹朋坐在曹掾署的庭院里,背靠廊柱,仰望星空。
  身后,脚步声响起。
  曹朋头也没回,依旧坐在门廊上。
  王买走过来,在旁边坐下,拿起曹朋身边的酒壶,喝一口之后,长出一口浊气。
  “阿福,还不睡吗?”
  “睡不着。”
  曹朋从王买手中接过酒壶,也喝了一口。
  “明天就是班春,之后再过三天,咱们就得离开海西,前往广陵。
  突然有一些感慨,所以想静一静……呵呵,咱们到海西,还没等安稳下来,便又要启程了。”
  “是啊,我也觉得,这一年来,如同造梦。”
  “哦?”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咱们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小子。除了习武,每天好像没什么忧愁事。可如今,地位虽然与早先提高许多,可我总觉得有些不快活。事事需算计,事事要计较……北集市虽然不大,可每天所见所闻,却好像包涵无数。有时候,我真的感觉着,很累。”
  曹朋闻听,不由得诧异看着王买。
  他发现,他这一年来不停的往前奔跑,却好像忽视了许多东西。
  王买只是个少年!
  许多在他这个年纪的人,此时此刻,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可是自己,却把他卷入了漩涡。如果王买出生于一个大家族,也许还不会产生太多的感慨。
  偏偏他此前,只不过是中阳山一个猎户子弟。
  短短一年,一下子经历这么多的事情,对王买而言,的确是有一些负担。
  曹朋感觉着,自己有些自私了!
  “虎头哥!”
  “嗯?”
  “对不起!”
  王买一愣,坐直了身子,“干嘛说这种话?”
  “若不是因为我,你也不可能颠簸辗转,不但连个落脚之地都没有,而且还和王伯伯父子分离。”
  “欸,你这是什么话。”
  王买不由得笑了。
  “你我是兄弟,再者说了,我觉得现在这生活,倒也过得刺激。”
  “可是……”
  “阿福,你听我说。”王买露出庄重之色,盯着曹朋到:“我知道,你将来是做大事的人。
  我爹也这么说!
  我虽然没甚大志向,可也希望自家兄弟,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咱们在许都大牢之中,一个头磕下去,这一辈子都是兄弟。所以,你别说什么‘对不起’之类的话,不是兄弟之间的言语。我和五哥,起于贫贱。大哥他们之所以肯和我们结拜,我知道更多是因为你的缘故。能和你做兄弟,我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其他,都算不得什么。”
  曹朋沉默了!
  半晌之后,他突然举起酒壶,“虎头哥,让咱们一起做一番大事业吧。”
  说完,他喝了一大口酒,把酒壶递给了王买。
  而王买接过来,毫不犹豫的一饮而尽。
  啪!
  两只手击在一处。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曹朋笑眯眯的说道,王买则用力的点了点头。
  ……
  班春,是一个传统的活动。
  每年春天正月,天子会举行藉田仪式,以鼓励天下农耕。
  在举行藉田仪式的同时,各地府衙还要举行‘班春’的活动。所谓班春,也就是颁布春令,督促百姓及时进行耕作劳动,以避免耽搁了春耕时节。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立春之日,液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靑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四更时,曹朋等人便换上了班春所着的衣衫服侍,一同来到县衙门前。
  此时,海西乡老缙绅,包括九大行首在内,一应有头面的人物,早早便聚集在县衙的门外。
  班春,是一桩大事。
  可不能牵杂私人的恩怨。
  哪怕是有一些人对邓稷还持有不满,可是在班春日,也必须要老老实实过来集合。
  这是海西县自兴平元年以来,四年间第一次举行班春。早先由于种种缘由,加之又没有官府督促,班春活动几乎被废弃掉。而今邓稷开春第一道政令,就是举行班春活动。也正是向海西百姓表达出了他的信念。同时,也代表着官府的威信,在新的一年中,将会重新建立。
  黄整潘勇等人,纷纷向曹朋拱手行礼。
  他们的脸上,带着浓浓笑意。
  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邓稷通过封锁盐路,将抄没的私盐转而为官盐。
  而后又开设盐引,交由黄整等人进行贩卖。淮南地区的盐路,此前几乎是被麋家所控制,而今海西封锁盐路之后,整个淮南地区的盐价暴涨,也使得黄整潘勇等人,从中大获其利。
  同时,正日之后,邓稷和黄整等人,又签订下契约,在距离海西县八十里外一处海湾,开设盐场,煮海制盐。当然了,这盐场一应费用,都是由黄整等人所出,并由此获得了三十年经营权。虽然这一时间,他们还无法看到其中的利益,但可以想象,该会是何等丰厚。
  这种种好事,让海西的商贾们,如何能不开心。
  甚至一些本地缙绅,也通过各种渠道,表示出想要参一脚的意愿。
  不过,此刻再想进入,恐怕就没有早先那般容易。于是已有人开始把目光,投注于盐引……
  所以,今天班春,可谓是集中了海西大小所有名流。
  近五更时,邓稷一袭青衣,头戴靑帻,走出县衙大门。胡班手持青幡,紧随其后。待邓稷和海西乡老们见过后,胡班把青幡交给了曹朋。可别以为这打青幡是一桩低贱的事情。事实上,班春时节,打青幡的人,一定是本地极具声名者。曹朋先杀陈升,后战海贼……他曾在下邳鏖战宋宪,并曾和温侯吕布交锋的事情,也被不少好事之人打听的一清二楚。
  在海西县,若说声望,邓稷第一。
  可邓稷之下,最具声望者不是那些本地缙绅,也不是九大行首,而是曹朋。
  三万海民入屯,极大的稀释了海西本土的力量。这些人从海民变成屯民,从此将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即便是他们中有亲人死于邓稷曹朋之手,可是心里面,并没有太多的怨恨。
  当海贼,本就是把脑袋系在腰带上的活计。
  他们杀人,同样也要承担被杀的命运……
  颠簸流离多年,海民们对这种事情,倒也是看的格外清楚。
  吕蓝在祈儿的陪同下,混杂在人群之中,正好奇的向四下里打量。
  “祈儿姐姐,这个邓县令,很有趣啊。”
  “此话怎讲?”
  “我记得,爹爹在徐州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举行过这样的仪式。你看这邓县令,到了海西之后,不征兵,也不加赋,反而对耕种之类的事情,这么上心。在下邳,从没有过这种活动。”
  祈儿闻听,不由得沉默了!
  这也许就是吕布始终无法获得下邳人认可的主要原因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12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